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论文_何立江,柯呈辉,戴章生,蔡思清,庄雪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折愈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质疏松,注射液,桡骨,拮抗剂,网袋,生长因子,营养。

骨折愈合论文文献综述

何立江,柯呈辉,戴章生,蔡思清,庄雪瑜[1](2019)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着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着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牛士贞,牛通,倪勇,高建文,邢宝华[2](2019)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雌二醇注射液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雌二醇注射液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雌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及造模组56只。造模组用去卵巢手术及切断股骨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对照组切断股骨造成非骨质疏松性骨折。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每组14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9%NaCl 1mL·kg~(-1);实验A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 mg·kg~(-1);实验B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80μg·kg~(-1);实验C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30 mg·kg~(-1)和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60μg·kg~(-1)。5组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qd,连续给药8周。比较5组大鼠的骨密度(BMD)值,股骨骨痂组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RANK配体(RAN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右股骨BMD分别为(0.29±0.04),(0.34±0.04),(0.38±0.05),(0.25±0.03)和(0.42±0.05) g·cm~(-2),股骨骨痂组织OPG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0.07),(0.81±0.08),(1.06±0.11),(0.38±0.05)和(1.29±0.16),RAN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0.08),(0.67±0.05),(0.42±0.06),(1.01±0.09)和(0.25±0.03),RANKL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0.12),(0.80±0.09),(0.49±0.07),(1.12±0.13)和(0.31±0.04),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实验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雌二醇注射液能显着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密度,其作用可能与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陈冠儒,张翔,许兵[3](2019)在《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作用及对BMP-2、VE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骨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阳性组给予伤科接骨片灌胃。分别于2周和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骨组织HE染色、血液流变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BMP-2、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RT-PCR检测BMP-2、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骨组织可见破裂、不完整的软骨、纤维性骨痂、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增多,少量骨小梁形成,大量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炎性细胞减少,软骨形态有所恢复,纤维性骨痂、软骨细胞减少。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且第4周,中药组显着低于阳性组(P <0.05)。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第4周,中药组显着低于阳性组(P <0.05)。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BMP-2、VEGF和TGF-β1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药组明显高于阳性组,第4周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BMP-2和TGF-β1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低于第2周,血清VEGF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高于第2周(P <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促进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BMP-2、VEGF和TGF-β1水平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12期)

赵敏,何承建[4](2019)在《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骨填充网袋扩张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1例,比较术前与术后VAS评分、病椎前缘高度及病椎Cobb角的变化,记录骨水泥注入量。结果: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病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93±0.41)mL,仅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结论:骨填充网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治愈骨折及改善后凸畸形,同时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国兴,唐正龙[5](2019)在《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折为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骨折愈合过程中若成骨细胞分化受到抑制,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骨折愈合受多种因素调控,在这些调控因素中,Wnt信号通路的作用不可忽视,而Wnt信号通路相关拮抗剂的使用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可能为临床治疗骨折开辟新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王晓红[6](2019)在《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8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1),切口皮肤坏死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研究组营养指标PA、Hb、TF、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能够有效优化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营养状况及切口愈合情况,同时亦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张德春,周敦,吕成堂,刘亦恒[7](2019)在《自体骨植骨在治疗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骨植骨在治疗下肢骨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植骨组(n=45)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对照组(n=45)采用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术后骨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植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但植骨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组术后首次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组术后疼痛、骨折端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创口感染后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好,治疗效果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骨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加龙,张鹏程,刘正鑫[8](2019)在《应用背侧和掌侧入路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畸形愈合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背侧和掌侧入路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畸形愈合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9年2月入院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畸形愈合的桡骨远端骨折的82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掌侧入路组(n=35)和背侧入路组(n=47)。MMW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MMWS各项评分较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掌侧入路组患者的MMWS总评分及握力评分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腕关节面移位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或增加,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而背侧入路组为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P=0.830)。结论掌侧入路行截骨矫形术相对背侧入路治疗畸形愈合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尤其是握力相对恢复更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蔡俊,郑光磊,沈晓强,顾晓民[9](2019)在《鹿瓜多肽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股动脉注入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股动脉注入鹿瓜多肽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将21只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A组)、穿刺组(B组)、经股动脉组(C组)3组,每组7只,锯断单侧股骨造成横行骨折,再将骨折端切除0.5cm,骨折远近端剥除约0.5cm骨膜,固定后形成骨折不愈合模型。术后每周A组经股动脉导管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B组经皮穿刺直接在骨折端注入鹿瓜多肽注射液(0.5ml/kg)及转染的荧光BMSC(1×106个细胞,0.5ml)混合液,混合液稀释至10ml,C组经股动脉导管注入等量鹿瓜多肽注射液(0.5ml/kg)及转染的荧光BMSC(1×106个细胞,0.5ml)混合液,均共7次。术后第1、4、7周行骨痂X线检查及Nordsletten评分评定疗效,并抽取静脉血行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水平检测。第7周处死动物后取骨折端的BMSC,用MATLAB图像分析软件处理各组荧光细胞图像,并计算B、C两组荧光细胞所占面积(△S)/图像总面积(S)比值。结果术后第1、4、7周,C组骨痂生成量均高于A组和B组,骨痂Nordsletten评分除第1周C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C组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ALP、OCN水平均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明显呈活性状态的BMSC,且C组的△S/S比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瓜多肽和BMSC经股动脉注入操作简单,疗效安全,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文凯,郑胜平,党晓谦,王程,薛利鹏[10](2019)在《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保守治疗)32例、B组(采取外固定治疗)37例、C组(采取交锁髓内固定治疗)41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等差异。结果 C组术后1个月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B、C组不同时间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C组术后1个月骨折愈合的比例较A组明显升高,平均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B、C组不同时间骨折愈合比例和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保守治疗、外固定治疗,交锁髓内固定治疗可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骨痂形成和早期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骨折愈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雌二醇注射液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雌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及造模组56只。造模组用去卵巢手术及切断股骨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对照组切断股骨造成非骨质疏松性骨折。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每组14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9%NaCl 1mL·kg~(-1);实验A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 mg·kg~(-1);实验B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80μg·kg~(-1);实验C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30 mg·kg~(-1)和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60μg·kg~(-1)。5组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qd,连续给药8周。比较5组大鼠的骨密度(BMD)值,股骨骨痂组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RANK配体(RAN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右股骨BMD分别为(0.29±0.04),(0.34±0.04),(0.38±0.05),(0.25±0.03)和(0.42±0.05) g·cm~(-2),股骨骨痂组织OPG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0.07),(0.81±0.08),(1.06±0.11),(0.38±0.05)和(1.29±0.16),RAN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0.08),(0.67±0.05),(0.42±0.06),(1.01±0.09)和(0.25±0.03),RANKL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0.12),(0.80±0.09),(0.49±0.07),(1.12±0.13)和(0.31±0.04),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实验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雌二醇注射液能显着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密度,其作用可能与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折愈合论文参考文献

[1].何立江,柯呈辉,戴章生,蔡思清,庄雪瑜.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2].牛士贞,牛通,倪勇,高建文,邢宝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雌二醇注射液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陈冠儒,张翔,许兵.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作用及对BMP-2、VE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9

[4].赵敏,何承建.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5].张国兴,唐正龙.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王晓红.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7].张德春,周敦,吕成堂,刘亦恒.自体骨植骨在治疗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临床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8].李加龙,张鹏程,刘正鑫.应用背侧和掌侧入路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畸形愈合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9].蔡俊,郑光磊,沈晓强,顾晓民.鹿瓜多肽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股动脉注入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实验研究[J].浙江医学.2019

[10].张文凯,郑胜平,党晓谦,王程,薛利鹏.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术后8周各组骨折处组织切片H-E染色图线片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骨折愈合光镜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骨折愈合...手术前后正侧位片及术后切口情况的观察...Ⅵ型胫骨平台骨折C.术前X线片...

标签:;  ;  ;  ;  ;  ;  ;  

骨折愈合论文_何立江,柯呈辉,戴章生,蔡思清,庄雪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