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旅游体验论文-殷雪卉,刘刚

虚拟旅游体验论文-殷雪卉,刘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旅游体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旅游,互动体验设计,沉浸感

虚拟旅游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殷雪卉,刘刚[1](2019)在《论虚拟现实技术对虚拟旅游中互动体验设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普遍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异常强烈的冲击,其中虚拟旅游就是传统旅游业结合新兴计算机技术所衍生的产物。虚拟旅游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体验者可以随意与虚拟场景中的物体进行互动,从而增加体验者的参与感与沉浸感,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官享受。作为虚拟旅游的主要制作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为其体现互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就应用于虚拟旅游的可行性、表现途径和表现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虚拟旅游中互动体验设计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1期)

杨芝,梁敏华[2](2018)在《镜像体验视角下虚拟旅游与网络经济的盈利方式分析——以电子游戏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旅游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基础上。随着交互式体验的需求,虚拟现实一度火热,但虚拟旅游却在暴热中逐渐冷却。以电子游戏产业为切入点,从镜像体验的视角,在电子游戏与虚拟旅游的相似体验上,发展"电子游戏+虚拟旅游",并提出虚拟旅游与网络经济结合发展的盈利方式。(本文来源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曼[3](2018)在《基于虚拟旅游体验的游客行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旅游是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撑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William,s和Hobson第一次提出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信息化时代,即“虚拟旅游”时代,虚拟旅游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成果众多,但大多数停留在虚拟旅游概念、实现技术、特征以及优劣势等方面,关于游客体验等研究较少。本文将游客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角度上拓宽了虚拟旅游研究视角,丰富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游客行为的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以体验经济与镜像体验理论为基础设计虚拟旅游实验,以镜像体验为理论基础的虚拟旅游体验和真实旅游活动的实现途径与游客感知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研究将旅游者行为科学与时间地理学理论相结合,从游客在景区的时间和空间行为入手,通过从游客在景区拍摄的旅游照片中提取时间、空间和照片属性等信息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并结合实验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来研究虚拟体验对游客景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虚拟体验对游客景区行为的影响贯穿整个旅游活动。游客在实地旅游之前“试用”虚拟旅游产品,可以增加景区与游客之间信息的对称性,有效地帮助游客在出游前制定旅游规划,提高旅游体验质量。从游客在景区的空间集中度来看,虚拟体验影响下的游客在景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线状空间集聚特征,游客在景区的集中度较为分散,以景区观光主路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扩散。从游客在景区的移动轨迹来看,游客在选择旅游线路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虚拟体验影响下的游客在景区的时空行为模式呈现出多覆盖型,主要表现为全天覆盖型、全天国内展区覆盖型、半日国际园林和港澳园林展区覆盖型半日国内南北展区覆盖型,半日南方和西部展区覆盖型等。重庆园博园是一个以园林建筑风格来表达不同城市文化的景区,客观的环境使游客不可避免的在旅游时更多的关注景区的建筑和自然景色,而体验了虚拟旅游的游客在旅游时的注意力不仅放在了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色这些外显的景观上,以民俗和历史文化为主的内在的文化景观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最后,将本文研究的虚拟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的影响与虚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虚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未来虚拟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蒋毅棪[4](2017)在《暴风集团发力虚拟旅游体验 打造文化产业消费新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誉为VR元年,一大批VR硬件从概念走向了现实。随着视频行业巨头积极布局VR内容,“VR+文化旅游”逐渐被市场视为最具商业潜质的模式之一。对此,暴风集团董事长兼CEO冯鑫表示,在高科技浪潮下,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新兴业态不(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17-08-02)

刘飞[5](2017)在《基于即时体验的虚拟旅游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虚拟旅游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旅游方式单一的现状,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今手机与人如影随形,移动端成为旅游拓展的新媒介,虚拟旅游移动应用平台的研究与推广已成为时代所需,势在必行。如今大众消费观念悄然改变,体验消费更加重视用户心理需求。本文以即时体验的虚拟旅游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虚拟旅游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的界面设计进行系统应用研究。运用即时体验的短周期认知循环、身临其境的心流体验及参与过程的互动体验叁个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界面设计,使用户更直观、更快速的沉浸于虚拟旅游体验。体验经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虚拟旅游移动应用恰时迎合了消费者的体验消费观念。移动应用市场不断扩张,虚拟旅游方式丰富了人们旅游时的选择。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将虚拟旅游搭载于移动端,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旅游”体验。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虚拟旅游的研究现状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阐述虚拟旅游概念及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探究虚拟旅游移动应用的产品特征及产品功能分类;第叁章以即时体验为出发点,详细阐述其特点及影响因素,针对用户在虚拟旅游移动应用中的诉求进行分析,为其界面交互设计和界面视觉表现提供理论支撑;第四章以前叁章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五当召虚拟旅游APP界面设计为例,作出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和归纳即时体验的虚拟旅游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新的思路,为国内虚拟旅游移动应用平台界面设计提供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2)

杨超敏[6](2014)在《体验经济背景下虚拟旅游市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验经济时代,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手段。网络时代的来临,散客旅游市场的兴起,促使旅游电子营销产品不断调整和发展。虚拟旅游产品对现实旅游场景的逼真模拟及实时游览,使旅游者体验到网络带来的“坐游天下”的感觉。然而,虚拟旅游在世界学术范围内都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由于起步较晚,诸多问题待于我们去思考和探究。如:体验经济、旅游体验、虚拟旅游、虚拟旅游产品的定义;体验经济、现实旅游、虚拟旅游之间的关系;体验经济环境下虚拟旅游生成和发展的条件,以及虚拟旅游产品市场分析、预测等。本文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潜在市场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综合研究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指数平滑预测法等方法,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研究当代旅游者需求转变与消费决策过程分析;之后,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虚拟旅游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研究数据来证明发展虚拟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游客对虚拟旅游产品类型的需求分析。最终得出:首先,现代条件下虚拟旅游的诞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由其历史延续性和必然性的,虚拟旅游是符合现代条件下旅游发展的趋势的,是现实旅游的有效补充。其次,来疆游客中仅有约7%的游客对虚拟旅游“完全不感兴趣”,约47%的游客对虚拟旅游表现出“非常感兴趣”,虚拟旅游潜在市场不可限量。再次,笔者通过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得出:在没有突发情况下新疆2014年度虚拟旅游市场需求量达到惊人的2990万人次。最后,论文进一步对虚拟旅游产品类型加以分类和统计,将虚拟旅游产品分为五种类型,最终得出:新疆国内游客对“3D保护性虚拟旅游景区”、“景区网络虚拟旅游系统”、“虚拟空间旅游”叁类虚拟旅游产品偏好较高,而对于“网络虚拟旅游游戏”偏好较低;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收入的人群对虚拟旅游产品选择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虚拟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量是巨大的,在虚拟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应有针对性的满足主要客源市场的需要,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开发。(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5-26)

胡芬,张进[7](2013)在《虚拟旅游体验者满意感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旅游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旅游体验方式。虚拟旅游体验者在现场之外就能完成景观游览、信息搜索、功能服务和心理体验等活动,其满意感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虚拟旅游体验者满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可知,影响虚拟旅游者满意感的主要有个人特性、信息内容、平台属性、人际沟通、娱乐服务等五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史庆滨[8](2012)在《体验式虚拟旅游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虚拟旅游的产生背景、虚拟旅游的特征及功能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虚拟旅游的具体应用及其价值,并创造性的提出了"体验式虚拟旅游体系"的概念,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并对这一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解析。(本文来源于《电子商务》期刊2012年06期)

周永博,杨莲莲,沈敏[9](2012)在《虚拟旅游景观体验化设计与物联网技术嵌入式应用——从虚拟紫禁城到梦幻精灵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真实景观体验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根本原则,富有吸引力的景观意象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目标,营造充满奇趣的时空与功能感受从而创造独特的景观意蕴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导向,主题设计、场景设计、剧本设计和符号设计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嵌入物联网技术式应用于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实现旅游者与旅游景观的全时空模拟和全面互动提供技术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旅游论坛》期刊2012年03期)

杨文娟,王昕,胡传东[10](2012)在《基于体验的虚拟旅游质量评价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已迈入了继服务经济之后的体验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虚拟旅游取得了初步发展。近年来,虚拟旅游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成果总体还停留在概念、特征和优劣势层面,涉及到较深层次的体验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虚拟旅游的体验质量进行研究,选取方便性、新奇性、丰富性、仿真性和体验性5个指标,以及16个评价因子。结果表明:仿真性对虚拟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最大,重要性程度达到33.3%,其次是体验性、新奇性、丰富性、方便性,重要程度分别占25.2%、17.6%、13.8%和10.1%。(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虚拟旅游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虚拟旅游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基础上。随着交互式体验的需求,虚拟现实一度火热,但虚拟旅游却在暴热中逐渐冷却。以电子游戏产业为切入点,从镜像体验的视角,在电子游戏与虚拟旅游的相似体验上,发展"电子游戏+虚拟旅游",并提出虚拟旅游与网络经济结合发展的盈利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旅游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1].殷雪卉,刘刚.论虚拟现实技术对虚拟旅游中互动体验设计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9

[2].杨芝,梁敏华.镜像体验视角下虚拟旅游与网络经济的盈利方式分析——以电子游戏产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张曼.基于虚拟旅游体验的游客行为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4].蒋毅棪.暴风集团发力虚拟旅游体验打造文化产业消费新入口[N].通信信息报.2017

[5].刘飞.基于即时体验的虚拟旅游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6].杨超敏.体验经济背景下虚拟旅游市场研究[D].新疆大学.2014

[7].胡芬,张进.虚拟旅游体验者满意感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8].史庆滨.体验式虚拟旅游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2

[9].周永博,杨莲莲,沈敏.虚拟旅游景观体验化设计与物联网技术嵌入式应用——从虚拟紫禁城到梦幻精灵城[J].旅游论坛.2012

[10].杨文娟,王昕,胡传东.基于体验的虚拟旅游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虚拟旅游体验论文-殷雪卉,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