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论文_龚频,王思远,陈雪峰,常相娜,刘楠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杏鲍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杏鲍菇,多糖,抗氧化,物流,培养基,方法,冷链。

杏鲍菇论文文献综述

龚频,王思远,陈雪峰,常相娜,刘楠楠[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粗多糖提取条件及其体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糖是杏鲍菇的主要提取物,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为提取杏鲍菇多糖,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多糖进行了提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杏鲍菇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杏鲍菇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此外,还对提取所得的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提醇沉法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3 h、料液为1∶40(g/mL)、提取温度40℃.此条件下的粗多糖的得率为5.9%;杏鲍菇多糖对DPPH和羟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加强;对α-葡萄糖糖苷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恒光,沈恒胜,杨道富,翁敏劼,陈君琛[2](2019)在《杏鲍菇菇头多糖的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杏鲍菇菇头中提取粗多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指数-十八角激光散射联用技术测定粗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糖苷键链接方式,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acid),ABTS)法测定抗氧化性,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法检测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该粗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占84.4%);其分子质量分布较广,4个主峰分子质量分别为3.816×10~7、2.010×10~6、4.572×10~5 Da和1.849×10~5 Da;糖苷键主要链接方式为1,3-糖苷键(占42.7%)和1,6-糖苷键(占35.5%);当质量浓度为5 mg/mL时,粗多糖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为70.9%。动物实验表明,以200 mg/(kg·d)剂量连续灌胃12 d后,粗多糖对荷瘤小鼠(宫颈癌U14)的抑瘤率可达39.84%。(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塽,陶梅[3](2019)在《杏鲍菇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冷链物流运输中对所运物品的质量和鲜度的保障是最为重要的运营目标之一。杏鲍菇是近年来培育的集食疗、药用、食用于一体的食用菌品种,又被称为刺芹侧耳。采后的杏鲍菇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软化和失水等现象,降低了杏鲍菇的商品价值和品质,因此进行杏鲍菇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研究。总结了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碳水化合物含量、氮素物质含量和脂类含量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杏鲍菇新鲜度产生的影响。讨论根据不同因素对杏鲍菇造成的影响在杏鲍菇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鲜方法,包括低温处理、辐照处理和气调处理等,提升杏鲍菇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11期)

王友青,白冰[4](2019)在《冷链物流下杏鲍菇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有效储藏及保鲜的要求日渐升高。冷链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可以充分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的新鲜度,防止农产品腐败变质。以杏鲍菇为例通过研究冷链物流保鲜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结合食用菌冷链物流保鲜发展现状中的起步晚,基础薄弱、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有待完善、食用菌经过冷藏保鲜技术后口感及卖相变差等问题,提出防雾薄膜、纳米薄膜、真空贮藏技术、冷鲜保藏法等保险方式,并进行简单比较,针对不同的食用菌可采用不同的保鲜方式以实现对食用菌更安全、更持久的保鲜,较少因保鲜问题造成的食用菌资源浪费。(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11期)

林国荣,沈桐莹[5](2019)在《杏鲍菇皂苷分离及其体外抗氧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能有效地分离到杏鲍菇皂苷,采用大孔树脂HZ802对杏鲍菇皂苷进行分离,最适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为0.376 mg/mL的样液,流速为2 BV/h进行上样吸附,水洗量为30 mL, HZ802的饱和吸附量为17.8 mg/mL。65%的乙醇溶液流度1 BV/h进行洗脱,最适洗脱液体积为75 mL,分离后杏鲍菇皂苷冻干样品的纯度达52.5%。对杏鲍菇皂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当杏鲍菇皂苷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8.8%,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13.14%,杏鲍菇皂苷对自由基ABTS的清除效果比超氧自由基显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汪飞,宋渊杰[6](2019)在《菌草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常见的四种菌草,进行六种不同配方培养基的设计,对杏鲍菇进行培养试验,并通过叁级系统筛选法对所有培养基配方所培养的子实体进行研究和选择,最终确定其中最适宜培养杏鲍菇的培养基原料和配比,本文就相关的培养基配方试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0期)

沈文龙,宋镇,张波,谢铭露,乔璐[7](2019)在《杏鲍菇热泵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杏鲍菇干制品品质,采用热泵干燥方式,通过分析干燥温度和铺料密度对杏鲍菇干燥特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升温节点。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初始温度、温度增量、铺料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品的色差、复水比和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对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铺料密度是影响杏鲍菇干燥产品色差的主要因素,铺料密度大于3.1 kg/m~2时,产品色泽较差;温度增量是影响复水比的主要因素,6℃~9℃的升温有利于干燥后期水分的转移,产品复水较好;温度(包括初始温度与温度增量)是影响氨基酸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较低的干燥温度能减少氨基酸的损失。杏鲍菇最佳热泵干燥工艺为:初始温度50℃,温度增量7℃,铺料密度2.9 kg/m~2,此条件下干燥的产品品质优良,色泽洁白,色差ΔE为19.08,复水性好,复水比为1.63,氨基酸破坏少,其值为476.03 mg/100 g。(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卢成苗,赵书光,王军[8](2019)在《智能化技术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杏鲍菇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在江苏地区已实现工厂化生产。该文从菌种选择、生产基质预处理、培养料配方选择、拌料与制包、智能化灭菌技术、净化室接种与养菌、智能化管理、光照处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智能化控制技术。(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5期)

周静鹏,魏涛,徐崇,樊永亮,卢徐斌[9](2019)在《杏鲍菇菌糠发酵条件优化及饲料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筛选杏鲍菇菌糠最佳发酵菌种及条件,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安全性。以杏鲍菇菌糠饲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检测其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含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梯度含水量(低50%、中60%、高70%)与叁组不同微生物发酵剂(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不发酵,每隔24 h测定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干物质)、有氧稳定性、霉菌毒素。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杏鲍菇菌糠饲料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当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时,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营养水平各项指标最优,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平均提升27.12%,粗纤维含量平均降低19.52%,粗脂肪含量平均提升38.92%,干物质含量平均下降3.41%。其有氧稳定性也高于其他组,生物毒素含量降低,AFB1、OTA、DON含量较未发酵前平均降低4.77%、40.42%、4.65%。研究表明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且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杏鲍菇菌糠营养水平提高,霉菌毒素有所降低,以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与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最佳。(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19期)

谢焕雄,胡志超,王海鸥,陈守江,扶庆权[10](2019)在《不同预处理对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切片厚度、烫漂处理、外源水添加量等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真空冻结杏鲍菇品质的影响,分析切片厚度与真空冻结失水率的关系,对烫漂、不烫漂两组物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外源水后进行真空冻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切片厚度增加,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失水率呈递减趋势,为保证物料不失水而所需的外源水添加量与切片厚度之间呈现极显着的负线性关系(R2=0.98,P<0.01)。不烫漂组杏鲍菇片解冻汁液流失率均显着高于烫漂组(P<0.01),主要是由于其解冻前相对较高的含水率所致。烫漂组杏鲍菇片总损失率和相对电导率均显着高于不烫漂组,且均整体上随外源水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外源水添加量可显着降低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失水率(P<0.05),当外源水添加量低于20%时,不烫漂组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失水率显着高于烫漂组(P<0.05),当外源水添加量高于25%时则相反。随着外源水添加量的增加,不烫漂组杏鲍菇片解冻汁液流失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而烫漂组解冻汁液流失率当外源水添加量高于10%时无显着性差异(P>0.01)。显微结构观察表明,烫漂处理对杏鲍菇细胞网络结构产生一定破坏作用,而真空冻结前添加外源水可不同程度上降低物料组织内部水分蒸腾作用,减少对细胞组织结构的破坏。生产真空速冻杏鲍菇片时,推荐预处理条件为:切片厚度3 mm,90℃热水烫漂1 min,冻结前外源水添加量为30%。该研究结果可为食品真空冻结技术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杏鲍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杏鲍菇菇头中提取粗多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指数-十八角激光散射联用技术测定粗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糖苷键链接方式,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acid),ABTS)法测定抗氧化性,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法检测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该粗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占84.4%);其分子质量分布较广,4个主峰分子质量分别为3.816×10~7、2.010×10~6、4.572×10~5 Da和1.849×10~5 Da;糖苷键主要链接方式为1,3-糖苷键(占42.7%)和1,6-糖苷键(占35.5%);当质量浓度为5 mg/mL时,粗多糖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为70.9%。动物实验表明,以200 mg/(kg·d)剂量连续灌胃12 d后,粗多糖对荷瘤小鼠(宫颈癌U14)的抑瘤率可达39.8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杏鲍菇论文参考文献

[1].龚频,王思远,陈雪峰,常相娜,刘楠楠.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粗多糖提取条件及其体外活性[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2].郑恒光,沈恒胜,杨道富,翁敏劼,陈君琛.杏鲍菇菇头多糖的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J].食品科学.2019

[3].张塽,陶梅.杏鲍菇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

[4].王友青,白冰.冷链物流下杏鲍菇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

[5].林国荣,沈桐莹.杏鲍菇皂苷分离及其体外抗氧化性[J].食品工业.2019

[6].汪飞,宋渊杰.菌草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研究[J].农家参谋.2019

[7].沈文龙,宋镇,张波,谢铭露,乔璐.杏鲍菇热泵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优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

[8].卢成苗,赵书光,王军.智能化技术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J].上海蔬菜.2019

[9].周静鹏,魏涛,徐崇,樊永亮,卢徐斌.杏鲍菇菌糠发酵条件优化及饲料安全性评价[J].饲料工业.2019

[10].谢焕雄,胡志超,王海鸥,陈守江,扶庆权.不同预处理对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杏鲍菇不同菌株间子实体形态特征温度(A)和湿度(B)对杏鲍菇生物转...不同酸碱度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温度(A)和含水量(C)对杏鲍菇生物...病原菌对固体平板中杏鲍菇菌丝...23份杏鲍菇材料RAPD扩增结果

标签:;  ;  ;  ;  ;  ;  ;  

杏鲍菇论文_龚频,王思远,陈雪峰,常相娜,刘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