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气象模式论文_吴晓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尺度气象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尺度,气象,放射性,烟云,光学,气象学。

中尺度气象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庆[1](2017)在《中尺度气象模式预报大气光学湍流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湍流预报涉及大气科学、计算数学、光学工程等多个学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湍流测量技术等多种技术。提高低平流层下对大气光学湍流的预报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讨论了预报光学湍流时选用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原因、具有代表性中尺度气象模式的特点、光学湍流参数化、中尺度气象模式预报光学湍流的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并对该领域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符合我国地域气候特征的外尺度参数化公式、中尺度模式与微尺度模式嵌套以及低平流层下非Kolmogorov湍流的统计特征和大气光学湍流参数化新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对提高光学湍流预报的空间分辨率和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7年01期)

郭延祥,田琦[2](2015)在《中尺度气象模式在无资料小流域洪水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实测降雨资料的格林纳达Saint Mark River小流域,使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和FNL,再分析气象数据进行降雨模拟。并用相邻的Bridgetown气象站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验证。以模拟降雨为基础采用降雨径流相关法计算降雨产流,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洪水一致。证明中尺度气象模式可应用于小流域洪水计算,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7-01)

谭平,刘园[3](2015)在《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模拟分析某大型水电站建成后对局地气候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区域中尺度气象模式MM5V3模拟分析某大型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局地气候的变化,定量预测分析了该工程建成运行后局地气候中的主要气象因子温度和降雨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5年02期)

宋爱虎,高兴国,孔梅,江峻毅,周宁[4](2011)在《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计算GNSS对流层水汽延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得到的叁维气象场数据,建立了渤海湾地区的湿折射率场。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和微积分等数学方法计算了GNSS卫星信号传播方向上的水汽延时。通过与Bernese软件处理的GNSS结果比较分析来看,二者天顶总延时相差最大不超过2cm,在1cm附近波动。得到的湿延偏差在7mm左右,最大相差10mm.MM5模式积分计算的水汽延时结果可信,具有较理想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全球定位系统》期刊2011年05期)

黄山[5](2011)在《中尺度气象模式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边界层过程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ARPS及WRF两个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研究了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边界层过程及其特征。首先由观测数据分析了SACOL站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并对模式的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然后利用ARPS及WRF两个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分析了半干旱地区的边界层过程,并利用较高分辨率一个月的积分模拟结果分析了西北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边界层过程;提出一种西北干旱地区超高对流边界层可能的形成机制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残余层在边界层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在观测及模拟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如下:1.SACOL站夏季的感热通量值整体大于冬季;在类似的天气状况下,夏季测得感热通量的波动要大于冬季,冬季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峰值较夏季有明显的滞后性。2.总的来看ARPS和WRF对SACOL站感热通量的模拟具有一定的精度,但二者的模拟结果有一些差别,两个模式模拟的感热通量峰值主要集中在正午12时-午后13时,白天对感热通量的模拟ARPS较WRF有着更高的精度,模拟结果更加接近观测值,ARPS模式的模拟结果曲线较WRF模式更加平滑,夜间对于感热通量的模拟ARPS较观测值有明显的偏大,而WRF则比较接近观测值。3.半干旱区的边界层过程具有如下特点:边界层发展可分为稳定边界层——发展初始阶段——快速抬升阶段——稳定抬升阶段——对流边界层达到最大高度并逐渐衰减阶段——快速衰减阶段——稳定边界层七个阶段;ARPS模拟的半干旱区的最大边界层高度为3700m,WRF模拟的半干旱区的最大边界层高度为2700m;两个模式对比湿廓线的模拟结果都遵从大气边界层比湿分布规律,比湿的模拟结果都在0-10g/kg之间分布,且在半干旱区边界层顶附近均有逆湿现象出现;两个模式模拟的半干旱区的风廓线都遵从大气边界层风速分布规律。4.干旱区酒泉、临泽、民乐、民勤4个模拟站点2009年7月出现最大边界层高度的时间基本为北京时17、18时,4个模拟站点普遍具有较高的最大边界层高度,4个站点的日最大边界层高度范围分别为酒泉2500-4200m,临泽2900-4800m,民乐2100-4050m,民勤3200-5250m。5.4个模拟站点的比湿有如下共同的分布特征:在对流边界层高度以下,比湿呈近似均一或缓慢递减趋势,在对流边界层高度以上比湿随高度的变化急剧加速,比湿梯度急剧增大,向上逐渐递减至比湿几乎为0,夜间稳定边界层内有逆湿现象。6.干旱地区相比于较湿润地区拥有着更深厚的残余层结构,进而形成了更高的最大边界层高度。7.在没有大的天气系统作用下,西北干旱区的超高对流边界层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通过残余层效应在一个大约3-5天的时间尺度内综合作用形成的,而干旱区的残余层本身发展变化存在一个3-5天的周期。8.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夜间深厚的残余层结构是次日形成超高对流边界层高度的基础,对流边界层发展的高度与夜间残余层的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演变过程也与垂直速度场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黄丽萍,管兆勇,陈德辉,马明[6](2008)在《基于高分辨率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实际雷暴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雷暴数值预报的实际应用离我们还有多远?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即利用一个复杂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气象模式驱动一个叁维雷电模式,在只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条件下,对北京的一次实际雷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分析了雷暴云的宏观动力、微物理过程及电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中尺度模式预报出的叁维气象场作为雷电模式的初始场,完全可以不需添加虚假的扰动来触发雷暴云的发展,高分辨中尺度模式的预报场本身所包含的水平非均匀、垂直强非静力性及较强的对流不稳定信息足够促发雷暴云的剧烈发展;用较为真实的叁维气象场作为初始场模拟产生的电场分布特征与云微物理分布特征及环境气象要素的分布结构非常协调,得到的雷暴云的电荷结构特征以及电结构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更为复杂,更真实的体现了实际雷暴云本身发展的复杂性,同时,模式能够模拟出合理的云闪及正负云地闪,且模拟的闪电频数随时间发展演变趋势基本与观测实况基本吻合,从而表现了对雷电天气潜在的预报能力。本次模拟的北京雷暴云在发展过程中,水物质霰的最大质量比、最大正电场强度及闪电频数随模拟时间的演变发展趋势非常相似。(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郑毅,张彦,应纯同[7](2008)在《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的放射性爆炸烟云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核爆炸或脏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烟云的运动和放射性浓度分布,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模拟了爆炸烟云的流动过程,考虑了烟云中颗粒的尺度分布和放射性活度分布及重力沉降过程。结果表明,可模拟出爆炸烟云的"蘑菇"状烟云运动过程,得到了爆炸烟云的叁维流场和放射性浓度场。(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北京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郑毅,张彦,应纯同[8](2008)在《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的放射性爆炸烟云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核爆炸或脏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烟云的运动和放射性浓度分布,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模拟了爆炸烟云的流动过程,考虑了烟云中颗粒的尺度分布和放射性活度分布及重力沉降过程。结果表明,可模拟出爆炸烟云的"蘑菇"状烟云运动过程,得到了爆炸烟云的叁维流场和放射性浓度场。(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08年S1期)

徐萍[9](2005)在《NOAA卫星ATOVS资料反演大气温、湿廓线及其在中尺度气象模式中的同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系统介绍了气象卫星的发展、遥感原理以及大气参数反演方法;详细介绍了NOAA/ATOVS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大气温度、湿度、风矢量廓线反演方法;对MM5中尺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数据同化方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论文旨在运行中国海洋大学NOAA/SeaWiFS卫星地面站SeaSpace TeraScan软件包中ATOVS大气温度、湿度、风矢量廓线反演软件,并在UNIX操作系统下编写了批处理程序,以增加卫星地面站遥感数据服务项目和数据用户。 为探讨NOAA/ATOVS大气反演参数在MM5中尺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中的数据同化,以2004年8月8~12日产生于西北太平洋的“云娜”台风路径数值预报为例,设计了同化试验方案,数据同化采用MM5自带的观测松弛方法(Obs-Nudging)。结果表明,NOAA/ATOVS大气温度、湿度、风矢量剖面数据在MM5模式中进行同化,其复杂性和计算量均可达到应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5-06-10)

康红文,柳崇健[10](2000)在《中尺度气象模式研究若干进展及其在区域业务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日本 3个国家的中尺度模式研究和业务预报现状,指出了中尺度模式特有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中尺度模式研制的含义。(本文来源于《新疆气象》期刊2000年05期)

中尺度气象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实测降雨资料的格林纳达Saint Mark River小流域,使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和FNL,再分析气象数据进行降雨模拟。并用相邻的Bridgetown气象站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验证。以模拟降雨为基础采用降雨径流相关法计算降雨产流,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洪水一致。证明中尺度气象模式可应用于小流域洪水计算,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尺度气象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庆.中尺度气象模式预报大气光学湍流的现状与展望[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

[2].郭延祥,田琦.中尺度气象模式在无资料小流域洪水计算中的应用[C].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3].谭平,刘园.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模拟分析某大型水电站建成后对局地气候影响[J].水电站设计.2015

[4].宋爱虎,高兴国,孔梅,江峻毅,周宁.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计算GNSS对流层水汽延时[J].全球定位系统.2011

[5].黄山.中尺度气象模式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边界层过程的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

[6].黄丽萍,管兆勇,陈德辉,马明.基于高分辨率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实际雷暴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J].大气科学.2008

[7].郑毅,张彦,应纯同.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的放射性爆炸烟云模拟[C].第五届北京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

[8].郑毅,张彦,应纯同.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的放射性爆炸烟云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

[9].徐萍.NOAA卫星ATOVS资料反演大气温、湿廓线及其在中尺度气象模式中的同化试验[D].中国海洋大学.2005

[10].康红文,柳崇健.中尺度气象模式研究若干进展及其在区域业务预报中的应用[J].新疆气象.2000

论文知识图

环渤海地区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区域...7.1CALMET模拟范围海拔高度...环渤海地区地理区位Models-3模式系统流程图一15/ATOVS85OhPa的大气温度分布一15/ATOVSIO00hPa的大气温度分布

标签:;  ;  ;  ;  ;  ;  ;  

中尺度气象模式论文_吴晓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