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反应论文_朱俊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纳米,光谱,粒子,蛋白,硫酸铵,偏振。

表面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发[1](2019)在《表面非对称反应构筑双节点有机金属网格》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的等价反应活性位点差异化地发生不同的反应。这类反应使得利用简单前驱体制备结构复杂的产物成为可能,因而在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湿法合成化学中,受限于反应环境的均一性和不可控性,非对称反应很难实现。幸运的是,表面化学合成作为一种有效的自下而上的制(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蓓,徐冬梅[2](2019)在《肺表面活性蛋白D、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AECOPD患者设为AECOPD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组,3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SP-D、PCT及CRP血清水平,ROC曲线研究SP-D、PCT及CRP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COPD组及AECOPD组血清SP-D、PCT及CRP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4级AECOPD患者血清SP-D、PCT及CRP均高于1级~2级AECOPD患者(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SP-D、PCT及CRP对AECOPD的诊断效能评估,结果以SP-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8),PCT曲线下面积次之(AUC=0.695),CRP曲线下面积最小(AUC=0.573),SP-D、PCT及CRP对AECOPD的诊断切点分别为17.33 ng/ml、 52.87μg/L、10.79 mg/L。结论 SP-D、PCT及CRP在COPD发展为AECOPD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杨凡,蒋良兴,于枭影,刘芳洋,赖延清[3](2019)在《NH_4~+对不锈钢表面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催化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性扫描伏安(LSV)、电化学阻抗谱(EIS)、恒电位极化、计时电流、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在不同电位区间硫酸铵浓度对不锈钢表面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的放电反应可以加速整个阴极析氢反应动力学,NH_4~+的放电反应速率随硫酸铵浓度和过电位的增加而增加。锰在不锈钢表面的电结晶服从叁维连续成核机理,晶核生长受扩散控制。增加过电位能加快形核速率,但使形核密度降低。在低电位区间,吸附于不锈钢表面的Mn~(2+)优先放电;在中等电位区间,增加硫酸铵浓度能提高电流效率并生成更多块状晶体;在高电位区间,增加硫酸铵浓度会抑制形核过程,该条件下得到的晶体以柱状形态为主,且晶格中的氢含量更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1期)

蔡彦嫃,卫程华,胡森,宣彤,高赟[4](2019)在《基于表面特异性反应的拉曼探针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生物标志物、病毒和食品添加物的快速传感分析方法是实现POCT(Point-of-Care Test)和食品安全相关现场检测的迫切技术需求。策略之一,是在稳定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上修饰特异性反应层,可构建针对性的拉曼探针,有利于提高方法选择性。对金或银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基于表面反应体系的功能化,制备了多种高选择性的拉曼探针,检测了RNA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尿路感染标志物亚硝酸根、神经递质多巴胺、结肠癌标志物等体系,表现出良好的传感应用前景。如图1所示例,构筑了Au@MIL-101金属有机框架修饰的SERS基底,实现了粉丝中的乌洛托平的拉曼快速分析。(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张华,李剑锋[5](2019)在《纳米催化反应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原位光谱技术,实现催化反应过程的动态分析,对深入理解反应机理、设计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可提供待测物质的指纹结构信息,因此是多相催化研究中常用的原位表征技术。然后,受限于其较低的灵敏度,常规拉曼光谱较难用于原位检测具有浓度低、寿命短等特点的催化剂表面吸附/中间物种。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发展了一种利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原位监测纳米催化过程的通用策略,简称为SHINERS卫星结构策略(图1)。~([1])在该策略中,通过将纳米催化剂组装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SHINs)表面,形成SHIENRS卫星结构,利用SHINs增强催化剂表面的拉曼信号,从而直接获得了纳米催化剂表面物种的拉曼信号。利用这种策略,实现了Pd基、Pt基纳米催化剂表面CO氧化反应的原位监测,观测到了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例如表面氧化物、氧物种、Pt-C及Pd-C等),确定了分子氧的活化在对反应活性的重要影响,并结合DFT计算,对反应机理与构效关系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SHINERS拓展至电、光催化反应的原位研究,并可同时实现光催化性能的提升。~([2])这些结果不仅加深了对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解,还表明SHINERS可作为原位跟踪催化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为纳米催化的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6](2019)在《基于气液固叁相界面的原位监测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反应近年来在理论上和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与研究。[1][2]本课题组在超疏水基底表面构造气液固叁相界面,并在界面处实时监测表面等离激元反应的发生过程,探索其反应机理。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化学沉积法在基底上沉积贵金属微纳米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形成表面超疏水性质。将被测物液滴直接滴在基底表面时,液滴呈现球形,与表面接触角大于150°,这是由于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存在,一部分空气被困在缝隙当中,形成气液固叁相界面的接触模式,如图1所示。我们将利用这种特殊现象,在气液固叁相界面处对对氨基苯硫酚(PATP)、对硝基苯硫酚(PNTP)等分子溶液进行原位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的监测,观察其催化氧化成为二巯基偶氮苯(DMAB)的过程及变化情况。我们选用几种具有不同表面亲疏水性的基底作为对比实验,发现在超疏水表面基底上被测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程度,验证了氧气在整个催化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验证疏水表面的高催化效果,我们利用不同形貌基底进行了重复实验,均发现疏水基底上可以得到比亲水基底更高的反应程度。由此,本课题的进行在对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刘彦齐,赵艳[7](2019)在《间距可控的银纳米颗粒阵列的表面催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是在入射光的驱动下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自由电子相对于金属原子核的集体振荡,使得金属纳米结构展现新奇的光学性质,如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电磁波束缚在亚波长尺度及局域电磁场增强等。利用等离子体衰减产生热电子驱动有机分子的催化反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高检测灵敏性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纳米尺度分辨率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SERS和TERS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研究等离激元催化反应~([1])。本文借用SERS的高检测灵敏性,研究了银纳米颗粒阵列的间距的改变及不同激发波长对吸附在银纳米颗粒阵列表面的4NBT分子催化反应的影响,示意图如图1a所示。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尺寸可控的铝纳米碗阵列,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技术,获得间距可调的银纳米颗粒阵列,其中图1b是间距为10 nm的银纳米颗粒阵列的SEM图。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2]),发现在532 nm和633 nm激发光照射下,4NBT吸附在银薄膜上可发生催化反应生成DMAB,而785nm激光照射后,并未发生催化反应。图1c为在785 nm激光照射下,4NBT(10~(-6)mol/L)吸附在不同间距的银纳米颗粒阵列的SERS光谱,发现间距减小为10 nm时,能够发生催化反应。这种银纳米颗粒阵列对未来设计高能效的等离子体催化材料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蔡娇锋,谢文昌,蒋玉雄,凌云,汤儆[8](2019)在《原位升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PNTP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凭借着出色的检测灵敏度、便捷性,广泛应用在界面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而温度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因此升温SERS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认为对硝基苯硫酚(p-Nitrothiophenol,PNTP)转化为对巯基偶氮苯(p,p'-dimercaptoazobenzene,DMAB)主要是由于纳米粒子表面等离激元效应(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引发的热电子诱导[1],在此过程中不能排除局域热效应的贡献。我们基于热电偶微电极技术[2],搭建高频升温SERS平台,检测温度对分子SERS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高功率激光照射下PNTP转化为DMAB反应中热效应的作用。实验结果(图1)表明在220℃以下,温度不会触发PNTP转化生成DMAB,进一步佐证了触发该反应的关键因素是SPR产生的热电子。(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刘皓,温思思,赵冰,宋薇[9](2019)在《表面增强拉曼研究Ag/AgCl/Pd异相催化C-C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Suzuki-Miyaura C-C偶联反应是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心反应,而金属钯类催化剂凭借其优良的催化效率和化学稳定性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1],而Pd纳米颗粒与商用的可溶性有机金属Pd相比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性质,同时可以与反应物分离,进而可以应用于连续反应,从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2]。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研究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化学反应的有力手段,可以有效显示物质的结构变化信息,从而观察到紫外,质谱等手段无法观察的分子结构变化过程。本工作合成的Ag/AgCl/Pd新型材料既可以作为高效的催化剂催化偶联反应,同时也可以作为SERS增强基底,进而利用SERS监测Suzuki-Miyaura C-C偶联反应的过程,对于Suzuki-Miyaura反应机理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李泽,王培杰[10](2019)在《单根纳米线上激光偏振依赖的表面等离子体驱动催化反应SER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根纳米线作为一种新型SERS基底,具有高度重复性与高灵敏度~([1])。本文以代表性的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线作为SERS基底,研究了单根纳米线上激光偏振方向依赖的表面等离子体驱动的分子催化反应。实验中,利用纳米线的各个位点的均匀性和初始条件的等价性,通过纳米线上的不同位点对于反应分子的SERS信号降解进行补偿,并保障不同角度反应的初始条件的均一性,利用SERS光谱来获得激光偏振与纳米线轴线夹角变化时的分子催化反应效率监控。实验结果显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SERS信号对纳米线的长轴与激光偏振方向的夹角θ极其敏感。当激光偏振方向与纳米线长轴方向垂直时,SERS信号被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R)增强,由等离子体衰退产生的热电子驱动的催化反应效率显着提高。我们利用FDTD数值模拟了单根纳米线随着激发光偏振变化时的电磁场分布,进一步揭示了纳米线与基底形成的腔模的激发是问题的关键,如图1所示。进一步,我们利用暗场显微镜获得了单根纳米线的暗场散射光谱,如图2所示,随着偏振角度的变化,纳米线局域等离子体共振峰也逐渐增强。由此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利用SERS光谱技术监控纳米线上不同激光偏振下的催化反应,为精细调控表面等离子体驱动的催化反应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表面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AECOPD患者设为AECOPD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组,3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SP-D、PCT及CRP血清水平,ROC曲线研究SP-D、PCT及CRP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COPD组及AECOPD组血清SP-D、PCT及CRP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4级AECOPD患者血清SP-D、PCT及CRP均高于1级~2级AECOPD患者(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SP-D、PCT及CRP对AECOPD的诊断效能评估,结果以SP-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8),PCT曲线下面积次之(AUC=0.695),CRP曲线下面积最小(AUC=0.573),SP-D、PCT及CRP对AECOPD的诊断切点分别为17.33 ng/ml、 52.87μg/L、10.79 mg/L。结论 SP-D、PCT及CRP在COPD发展为AECOPD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发.表面非对称反应构筑双节点有机金属网格[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李蓓,徐冬梅.肺表面活性蛋白D、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3].杨凡,蒋良兴,于枭影,刘芳洋,赖延清.NH_4~+对不锈钢表面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催化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4].蔡彦嫃,卫程华,胡森,宣彤,高赟.基于表面特异性反应的拉曼探针构建[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5].张华,李剑锋.纳米催化反应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6].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基于气液固叁相界面的原位监测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反应的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7].刘彦齐,赵艳.间距可控的银纳米颗粒阵列的表面催化反应的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8].蔡娇锋,谢文昌,蒋玉雄,凌云,汤儆.原位升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PNTP偶联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9].刘皓,温思思,赵冰,宋薇.表面增强拉曼研究Ag/AgCl/Pd异相催化C-C偶联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10].李泽,王培杰.单根纳米线上激光偏振依赖的表面等离子体驱动催化反应SERS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采用浓度为10mg/ml的NaYF4:Yb3+,Er3+上...γ-Al2O3(100)表面上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复合氧化物在5K时的磁滞回线可制备抗生物黏附表面的仿贻贝黏附蛋...各种碳基磺化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光谱表面引发ATRP法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

标签:;  ;  ;  ;  ;  ;  ;  

表面反应论文_朱俊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