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食特征论文_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种子,水稻,盐沼,分散,白垩纪,食性。

取食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1](2019)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调查发现九寨沟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为华西箭竹,取食主食竹的基径平均值约为6.3 mm,对主食竹基径的选择利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约5.9 mm~6.7 mm,其中最大基径为9.62 mm,最小基径为3.30 mm。大熊猫取食的主食竹所在种群的竹秆平均基径约为4.9 mm,其95%置信区间为4.7 mm~5.1 mm,其中最大基径为16.20 mm,最小基径为1.70 m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5株·m~(-2);被大熊猫选择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种群高度集中在约110 cm~125 cm。(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周尔康,单玉昕[2](2019)在《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塑料污染仍是世界环境的难题之一,目前仍没有出现一种低成本、无污染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废弃塑料。黄粉虫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取食塑料的经济昆虫。试验采用泡沫塑料、保鲜膜、包装网、气泡塑料来喂食黄粉虫,研究了黄粉虫对4种通用塑料的选别性;采用室内温度为28℃的夏天与室内温度为4℃的冬天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对黄粉虫取食塑料的影响;采用相同龄期的黄粉虫喂养聚苯乙烯塑料,研究了黄粉虫单位虫重取食塑料的情况。结果表明:黄粉虫对塑料具有选别性,更偏向于取食聚苯乙烯塑料和珍珠棉;温度对黄粉虫取食塑料影响很大;试验期间,单位虫重下黄粉虫取食塑料量最高达8 mg/d,且不存在自相残杀的情况,为之后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罗永红,闫兴富,周立彪,苗迎权,张金峰[3](2018)在《种子特征和结实量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种子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啮齿动物在不同种子丰富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种子的觅食行为策略及其与植物种群更新的关系,在宁夏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0%Tannin(T)、2%T、8%T和15%T]的人工种子在模拟结实小年和结实大年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啮齿动物消耗种子速度在结实小年更快,结实大年的种子消耗速度相对缓慢.种子就地取食率(ISPR)在不同结实年份间无显着差异,扩散后取食率(PRAD)在结实小年显着高于结实大年,但前者的扩散后贮藏率(HRAD)显着低于后者;种子扩散后的取食距离(PDAD)和贮藏距离(HDAD)在结实小年均显着大于结实大年.在结实小年,大种子的PDAD和HDAD均大于小种子,前者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着,而后者仅在2%T和15%T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差异显着;在结实大年,除0%T外的其他单宁含量种子的PDAD和HDAD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着.ISPR在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大,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小; PRAD分别在结实小年的高单宁含量种子和结实大年的无单宁种子最大;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HRAD均在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大,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小.这说明结实大年可延缓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消耗速率,提高种子的HRAD,但种子扩散距离减小;啮齿动物在结实大年和小年均表现出对大种子的扩散偏好,且大种子被扩散的距离更远;啮齿动物在不同结实年份均偏好于就地取食中等单宁含量种子,而扩散高单宁含量种子.(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翟娜,阿拉腾巴根,刘新民[4](2018)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的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对放牧牲畜粪的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特征。【方法】2010年6、8和10月,以3种放牧牲畜(牛、马和羊)鲜粪块为诱饵,采用诱捕法采集粪食性金龟。【结果】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显示对3种放牧牲畜(牛、马和羊)粪块的多食性特征,但不同功能群或不同物种显示不同取食偏好以及不同的日活动节律特征。中型掘洞型粪食性金龟(如小驼嗡蜣螂Onthophagus gibbulus、黑缘嗡蜣螂O.marginalis nigrimargo和游荡蜉金龟Aphodius erraticus)显示对牛粪的取食偏好、以及昼行性行为特征;中型和小型粪居型粪食性金龟(如马粪蜉金龟A.subterraneus、泥蜉金龟A.sordescens和符号蜉金龟A.comma等)则偏好取食马粪,小型粪居型粪食性金龟(如符号蜉金龟)有全天活动的行为特征。【结论】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的形成和进化中,体型和行为特征是主要内因,牲畜粪块的外形和理化性质、以及季节更替中的气温变化是重要外因。(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元,童春富[5](2018)在《长江口盐沼湿地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胃含物特征与取食偏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口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物种,其食性及行为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崇明北滩盐沼湿地取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胃含物分析与室内喂食实验,分析了无齿螳臂相手蟹的食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是无齿螳臂相手蟹的主要食物来源,沉积物次之;其对不同叶片的取食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对芦苇嫩叶的取食量最高,占35.7%,对芦苇凋落叶片的取食量最少,占6.8%;不同样地间不同性别无齿螳臂相手蟹的食物组成也有明显的差异;在野外情况下,无齿螳臂相手蟹对植物的取食受其自身体重、壳宽、螯高的影响较大;室内投喂情况下,无齿螳臂相手蟹对新鲜芦苇嫩叶存在明显的取食偏好(P<0.05),其对芦苇嫩叶的取食偏好受其性别的影响较大,而对芦苇凋落叶片的取食偏好受壳宽、体重、螯高的影响较大。无齿螳臂相手蟹的食性具有一定偏好,受食物及其自身生长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付蒙蒙[6](2018)在《取食感染纹枯病菌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学特征及稻株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不同抗虫基因水稻—纹枯病菌侵染—褐飞虱为害叁者关系入手,研究了褐飞虱在感染纹枯病菌和未感染纹枯病菌水稻植株上的生物学特性、行为反应的差异,以及感染纹枯病菌和未感染纹枯病菌水稻植株在褐飞虱为害后体内重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为阐明取食感染纹枯病菌水稻诱导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生理生态机制,为揭示水稻植株“虱烧”现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单管饲养法研究了取食感染纹枯病菌水稻植株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饲养1-3代,在TN1品种(无抗虫基因)、Utri Rajapan品种(耐虫基因)上褐飞虱若虫是否取食感染纹枯病菌植株对其若虫期没有影响,在IR26、IR36、IR56品种(抗虫基因Bph1、bph2、Bph3)上取食感染纹枯病菌的水稻植株后褐飞虱若虫期明显比取食未感染纹枯病菌的健康植株要长。在TN1、IR26品种上褐飞虱取食病株后其若虫存活率显着下降,在IR36、IR56、Utri Rajapan品种上褐飞虱若虫是否取食感染纹枯病菌稻株对其存活率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研究明确了不同抗虫水稻植株在感染纹枯病菌和未感染纹枯病菌下对褐飞虱雌雄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影响差异显着。(2)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褐飞虱若虫对感染纹枯病菌和未感染纹枯病菌水稻植株的选择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不同抗虫基因水稻品种上,不同龄期的褐飞虱若虫对是否感染纹枯病菌水稻植株的选择行为差异大,在感虫、耐虫水稻品种上,低龄若虫选择感染纹枯病菌的水稻植株,高龄若虫无明显选择性;在抗虫品种上,高龄若虫选择未感染纹枯病菌的健康植株,低龄若虫选择性不明显。(3)利用酶试剂盒测定了不同抗虫基因水稻在感染纹枯病和褐飞虱为害后稻株体内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褐飞虱为害24h、48h和72h下,感染纹枯病菌的不同抗虫基因水稻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大,其中SOD、POD活性在含抗虫基因Bph3抗虫品种中上升,在其他品种中下降或变化不明显;CAT活性在不同抗虫品种中基本不变或者下降;PAL活性与CAT活性相反,基本不变或上升;PPO活性在感虫、耐虫品种中变化不明显,在抗虫品种中显着上升。(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傅强,李保平,孟玲[7](2018)在《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对取食水稻的灰飞虱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评价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在防治农作物害虫中的潜力,观察了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对取食水稻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方法】开展室内盆栽试验,采用生物质炭种类(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与添加量(0、30和50 g/kg)的2因素×3水平组合处理土壤,种植水稻苗、接种灰飞虱,观察灰飞虱的发育和生殖表现。【结果】1)生物质炭种类与添加量互作影响灰飞虱若虫历期,当施用玉米或水稻生物质炭时,不同添加量之间的若虫历期无显着差异;当施用小麦生物质炭时,添加30 g/kg生物质炭处理下的若虫历期比对照(18.70±0.30 d)延长1.54 d。2)生物质炭种类与添加量没有显着互作影响雌成虫寿命。添加量不影响,但生物质炭种类具有显着影响,施用玉米或小麦生物质炭处理雌成虫寿命比水稻生物质炭处理雌成虫寿命(23.70±0.48 d)分别延长2.13 d或3.10 d。3)生物质炭种类与添加量互作影响灰飞虱雌虫终身产卵量,施用生物质炭使生殖力下降,但下降幅度随生物质炭处理不同而异,当添加30 g/kg生物质炭时,施用玉米生物质炭处理下的雌虫终身产卵量(176.40±6.84粒)比施用水稻或小麦生物质炭处理分别多22.80粒或18.95粒;当添加50 g/kg生物质炭时,施用玉米生物质炭处理的雌虫终身产卵量(140.30±3.26粒)比施用水稻或小麦生物质炭处理分别少16.90粒或21.60粒。【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可减弱灰飞虱的生殖力,减幅随生物质炭种类与添加量的不同而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许诗杰,张雅林[8](2018)在《取食塑料的黄粉虫生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取食聚苯乙烯(PS)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塑料的黄粉虫生长发育情况,为黄粉虫降解塑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黄粉虫在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条件下取食塑料的生命特征进行分析,单头饲养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并比较相关参数,群体饲养通过设计不同饲喂方式和饲喂比例分析黄粉虫存活率和平均虫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单头饲养结果表明,12龄及以下黄粉虫幼虫仅取食PS、LLDPE无法发育至蛹期;14龄幼虫仅取食PS、LLDPE可以化蛹,但化蛹率较低,分别为23%和31%。完成发育的黄粉虫蛹质量偏低,化蛹前最后一个龄期(P_(-1))历期延长,蛹历期未受明显影响,成虫寿命缩短;产卵前期(APOP)未受到明显影响,产卵天数缩短,繁殖力下降。群体饲养结果表明,仅饲喂PS、LLDPE的黄粉虫存活率明显下降,平均虫质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当将麦麸与塑料进行混合饲喂时,黄粉虫存活率与正常饲喂麦麸组基本一致,保持较高水平,平均虫质量变化呈现规律性,麦麸所占比例越高,平均虫质量越大。【结论】黄粉虫仅取食PS、LLDPE时其发育和繁殖受到影响,通过添加麦麸可以使种群保持较高存活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苗迎权[9](2016)在《基于种子特征的六盘山区啮齿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和扩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子是啮齿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啮齿动物在取食种子的同时也会将种子分散或集中贮藏起来,渡过将来的食物短缺期。啮齿动物在贮藏种子时一般会将其埋藏于地表浅层,这更有助于种子的萌发。如果被埋藏的一些种子不能被重新找回,即使是很少一部分能够萌发并最终建成幼苗。在这一过程中,植物从相对较少的存活种子中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大量种子被动物取食而付出的代价。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的贮藏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必须对被捕食风险和能量收益进行权衡,以获得最大的净收益。同一森林中同时存在多种可食性种子,这些种子往往在种子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啮齿动物的取食和贮藏种子的策略,可对植物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不同种子特征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搬运种子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同时也可为植树造林选择树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于分别于2014年的秋季和2015年的春季在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泾源县泾河源镇大倒沟,首先采用直线铗夜法对当地的啮齿动物的种类和多度进行调查。再以保护区内自然分布的落叶阔叶林顶极树种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的种子和以花生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人工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研究了以种子特征(种子大小、单宁含量和萌发情况)为主,以及丰富度、覆盖处理、贮藏密度、贮藏深度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搬运种子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六盘山区30年生以上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下,共捕获啮齿动物5种,辽东栎灌丛林下捕获6种。华北落叶松下以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小家鼠(Mus musculus)为主;辽东栎灌丛下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大林姬鼠(A.peninsulae)为主。不同生境间啮齿动物种类与多度有较大差异,研究地区主要啮齿动物为大林姬鼠(A.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小家鼠(Mus musculus)、社鼠(Rattus niviventer)、东方田鼠(Microtus fords)、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和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其中以大林姬鼠(A.peninsulae)(39.3%)和黑线姬鼠(A.agrarius)(26.2%)为优势鼠种。2)种子丰富度对种子搬运后的取食率和贮藏率均具有显着影响(P<0.05),种子被啮齿动物消耗速率在结实大年显着慢于结实小年(P<0.05)。在结实大年种子被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距离(分别为3.0 m和4.9 m)显着大于结实小年(分别为2.9 m和4.6 m)(P<0.05)。覆盖处理对啮齿动物就地取食率无显着影响,但可显着影响种子的搬运后取食率和贮藏率(P<0.05),也能减慢种子被消耗的速率(F=18.976,df=2,P=0.000)。3)种子大小、单宁含量对种子搬运后的取食率和贮藏率均具有显着影响(P<0.05),且种子大小、单宁含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种子搬运后取食率具有显着影响(P<0.05),大种子被搬运后的取食和贮藏的距离(分别为4.7 m和3.4 m)都显着大于小种子(分别为2.3 m和2.4 m)(P<0.05),啮齿动物喜欢搬运中等大小的种子(1.40±0.82cm),中等大小的种子被扩散的距离比大种子和小种子更远;种子单宁含量对种子扩散距离的影响不显着。4)大种子和小种子的频率对种子被搬运后的取食率和贮藏率均具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种子频率的增加,大种子和小种子扩散距离的大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种子在其频率为0.4时被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距离最大(分别为20.6 m和18.3 m),小种子在其频率为0.6时被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距离最大(分别为13.1 m和12.0 m)。5)种子萌发状态对啮齿动物就地取食率、搬运后取食率和贮藏率均无显着影响,萌发的大种子和小种子被切根的比例分别为91.4%和86.8%。6)种子贮藏点密度对啮齿动物发现贮藏种子的比例有显着影响(F=7.753,df=5,P<0.01),啮齿动物发现贮藏种子的比例随着种子贮藏点密度增加而升高,当增大到6.25枚/m2(90.7%)后将不再增加;啮齿动物对种子的二次贮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提高,但种子扩散距离的大小是先增加后降低,在贮藏点密度为6.25枚/m2时,扩散距离最大(8.4 m)。7)随着贮藏深度的增加种子被发现的比例逐渐降低,呈显着地负相关(r=-0.152,P=0.042),当贮藏深度为5 cm,啮齿动物发现埋藏种子的比例最低(14.4%),显着低于其他深度种子的发现率(P<0.05)。(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敏[10](2015)在《研究揭示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出现于鸟类演化初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8月22日,在线出版的《系统古生物学》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胡晗,以及得克萨斯大学的李志恒报道了早白垩世一反鸟类新属种,并讨论了鸟类头骨的早期演化,首次发现有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在鸟类演化初期就已经出现。据王敏介绍,早白垩世的反鸟类标本虽然(本文来源于《化石》期刊2015年04期)

取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塑料污染仍是世界环境的难题之一,目前仍没有出现一种低成本、无污染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废弃塑料。黄粉虫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取食塑料的经济昆虫。试验采用泡沫塑料、保鲜膜、包装网、气泡塑料来喂食黄粉虫,研究了黄粉虫对4种通用塑料的选别性;采用室内温度为28℃的夏天与室内温度为4℃的冬天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对黄粉虫取食塑料的影响;采用相同龄期的黄粉虫喂养聚苯乙烯塑料,研究了黄粉虫单位虫重取食塑料的情况。结果表明:黄粉虫对塑料具有选别性,更偏向于取食聚苯乙烯塑料和珍珠棉;温度对黄粉虫取食塑料影响很大;试验期间,单位虫重下黄粉虫取食塑料量最高达8 mg/d,且不存在自相残杀的情况,为之后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食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周尔康,单玉昕.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特征研究[J].绿色科技.2019

[3].罗永红,闫兴富,周立彪,苗迎权,张金峰.种子特征和结实量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种子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4].翟娜,阿拉腾巴根,刘新民.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的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特征[J].应用昆虫学报.2018

[5].张元,童春富.长江口盐沼湿地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dehaani)胃含物特征与取食偏好[J].生态学杂志.2018

[6].付蒙蒙.取食感染纹枯病菌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学特征及稻株防御酶活性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8

[7].傅强,李保平,孟玲.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对取食水稻的灰飞虱生活史特征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8

[8].许诗杰,张雅林.取食塑料的黄粉虫生命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苗迎权.基于种子特征的六盘山区啮齿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和扩散行为[D].北方民族大学.2016

[10].王敏.研究揭示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出现于鸟类演化初期[J].化石.2015

论文知识图

‘Mudgo’和‘Kittake’叶片在接虫后0h...4白条银纹夜蛾生命周期及取食特征兰种蝙蝠酒精保存标本的舌部解剖形态特...不同微生境水青冈种子的就地消耗不同地貌区土壤动物取食活性变化跳虫种类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

标签:;  ;  ;  ;  ;  ;  ;  

取食特征论文_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