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青张智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中图分类号:H3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2-0075-01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英语的广泛能应用形成了很多本土之外的英语变体,比如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等。中国英语变体也是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产物。中国英语在对外交际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根据学者们已有的对中国英语变体的研究,进一步的了解中国英语、中式英语。也将对中国现代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各类英语中的一员,其研究的前景非常广阔,意义也非常深远。
关键词:中国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中式英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及用途最广的“国际通用语”。语言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它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对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促使语言不断的变化。语言具备适应不同文化和反应不同文化的能力,因此随着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变异。英语的国际化必然会引起英语在全球的范围内的本土化。如今,英语的复数形式频繁出现在国内外报纸和电台上。用以指称上述世界范围内各国及地区使用的英语变体[1]。
一、中国英语变体的相关论述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其社会之间的关系,其范畴包括语言接触、语言变异、语言认同和语言规划等。语言与社会共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要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化,也要从语言的变化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2]。
1.语言变体。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讲,语言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社会性,社会语言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语言的变异。所有被研究过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语言变异。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中,语言变体不仅可以代表不同社会集团或语言集团的语言,也可以表示同一语言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形式。“语言变体”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大至一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小至一种方言中某一项语音、词汇或句法特征,只要有一定的社会分布的范围,就是一种语言变体。
语言的变体受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制约,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域变体,指同一语言社团在不同区域的变体。由于地域的不同、各民族聚集地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差异甚大,同一语言在传播使用当中会发生某种变异;第二类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它与说话人的社会身份有关(比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不同年龄、性别,乃至不同民族、种族在语言上都存在着差异;第三类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与说话的对象、场合、语言表达形式有关,因而又形成了“语域”和“语体”两个新概念。语言变体由许多模糊的却又是根深蒂固的因素所决定,这此因素不仅有语音、词汇、语法方言等方面,也有社会、历史、文化方面。[3]
2.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是英语发展的必经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断完善性。发展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4]
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可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都受母语的干扰。只是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而中式英语属于不规范英语,不被讲英语本族语言的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因此会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都是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干扰变体,都具有明显的汉语特色。只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5]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西文化更深地交融,还会有部分中国式英语转变成中国英语,被世界认同。
二、中国英语变体的成因及表现
受中国文化思维的影响,我们在英语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本族语的影响,特别是当我们用英语来审视中华特有的文化时,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现象也就随之发生。“融合”现象是不同文化在接触与交流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对纯正文化的干扰与破坏。但是,“融合”又意味着对原语文化的优化与超越。中国英语其实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三、如何看待中国英语变体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文化会产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近年来,中国与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中国与国际进行交流的首要工具必然带有些中国地域文化特征。中国民族特色的英语也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因为跨文化交际是互相的交流,双方都应相互尊重彼此的地域特色文化。我们在学习英语和西方的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播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巨大变化尤其重要。[6]中国英语变体的使用,不可避免的会为交际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积极作用。有了误解,才有沟通,越来越多的人沟通,才有不同文化的交融,才会出现不同的英语变体。
因此,我们对待中国英语的态度应该是开放的、宽容的、积极的,但同时也应该是谨慎的。中国英语的存在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以交际目的的实现为目标,以交际双方的认同为准则。[7]
四、总结
“中国英语”为世界英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英语变体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承载世界文化的全部。英语也是同样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中国特有的事物是不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翻译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有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就会用中国英语变体来表达,频繁的交流,外国人便会理解,因此就达到了交际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肯定中国英语变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有效地指导和推进目前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存.1999.简析“Chinglish”[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4)。
[2]陈先锋.2007.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倾向研究[J].《安徽工学院学报》.(3):81-83。
[3]陈原.2000.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第一版。
[4]姜亚军,杜瑞清.2003.有关“中国英语”的问题[J].《外语教学》.(1):32。
[5]金惠康.2003.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
[6]贾冠杰,向明友.1997.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5):11-12。
[7]江晓红.2001.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英语[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6):46-48。
作者简介:
1.杨小青,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
2.张智华,西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