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饮料论文-李丽

乳饮料论文-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饮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加仑,燕麦,抗疲劳,乳饮料

乳饮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1](2019)在《黑加仑燕麦乳饮料工艺及其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加仑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抗疲劳乳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并研究饮料的抗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黑加仑汁添加量20%、燕麦汁添加量50%、纯牛奶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3.5%,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感官评价为92.5分。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表明,小鼠景灌胃20 d后,负重游泳时间增长203.4 s,说明黑加仑燕麦乳饮料对小鼠具有抗疲劳作用。(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徐海祥,殷玲,谷青青,侯逸秋,陈辉阳[2](2019)在《蜂王浆沙棘复合乳饮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鲜蜂王浆、沙棘汁及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经打浆、精磨、调配、均质、杀菌等工序制成复合乳饮料。以产品的感官品质和抗氧化活性为评价依据,采取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得到复合乳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8%蜂王浆清液、4%沙棘汁、8%白砂糖、6%全脂乳粉、0.3%复合稳定剂(CMC∶黄原胶∶魔芋精粉=30∶3∶2),用食用酸和碱调节pH至3.8~4.0。经此工艺配方制成的产品感官评分为39.6分(满分40分),总抗氧化活性值为75.23 U/mL。由此制得的保健型蜂王浆沙棘复合含乳饮料组织均匀、口感爽滑、甜酸适口,且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陈百科,蔡锦明,王钰鑫,韩如雁,陈涔[3](2019)在《乳饮料中苯甲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甲酸作为防腐剂添加到饮品中,对霉菌、酵母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不规范使用或超标准使用,会造成饮品中苯甲酸超标,威胁消费者健康。目前饮品中苯甲酸传统测定方法虽精确,但操作复杂,耗时长,难以进行快速检测。以免疫分析原理为依据,通过合成苯甲酸免疫原和包被原,制备抗体,优化包被原浓度和抗体稀释度,研制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并研究配套的前处理技术,为之后研制免疫胶体金试纸打下基础,建立了乳饮料中苯甲酸免疫分析技术,为乳饮料中苯甲酸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闫利[4](2019)在《含乳饮料融入早餐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含乳饮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受碳酸饮料、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产量下降影响,2018年饮料行业总产量15679.2万吨,比2017年减少2371.8万吨,而2018年含乳饮料规模以上企业总体产量1631.45万吨,比2017(本文来源于《消费日报》期刊2019-10-15)

杨涛,殷超[5](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甜蜜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甜蜜素的含量,根据该实验整个检测过程分析确定了标准物质、样品制备过程和测量重复性为该方法不确定度的主要引入来源。通过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和量化,结果表明该方法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以此为基础合成了该方法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含乳饮料中甜蜜素的含量结果最终可以表示为(0. 3681±0. 021) g/kg,k=2。(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徐淑科,崔晓,刘元涛[6](2019)在《酸性乳饮料专用型黄原胶的研究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酸性乳饮料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饮料产品,其所含酪蛋白在酸性条件下极易絮凝沉淀,因此需要添加稳定剂以防止沉淀发生。加入黄原胶能给酸性乳饮料带来良好的口感,但黄原胶无法单独稳定该体系,一般会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复配使用,不同的黄原胶产品复配后的体系稳定性能不同。通过对不同黄原胶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找到了酸性乳饮料专用型黄原胶和普通型黄原胶的主要差异为专用型的Ca~(2+)质量分数约0.09%、丙酮酸质量分数约3.2%,而普通型黄原胶Ca~(2+)质量分数在2.0%以上、丙酮酸质量分数在4.9%以上。通过发酵体系的单因素优化,确定最佳CaCO_3添加量(质量分数,以培养基质量计,下同)为0.2‰。提取过程中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在pH 3.5,温度70℃,时间4 h时获得优化后黄原胶中丙酮酸质量分数为3.12%。最后,将优化后的黄原胶加入到酸性乳饮料体系中,饮料的稳定性较好,风味和稳定性均得到了保障。(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刘丽娜,郭元晟[7](2019)在《红树莓发酵乳饮料的研制及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树莓、牛奶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响应面法对红树莓果汁提取及发酵乳饮料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提取红树莓果汁的最优条件是酶解温度为40℃,加酶量为0.5%,酶解时间为4.5 h;红树莓发酵乳饮料的最佳配方是:红树莓果汁添加量为15%,发酵乳添加量为30%,白砂糖的添加量为8%,p H值为4.0。(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7期)

黄坤,陈冉,范小龙,刘迪,王会霞[8](2019)在《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含乳饮料中叁聚氰胺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含乳饮料中叁聚氰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Generik DBX固相萃取柱净化,快速离心蒸发系统浓缩,通过MN Nucleoshell Hilic色谱柱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采集信号,同位素内标法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叁聚氰胺在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定量限为2μg/kg;10、25、50μg/kg叁个添加水平时回收率为82.37%~103.15%,相对标准偏差<6%。该方法处理简单、准确度好、灵敏度高,适合含乳饮料中叁聚氰胺残留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陈杰[9](2019)在《SPE-HPLC分析运动型乳饮料中多种人工合成色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运动型乳饮料中6种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的方法。运动型乳饮料的前处理由10%乙醇提取后,选择甲酸-水溶液作为淋洗液,氨化甲醇为洗脱液进行固相萃取处理。采用乙腈-KH_2PO_4(20 mmol/L)(55∶45,v/v)(pH 2.5)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500 nm,并以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6种目标物在2.0~5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范围为0.20~0.30 mg/kg,定量限范围为0.60~1.0 mg/kg,加标回收率达到90.5%~95.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满足运动型乳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徐潇颖,朱炳祺,刘柱,赵超群,梁晶晶[10](2019)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5种农药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含乳饮料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Prime-HLB柱富集净化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5种目标农药在5~12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0.5~1.0μg/kg。在5.0、15.0、7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5.3%~96.7%,相对标准偏差为1.8%~4.7%。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满足含乳饮料中5种目标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乳饮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新鲜蜂王浆、沙棘汁及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经打浆、精磨、调配、均质、杀菌等工序制成复合乳饮料。以产品的感官品质和抗氧化活性为评价依据,采取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得到复合乳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8%蜂王浆清液、4%沙棘汁、8%白砂糖、6%全脂乳粉、0.3%复合稳定剂(CMC∶黄原胶∶魔芋精粉=30∶3∶2),用食用酸和碱调节pH至3.8~4.0。经此工艺配方制成的产品感官评分为39.6分(满分40分),总抗氧化活性值为75.23 U/mL。由此制得的保健型蜂王浆沙棘复合含乳饮料组织均匀、口感爽滑、甜酸适口,且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饮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黑加仑燕麦乳饮料工艺及其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9

[2].徐海祥,殷玲,谷青青,侯逸秋,陈辉阳.蜂王浆沙棘复合乳饮料的研制[J].保鲜与加工.2019

[3].陈百科,蔡锦明,王钰鑫,韩如雁,陈涔.乳饮料中苯甲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19

[4].闫利.含乳饮料融入早餐市场[N].消费日报.2019

[5].杨涛,殷超.气相色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甜蜜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广州化工.2019

[6].徐淑科,崔晓,刘元涛.酸性乳饮料专用型黄原胶的研究与制备[J].发酵科技通讯.2019

[7].刘丽娜,郭元晟.红树莓发酵乳饮料的研制及工艺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8].黄坤,陈冉,范小龙,刘迪,王会霞.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含乳饮料中叁聚氰胺残留[J].中国乳品工业.2019

[9].陈杰.SPE-HPLC分析运动型乳饮料中多种人工合成色素[J].中国乳品工业.2019

[10].徐潇颖,朱炳祺,刘柱,赵超群,梁晶晶.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5种农药残留[J].分析科学学报.2019

标签:;  ;  ;  ;  

乳饮料论文-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