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密度论文_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旋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稳定性,石墨,理论,电子,超导体,阳离子。

自旋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1](2019)在《团簇V_3P_2成键、电子自旋密度与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团簇V_3P_2进行优化,得到6种优化构型。通过分析其成键与电子自旋密度分布来研究稳定性,并从能隙差值,HOMO、LUMO轨道贡献以及态密度图叁个方面来研究团簇V_3P_2的化学反应活性、潜在催化活性位点以及催化活性,最终得到以下结论:金属与非金属键(P-V键)是团簇V_3P_2构型稳定性的主要贡献者;团簇的稳定性与构型外围电子自旋密度分布的均匀度、对称性及α、β电子重叠程度有关;团簇V_3P_2所有优化构型中最稳定的是构型1(4),最不稳定的是构型3(2);构型1(4)的化学反应活性最差,构型3(2)的化学反应活性最好;多重度对团簇V_3P_2的化学反应活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V原子是团簇V_3P_2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即可能是团簇V_3P_2的潜在催化活性位点;构型3(4)可以提供较多的电子、构型2(4)极易接受较多的电子从而实现电子转移,说明构型3(4)和2(4)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傅基昌[2](2019)在《准一维能带的电荷与自旋密度涨落诱导的叁维能带上的非常规超导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荷密度波与自旋密度波是一种出现在在各向异性材料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部分材料同时也在低温下出现超导现象,比如2015年发现的铬基超导。我们根据其他研究组通过DFT计算得到的费米面提出了一个简化的二能带模型来解释准一维材料的超导性质。这个模型包含一个叁维能带和一个一维能带,一维能带密度涨落可以诱导一个吸引势来产生叁维能带的超导。这篇文章的目的研究一维能带的不同涨落的变化对其诱导的叁维能带上的超导态的影响,这一超导态也会因一维能带的畸变而改变。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用Tomonaga-Luttinger液体描述一维体系的性质,并且通过自恰方法数值的计算Eliashberg方程来得到叁维能带上的能隙函数,并对且讨论了能隙函数随着相互作用强度变化时的最优解。(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0)

秦渝,方志刚,张伟,李历红[3](2018)在《团簇Co_3NiB_2结构稳定性与电子自旋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非晶态Co-Ni-B合金的性质,本文以团簇Co_3NiB_2为代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团簇Co_3NiB_2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结果得到12种优化构型,分别是五棱锥、单帽四棱锥、单帽叁角双锥和四棱双锥。其中,二重态构型5种,四重态构型7种。通过对其立体结构、能量及电子自旋密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多重度是影响构型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四重态构型的稳定性优于二重态构型;外围α与β电子自旋密度分布越均匀,对称性越好,能量越低,结合能越大,吉布斯自由能变越小,构型稳定性就越好。其中,构型1(4)稳定性最好,构型5(2)稳定性最差。(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崔远东,方志刚,赵振宁,刘琪,韩建铭[4](2018)在《团簇V_3BP电子自旋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B3LYP/Lanl2dz赝势基组水平的V_3BP的11种优化构型通过分析其电子自旋密度分布进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团簇V_3BP最稳定构型1(4)外围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均匀,对称性好;内部原子间成键强弱均匀,对称性好;最不稳定构型8(2)外围α电子和β电子交替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对称性差且极不规整;内部原子间成键强度各不相同,同一类型键原子间成键强弱也不均匀;团簇V_3BP各优化构型的外围电子分布由α电子和β电子共同组成,且α电子所占比例较大;构型2~((4))、1~((2))、4~((2))、8~((2))内部原子间成键后均为β电子过剩,其余构型内部原子间成键后均为α电子过剩。(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方志刚,冯天,陈林,赵振宁,徐诗浩[5](2018)在《团簇Ti_3B_2自旋密度及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团簇Ti3B2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通过分析团簇Ti3B2的自旋密度分布及各轨道态密度发现:构型1(3)原子的自旋密度分布均匀,内部原子间成键强弱均匀,对称性好,稳定性最好;Ti原子为体系中未成对电子的主要贡献者;构型1(3)和2(5)中,p轨道对未成对电子的贡献较大,不可忽略;各轨道中未成对电子主要是由Ti-3d轨道贡献且其对团簇磁性起主要贡献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帅,方志刚,崔远东,张伟,徐诗浩[6](2017)在《团簇Mn_3BP的电子自旋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团簇Mn_3BP电子自旋密度的性质,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团簇Mn_3BP的全部可能构型进行优化和计算,得到二、四重态共有9种不同的优化构型;分析各构型的电子自旋密度对构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构型中B、P原子外是自旋向下的β电子(除了构型1~((4))外),B-P原子间电子分布为α电子过剩,金属原子Mn影响B-P原子成键时的电子分布;多重度不同但几何构型相同或相似的构型,四重态构型更稳定;电子自旋密度是影响构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勇,许军伟,刘云霄,卢亚鑫,胡建芬[7](2016)在《氢吸附调控石墨烯自旋密度的理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DFT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石墨烯吸附氢的磁性进行研究。首先对石墨烯量子点进行磁性的研究,研究表明边缘用氢钝化的石墨烯量子点所表现出的磁性和石墨烯量子点的切割形状紧密相关,切割形状为矩形的石墨烯量子点表现出反铁磁的性质,切割形状为叁角形的石墨烯量子点表现出铁磁的性质。其次对石墨烯晶格吸附氢栅和氢探针所引起的自旋磁性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氢栅的吸附可以改变石墨烯的几何结构和能带结构,石墨烯的形状由二维的平直结构变为叁维的起伏结构,石墨烯的带隙从零变为0.214 e V。最后研究氢探针对氢栅的影响,发现氢探针能够改变氢栅附近自旋密度分布,引起自旋干涉现象。我们计算了4个典型的位置A_1、A_2、B_1、B_2,发现不同的探针吸附位置引起不同的自旋干涉,氢栅的自旋密度分布与碳原子自旋密度分布趋势一致,但碳原子的自旋磁矩比氢栅的自旋磁矩大叁倍,并且氢探针越靠近氢栅,自旋的干涉效应越明显。这些性质有助于石墨烯在自旋半导体器件、自旋开关等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许军伟[8](2015)在《氢吸附调制石墨烯自旋密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其晶格结构是由碳原子按照六边形排列而成的单层二维结构。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石墨烯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许多特殊的优良性能,主要包括:1、较高的载流子迁移速率,室温下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高达2×105cm2/Vs,约为硅材料的100倍;2、较低的电阻率,约为10-8Ω cm,比银电阻率(1.65×10-8Ω cm)还要低;3、优异的机械性能,4、高导热率,能够达到5300W/mK,是银导热率(420W/mK)的12倍。这些优良的性能使石墨烯在很多领域(包括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等)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但制备无杂质和零缺陷的石墨烯还有一定的困难,大批量投入实际应用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为实现并进一步拓宽石墨烯的应用领域,继续优化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石墨烯是零带隙的半导体,拥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很多种类的原子(如氢原子、氟原子、氧原子等),碳原子与吸附原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吸附原子带来的外来电子致使石墨烯打开带隙并呈现磁性。这种性能使石墨烯应用到自旋电子器件领域成为可能。基于此,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石墨烯吸氢产生自旋干涉的现象,发现石墨烯的自旋密度在“光栅”氢和“探针”氢的作用下形成规则的干涉条纹。这一规律可以用作自旋信号发生器以及自旋存储器。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氢吸附对石墨烯自旋密度的调控。本文通过CASTEP对吸附氢栅的石墨烯进行几何优化发现:(1)吸附氢栅的石墨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起伏,同时能带也发生了变化,带隙从零变为0.214eV。通过分析自旋密度,可知此时石墨烯呈现出铁磁性质。(2)在氢栅附近吸附一个氢原子(“探针”氢),发现自旋密度在石墨烯上重新分布,并且在氢栅附近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自旋干涉条纹。同时“探针”氢的位置能够调制自旋干涉条纹。2: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FTB+紧束缚计算方法,我们研究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ribbon)的电输运性质,以及石墨烯纳米带吸附不同原子的电输运性质。可以得出石墨烯纳米带吸附不同的原子所引起的透射谱和电子态密度是不同的,可用来识别所吸附的原子。3:β葡萄糖分子开环的计算研究:卤素轰击。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我们采用卤素轰击β葡萄糖分子,导致开环形成链醇。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苏远亭,王兴勇,郑昕,张璇,眭云霞[9](2014)在《两例自旋密度分布相反的含磷四元环自由基阳离子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磷自由基可作为自由基链式反应的链载体和生物分子的自旋标记物。但是,绝大多数含磷自由基非常活泼,仅在溶液中检测到[1]。中性P4或P2N2环状化合物已作为构筑单元,用于合成新颖的大环化合物或作为配体,用于合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含磷环状阳离子化合物同样已受广泛关注,但是相应的含磷环状自由基阳离子化合物仍未见报道。王新平课题组利用弱配位阴离子,成功稳定和分离了两例含磷四元环自由基阳离子1·+和2·+,并对两者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2]。EPR表明1·+的自旋密度主要分布于P4环外的氮原子上,而2·+的自旋密度主要分布于P2N2环内。DFT量化计算表明两者的自旋密度分布相反主要是由环外的取代基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期刊2014-08-04)

柳祥,万建美,庞华,李发伸[10](2014)在《Ca_(1-x)Nd_xFe_2As_2(x=0.05,0.15)单晶中自旋密度波的穆斯堡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助溶剂法生长了Ca_(0.95)Nd_(0.05)Fe_2As_2和Ca_(0.85)Nd_(0.15)Fe_2As_2单晶,并用穆斯堡尔谱研究了两个样品中自旋密度波(SDW)的形态。通过SQUID和穆斯堡尔谱测试得到Ca_(0.95)Nd_(0.05)Fe_2As_2的磁相变温度为135K,Ca_(0.85)Nd(0.15)Fe_2As_2的磁相变温度在100K左右,对比母体的磁相变温度170K,说明掺杂抑制了磁相变。SQUID测试结果表明Ca_(0.95)Nd_(0.05)Fe_2As_2不会发生超导相变,而Ca_(0.85)Nd_(0.15)Fe_2As_2的超导转变温度Tc为38K。用SDW拟合了两个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用临界指数模型对平均超精细磁场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了拟合,发现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样品中SDW的形状从准矩形向准叁角形变化,临界指数表明Nd掺杂加强了Fe原子间磁相互作用的2D特征,抑制磁性。随着温度降低,超导样品的线宽Γ_(exp)在Tc附近的反常增加,说明Ca_(0.85)Nd_(0.15)Fe_2As_2中的超导相变与磁涨落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7-11)

自旋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荷密度波与自旋密度波是一种出现在在各向异性材料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部分材料同时也在低温下出现超导现象,比如2015年发现的铬基超导。我们根据其他研究组通过DFT计算得到的费米面提出了一个简化的二能带模型来解释准一维材料的超导性质。这个模型包含一个叁维能带和一个一维能带,一维能带密度涨落可以诱导一个吸引势来产生叁维能带的超导。这篇文章的目的研究一维能带的不同涨落的变化对其诱导的叁维能带上的超导态的影响,这一超导态也会因一维能带的畸变而改变。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用Tomonaga-Luttinger液体描述一维体系的性质,并且通过自恰方法数值的计算Eliashberg方程来得到叁维能带上的能隙函数,并对且讨论了能隙函数随着相互作用强度变化时的最优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旋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团簇V_3P_2成键、电子自旋密度与催化活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傅基昌.准一维能带的电荷与自旋密度涨落诱导的叁维能带上的非常规超导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9

[3].秦渝,方志刚,张伟,李历红.团簇Co_3NiB_2结构稳定性与电子自旋密度[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8

[4].崔远东,方志刚,赵振宁,刘琪,韩建铭.团簇V_3BP电子自旋密度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方志刚,冯天,陈林,赵振宁,徐诗浩.团簇Ti_3B_2自旋密度及磁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8

[6].周帅,方志刚,崔远东,张伟,徐诗浩.团簇Mn_3BP的电子自旋密度[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7

[7].李勇,许军伟,刘云霄,卢亚鑫,胡建芬.氢吸附调控石墨烯自旋密度的理论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6

[8].许军伟.氢吸附调制石墨烯自旋密度的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9].苏远亭,王兴勇,郑昕,张璇,眭云霞.两例自旋密度分布相反的含磷四元环自由基阳离子化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2014

[10].柳祥,万建美,庞华,李发伸.Ca_(1-x)Nd_xFe_2As_2(x=0.05,0.15)单晶中自旋密度波的穆斯堡尔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表5-19配合物1+1价氧空位体系的总态密度及自旋电荷...当向含有VB的(10,0)BNNT中(a)相对每一...磁场平行膜面时强度对CuO薄膜交换偏...利用电流探测逆自旋霍尔效应(a)含有一个BiTe2反位替代缺陷的Bi2...

标签:;  ;  ;  ;  ;  ;  ;  

自旋密度论文_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