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焊接论文_秦春,姚泽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束焊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束,化合物,疲劳,真空,钛合金,金属,聚变。

电子束焊接论文文献综述

秦春,姚泽坤[1](2019)在《热变形对TC11/Ti_2AlNb电子束焊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纳米压痕和维氏硬度的方法表征了TC11/Ti_2Al Nb电子束焊接件焊缝区域在不同状态下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结合微观组织演变分析了微纳米尺度的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在TC11合金的热影响区,马氏体α'相的分解是显微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在焊缝以及Ti_2Al Nb热影响区区域,析出相导致了显微硬度的增加。通过热变形以及锻后热处理都能够提高焊接区域的弹性模量。相比较而言,焊接态的焊缝弹性模量只有92 GPa;而在变形和热处理后,弹性模量的值达到了130 GPa。通过拉伸实验结果分析,焊缝在变形及热处理后屈服强度得到了较大提高,这和焊缝区域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白凤强,曲延滨,李贺丹,袁文彬,刘鑫[2](2019)在《空间电子束焊接电源倍压整流电路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量化和小型化是空间电子束焊接电源设计的重要目标,采用倍压整流电路能够有效减小电源的重量和体积,但传统经验公式设计中,采用等电容方式,总电容值较大。提出一种倍压整流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减小33%总电容值的情况下与传统设计方法对比,能够使输出电压纹波和输出电压的差别分别小于3%和5%。通过分析倍压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推导出倍压整流电路的优化设计公式,使用优化公式设计倍压整流电路。通过PSPICE仿真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凌堃,万志康,陈长琦,王国栋,刘志宏[3](2019)在《聚变堆真空室领圈316L电子束焊接头的力学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真空室设计为环形双层D型截面壳体结构。结构整体由50mm厚的内壳,真空室设计采用ASTM级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316L作为主要材料的复杂轮廓双层全焊接结构,窗口领圈作为过渡段连接弧形真空室内部与外部方形窗口,结构复杂,真空室和窗口领圈焊缝质量要求高、焊接难度大,在满足焊缝质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焊接变形。聚变堆真空室是中国未来聚变堆的核心安全部件,涉及诸多关键技术。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开始研究电子束焊对焊接接头质量及变形的影响,在研究焊缝形貌成型的影响因素时,发现电子束焊焊缝形貌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质量影响很大。由于窗口领圈复杂的轮廓,为了保证焊缝一次性熔透,焊接束流不断改变,将产生不同深宽比焊缝。随着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真空室和窗口领圈焊接生产的迫切需求。目前,还没有文献对50mm厚316L奥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进行报道。为了提高真空室和窗口领圈焊接接头质量及减小焊接变形,有必要对真空室和窗口领圈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头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探索未来聚变堆真空室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聚变堆真空室使用316L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面心立方结构和良好的韧性,符合特殊环境要求。本文通过实验对其电子束焊条件下接头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分别对其接头的显微组织、静载强度及显微硬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组织良好且没有裂纹存在,通过磁通量检测铁素体含量满足特殊环境需求,铁素体含量控制是316L不锈钢电子束焊接的关键工艺技术,塑性变形易发生在焊缝顶部。通过有限元分析接头应力分布,从微观、宏观机理上分析316L电子束焊焊接接头质量及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通过改变电子束聚焦位置以及束流大小,从而控制热源大小和形状,减小焊缝相对宽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选择焊缝相对深度能够有效降低应力集中,改善应力分布,从而提高焊接接头质量,降低焊接变形。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真空室和窗口领圈采用电子束焊及电子束焊焊接工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乔玉祥[4](2019)在《电子束焊接缺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束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制造工艺技术,由于无需填充金属、工艺重复性好、热变形量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电子束焊接技术包含了机械、高电压、电磁场和真空系统等多项技术,技术较为复杂,影响其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的因素也较多,通过对电子束焊接缺陷的研究,了解和掌握电子束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李凯,朱彦海,张博,付鹏飞,李文[5](2019)在《航空材料电子束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制造技术中,焊接是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其不仅可简化构件整体加工的工序,节省原材料,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电子束焊接技术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105~109 W/cm2),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焊缝性能号、对材料热损伤小等优点,是飞机重要承力结构的首选加工技术之一。然而,焊接过程中的一系列复杂非平衡物理化学过程,会造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晶粒粗大和组织偏析等缺陷。组织和化学成分的不均匀会导致各个(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陈素明,张兵宪,张颖[6](2019)在《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7.5 mm+10.5 mm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A真空电子束锁底焊接接头和母材进行了疲劳性能的研究。分析接头疲劳性能数据,拟合中值疲劳S-N曲线,对比分析接头与母材的疲劳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进行断口分析,获取焊接件和母材的疲劳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低应力区,母材裂纹萌生形式以角裂纹源为主,焊接件裂纹萌生形式以气孔裂纹源为主。在高应力区,疲劳寿命在3×10~4~1×10~5,母材和焊接件疲劳性能相当。母材的疲劳极限为1102MPa,焊接件的疲劳极限为980 MPa。(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1期)

梁宁,宋奎晶,梁志敏[7](2019)在《雷达铝合金液冷壳体电子束焊接裂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冷壳体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某雷达壳体水道采用深孔钻+电子束焊成形,要求满足1.5 MPa 30 min无泄漏。文中针对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现的浅表裂纹,使用原子发射光谱仪及偏光与非偏光结合的拼图模式对材料成分、接头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表裂纹出现在修饰焊的区域内,沿着熔合线分布。较大的热输入和过度拘束是导致浅表裂纹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夏小维,吴杰峰,刘志宏,沈旭[8](2019)在《真空室窗口领圈316L厚板电子束焊接接头不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室是未来聚变工程实验堆的核心部件,其组件窗口领圈采用能一次焊透50 mm以上不锈钢且变形较小的电子束焊进行拼焊.为了深入探索厚板焊接接头不均匀性,在焊接过程中应用扫描偏转并对50 mm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厚度方向的微观组织和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组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从焊缝中心线附近,上层到下层焊缝组织由粗大的板条状/骨架状铁素体依次变为更加紧密排列的骨架状铁素体和等轴晶状铁素体;带有扫描偏转的焊接接头在焊缝厚度方向更早出现等轴晶;扫描偏转能改善焊缝表面成形质量;焊缝显微硬度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郭顺,罗添元,彭勇,周琦,朱军[9](2019)在《Ti/Cu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界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高强度T2铜和Ti-6Al-4V钛合金异种金属接头,采用电子束焊方法开展试验,并对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在钛/铜熔钎焊接基础上,通过在高熔点钛侧复合二次焊接,构建钛/铜结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重熔温度场,进而实现钛/铜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重熔改性.通过有限元温度场模拟及SEM,XRD等检测.结果表明,钛侧重熔焊接可在结合界面处形成1 000℃左右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层发生局域重熔.在随后凝固过程中,由于散热方向及元素再分配,相的形成顺序发生改变,钛原子向铜侧的扩散距离减短,高硬度相Ti Cu向Ti2Cu转变,相结构优化,最终接头强度得以提升.(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宁丽红,谢美蓉[10](2019)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实现大尺寸煤油贮箱整箱电子束焊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工艺研发中心采用电子束焊技术,成功实现煤油贮箱全部主体焊缝的整箱电子束焊接。这是目前电子束焊接历史上最大的整体尺寸产品,提升了211厂特种焊接制造水平。据了解,真空电子束焊接保护条件好,且热输入量小,焊接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9-18)

电子束焊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轻量化和小型化是空间电子束焊接电源设计的重要目标,采用倍压整流电路能够有效减小电源的重量和体积,但传统经验公式设计中,采用等电容方式,总电容值较大。提出一种倍压整流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减小33%总电容值的情况下与传统设计方法对比,能够使输出电压纹波和输出电压的差别分别小于3%和5%。通过分析倍压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推导出倍压整流电路的优化设计公式,使用优化公式设计倍压整流电路。通过PSPICE仿真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束焊接论文参考文献

[1].秦春,姚泽坤.热变形对TC11/Ti_2AlNb电子束焊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白凤强,曲延滨,李贺丹,袁文彬,刘鑫.空间电子束焊接电源倍压整流电路优化设计[J].电气应用.2019

[3].凌堃,万志康,陈长琦,王国栋,刘志宏.聚变堆真空室领圈316L电子束焊接头的力学行为分析[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4].乔玉祥.电子束焊接缺陷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5].李凯,朱彦海,张博,付鹏飞,李文.航空材料电子束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6].陈素明,张兵宪,张颖.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J].热加工工艺.2019

[7].梁宁,宋奎晶,梁志敏.雷达铝合金液冷壳体电子束焊接裂纹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19

[8].夏小维,吴杰峰,刘志宏,沈旭.真空室窗口领圈316L厚板电子束焊接接头不均匀性[J].焊接学报.2019

[9].郭顺,罗添元,彭勇,周琦,朱军.Ti/Cu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界面行为[J].焊接学报.2019

[10].宁丽红,谢美蓉.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实现大尺寸煤油贮箱整箱电子束焊接[N].中国航天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铝-钢复合结构在工业中的应用电子束焊接设备(a)电子束焊接碳纳米管示意图无损检测图像(A–焊缝组织,B-焊...电子束焊缝区元素线分布焊缝组织图(腐蚀后)

标签:;  ;  ;  ;  ;  ;  ;  

电子束焊接论文_秦春,姚泽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