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哲学论文_朱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杂性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杂性,系统,哲学,方法论,判据,科学,心律失常。

复杂性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晶[1](2018)在《复杂性哲学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医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医学研究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人体作为复杂的生理和演化系统,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多层次性、动态性、突现等特征。从复杂性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医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优势和问题。人工智能医学可以利用海量数据,搜集复杂的特征信息,发掘并识别多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机器学习捕获数据中的复杂与非线性关系,克服还原主义的局限,消除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疾病过程所体现出的动态复杂性和过程敏感性,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突现特征,使得人工智能医学对疾病和治疗状态的预测和长时段的预测难以实现。人工智能利用相关性所做的预测,虽然准确,但因为因果解释的缺失和路径依赖,不能直接用于临床上的医学照料,需要医生具身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辅助判断。治疗的临床情境的重要性与数据化上的困难,也给当前人工智能医学实现从精准预测到有效治疗带来了挑战。(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8年05期)

孟翯巍[2](2013)在《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且永恒的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当代核心课题。从远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用智慧同劳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创造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但是自工业革命爆发,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被人类改造、使用过的自然物及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又被人类还给了自然界,使其继续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就使人类文明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环境的恶化,引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当代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类必须直面严峻的环境问题。本文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想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就要从哲学层面对其进行本质上的揭示,因为只有在认清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进一步谈到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自然观、认识论角度看,就是人类运用错误的理论思维指导自身处理与自然、与环境关系的一个必然结果。近现代以来的科学史表明,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科学理论作为新的自然观之基础支配着普遍的社会思维方式,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论决定着人类的各种行动。为什么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期会出现环境问题?这是由该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简单性机械主义自然观所造成的。在机械论和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现代科学及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是,这也为工业文明毫无顾忌地破坏环境、征服和掠夺自然扫清了道路。因此,若想真正解决环境问题,摆脱人类生存危机,就必须用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辩证法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来指导人类的实践。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关于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和高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指称、含义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使人们的自然观发生了多方面、多维度的变化。人类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质上并不仅仅是元素的简单堆积,而是由一个一个复杂系统构成的。所以必须还自然环境复杂性的本来面目,在复杂性哲学视域中重新思考环境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械世界观已经不再适用,复杂性理论通过对确定与随机、有序与无序、偶然与必然等一系列概念和范畴的重新认识,形成了复杂性自然观。这种新的自然观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向,进而在方法论意义上指导人类的实践行为。运用复杂性理论在哲学上的反思成果,为人类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人与自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本文将分四章来阐述问题。第一章是在哲学层面剖析当代环境问题本质,并分析西方环境哲学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重点是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根据原子论和机械论自然观,自然不过是僵死的部件的机械堆积;而以笛卡尔为代表人物的二元论则把心灵从自然界中驱赶出来,认为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是由具体的微粒构成的,不存在意义和价值,心灵只能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这种自然观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技术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断裂,导致今天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而为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西方环境哲学,无论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没有超越认识论的困境,因而无法彻底解决此问题。第二章是在复杂性哲学视域中对环境问题进行解析。首先阐释复杂性理论的内涵实质,包括复杂性的概念、兴起与发展过程、研究对象以及复杂性的本质特征,进而讨论用复杂性理论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因为环境自身就禀赋复杂性,属于复杂巨系统,所以必须把复杂性理论引入到环境研究的领域内,在哲学层面上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将研究中心由物的实在转为关系实在,开展环境复杂巨系统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叁章是复杂性哲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推进。复杂性范式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启示,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向前发展,提出复杂性自然观,使人类重新看待自然和环境。并且复杂性理论能够提供新的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隐喻方法、虚拟方法、模型方法和综合集成方法等。这就使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发生转向,即从简单性向复杂性、从决定论向非决定论、从实体构成论向有机整体论、从机械论向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变。第四章为深入分析在复杂性哲学视域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环境正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是一个演化的系统,而复杂性理论主要就是关于自组织、关于演化的理论。它能够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魏宏森[3](2011)在《钱学森指导我们进行复杂性哲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几十年来在钱学森关心与指导下,如何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九门系统理论中提炼出一种新的方法论形态———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观以及系统科学哲学———系统论,作为系统科学沟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的历史进程。阐述了这种系统复杂性理论与方法对北京、哈尔滨等十个省、市、地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赵曦[4](2008)在《浅析“复杂性”哲学维度及其实践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性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现今时代背景下,复杂性科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其理论向度的哲学可能,以及其实践向度的应用可能;重点探讨了复杂性与生态科学、产业集群和中医复兴等问题的实践蕴含。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发掘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理论互释;同时诠释具体学科门类体系下,复杂性科学的活力与生机。(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S1期)

郭延成,刘琮瑞[5](2005)在《对反腐败斗争的哲学思考——用复杂性哲学原理分析腐败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复杂性哲学原理,腐败作为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有叁种演进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改变控制参量引起自组织变化;第二种是通过改变系统的组分数目引起自组织变化;第叁种是通过控制参量使不稳定的系统在临界值附近迅速变化。因此,解决腐败问题首先必须尽可能正确地找出腐败系统的控制参量;其次,准确分析产生腐败的子系统;再次,利用社会系统向新的更高层次跃迁的契机,在临界点附近对腐败进行有效遏制。基于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而提出反腐败举措建议。(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05年05期)

梅可玉[6](2004)在《复杂性哲学视野下的路径依赖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复杂性哲学的视角,就国内外对路径依赖概念和思想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把路径依赖概念置于复杂性科学运动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路径依赖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路径依赖和其他复杂性术语:耗散结构、混沌、分岔、突变、模拟退火、复杂适应系统、适切性景观、自组织临界性、自组织进行了初步的辨析。在第叁章,对路径依赖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之后,考察了路径依赖概念在制度变迁中的理论应用和发展。结果发现,路径依赖思想和演化博弈论相互渗透,借助演化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当代社会科学已经能够从理论上破译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机制和微观动力机制。在文章的结语部分第四章,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路径依赖研究的哲学启示。1研究路径依赖思想对复杂性哲学研究的意义。路径依赖概念丰富了人们对于复杂系统演化行为特征的认识,有助于破除人们对于自身完全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建构主义痴迷。。2研究路径依赖思想的科学哲学意义。(1)路径依赖概念作为复杂性概念群中的又一个隐喻性术语,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科学内涵,它的诞生,事实上是当代复杂性科学运动中科学观变革带来的一个重大发现;(2)从科学发展的“范式”角度看,路径依赖的研究与演化博弈论的思想互相渗透,二者有可能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科学范式。(3)路径依赖与复杂适应系统(CAS)、适应的非线性网络(ANN)的基本思想是完全相通的,只不过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CAS强调由于适应性造就复杂性;ANN强调由于“组织方式”的不同带来复杂性的生长;路径依赖则强调由于“历史的记忆作用”带来正反馈可能导致“锁定”;事实上,叁者后面的复杂性本质就在于,系统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造成涌现,不可逆或对称性破缺。就整个复杂性运动的发展走向看,复杂性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难题,通过对路径依赖和其他复杂性术语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复杂性和复杂性科学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5-01)

赵凯荣[7](2003)在《从复杂性哲学看规律的复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人们常常将所有认识问题化归为规律问题 ,而对规律的理解又过于简单化 ,而从复杂性哲学的角度看 ,结论可能完全不同(本文来源于《系统辩证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顼志敏,刘淼冰[8](1991)在《心脏节律系统的复杂性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复杂性科学"理论,探讨心脏节律统的复杂性及其编码、约束、组织及突变四大特征,分析心律系统平衡与失常的动态复杂性联系,以期有助于指导疾病防治的思维活动。(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1991年07期)

复杂性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且永恒的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当代核心课题。从远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用智慧同劳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创造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但是自工业革命爆发,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被人类改造、使用过的自然物及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又被人类还给了自然界,使其继续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就使人类文明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环境的恶化,引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当代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类必须直面严峻的环境问题。本文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想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就要从哲学层面对其进行本质上的揭示,因为只有在认清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进一步谈到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自然观、认识论角度看,就是人类运用错误的理论思维指导自身处理与自然、与环境关系的一个必然结果。近现代以来的科学史表明,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科学理论作为新的自然观之基础支配着普遍的社会思维方式,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论决定着人类的各种行动。为什么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期会出现环境问题?这是由该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简单性机械主义自然观所造成的。在机械论和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现代科学及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是,这也为工业文明毫无顾忌地破坏环境、征服和掠夺自然扫清了道路。因此,若想真正解决环境问题,摆脱人类生存危机,就必须用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辩证法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来指导人类的实践。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关于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和高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指称、含义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使人们的自然观发生了多方面、多维度的变化。人类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质上并不仅仅是元素的简单堆积,而是由一个一个复杂系统构成的。所以必须还自然环境复杂性的本来面目,在复杂性哲学视域中重新思考环境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械世界观已经不再适用,复杂性理论通过对确定与随机、有序与无序、偶然与必然等一系列概念和范畴的重新认识,形成了复杂性自然观。这种新的自然观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向,进而在方法论意义上指导人类的实践行为。运用复杂性理论在哲学上的反思成果,为人类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人与自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本文将分四章来阐述问题。第一章是在哲学层面剖析当代环境问题本质,并分析西方环境哲学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重点是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根据原子论和机械论自然观,自然不过是僵死的部件的机械堆积;而以笛卡尔为代表人物的二元论则把心灵从自然界中驱赶出来,认为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是由具体的微粒构成的,不存在意义和价值,心灵只能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这种自然观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技术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断裂,导致今天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而为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西方环境哲学,无论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没有超越认识论的困境,因而无法彻底解决此问题。第二章是在复杂性哲学视域中对环境问题进行解析。首先阐释复杂性理论的内涵实质,包括复杂性的概念、兴起与发展过程、研究对象以及复杂性的本质特征,进而讨论用复杂性理论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因为环境自身就禀赋复杂性,属于复杂巨系统,所以必须把复杂性理论引入到环境研究的领域内,在哲学层面上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将研究中心由物的实在转为关系实在,开展环境复杂巨系统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叁章是复杂性哲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推进。复杂性范式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启示,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向前发展,提出复杂性自然观,使人类重新看待自然和环境。并且复杂性理论能够提供新的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隐喻方法、虚拟方法、模型方法和综合集成方法等。这就使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发生转向,即从简单性向复杂性、从决定论向非决定论、从实体构成论向有机整体论、从机械论向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变。第四章为深入分析在复杂性哲学视域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环境正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是一个演化的系统,而复杂性理论主要就是关于自组织、关于演化的理论。它能够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杂性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晶.复杂性哲学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医学[J].哲学分析.2018

[2].孟翯巍.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3

[3].魏宏森.钱学森指导我们进行复杂性哲学探索[J].系统科学学报.2011

[4].赵曦.浅析“复杂性”哲学维度及其实践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郭延成,刘琮瑞.对反腐败斗争的哲学思考——用复杂性哲学原理分析腐败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5

[6].梅可玉.复杂性哲学视野下的路径依赖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

[7].赵凯荣.从复杂性哲学看规律的复杂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

[8].顼志敏,刘淼冰.心脏节律系统的复杂性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1

论文知识图

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

标签:;  ;  ;  ;  ;  ;  ;  

复杂性哲学论文_朱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