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链霉菌论文_胡敏杰,夏海洋,覃重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除虫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基因,除虫,菌株,文库,多拉,菌丝。

除虫链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胡敏杰,夏海洋,覃重军[1](2014)在《除虫链霉菌10个聚酮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敲除对阿维菌素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除虫链霉菌基因组中其它聚酮合成酶类(Polyketide synthase,PKS)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敲除突变对于阿维菌素产量的影响。【方法】构建了11个PKS基因簇的打靶Cosmid和质粒载体,导入除虫链霉菌中筛选突变株。【结果】在工业菌株MMR630中成功敲除了10个PKS基因簇。发酵结果显示7个PKS基因簇敲除突变株中阿维菌素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2个突变株不能产生阿维菌素。然而,在3个连续敲除2个PKS基因簇的突变株中阿维菌素产量没有能够超过单个PKS敲除突变株的提升幅度。【结论】除虫链霉菌基因组的一些PKS基因簇的敲除可以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同时暗示同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流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4年07期)

何娟梅[2](2010)在《除虫链霉菌uhk01sav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菌具有强大的次级代谢能力,能产生许多广泛应用于人、畜和农业的抗生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开展链霉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链霉菌模式菌--天蓝色链霉菌中uhk01基因(编码孤立组氨酸激酶)的缺失引起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形态分化异常,如菌落呈现红色,气生菌丝和孢子产生减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uhk01同源类似物广泛存在不同链霉菌中。本研究以重要工业用抗生素产生菌--除虫链霉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交叉互补实验研究了uhk01同源基因(uhk01sav)的功能,并证实了uhk01和uhk01sav这两个同源基因的功能相似性。以除虫链霉菌NRRL8165为出发菌株,通过PCR-targeting系统成功构建其uhk01sav基因缺失突变体8165△uhk01sav。表型分析结果显示,uhk01sav基因的缺失可以使寡霉素A的产量提高5~6倍,达到2.153 g/L,突变体的生长速度变慢,产孢受阻。将uhk01sav基因重新导入突变体8165△uhk01sav,寡霉素产量及产孢均得到恢复,表明uhk01sav参与寡霉素生物合成的负调控,且与孢子形成密切相关。另外,我们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对原始株和突变体中的3种重要抗生素(寡霉素、阿维菌素及戊内酯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进行了转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uhk01sav参与寡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是由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所介导的。同时,uhk01的缺失还影响了另外2种重要抗生素--阿维菌素及戊内酯菌素的生物合成。将uhk01sav基因交叉互补至天蓝色链霉菌M145的uhk01缺失突变体,或将uhk01基因交叉互补至除虫链霉菌8165的uhk01sav缺失突变体,抗生素产生及孢子形成都恢复至相应野生型表型,证实了uhk01和uhk01sav的功能相似性。综上所述,uhk01及其同源类似物可能是链霉菌属中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发育的相对保守的重要调控基因,为我们对重要工业用链霉菌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基因靶点。(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0-04-30)

夏海洋,黄隽,胡敏杰,沈美娟,谢鹏飞[3](2009)在《构建有序排列的除虫链霉菌基因组的柯斯文库用于工业生产菌株的遗传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容纳DNA大片段的柯斯质粒Supercos-1为载体,构建了除虫链霉菌的基因组文库。对约1000个柯斯质粒上插入片段的两端进行测序,并利用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构建了覆盖约91%基因组的有序排列的柯斯文库。利用λ-Red高效DNA重组和大肠埃希菌-链霉菌接合转移技术,建立了除虫链霉菌的基因组遗传操作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在除虫链霉菌工业菌株中进行高效、精确的基因敲除工作和连续的基因缺失研究,获得可以用来生产多拉菌素的工程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9年07期)

陈凝,王永红,储炬,巫延斌,储消和[4](2007)在《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除虫链霉菌菌丝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条件下菌丝形态、菌体代谢以及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与菌体生长密切相关,对除虫链霉菌前期的菌丝形态影响较大。只有当除虫链霉菌为密实的球状时,才能获得较高的阿维菌素产量;进一步通过调控使发酵中后期菌丝形态保持一定的菌球尺寸(球核面积、核区周长和菌丝球面积)对维持阿维菌素合成有利。(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陈磊,芦银华,杨晟,姜卫红[5](2006)在《除虫链霉菌中阿弗菌素生物合成调控因子Avel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是一种重要的链霉菌,能产生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阿弗菌素(avermectin)。至今对于阿弗菌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比较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A3(2)与除虫链霉菌基因同源性的基础上发现,除虫链霉菌基因组中有一个与天蓝色链霉菌中参与放线紫红素(Act)生物合成调控因子具有很高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夏海洋,张亮,陈威华,胡敏杰,沈美娟[6](2006)在《几种调控基因对除虫链霉菌工业生产株的抗生素效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式链霉菌(如天蓝色链霉菌和变铅青链霉菌)中导入许多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基因可以大幅度提高抗生素的含量。本文报道利用链霉菌的整合质粒克隆几种已知的调控基因,并通过接合转移从大肠埃希菌中导入产生avermectin和多拉菌素的除虫链霉菌工业生产菌株中。发现3种调控基因afsR、aveR和orfX对菌株MMR630中avermectin的含量均可以提高约1倍。但是,以上的3种,加上另外3种调控基因分别导入菌株G11后,发现除afsB提高约13%外,其余调控基因使菌株产生多拉菌素的含量反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将调控基因afsB置于链霉菌强启动子PermE下表达降低了菌株G11中多拉菌素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调控基因对不同链霉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反映了抗生素生物合成确实受到了复杂网络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6年09期)

张亮[7](2005)在《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的基因工程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维菌素(avermectins,AVM)是由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产生的十六元环内酯类多组份抗生素,按其分子中C-5、C22-23、C26叁个位置上的结构差异性可区分为A1a、A1b、A2a、A2b、B1a、B1b、B2a、B2b 8种组份。其中以B1组份,特别是B1a的抗线虫、节肢动物活性最高,而被广泛用于家畜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和农业虫害防治,成为农牧业的重要抗生素。本项研究工作以阿维菌素工业生产菌株MMR630和实验室菌株NRRL8165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我们最终确定了选用整合型载体pSET152,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接合转移的方法,将外源DNA导入除虫链霉菌中。实验中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得到两个除虫链霉菌自身的参与调节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基因aveR和orfX,同时,由于除虫链霉菌的基因组同天蓝色链霉菌A3(2)有着极高的同源性,我们也扩增出已经报导的对A3(2)抗生素产量有作用的基因afsR,通过大肠杆菌到链霉菌之间能够进行高效接合转移的载体pSET152,分别将这些基因导入除虫链霉菌MMR630中,接合转移频率可以达到10~(-6)。在验证了这些基因已经稳定地整合到染色体上后,我们将含有调控基因aveR、orfX和afsR的菌株进行了发酵试验,发酵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所产生的阿维菌素B1a组分分别是出发菌株MMR630的2.5倍、2倍和2.9倍。通过同源重组在染色体上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改造比较费时和麻烦。本研究正进行对除虫链霉菌NRRL8165全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已经完成了NRRL8165总DNA的部分酶切和蔗糖梯度离心工作,目前正在完成构建文库的载体的工作,随着全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完成,将为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开展对除虫链霉菌次生代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5-06-01)

卢捷,马伟,茅翔,覃重军,姜卫红[8](2002)在《除虫链霉菌复制起始区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细菌在复制起始区附近的基因排布顺序相当保守。根据DnaA和DnaN的氨基酸保守序列及链霉菌对密码子的偏用性 ,设计简并引物 ,以除虫链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约 1.4kb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含有部分的dnaA及dnaN基因 ,并在这两个基因之间有一段非编码区 ,其上有 19个典型的DnaA盒 ,推测是除虫链霉菌的复制起始区 (oriC)。与其他链霉菌已知的oriC作比较后发现除虫链霉菌的DnaA盒在位置、方向及间隔区的长度上都高度保守 ,并归纳出其保守序列为 (T/C) (T/C) (G/A/C)TCCACA(有下划线的碱基在该位置出现频率较高 )。将这段oriC插入到仅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的质粒pQC15 6中 ,重组质粒可以成功转化变铅青链霉菌ZX7。对oriC分段研究发现其 3′部分对质粒的稳定性及转化效率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高小博[9](2001)在《除虫链霉菌DNA降解基因簇add的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制作了携带完整add基因簇的pHZ1318的限制内切酶图谱,根据酶谱进行亚克隆得到pHZ2104和pHZ2105。将它们分别以整合形式导入Dnd表型缺失突变株ZX1中,根据互补能力的不同将Dnd功能必需区定位在11.6kb的XbaⅠ-EcoRⅤ片段上。将这个11.6kb的区域以整合形式导入无Dnd表型的两个异源宿主中,均使它们获得了Dnd表型,表明这段11.6kb的区域包含了完整的异常修饰功能,初步定位了基因簇。同时构建了add基因簇的基因中断质粒pHZ2115,pHZ2116和pHZ217,发现它们都不能赋予ZX1 Dnd表型。 将add基因簇亚克隆到测序载体pBluescript Ⅱ SK(+)上,采用ExoⅢ缺失突变法得到了66个单向递减缺失亚克隆,然后对这些克隆进行测序。同源性比较揭示add基因簇的addA基因与固氮酶基因nifS高度同源,add与变铅青链霉菌dnd核苷酸的同一性为78%。 建立了除虫链霉菌的接合转移系统,并构建了用于置换全部基因簇的基因置换质粒pHZ2114和addA的基因中断质粒pHZ2130,为研究除虫链霉菌add基因簇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1-05-24)

徐志南,刘刚,柯世省,岑沛霖[10](1999)在《循环筛选法在除虫链霉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诱变因素对除虫链霉菌的产量变异效应,从中选择了4种有效的诱变处理方式,并应用于该菌的诱变育种。通过引入循环筛选新方法,仅经4轮诱变筛选程序,得到了3株avermectin高产菌,其中IP842突变株在27℃经5d摇瓶avermectinB1a效价可达到421mg/L,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除虫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链霉菌具有强大的次级代谢能力,能产生许多广泛应用于人、畜和农业的抗生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开展链霉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链霉菌模式菌--天蓝色链霉菌中uhk01基因(编码孤立组氨酸激酶)的缺失引起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形态分化异常,如菌落呈现红色,气生菌丝和孢子产生减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uhk01同源类似物广泛存在不同链霉菌中。本研究以重要工业用抗生素产生菌--除虫链霉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交叉互补实验研究了uhk01同源基因(uhk01sav)的功能,并证实了uhk01和uhk01sav这两个同源基因的功能相似性。以除虫链霉菌NRRL8165为出发菌株,通过PCR-targeting系统成功构建其uhk01sav基因缺失突变体8165△uhk01sav。表型分析结果显示,uhk01sav基因的缺失可以使寡霉素A的产量提高5~6倍,达到2.153 g/L,突变体的生长速度变慢,产孢受阻。将uhk01sav基因重新导入突变体8165△uhk01sav,寡霉素产量及产孢均得到恢复,表明uhk01sav参与寡霉素生物合成的负调控,且与孢子形成密切相关。另外,我们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对原始株和突变体中的3种重要抗生素(寡霉素、阿维菌素及戊内酯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进行了转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uhk01sav参与寡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是由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所介导的。同时,uhk01的缺失还影响了另外2种重要抗生素--阿维菌素及戊内酯菌素的生物合成。将uhk01sav基因交叉互补至天蓝色链霉菌M145的uhk01缺失突变体,或将uhk01基因交叉互补至除虫链霉菌8165的uhk01sav缺失突变体,抗生素产生及孢子形成都恢复至相应野生型表型,证实了uhk01和uhk01sav的功能相似性。综上所述,uhk01及其同源类似物可能是链霉菌属中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发育的相对保守的重要调控基因,为我们对重要工业用链霉菌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基因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虫链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胡敏杰,夏海洋,覃重军.除虫链霉菌10个聚酮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敲除对阿维菌素产量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4

[2].何娟梅.除虫链霉菌uhk01sav基因的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0

[3].夏海洋,黄隽,胡敏杰,沈美娟,谢鹏飞.构建有序排列的除虫链霉菌基因组的柯斯文库用于工业生产菌株的遗传改造[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

[4].陈凝,王永红,储炬,巫延斌,储消和.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除虫链霉菌菌丝形态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

[5].陈磊,芦银华,杨晟,姜卫红.除虫链霉菌中阿弗菌素生物合成调控因子Avel的研究[C].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6].夏海洋,张亮,陈威华,胡敏杰,沈美娟.几种调控基因对除虫链霉菌工业生产株的抗生素效价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

[7].张亮.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的基因工程改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8].卢捷,马伟,茅翔,覃重军,姜卫红.除虫链霉菌复制起始区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

[9].高小博.除虫链霉菌DNA降解基因簇add的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1

[10].徐志南,刘刚,柯世省,岑沛霖.循环筛选法在除虫链霉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

论文知识图

基因簇拷贝数对除虫链霉菌...除虫链霉菌PCR定点扩增原理除虫链霉菌模式菌株ATCC31267的基...不同碳氮比下除虫链霉菌菌丝形...除虫链霉菌G11(ΔolmA1ΔbkdF)发...的ORF1编码蛋白与天蓝色链霉菌染色...

标签:;  ;  ;  ;  ;  ;  ;  

除虫链霉菌论文_胡敏杰,夏海洋,覃重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