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孟津县环境保护局471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却在不断的恶化。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差,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使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更加严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逐渐将部分工业产业转移到周边的农村中,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并对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在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1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农药和化肥使用不科学

农药化肥的滥用当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严重,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这是由于农民们大多不具备科学耕种的意识,不能对农药化肥等进行合理使用。部门农民往往认为使用的化肥、农药越多,就越能保证农业的产量。这其实是一种理解误区,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是,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对周围的农田土壤造成污染,还会对周围的水源造成污染。而过度使用化肥,特别是氮肥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会导致土壤的板结,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严重影响[1]。而土壤中的化肥与农药等也会随着雨水进入河流,导致水资源的富营养化,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而此外,农药的过度使用还会增加病菌的耐药性,对农作物的收成造成不良影响[2]。

1.2畜禽养殖带来污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开始鼓励农民进行养殖来提高收入,畜禽养殖业逐渐规模化、科学化。由于在农村政府没有对养殖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农民自身环保意识较差,没有为养殖设定固定的场所,部分农民甚至在水源附近进行了养殖,畜禽所产生垃圾对水源污染严重,没有对畜禽产生的粪便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排入到水体中。

1.3生活垃圾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水平在日益增加,相关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生活富裕了垃圾也增多了。由于农村对垃圾集中处理的意识不强,较多地区没有设置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甚至部分可以降解的生活垃圾也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环保设施落后,极大地影响农村的居住环境,对环保百害无一利。

2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对现有农业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对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而保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其一,应贯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力度,以控制风沙等对环境的破坏[3]。其二,应重视对植被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以达到对草场的恢复与改良,还应对破坏植被与乱砍滥伐等行为给予一定的打击惩罚。其三,对农业固体废弃物与家畜家禽粪便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来进行有机肥还田,以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降低其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其四,还应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并利用免耕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建立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模式来对农田的理化性状进行改善,最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与肥力等[4]。其五,还应利用绿肥生产来对土壤养分进行活化与富集,进而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最终实现对排放污染物的有效控制。

2.2加强对环境的监测

相关单位还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等进行有效的预防。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其一,应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农业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对基本农田进行有效的保护,并预防重金属等对土壤造成污染等问题。其二,应选择那些不进入食物链或者是那种富集量较小,具有较好抵抗能力的农作物种植在被污染的土地中,比如玉米、根茎类蔬菜以及瓜果等不易对重金属残留且具有良好抵抗性的农作物,或者将被污染农田改做制种田,如棉花、苗木以及花卉等经济作物。其三,向土壤中施加碱性肥料,以实现对土壤PH值的提升,让重金属能够被沉淀下去,并利用有机肥与抑制剂等来让重金属形成络合物,以控制有效态含量。其四,利用各种农业措施来对土壤状态进行有效调节,来实现对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2.3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推动相关立法

要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支持,完善立法是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只重视城市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农村。就我国目前农村环境十分恶劣的现状,必须要加强农村环保立法,改变立法过程当中边缘化农村立法的现状。以《立法法》为基础,《环境保护法》应当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立法的基础。《环境法》提出了以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在农村环保立法的过程中汇总,要以环境法确立的原则和理念为基础,摒弃立法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老旧观念,将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提升到城市环保立法的同等地位,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统筹经济与生态建设

为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需有机结合农业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养育,统筹经济与生态建设,并依托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证农业结构的状态最优。主要内容:①坚持继续退耕还林还草,避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要加大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力度,降低风沙危害;②围绕植被建设与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并改良草场,严厉打击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的行为;③资源化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将其作为有机肥还田,从而培肥地力,减少农业环境污染;④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健全免耕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建立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模式,改善农田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肥力;⑤恢复并发展绿肥生产,活化并富集土壤养分,减少使用化肥的量,减少排放污染物。

2.5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

首先,相关部门应树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给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定的重视,并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向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科学使用化肥与农药的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农民能够明确过度使用农药与化肥的危害,并进一步加大对全新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与无公害农药的应用,并使用综合手段来对实现对农业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对新型肥料进行推广,并实现对化肥施入量的有效控制。还应重视向农业大户进行种植科技示范与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等,来让农民对科学耕种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其次,还应定期组织农业生产大户对农业污染物的防治知识进行学习,并结合自己耕种中的实际情况,对污染源头进行自查,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防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情况愈加严峻,面对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处理与防治,进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峰,皮璇.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286.

[2]李芸仙.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污染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9):43+46.

[3]祝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初探[J].农技服务,2015,32(11):203.

标签:;  ;  ;  

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