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质砂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影响研究

钙质砂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影响研究

张家铭[1]2004年在《钙质砂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钙质砂是分布于热带海洋中的一种特殊岩土介质,由于其成因和组构上的特点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常规的陆源砂有所区别。钙质砂质脆,与石英砂比较起来,在较低应力水平下就会产生颗粒破碎。而海洋工程得益些构筑物往往十分庞大,作为地基的钙质砂承受的应力水平很高,因此常伴有大量的颗粒破碎产生。实践证明,颗粒破碎是影响钙质砂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钙质砂在高应力水平下的颗粒破碎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钙质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应力水平下的静、动力学性质上,对高应力水平下的工作开展甚少,而对颗粒破碎的研究则更不多见。本文在大量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钙质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阐述。钙质砂颗粒容易发生破碎是缘于其颗粒的低强度,基于此笔者对钙质砂的颗粒强度进行了测试,结合一维压缩试验,对钙质砂特殊的压缩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就颗粒破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钙质砂力学性质研究,指导处于海洋环境中钙质砂的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与安全性检查,促进颗粒破碎的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在综述钙质砂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对本次试验所用钙质砂的基本物理性质及试验过程进行了阐述。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制了颗粒强度测试装置,并对不同粒径的钙质砂颗粒强度进行了测试。运用Weibull提出的脆性材料强度的统计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颗粒强度符合Weibull分布特征,并且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对钙质砂大量不同终止压力下一维和等向压缩试验的基础上,阐述了钙质砂的压缩特性;结合不同粒径的钙质砂一维压缩试验与相对应的钙质砂颗粒的强度,对其压缩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大量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对钙质砂的剪切和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颗粒破碎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笔者对所有试验后的试样进行了颗粒大小分析试验,运用Hardin提出的相对破碎对压缩和剪切作用下的破碎特性进行了描述,并就相对破碎与应力水平、应变关系进行了探讨;就颗粒破碎对钙质砂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颗粒破碎与塑性功、剪胀、应力应变、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就钙质砂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蒋礼[2]2014年在《南海钙质砂破碎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颗粒土材料在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受到一定应力水平荷载作用下颗粒土会产生颗粒破碎,颗粒土材料产生颗粒破碎后将会改变其压缩特性及强度特性,最终可能造成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因此对颗粒土材料的颗粒破碎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钙质砂由于其特殊的沉积环境和物质组成,其工程力学性质与普通的陆源砂有显着差异,钙质砂形状不规则、多孔隙、质脆,相比与石英砂在较低应力下更容易产生颗粒破碎。钙质砂在我国南海海域分布广泛,随着南海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对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现代化工程数量及其规模将更大,海底的钙质砂作为地基时所承受的应力水平很高,产生的颗粒破碎也很可观。因此对钙质砂的力学特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影响其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颗粒破碎,要充分认识钙质砂的力学性质就需要对其颗粒破碎特性开展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南海钙质砂的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南海钙质砂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试验所用钙质砂为级配良好的未胶结的松散体,主要是海洋生物碎屑,颗粒形状极不规则;其矿物成分中碳酸盐类含量大于95%;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其具有很多细小孔隙。(2)对南海钙质砂的压缩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维压缩试验发现,钙质砂的压缩特性与正常固结粘土相似;不同粒径大小钙质砂的屈服点应力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一维压缩下单一粒径的钙质砂产生的颗粒破碎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级配良好的产生的颗粒破碎很少。(3)对南海钙质砂的剪切特性进行了分析。钙质砂在直剪试验下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普通陆源砂相似,颗粒形状的不规则造成了其有较大的内摩擦角。钙质砂在叁轴剪切中,其应力-应变关系随应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叁轴固结排水剪切中,在低有效围压下发生剪胀,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颗粒破碎增大,其剪胀效果逐渐消失,表现出减缩;峰值应力比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而下降,在剪切过程中颗粒破碎导致其内孔隙释放,产生的体变较大。研究了叁轴剪切作用下钙质砂的颗粒破碎特性,剪应力和正应力的增加会加剧颗粒破碎。对钙质砂在叁轴剪切中的强度特性进行了探讨,有效内摩擦角有随着有效主应力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在本次试验所加的应力范围内,其最终的残余强度值差别不大,在33°左右。(4)通过一系列的环剪试验对南海钙质砂的颗粒破碎特性进行了分析。对钙质砂进行了不同剪切位移的环剪试验,证明了钙质砂极限颗粒破碎的存在,并确定了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其达到极限颗粒破碎状态所需的剪切位移。对不同粒径大小的钙质砂进行了环剪试验,研究颗粒粒径大小对极限颗粒破碎的影响,得出了钙质砂达到极限破碎状态的相对破碎率与颗粒粒径大小成正比。对不同初始级配的钙质砂进行了环剪试验,研究不同初始级配对极限颗粒破碎的影响,得出了钙质砂级配越好达到极限破碎状态的相对破碎率越小。对钙质砂进行了不同轴向应力水平的环剪试验,研究应力水平对极限颗粒破碎的影响,得出了钙质砂达到极限破碎状态的相对破碎率在一定应力水平范围内与应力水平成正比,应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影响将逐渐减弱消失。颗粒破碎对钙质砂的残余抗剪强度影响不大,各种试验条件下的残余强度均为33°左右,与叁轴试验得到的残余强度值相同。(5)钙质砂达到极限颗粒破碎后具有良好的分形特性。采用表征土体的颗粒累积数量-粒径分形模型,根据钙质砂在环剪试验后的筛分结果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结果,分别计算了其极限破碎后的分形维数。

齐永正, 袁梓瑞, 杨永恒[3]2018年在《不同正压力下钙质砂颗粒剪切破碎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钙质砂受力后易产生颗粒破碎,从而使其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对取自我国南沙某岛礁的钙质砂样进行了不同正压力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钙质砂颗粒剪切破碎特性,并就不同试验压力下剪切后钙质砂样的颗粒破碎程度通过筛分试验进行了粒径级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正压力下进行直剪试验,钙质砂存在一定的颗粒破碎现象,随着正压力增大,颗粒破碎越来越严重;由于钙质砂颗粒破碎的影响,剪切后钙质砂的颗粒级配性质发生改变,随正压力增大钙质砂由级配良好逐渐变得级配不良。钙质砂直剪试验强度包络线为峰值强度包络线,而非残余强度包络线。钙质砂残余强度的摩擦角数值等于或接近砂的天然休止角。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选用钙质砂的内摩擦角应等于或接近天然休止角。

姜璐[4]2016年在《击实条件下颗粒级配对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某岛礁钙质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几种典型级配条件下钙质砂的叁轴剪切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以击实作用的干密度条件为载体),力图揭示不同级配条件下钙质砂的叁轴剪切力学特性规律,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设计并配制好的四种不同级配的钙质砂(钙质粗砂、钙质中砂、钙质细砂和钙质粉砂)进行室内轻型击实试验,确定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试验结果显示,各个级配的钙质砂最大干密度值和最小干密度值分别有较大差异,随着砂样中细粒含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值和最小干密度值也随之增大。2.分别对四种不同级配的钙质砂试样进行不同干密度条件和围压下的静力叁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不同颗粒级配和干密度条件对钙质砂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得到以下成果:(1)各级配钙质砂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类型都呈应变软化型,且随着细粒含量增加,应变软化特征越发明显,峰值应变逐渐降低;峰值应变与围压呈正相关,与干密度的相关性受级配与围压的共同影响。(2)在剪切破坏过程中,各级配钙质砂均发生先剪缩、后剪胀的现象,围压和干密度控制剪缩量和剪胀量的变化;随着围压的升高,剪胀倾向减少,试样总体由剪胀过渡到剪缩;且细粒含量多的试样低围压下剪胀越明显。(3)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同种级配钙质砂的应力比峰值减小,有效应力比达到峰值时对应的轴向应变增大;等应变条件下的有效应力比受干密度影响较大;粗砂和中砂应力比达到峰值时的轴向应变要比粉砂和细砂大。(4)各级配钙质砂的屈服破碎临界围压的顺序依次为:钙质粗砂→钙质中砂→钙质细砂→钙质粉砂。(5)各级配钙质砂(钙质粗砂、钙质中砂、钙质细砂和钙质粉砂)的内摩擦角与干密度呈正相关;最大干密度条件时,中砂的内摩擦角较大。

虞海珍[5]2006年在《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钙质砂是海洋生物成因富含碳酸钙或其它难溶碳酸盐类物质的特殊岩土介质,具有与普通陆源砂迥异的工程力学性质,在我国南海海域有着广泛的分布。处于海洋环境并作为海工建筑物地基的钙质砂不仅处于复杂的初始固结应力状态,而且承受着风、浪、流、地震等复杂动应力作用,其动力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上部结构物的安全。但目前国内外对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进行复杂应力条件下钙质砂动力特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钙质土力学性质的研究、指导海洋荷载作用下钙质砂海域海床稳定性分析以及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对于南海诸岛丰富石油资源及岛礁旅游业的开发和保卫,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本文采用先进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叁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较好地模拟了海洋环境复杂的初始固结应力状态和复杂的动应力条件,对我国南沙群岛的钙质砂进行了大量的大应变幅值和微幅应变条件下的竖向-扭向循环耦合剪切试验、扭剪试验,竖向拉-压剪切试验、动叁轴试验等系列试验,对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做了较为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进行大应变幅值条件下的动强度试验,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钙质砂的动应变特性,分析初始偏应力比、初始平均有效固结压力、初始主应力方向角、中主应力系数等因素和循环荷载的施加方式对钙质砂的动应变发展的影响,提出饱和钙质砂动应变的发展模式:Boltzmann曲线或双曲线。2、分析孔隙水压力发展的时程曲线,研究钙质砂的动孔隙水压力增长特性,分析各种因素对动孔隙水压力增长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复杂应力条件下钙质砂峰值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探讨复杂应力状态下钙质砂峰值孔隙水压力与累积广义剪应变之间的联系,建立峰值孔隙水压力随累积广义剪应变的发展模式。3、分析钙质砂的液化特性,获得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的液化机理。均压固结与非均压固结条件下的液化机理不同:均压固结条件下,液化机理为流滑或循环活动性;偏压固结时各种试验条件下均不液化。4、在动应变和动孔隙水压力增长特性及液化特性分析基础上,研究饱和钙质砂的动强度特性,建立动强度方程,并对各种循环荷载条件下的动强度进行了比较。5、开展微幅应变条件下的动力试验,研究钙质砂的动应力~动应变特性以及动模量和动阻尼比特性,获得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的骨干曲线模式,并分析各种因素对骨干曲线的影响;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钙质砂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特性,并建立了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的计算模式;探讨复杂应力条件下钙质砂轴向阻尼比和扭向阻尼比特性,并比较各种因素对轴向阻尼比和扭向阻尼比的影响。

汪轶群[6]2016年在《钙质砂宏细观力学特性试验及离散元模拟》文中提出钙质砂广泛分布于纬度较低的海域,如我国南海海域,是一种碳酸钙含量50%以上、海洋生物成因的、颗粒形状不规则的粒状材料,在高应力水平作用下容易产生颗粒破碎现象。基于钙质砂这一特殊的砂土材料,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相继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破碎是影响钙质砂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取自我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的钙质砂样本,做了以下叁方面工作,对钙质砂宏细观破碎力学特性做了试验探究,具体的内容和结论如下:1.使用电子显微镜(SEM)获取不同粒径组钙质砂颗粒的几何投影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对图形进行像素处理,获取单元颗粒形状轮廓边界,定义圆度、环径比、磨圆度以及粗糙度4个参数,对钙质砂颗粒形状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比对大粒径(粒径大于2 mm)、中间粒径(粒径介于0.5 mm-2 mm之间)和小粒径(粒径小于0.5 mm)钙质砂形状微观图像分析结果,发现大、小粒径钙质砂形态更接近圆形、颗粒表面相对光滑;而中间粒径的钙质砂颗粒形状较不规则,表面棱角较多。这可能是由于中间粒径砂镶嵌于大、小粒径钙质砂之间,在搬运、侵蚀以及移动过程中发生较少磨损和破碎,而保持了较好的原状性。另外,对钙质砂颗粒在电镜扫描下的图形样本进行分析,辨别和探究了钙质砂生物成因的颗粒。2.基于钙质砂样本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宏观力学试验:一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并重点开展了不同应力水平的叁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通过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叁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以及试验前后的颗粒级配的量测对比,并使用Hardin破碎理论定量描述了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程度。参考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中对于能量耗散的分析,研究了颗粒破碎对钙质砂变形、强度、能量耗散等特性的影响。试验发现钙质砂在叁轴排水剪切过程中发生颗粒破碎,试样向着级配更加均匀的方向发展。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颗粒破碎程度加大,土样整体剪胀趋势减小,而破碎引起的能量耗散增加。而在高围压(初始围压=600kPa)剪切过程中,仅考虑剪切摩擦耗散,以及同时考虑剪切摩擦、体积耗散两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的最大颗粒破碎耗散分别可达土样总输入塑性功的25%和18%。3.基于开源离散元分析软件YADE对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从细观方面进行探究。建立叁维数值模型,采用簇粒模拟可以破碎的钙质砂颗粒,采用同等直径的刚性颗粒模拟不可破碎的一般颗粒,对比两种颗粒模型在叁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拟结果揭示颗粒破碎会降低试样的整体抗剪强度,增加剪切初期的剪缩体变,抑制剪切后期的剪胀体变,以上效应在高围压下更加明显。这些模拟结果和本研究开展的钙质砂叁轴试验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同时,模拟的颗粒单位时间位移增量显示,颗粒破碎主要发生在土体试样中部沿60°的一个局部区域内。

朱晓亮[7]2015年在《冲击荷载及大荷载作用下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一些海域分布着生物成因的钙质砂,由于其包含了生物的某些属性,使其与一般矿物质砂的特性有所不同。因此,对钙质砂的抗冲击破坏研究既具有理论价值,也能对钙质砂分布区的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本文分别研究了某海域生物成因钙质砂(砾)在冲击荷载及静力大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的基本规律,通过对钙质砾的冲击破碎实验研究,发现其所具有的生物原生纹理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破坏能力,具有同种成因条件的钙质砾在同等冲击能作用下,颗粒破碎粒径具有一致性。对不规则钙质砾的冲击破碎实验研究发现:以D60代表的粒组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初始破碎时,D60的粒径集中在7.7~7.9mm间,冲击次数越多,D60粒径愈小;通过对叁组不同级配的钙质砂样进行破碎试验发现:钙质砂在受到大静压荷载作用时各粒组都产生了颗粒破坏(破碎或磨圆)现象,随着荷载增大,钙质砂颗粒破碎的程度随之增大;粗粒径颗粒在大荷载压实过程中更容易碎裂,而细粒则更容易相互研磨;较细样颗粒破碎的临界荷载为2.73kN;标准样颗粒破碎的临界荷载为2.49kN;较细样颗粒破碎的临界荷载为2.24k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颗粒与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较细样在荷载增大时颗粒发生的破坏以研磨为主;较粗样在荷载增大时颗粒发生了以碎裂为主的破坏。实验中,各级配试验组的分维数均呈增大趋势,颗粒总体趋于变细。对含砾(碎石)石钙质砂受冲击时碎石破碎时的模量、几何形态和受力方向等进行了研究。提出和定义了钙质砂的破碎参量以及给出了新定义下的钙质砂破碎形式和破坏程度:按Br值对钙质砂颗粒破碎的程度划分:Br<2%为微破碎,2%8%为剧烈破碎,形成了钙质砂的破碎程度新的判别方法。定义了微观破碎势,用以判别颗粒的破坏形式。给出了钙质砂颗粒破碎成因及破碎程度分区图,对研究和评价钙质砂在较大静力荷载条件下粒组的稳定性及其破坏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翁贻令[8]2017年在《钙质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钙质土是一种海洋生物(珊瑚、海藻、贝壳等)成因,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或其它难溶碳酸盐类物质的特殊岩土介质。钙质土的土颗粒多孔隙(含有内孔隙)、形状不规则、易破碎、颗粒易胶结,其工程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海相沉积物相比有明显差异。钙质土主要分布在珊瑚礁区,在珊瑚礁区开展工程建设时常作为填筑材料。自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以来,珊瑚礁区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面临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对钙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认识不清,可能会造成工程事故和投资浪费,因此亟需开展南海岛礁吹填钙质土的工程特性研究。1、根据吹填钙质土地基现场地质调查的结果设计了大量的叁轴剪切试验,对钙质土在叁轴试验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进行了描述;对粒径、级配、密实度、围压、排水条件、含水率等因素与抗剪强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2、对试验后颗粒破碎模式及破碎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采用Hardin提出的相对破碎率模型对颗粒破碎情况进行了量化,并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3、采用Mohr-Coulomb准则、Rowe的剪胀方程,将钙质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分为滑动摩擦分量、剪胀分量、颗粒破碎分量,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对钙质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4、将通过摩尔包线拟合获得的有效内摩擦角与Mohr-Coulomb准则计算得出的有效内摩擦角对比分析,发现计算值一般比实测值大,原因是实测值中将强度分为C和φ而计算值中只考虑φ。对钙质土剪切试验中的C值进行了分析,指出钙质土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中存在一个表观粘聚力,但并不等于C值。该力由咬合作用产生,受剪胀影响。

张家铭, 蒋国盛, 汪稔[9]2009年在《颗粒破碎及剪胀对钙质砂抗剪强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钙质砂是海洋沉积物中的一种,富含碳酸钙或其他难溶碳酸盐类物质的特殊介质。由于其颗粒质脆,受力后易产生破碎,表现出与常规陆源砂不同的力学性质。通过对取自南沙群岛永暑礁附近海域的钙质砂进行叁轴剪切试验,分析了钙质砂颗粒破碎与剪胀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破碎与剪胀对钙质砂强度有着重要影响,低围压下剪胀对其强度的影响远大于颗粒破碎,随着围压的增加,钙质砂颗粒破碎加剧,剪胀影响越来越小,而颗粒破碎的影响则越来越显着;颗粒破碎对强度的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当破碎达到一定程度后颗粒破碎渐趋减弱,其影响也渐趋于稳定。

莫洪韵[10]2015年在《岛礁钙质砂、岩混合料工程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钙质砂是海洋生物成因、富含碳酸盐类物质的特殊岩土介质,在我国南海海域广泛分布,其工程力学性质与传统陆源砂迥异。在国防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全面、深入的研究砂、岩混合料的工程力学性能,对于指导钙质砂工程的设计、施工,更好的解决海岛筑路材料相关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钙质砂研究历程综述的基础上,对钙质砂的物质组成、颗粒形状等基本物理性质进行阐述,通过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对钙质砂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岛礁钙质砂、岩混合料是由粗细颗粒组成、有一定级配的混合料,借鉴前人研究土石混合料等无黏性土的成果,采用重型击实试验、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和渗透试验对不同粗粒含量、不同最大粒径下的混合料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了一些对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成果。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钙质砂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对钙质砂的化学成分、形状、碳酸盐含量和比重进行了测试。对钙质砂的压缩性质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初始孔隙比下的钙质砂进行了一维压缩试验,分析了其压缩参数,并与等向压缩进行比较。(2)对钙质砂的剪切特性进行了分析。对钙质砂进行了直剪试验和叁轴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试验下钙质砂的剪切特性和强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了高压力下钙质砂和石英砂的剪切规律。(3)对钙质砂的压实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钙质砂、岩混合料的组构特征、缩尺原理,对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通过调整级配、含水率、最大粒径、粗细颗粒比例,对钙质砂、岩混合料的重型击实特性和表面振动压实特性展开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研究其对混合料密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压实规律和破碎规律。(4)对钙质砂的渗透特性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混合料的密实度、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最大粒径和P5含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钙质砂的渗透系数模型。

参考文献:

[1]. 钙质砂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影响研究[D]. 张家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4

[2]. 南海钙质砂破碎力学特性研究[D]. 蒋礼. 成都理工大学. 2014

[3]. 不同正压力下钙质砂颗粒剪切破碎特性分析[J]. 齐永正, 袁梓瑞, 杨永恒.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4]. 击实条件下颗粒级配对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 姜璐. 吉林大学. 2016

[5].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 虞海珍.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 钙质砂宏细观力学特性试验及离散元模拟[D]. 汪轶群. 浙江大学. 2016

[7]. 冲击荷载及大荷载作用下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研究[D]. 朱晓亮. 吉林大学. 2015

[8]. 钙质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翁贻令. 广西大学. 2017

[9]. 颗粒破碎及剪胀对钙质砂抗剪强度影响研究[J]. 张家铭, 蒋国盛, 汪稔. 岩土力学. 2009

[10]. 岛礁钙质砂、岩混合料工程力学性能研究[D]. 莫洪韵. 东南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钙质砂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