居住状况论文-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

居住状况论文-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居住状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老年人,空巢模式,家庭模式,健康状况

居住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1](2019)在《不同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家庭居住模式和空巢居住模式下的兰州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影响两种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探究更有利于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居住模式,希望引起更多社会及家庭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查阅资料,选取调查问卷,确定研究对象。调查范围涉及了兰州市公园、广场、体育场、体育馆,社区及超市门口等多个地点。根据第七十二号主席令颁布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12月28日修订)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5]。因此,调查对象确定为我国60-74岁的老年人,为了清晰地反映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将老年人划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叁个年龄段。运用美国的ADL量表及老年人健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个人基本信息、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居住模式、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生活习惯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陇竞团队成员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办法。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视力情况及语言理解能力的差异,为了降低填写失误,问卷由研究者进行询问,确定对方理解后进行填写。研究结果:空巢模式居住的老年人数是家庭模式2倍多,表明兰州市老年人在居住模式分布上具有不平衡的特点。空巢模式居住下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人数在不断的减少,家庭模式居住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人数呈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由于老年人在60岁左右,身体各个方面都比较好,自立能力较强,一般会选择独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生活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部分老年人回到子女身边居住。家庭模式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均好于空巢模式,其中自我感知方面均值得分差异明显,表明老年人在家庭模式下居住更有益于健康,相比于与子代居住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及子女分居的老年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差家庭模式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均好于空巢模式,其中自我感知方面均值得分差异明显,表明老年人在家庭模式下居住更有益于健康,相比于与子代居住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及子女分居的老年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差。空巢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13*,双尾检验值为0.034;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06**,双尾检验值为0.000;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07,双尾检验值为0.893。表明空巢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与老年人自我感知健康状况具有显着正相关性,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越好的老年人自我感知状况相应越好,反之自我感知状况则差。空巢模式下老年人躯体活动能力与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之间均呈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躯体活动能力间并有显着相关性,而与睡眠状况间成正相关,且无显着相关性。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94,双尾检验值为0.289;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30**,双尾检验值为0.000;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97,双尾检验值为0.272。表示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状况与体育锻炼有正相关性,且具有显着相关性,与生活习惯成正相关性,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且均无显着相关性。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与体育锻炼间成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94,双尾检验值为0.001,表明体育锻炼于躯体活动间有显着相关性,与生活习惯及睡眠质量间存在负相关,但均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1)城市老年人居住模式具有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以空巢模式居住为主,占总人数的73%。但随着年龄增加,空巢模式居住下的老年人数减少。(2)家庭居住模式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在躯体活动及自我感知两个健康在指标上均优于空巢居住模式。(3)体育锻炼与两种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均有显着性相关,生活习惯与空巢居住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指标有显着性相关。空巢模式下的老年人应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城市老年人需要重视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躯体活动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冬梅,彭丽丽,王岩,张蕊,崔继伟[2](2019)在《赤峰市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区利用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了解赤峰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利用水平,本文以赤峰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运用GIS软件划定居住功能区范围,建立居住功能区利用状况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居住功能区集约利用指数,运用总分频率曲线图法将居住能区划分为四种类型,综合评判研究区居住用地空间分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研究区居住功能区整体属于中度利用型;②集约利用型区域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老旧城区为主的低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区域;二是以新区为主的高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区域;③中、低度利用型区域以散落分布的城中村为主。(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歆生,龚励[3](2019)在《94.5%市民对居住状况总体满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日前对全市600位居民居住状况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5%的被访者对自身目前的居住状况总体满意。至2018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8.6平方米、69.1平方米。从居民家庭住房面积看,90平方米以下(本文来源于《常州日报》期刊2019-09-09)

邓妍[4](2019)在《提高生活品质,让居住变得更安全 浅析智能门锁市场状况及相关产品推荐》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门锁,如同智能音箱那般成为了大众入局智能生活的"爆款"产品,为了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市面上涌现了大量品牌与产品,它们销量似乎跟上了智能行业的发展快车道,正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生活。产品的火爆,免不了遭受质疑,智能、门锁同样如此,关于"智能、门锁"闹出来的安全事件,影响力最广的莫过于"小黑盒"事件,时至今日仍是无数网友群嘲同类产品的利刃。如今,摆在消费者面前不仅是"不用担心丢钥(本文来源于《家庭影院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吴采萱[5](2019)在《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状况满意度的调查——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是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挑战。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市宝山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围绕配套设施、房屋地段、周边环境、房屋性价比、物业管理、交通便利性等方面,开展了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现住住房总体满意度为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善建议。(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欣,邱海峰[6](2019)在《近3亿农民工的居住状况如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农民工收入提高的同时,相关保障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以居住情况为例,《报告》显示,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继续提高,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例提高,居住设施不断改善。具体来看,2018年,进城农民工(本文来源于《农民文摘》期刊2019年06期)

李明锋[7](2019)在《中国丧偶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利用Stereotype Ordinal模型研究了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证结果发现:与已婚女儿同住的丧偶老年人能够获得最多的日常照料和精神关怀,幸福感最强,生活质量最高,其次为与已婚儿子同住;独居丧偶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幸福感优于与未婚子女、孙子女同住,生活质量反而更高。研究发现保障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和补偿家庭照料者。(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9年03期)

西婉玥,周博,托亚,栾一斐[8](2019)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伊拉克苏莱曼尼亚市的居住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的构成及住宅需求量被认为是住宅供给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伊拉克苏莱曼尼亚市住房现状和居住特点,旨在为伊拉克复兴战略的可持续住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文章基于对苏莱曼尼亚市居住状态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住宅作为城市结构中最小的居住单元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影响最大。在伊拉克复兴建设中制定具有战略性和科学性的住宅建设策略指南非常重要,以恢复居民之间的审美价值、社会互动和归属感,实现建设和谐健康的未来社区。(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李明锋,张立龙,熊文靓[9](2019)在《中国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传统孝道约束力已经衰弱的前提出发,提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影响的假设,并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研究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析结果表明,亲子间需求越小、家庭资源越充足、丧偶老年人自主权力越大,独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住房拥有率的提高和自理期的延长,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将继续增长。从年龄维度看,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倒U形轨迹,独居的可能性随年龄而增加,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趋于下降,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养老机构。(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刘琳,陈饶,李宁秀,周良莹,刘本燕[10](2018)在《基于多水平模型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该市农村地区2015年居民家庭健康入户调查数据,选取7 28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家庭和个体)分析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老伴居住为主(57.0%),其次为独居(15.4%)。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着影响,独居老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8.0%和70.0%。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家庭水平存在聚集性,家庭水平的居住方式和经济条件,个体水平的年龄、抑郁、吸烟、饮酒、锻炼是影响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其他居住方式老人相比,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更差。家庭经济条件、年龄、抑郁、吸烟、饮酒、日常锻炼与老年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居住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充分了解赤峰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利用水平,本文以赤峰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运用GIS软件划定居住功能区范围,建立居住功能区利用状况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居住功能区集约利用指数,运用总分频率曲线图法将居住能区划分为四种类型,综合评判研究区居住用地空间分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研究区居住功能区整体属于中度利用型;②集约利用型区域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老旧城区为主的低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区域;二是以新区为主的高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区域;③中、低度利用型区域以散落分布的城中村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住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1].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不同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王冬梅,彭丽丽,王岩,张蕊,崔继伟.赤峰市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区利用状况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3].李歆生,龚励.94.5%市民对居住状况总体满意[N].常州日报.2019

[4].邓妍.提高生活品质,让居住变得更安全浅析智能门锁市场状况及相关产品推荐[J].家庭影院技术.2019

[5].吴采萱.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状况满意度的调查——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刘欣,邱海峰.近3亿农民工的居住状况如何?[J].农民文摘.2019

[7].李明锋.中国丧偶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2019

[8].西婉玥,周博,托亚,栾一斐.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伊拉克苏莱曼尼亚市的居住状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9].李明锋,张立龙,熊文靓.中国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19

[10].刘琳,陈饶,李宁秀,周良莹,刘本燕.基于多水平模型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标签:;  ;  ;  ;  

居住状况论文-程俊瀚,郝莹,康誉昌,徐兴,高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