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许新平王卉熊国文鞠方恩(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进贤3317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其中27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尿激酶钻孔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163-02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的是外伤发生3周后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血肿的主要分布部位是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血肿块通常有包膜,老年人和儿童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生率约为病例总数的10%左右。钻孔引流术是该疾病现阶段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1]。本次临床实验对慢性硬模下血肿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17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2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4)岁,患者病程在2周至6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3.1±0.4)个月。其中,13例患者有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史,17例患者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5例无明确的定位症状而语言减少、反应迟缓,3例患者嗜睡并浅昏迷,12例患者单侧肢体行动不便,10例患者记忆力发生明显减退,8例有呕吐、恶心症状,17例头晕、头痛。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MRI和CT检查,其中,10例患者MRI确诊,19例患者CT确诊,且血肿部位主要集中为端脑凸面,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发生了占位效应,大部分单侧血肿患者发生明显的中线移位。

1.3手术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的所有29例患者均依据MRI、CT检查结果,或在顶结节处的血肿最厚处行纵向头皮切口,控制切口长度在3.0cm左右,骨膜剥离后用撑开器将其撑开,再行头颅钻孔,硬膜用双极烧灼,将硬膜“十”字形切开,见到褐色或暗红色的黏稠血性液流出后,将硅胶引流管置入,依据钻孔位置的不同,确定钻孔的深入长度,置管后对该部位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其基本清亮,使用明胶海绵封闭骨孔用,排气充水后,将引流管固定并缝合,将引流装置与引流管外闭式连接。所有实验对象全部实施单孔引流。对于双侧血肿的患者,需首先对血肿较多的一侧进行处理[2]。

1.4术后处理

常规术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治疗,通常术后当天到次日,术后引流通畅性较好,术后第2天开始适量使用尿激酶,应用2至4万U/5ml尿激酶液与生理盐水共同调配,通过三通阀引流管,将药物注入硬膜下的血肿腔,保留闭管2至4h再将引流开放,每12h用药1次,通常能够为引流的通畅提供保证,手术3天后实施头部CT复查,以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若硬膜下腔显著缩小、每小时引流量降至5ml以下、血肿基本消失,则可将引流管拔除,通常置管时间在3至5d。

2结果

本次临床实验的所有2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且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的血肿部位均消失或是显著减小,28例患者手术完成后接受了2个月的随访,随访的主要内容为血肿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复发硬膜下血肿,约占3.5%,4例患者硬模下有微量积液残存,约占14.3%,23例患者血肿彻底消失,约占82.2%;19例患者术后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无一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有少量积液,约占15.8%,16例患者彻底消失,约占84.2%,

3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价位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老年患者骨质较为脆弱,一旦受伤便容易骨折,加之血管逐渐硬化脆性较大、弹性较差,因而受伤后血管破裂出血状况无法自行停止,进而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

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冲洗引流术和钻孔引流术是现阶段慢性硬膜下血肿较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应用于钙化或包膜肥厚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钻孔引流术和钻孔冲洗引流术则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操作方法较为简便,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3]。钻孔引流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是手术后血肿易于复发,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血肿术后复发率通常在3.5%至37%之间。

尿激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一种,能够促进血块的溶解,以及纤维蛋白的降解。慢性硬膜下血肿通常有包膜增生症状,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血块的溶解,加速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肿腔中的纤维蛋白向纤维蛋白溶解酶直接转变,其药物作用主要在于血肿腔内部。尿激酶不具有抗原性,会受到血液中的a—巨球蛋白抑制,进而失去活性,患者局部用药后,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因而不会受到尿激酶的影响出现全身或是局部出血症状。尿激酶辅助下使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降低血肿的复发率,加速血肿包膜内纤维蛋白和残留血凝块的溶解,有助于血凝块溶解物的引流。

综上所述,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肿的复发率,缩短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巩固引流效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常本迅.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3):92-93.

[2]周武涛,崔丙周,王博,贺艳阳.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8):65-66.

[3]文传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134-135.

标签:;  ;  ;  

慢性硬膜下血肿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