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贵州草海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论文摘要

为揭示草海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采集了草海流域耕地、林地、灌草地和城镇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75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Hg、Cd、As、Cu、Pb、Ni、Cr和Zn共8种重金属的全量,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了重金属的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Hg、Cd、As、Cu、Pb、Ni、Cr和Zn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3、2.71、19.39、39.87、62.71、45.16、91.67和169.23 mg·kg-1。其中,Cd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均呈重度污染,Pb在城镇用地和林地中呈中度污染,Zn在城镇用地中呈中度污染,其余情况均属于轻度污染或无污染。(2) 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仅对Cd和Zn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而对Hg、As、Cu、Pb、Ni和Cr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耕地、林地和灌草地相比,城镇用地可显著提高Cd和Zn的含量。(3)流域土壤重金属的RI平均值为204.59,属于中度风险水平。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的RI平均值有所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城镇用地(243.66)、耕地(209.71)、林地(192.50)和灌草地(153.53)最低。(4) Pb、Ni、Cr、Zn、Cd和RI的高值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南部和流域东部中段区域,与研究区"土法炼锌"遗址吻合。Cu的高值积聚在东北部的城镇用地和灌草地。Hg和As在流域内均匀分布,其高值呈零星分布模式。上述研究结果能为草海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   1.4 反距离权重插值法
  • 2 结果和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   2.1 草海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
  •   2.2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   2.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评价
  •   2.4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郑杰,王志杰,王磊,喻理飞,严令斌,柳书俊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草海流域,生态风险,土地利用,贵州

    来源: 生态毒理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茶学院

    基金: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黔科重大专项字[20163022-08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604),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黔科合JZ字[2014]2002),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分类号: X826;X53

    页码: 204-211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3990K

    下载量: 40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贵州草海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