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论文_赵正萍,颜学武,邬颖,周刚,刘跃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松毛虫,马尾,病毒,抗体,夜蛾,甜菜,杆状。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赵正萍,颜学武,邬颖,周刚,刘跃进[1](2018)在《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替代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增殖的Se-DpCPV及其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研究马尾松毛虫林间大规模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利用接种不同浓度病毒的松针饲喂马尾松毛虫幼虫,比较替代寄主增殖的Se-DpCPV和野生型Dp CPV毒力能力以及Se-DpCPV对不同龄期马尾松毛虫幼虫毒力水平;同时,在林间利用固定翼植保无人机喷洒不同浓度Dp CPV及其复合剂,测定各组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甜菜夜蛾增殖的Se-DpCPV和野生型Dp 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具有同样的感染致病能力,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73×103PIB/m L和3.36×103PIB/m L,二者毒力差异性不显着(P=0.107>0.05)。Se-DpCPV对马尾松毛虫2-5龄各龄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3×103、4.73×103、1.05×104、3.85×104 PIB/mL。当Se-DpCPV林间用量分别为375亿、750亿和1500亿PIB/hm2时,Se-DpCPV+3.2%阿维菌素复合剂防治组马尾松毛虫校正死亡率为86.05%、90.70%和94.19%,对马尾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显着高于Se-DpCPV+25%灭幼脲复合剂(66.28%、72.09%和79.07%)和Se-DpCPV(59.30%、63.95%和70.93%)。活虫Dp CPV感染率最低为80.00%,最高可达93.33%。Se-DpCPV与3.2%阿维菌素、25%灭幼脲复配,比单独使用两种药剂防治效果至少分别提高17.45%和33.72%。【结论】在林间马尾松毛虫大暴发时,在马尾松毛虫3龄以下幼虫期,使用Dp CPV+3.2%阿维菌素复合剂(750亿PIB/hm2,7.5 mL/hm2)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起到持续控制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靳亮,许翠萍,王金昌,关丽梅,张稳超[2](2016)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NSP1蛋白在昆虫细胞表达及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 CPV)基因组S5片段编码一个由88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1 k D的非结构蛋白(NSP1)。为探寻Dp CPV NSP1蛋白的功能,将Dp CPV 1基因组S5-1片段的抗原区(1-600 bp)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将稀释后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幼虫,感染后每天解剖甜菜夜蛾并取中肠样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P1蛋白的合成时间曲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5片段表达的蛋白在病毒感染第1天就有合成,并且除了检测到全长的蛋白(101 k D)外,也检测到了80 k D和20 k D的蛋白条带,说明NSP1蛋白为早期表达蛋白,并且蛋白发生了切割。另外,首次对Dp CPV 1 S5片段进行了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和昆虫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昆虫细胞定位于细胞的细胞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11期)

彭晗,王洪秀,王金昌,关丽梅,靳亮[3](2016)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1)p44蛋白的功能,构建了DpCPV 1基因组S8片段的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p44、Bacmid-p44-e GFP和Bacmid-e GFP)。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观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acmid-S8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实际蛋白的大小为35 kD,比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蛋白(44 k D)略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44-e GFP的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现,融合p44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而未融合的eGFP则分布于整个细胞,说明DpCPV 1的p4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03期)

彭晗[4](2015)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P44、P50蛋白的表达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毛虫以松针为食,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CPV)是马尾松毛虫的病原微生物,为我国特有物种。DpCPV在农业方面的主要用途是用做微生物杀虫剂,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特性。DpCPV的增殖主要通过直接感染目的昆虫的方式,但是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目前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病毒自身核苷酸序列及其结构的分析,而对有关核酸编码蛋白的修饰、定位和功能的研究报道却较少。因此深入研究DpCPV结构蛋白的修饰机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入侵机制,为后续马尾松毛虫病毒制剂的生产与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分别构建DpCPV的P44和P50蛋白的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实现两者原核表达和真核共表达,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并对P50蛋白在昆虫细胞内的定位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DpCPV s7编码的结构蛋白P50和s8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44在大肠杆菌内成功表达,与理论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分别和相应的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反应,鉴定了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在昆虫细胞Sf9中实现了P50和P44蛋白的共表达。P50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蛋白大小与在原核细胞内表达蛋白的大小一致,P44在真核内表达的大小比原核表达的略小。可见在昆虫Sf9细胞内,P50蛋白不能自我剪切修饰,同时也表明P44蛋白未参与P50蛋白的切割修饰。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50-eGFP的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P50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本研究初步探索了Dp CPV不同片段所编码的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P50在昆虫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P50蛋白的切割修饰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探究DpCPV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方法学参考,而对P50蛋白的定位研究则为研究其他RNA病毒中的结构蛋白表达定位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本实验的结果数据为探索DpCPV侵染昆虫细胞机制提供了相关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01)

靳亮,王洪秀,刘金瑾,王金昌,张莉莉[5](2014)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的抗体制备及免疫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病毒粒子结构蛋白是由衣壳蛋白VP1(Capsid protein,CP)、塔状蛋白VP3(Turret protein,TP)和大突起蛋白VP5(Large protrusion protein,LPP)组成,这3个蛋白分别由病毒基因组片段S1、S4和S7编码.为了解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的免疫定位情况,本研究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中提取病毒核酸,回收、纯化S1、S4和S7片段,经RT-PCR扩增得到对应片段的ORF全长或抗原区的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了表达,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pCPV基因组的S1、S4和S7片段分别编码其结构蛋白VP1、VP3和VP5,与推测的结果一致.免疫胶体金的方法也证明S1、S4和S7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病毒粒子衣壳的外表面.本研究首次通过免疫学方法确定了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上的定位,为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蛋白功能和侵染机制研究提供了免疫学方面的基础,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肖宇宙,孙修炼,汤显春,彭辉银[6](2010)在《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作为替代宿主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的研究结果表明,DpCPV在甜菜夜蛾体内连续传代3次后得到的DpCPV-Se3与DpCPV具有相同的电泳图谱;多角体和病毒粒子在电镜下观察,未发现形态上的明显变化.生测结果表明,DpCPV-Se3与DpCPV回接松毛虫试验,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92×103 PIB/mL和1.44×103PIB/mL,二者毒力差异不显着.以甜菜夜蛾增殖DpCPV,多角体产量达到2.34×108PIB/头.用DpCPV-Se3和DpCPV的S7和S10片段分别进行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没有明显变化.认为利用甜菜夜蛾增殖DpCPV用于生物防治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陈飞,刘小侠,陶玫[7](2008)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着。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纪昌艳[8](2007)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两章组成:第一章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作了综述性介绍,包括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类、多角体、病毒粒子、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的病症、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昆虫病毒的流行病学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第二章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流行病做了初步的调查,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从野外释放“生物导弹Dp-Ⅰ”的林区采集马尾松毛虫单虫样本,结果发现:2006年释放“生物导弹Dp-Ⅰ”的王福店林区的松毛虫体内DpCPV阳性率为40~70%,平均阳性率为58%,相应对照区的阳性率为10~40%,平均阳性率为24%;2005年释放“生物导弹Dp-Ⅰ”的丁家畈林区松毛虫体内DpCPV阳性率为30~80%,平均值也为58%,相应对照区的阳性率为10~20%,平均值为16%。本实验结果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验证了卵寄生蜂是能够将昆虫病毒携带到目标害虫,并能够使没有被寄生的松毛虫卵孵化后的幼虫被病毒感染,最终导致病毒在整个林区的松毛虫种群内流行,同时实验结果还说明了“生物导弹Dp-Ⅰ”的应用能有效增强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扩散,诱导靶标害虫在林间形成病毒流行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期刊2007-05-01)

张万菊,赵淑玲,张小霞,汤显春,肖宇宙[9](2006)在《马尾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NS5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第9个片段编码非结构蛋白NS5,利用pET-32a(+)载体带有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进行表达,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利用凝胶电泳阻滞检测试验(EMSA)检测蛋白和核酸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NS5蛋白能与病毒基因组dsRNA结合。(本文来源于《Virologica Sinica》期刊2006年04期)

李斗林,李艳秋,张珈敏,杨波,陈伍国[10](2006)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表达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多角体蛋白基因(S10片段)并探讨多角体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从DpCPV中分离出S10,与pET-28a载体连接成重组表达质粒pET28-S10;将S10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b中,依次筛选出重组转座质粒pFASTBACS10,重组穿梭质粒BacmidS10,重组杆状病毒AcS10。多角体蛋白基因表达后,用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10原核表达质粒、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获得;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质型多角体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同时有少量产物定位于细胞核。(本文来源于《Virologica Sinica》期刊2006年01期)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 CPV)基因组S5片段编码一个由88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1 k D的非结构蛋白(NSP1)。为探寻Dp CPV NSP1蛋白的功能,将Dp CPV 1基因组S5-1片段的抗原区(1-600 bp)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将稀释后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幼虫,感染后每天解剖甜菜夜蛾并取中肠样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P1蛋白的合成时间曲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5片段表达的蛋白在病毒感染第1天就有合成,并且除了检测到全长的蛋白(101 k D)外,也检测到了80 k D和20 k D的蛋白条带,说明NSP1蛋白为早期表达蛋白,并且蛋白发生了切割。另外,首次对Dp CPV 1 S5片段进行了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和昆虫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昆虫细胞定位于细胞的细胞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赵正萍,颜学武,邬颖,周刚,刘跃进.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应用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8

[2].靳亮,许翠萍,王金昌,关丽梅,张稳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NSP1蛋白在昆虫细胞表达及定位[J].生物技术通报.2016

[3].彭晗,王洪秀,王金昌,关丽梅,靳亮.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J].生物技术通报.2016

[4].彭晗.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P44、P50蛋白的表达与定位[D].南昌大学.2015

[5].靳亮,王洪秀,刘金瑾,王金昌,张莉莉.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的抗体制备及免疫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

[6].肖宇宙,孙修炼,汤显春,彭辉银.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

[7].陈飞,刘小侠,陶玫.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8].纪昌艳.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9].张万菊,赵淑玲,张小霞,汤显春,肖宇宙.马尾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NS5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初步分析[J].VirologicaSinica.2006

[10].李斗林,李艳秋,张珈敏,杨波,陈伍国.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定位[J].VirologicaSinica.2006

论文知识图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

标签:;  ;  ;  ;  ;  ;  ;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论文_赵正萍,颜学武,邬颖,周刚,刘跃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