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商人论文_宣朝庆,贾岱铮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陕商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商人,会馆,明清,精神家园,忠义,相互关系,戏楼。

山陕商人论文文献综述

宣朝庆,贾岱铮[1](2019)在《商人职业共同体与道德规范的形成——以清代河南周口山陕商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职业群体的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以清代北方的商业市镇——河南周口镇为个案,分析山陕商人会馆建设与组织活动,呈现商人统合社会网络、民间信仰与道德规范,建构职业共同体的过程,凸显职业群体援引关帝信仰,塑造群体认同,进而整顿其道德规范,育养新型商人行为的机制。研究进而发现,传统商人在道德规范建设中娴熟运用内生性的地方文化元素,说明商人的精神世界不能以"大传统"来概括,这对进一步深化研究商人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文化规定性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常梦玮[2](2019)在《商人文化与会馆建筑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山陕甘会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4期)

王都[3](2019)在《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竞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市场主体之间利益相互交织,在这样的背景下,竞合策略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企业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同时在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竞争,最终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着名的十大商帮,即徽商、晋商、陕商、粤商、闽商、洞庭商、江右商、宁波商、鲁商、苏商。明清时期,山陕商帮作为两大地域性商帮,常常以联省商帮的面目出现,通过合作来增强彼此的实力,获得对外的竞争优势。山陕商人之间的合作,在经济形式上体现为合伙制,具体又分为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合作、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合作以及两者的结合;在组织形式上体现为共同出资修建山陕会馆。但是,山陕商人之间的合作,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合作之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竞争伴随着山陕商人从兴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他们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商品来源地、商品销售地以及行商区域等方面。所以,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竞合特征。本文首先对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工具,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山陕商人竞合关系的演化过程,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合作超额收益、收益分配系数、合作投入成本、投机收益、违约处罚金等不同因素对山陕商人竞合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从竞合系统的影响因素出发,为现代企业实现有效竞合提供建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3-10)

侯杰,杨林源[4](2016)在《关公忠义文化与山陕商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公形象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忠义作为关公形象中最突出的符号,已经成为关公文化的典型特征。山陕商人将关公作为祭祀和崇拜的主要神灵,满足了文化认同、信仰认同等多重需要,因此在全国各地建立山陕会馆,祭拜和供奉关公。山陕会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关帝庙,是山陕商人祭祀关公,寄托信仰,传承忠义文化的重要活动空间和场域,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不仅如此,关公忠义文化透过山陕会馆,对山陕商人的商业伦理和道德追求等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姚倩[5](2014)在《中国传统商人精神家园对现代市场经济作用的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共同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血脉,精神家园”,并将我们民族精神概括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历史上的“山陕商人”为例,研究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以及中国传统商人精神家园的内涵,论证了中国传统商人精神家园构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中国传统商人精神家园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及中国传统精神家园对现代市场的现实启迪性。阐明传统商人的精神家园是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深入的挖掘中国传统商人文化,整理中国传统商人文化遗产,用中华民族精神,呼唤社会良知的回归,整饬社会不良行为,净化人们的灵魂,就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从另一个层面满足了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需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4-06-30)

卫红丽[6](2013)在《明清山陕商人商学传家模式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经商活动中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以商求财,以学守之,形成了独特的商学传家模式,为山陕商人叱咤商海数百年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3年06期)

王俊霞,曹宇明[7](2013)在《明清山陕商人相互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与陕西商人较多地通过建立联合关系来增强彼此实力,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其时山陕商人之间的联合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而是联合之中又有一定的竞争。其联合和竞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在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山陕商人进行着较强的联合。在河北、内蒙等省,山陕商人又开展着较多的竞争。而在西北甘肃、宁夏等省,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之间则存在着既联合又竞争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刘文峰[8](2011)在《《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文峰所着《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是作者1996年出版的《山陕商人与梆子戏》的修订版。全书分为四章: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考、梆子戏源流发展考、山陕商人与梆子戏关系考、商贾观剧场所——会馆戏楼考。当年(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1年10期)

马静[9](2011)在《明代山陕商人在西北边镇的商业活动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在北边地区普遍实行的开中制度与茶马贸易,为西北地区的商品流通与商人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山陕商人成为西北边镇地区商业活动的主体。山陕商人在西北军事消费区积极进行商业活动,促成了西北边镇地区的商业化与粮食、棉花、茶叶、土特产四大市场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市场网络的形成和西北镇城及下辖卫所的城市化。这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对明代以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王俊霞[10](2010)在《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商帮研究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晋商研究和陕商研究均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目前,关于晋商和陕商的研究都是分省的割裂式研究,这种研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明清时期,晋商与陕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和经营空间内,都是以“山陕商人”的联省商帮面目出现的,被称为“西商”或“山陕商人”。因此,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不是孤立于彼此而独立发展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既复杂又微妙的相互关系。故而本文试图进行一次山陕商人的整体式研究,即以山陕商人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其中的联合关系,以期能够管中窥豹,了解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共同的成功经商规律。为了更有效地探求明清山陕商人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相互联合关系,本文首先在山陕商人联合的可能性分析中介绍了山陕商人的基本概况,即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在经营项目、商品来源地、商品销售市场、经商路线等方面存在着“交集”,这些交集使山陕商人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完全有可能走向联合。然后,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山陕商人联合的原因,从而认为,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之间存在联合关系是成立的。继而,本文又通过讨论山陕商人联合的经济形式和组织形式,说明山陕商人之间的联合,在经济上和组织上是如何实现的。紧接着,本文分析了山陕商人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河南、湖北、山东、甘肃等地的联合情况。最后,本文分析了山陕商人之间的联合因难免存在的竞争,而表现出的分分合合的灵活性。通过对山陕商人联合中灵活性的分析,说明了山陕商人之间相互关系中的竞争方面,从而完成对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的整体分析。通过对山陕商人的整体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之间存在着以联合为主的、既联合又竞争相互关系。在各章的研究中,本论文都综合运用历史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山陕商人的相互关系,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特别研究了山陕商人相互关系中联合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克服了单独研究晋商和单独研究陕商的局限性;对山陕商人的资本组织形式进行对比,特别研究了山陕商人的合伙制;对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全国所建的会馆进行了分省数量统计,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从经商路线的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明清山陕商人在河南、湖北、甘肃等省联合的基本情况。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之间以联合为主的、既联合又竞争的相互关系,是中国商业史上最生动最有趣的经济现象之一,研究山陕商人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利于打破学术研究的分割状态,而且,对两省经济的区域联合发展,也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0-06-30)

山陕商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陕商人论文参考文献

[1].宣朝庆,贾岱铮.商人职业共同体与道德规范的形成——以清代河南周口山陕商人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9

[2].常梦玮.商人文化与会馆建筑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山陕甘会馆为例[J].城市住宅.2019

[3].王都.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竞合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4].侯杰,杨林源.关公忠义文化与山陕商人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姚倩.中国传统商人精神家园对现代市场经济作用的探寻[D].西北大学.2014

[6].卫红丽.明清山陕商人商学传家模式刍议[J].山西档案.2013

[7].王俊霞,曹宇明.明清山陕商人相互关系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8].刘文峰.《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J].文艺研究.2011

[9].马静.明代山陕商人在西北边镇的商业活动及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王俊霞.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一7清代开封地势图局部山陕商人选...洛阳山陕会馆砖雕龙仅观河南地区山戏台彩绘明清时期,建筑在装饰色彩上是...关羽画像额材木雕“钱串、供果”等图案山陕会馆-聊城山陕会馆

标签:;  ;  ;  ;  ;  ;  ;  

山陕商人论文_宣朝庆,贾岱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