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段聚合物论文_刘浩帆,李心,胡连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嵌段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自由基,原子,胶束,右旋糖酐,偶氮,硼酸。

嵌段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浩帆,李心,胡连栋[1](2019)在《含腙键透明质酸-右旋糖酐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可降解、无毒性的透明质酸以及右旋糖酐40等原料分别合成透明质酸酰肼(HA-NHNH_2)与氧化右旋糖酐40(Odex 40),并通过氧化度测定,确定了合成Odex 40的最优方法.将上述2种物质进行反应,合成得到含腙键的透明质酸-氧化右旋糖酐嵌段聚合物(HA-Hz-Odex).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实验表明成功合成了含腙键的嵌段聚合物HA-Hz-Odex.(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闫春娜,徐琳,王利平,柏丽萍,李光[2](2019)在《ARGET ATRP调控的硅表面嵌段聚合物刷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将γ-甲基丙烯酸酯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引入到硅片表面,通过表面引发的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RGET ATRP)方法在硅片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制备出2种不同嵌段聚合物刷——硅片-g-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g-PS-b-PMMA)和硅片-g-聚苯乙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Si-g-PS-b-PNIPAM)。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和硅片表面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形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在1.1~1.2之间),且分子链末端含有Br,说明聚合过程是按照ARGET ATRP机理进行。叁维接触式表面轮廓仪测试结果表明,在接枝嵌段聚合物之后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S_a=0.603μm。硅片表面接触角也发生了变化,在接枝聚苯乙烯后表面的接触角变为95.51°,通过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接触角变为80.70°。这些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硅片表面成功接枝了嵌段聚合物刷。(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姚琳,马薇,余丽丽,闫思苗,申婷婷[3](2019)在《pH敏感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溴-2-甲基丙酸酯(PCL-Br)为引发剂,丙烯酸羟基乙酯(HEA)、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DEAM)为功能性单体,CuBr为催化剂,五甲基二乙烯基叁胺(PMDETA)为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二嵌段两亲聚合物聚己内酯-聚丙烯酸羟基乙酯(PCL-PHEA)和叁嵌段两亲聚合物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聚丙烯酸羟基乙酯(PCL-PDEAM-PHEA);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了表征;实验以尼罗红(NR)为探针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并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分析探讨聚合物对脂溶性药物的包载能力,以及载药胶束在不同介质下的药物可控释放能力。结果PCL-PDEAM-PHEA对DOX具有较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22%、23.24%。聚合物的体外释药研究表明,PCL-PDEAM-PHEA具有一定的酸响应能力,其在酸性介质中(pH=2.2)释放效率最高,在弱酸性条件下胶束的药物释放能力其次。研究得到了2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药物载体,其中PCL-PDEAM-PHEA具有显着的酸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杨幸[4](2019)在《PDMS改性苯乙烯叁嵌段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在CH_4/N_2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煤与石油能源相比,甲烷(CH_4)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是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其中,氮气(N_2)作为其含量比重最大的杂质气体,其去除对煤层气的高效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CH_4/N_2分离,膜分离技术相较与其他分离技术而言(深冷分离,变压吸附技术),具有操作灵活、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等优点,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在大量的膜材料中,苯乙烯类的嵌段聚合物膜拥有良好的成膜性,价格低廉以及高的CH_4/N_2选择性,成为富集CH_4材料的首选。然而,较低的气体渗透系数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的发展。PDMS-co-PMHS,是一种高气体渗透性材料。因此,本文通过机械共混和硅氢化反应将PDMS-co-PMHS引入到苯乙烯嵌段聚合物中,制备了SBS/PDMS-co-PMHS共混膜,和SBS-c-PDMS-co-PMHS、SIS-c-PDMS-co-PMHS交联膜。并采用FT-IR、SEM和TGA对其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此外,还考察了测试温度和PDMS-co-PMHS含量对CH_4/N_2分离性能的影响。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选择SBS嵌段聚合物为基底材料,PDMS-co-PMHS为改性材料,通过机械共混,成功制备了一系列SBS/PDMS-co-PMHS共混膜。并对其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25℃-55℃下的不同PDMS-co-PMHS含量对共混膜的单气体(CH_4,N_2)渗透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25℃和1 atm的条件下,随着PDMS-co-PMHS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CH_4渗透性逐渐增加,而CH_4/N_2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当PDMS-co-PMHS含量为15 wt%时,其CH_4渗透性从37.6 Barrer增加到62.17 Barrer。随着测试温度升高到55℃,CH_4的渗透性能进一步升高到136.5 Barrer,同时CH_4/N_2选择性依然维持在3.0左右。2.选择SBS为基底材料,PDMS-co-PMHS为改性材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DMS-co-PMHS含量的SBS-c-PDMS-co-PMHS交联膜。并对其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貌和交联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下(25℃-55℃)和不同PDMS-co-PMHS含量对交联膜的单气体(CH_4,N_2)渗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DMS-co-PMHS含量的增加,交联膜的CH_4渗透性显着增加,而CH_4/N_2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其中,SBS-c-PDMS-co-PMHS-70样品在25℃和1 atm的条件下展现了最佳的CH_4的渗透性(443.6 Barrer),是纯SBS膜(37.6 Barrer)的11.7倍。随着测试温度升高到55℃,SBS-c-PDMS-co-PMHS-70样品的CH_4的渗透性能进一步达到679.2 Barrer,同时CH_4/N_2选择性依然维持在3.0左右。继续考察SBS-c-PDMS-co-PMHS-70的CH_4/N_2(50/50 vol%)混合气体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该样品膜在混合气中的CH_4渗透性为394.6 Barrer,N_2渗透性为162.7 Barrer,与纯SBS膜相比,分别提高了1047%和1161%。3.选择SIS叁嵌段聚合物作为基底材料,PDMS-co-PMHS为改性交联材料,通过硅氢加成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DMS-co-PMHS含量的SIS-c-PDMS-co-PMHS交联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交联膜的化学结构,证明了SIS-c-PDMS-co-PMHS交联膜的成功制备。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索氏提取实验,对样品膜的形貌,热稳定性和交联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SIS-c-PDMS-co-PMHS交联膜的单气体(CH_4,N_2)的渗透性能,并对其气体渗透性能最佳的样品膜进行了混合气体(CH_4/N_2:50/50 vol%)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5℃和1atm条件下,气体渗透性能随着PDMS-co-PMHS含量的增加而有明显的提高,当PDMS-co-PMHS含量增加到70 wt%,CH_4渗透系数从25.9 Barrer增加到503 Barrer,CH_4/N_2选择性依然保持在3.0左右。随着测试温度上升到55℃,CH_4渗透能够进一步提高到893.4 Barrer。对于CH_4/N_2混合气体(50/50 vol%)测试,SIS-PDMS-co-PMHS-70样品膜的CH_4渗透性为447.4Barrer,N_2渗透性为188.1 Barrer,与纯SIS膜相比,分别提高了1748%和1888%。(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严小龙[5](2019)在《二茂铁偶氮苯双尾嵌段聚合物的可控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亲性聚合物可以在溶剂中形成胶束,它可被应用于纳米技术、药物传递和模板合成等领域。我们在本文中报道了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长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化生成了带有偶氮苯/二茂铁双尾烷基疏水链的两亲嵌段聚合物的可控自组装。偶氮苯的光致异构化和二茂铁的氧化性可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调节聚合物的两亲性。本工作不仅有利于可控自组装的基础研究,也为调节两亲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纳米结构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所示: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亲水链长度、二茂铁/偶氮苯双尾烷基链的两亲性聚合物。PEG亲水链的长度包括500、750、850、1000、1900。这些产物都得到了核磁氢谱,红外吸收光谱、GPC的验证。我们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探究了线性-树突形两亲性聚合物受多种刺激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目前已经证明了成核链段的伸展性、成壳链段的排斥作用、胶束的界面能是影响胶束形貌的叁个因素。通过改变亲水链段长度、聚合物浓度和施加刺激可以改变成核链段的伸展性、成壳链段的排斥作用、胶束的界面能,进而改变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形貌,形成球形结构、蠕虫、囊泡、大复合胶束、棒状大复合胶束。二茂铁氧化对胶束形貌的影响比偶氮苯的光致异构化更强。当亲水链较长时,无论有无刺激胶束都是球形结构,当亲疏水比接近1时,在氧化和紫外光照前后会出现蠕虫、球形大复合胶束、棒状大复合胶束、囊泡结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杨木泉,肖凌宇,张旋,颜悦[6](2019)在《Au/聚4-乙烯基吡啶-b-聚乙二醇嵌段聚合物刷的合成及其pH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受限高分子体系的一个经典模型,高分子刷在胶体稳定、聚合物链的自组装以及摩擦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方法在金(Au)基底表面制备了pH响应性聚4-乙烯基吡啶-b-聚乙二醇(P4VP-b-PEG)嵌段聚合物刷。通过频率-耗散型石英微天平(QCM-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手段分别对Au/P4VP-b-PEG聚合物刷经不同pH值溶液处理后的形态变化、表面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pH值溶液处理P4VP-b-PEG嵌段聚合物刷后,该聚合物刷呈现刺激响应规律。当pH=1. 5时,P4VP链段质子化,由于静电排斥作用使P4VP-b-PEG链段呈伸展构象;当pH=11. 5时,P4VP链段去质子化,并且由于失去部分结合水,P4VP-b-PEG链段呈塌缩构象。(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程金华,姜鸿基[7](2019)在《末端四苯乙烯荧光团标记法研究双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苯乙烯类分子2-溴-2-甲基-丙酸-3-(4-叁苯乙烯基-苯氧基)-丙醇酯(E)作为引发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末端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发光体的双亲性嵌段聚合物G。详细研究了AIE活性引发剂E和嵌段聚合物G在不同状态下的光物理行为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引发剂E分散液的荧光强度不断下降。而嵌段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先上升,当温度超过37℃后,嵌段聚合物的荧光强度不断下降。同样地,通过改变引发剂E和嵌段聚合物G在四氢呋喃和水混合溶剂中的浓度发现,随着浓度的减小,引发剂E的荧光强度不断下降,而嵌段聚合物分散液在改变分散液浓度时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和改变温度时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通过监控双亲性嵌段聚合物末端挂接的AIE活性发光分子发光性质的变化可以间接表征其聚集态结构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陆豪俊[8](2019)在《螺旋结构“Rod-Coil”嵌段聚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及环形大分子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设计和合成了一种带有异丁基溴和炔-钯结构的具有双引发活性的引发剂。异丁基溴基团可以引发乙烯基类单体发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炔-钯结构可以引发苯基异腈单体的聚合。ATRP和苯基异腈聚合均以活性可控的方式进行。ATRP反应得到的聚丙烯酸酯是柔性“Coil”链,异腈聚合得到的是刚性螺旋“Rod”链,通过这两种聚合方式的结合,我们得到带有螺旋结构的“Rod-Coil”型嵌段共聚物。获得的嵌段共聚物产率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也控制在较低水平。得益于这种快速合成手段,嵌段共聚物还可以再交联形成星型聚合物。在使用手性单体的情况下可以在交联聚合物上接枝具有单手性螺旋结构的臂得到星型聚合物。将这种星型聚合物应用到对映体析晶当中,可以通过手性螺旋结构的诱导从外消旋苏氨酸的水溶液中以结晶的方式分离出L型苏氨酸。此外,本文还通过合成环形催化剂引发降冰片烯类单体聚合得到环形聚合物。这种环形聚合物合成步骤简单,分子量分布窄。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环形分子相比,该种方法制备的环形聚合物分子量高,而且环形主链为不间断连续结构。环形催化剂通过对Grubbs第一代催化剂改性得到。氮杂卡宾配体通过配体交换的方式与金属钌配位,再通过低浓度下的分子内反应得到环形结构。催化剂分子结构与Grubbs第二代催化剂类似,但是在反应活性上要低得多。聚合使用的单体也是功能化的降冰片烯类化合物,单体的一端带有五氟苯酚活性酯结构,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引入功能基团。使得制备出的环形聚合物可以在侧链上进一步修饰和改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韩洪蕊[9](2019)在《PACMO/PMMA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共混改性PVDF膜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VDF是常用的高聚物膜材料,然而由于自身较强疏水性导致的膜污染严重限制了其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膜的亲水性是改善膜抗污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本论文基于两亲性聚合物在相转化过程中表面偏析的特点,选用与PVDF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疏水链段,同时选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高亲水、电中性的聚丙烯酰吗啉(PACMO)作为亲水链段。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亲水链段长度的两亲性叁嵌段聚合物PACMO-b-PMMA-b-PACMO(PAMA),并将其作为改性剂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制备系列PVDF/PAMA共混膜。(1)铸膜液中PVDF含量是影响共混膜理化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研究了铸膜液在PAMA改性剂含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PVDF含量对膜亲水性、力学性能、渗透性能和抗污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VDF/PAMA体系中,PVDF-10/1.0膜的纯水通量为236 L·m-2·h-1,是PVDF-10/0通量的21.8倍,BSA截留率为98.3%,通量恢复率为98.2%,是PVDF/PAMA铸膜液体系下最佳配比。研究表明,铸膜液聚合物含量适度提高以及改性剂的引入有利于构建一种小孔径,高通量的具有抗污染和高BSA截留性能的分离膜。(2)其次,研究了在铸膜液中PVDF含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亲水链段长度的PAMA对PVDF/PAMA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亲水链段长度的增加,膜的接触角变小,表面孔径、孔隙率增大,纯水通量显着增加。其中当PACMO与PMMA聚合度比为1:1时,膜表面的亲水物质覆盖率最大,其纯水通量为109 L·m-2·h-1,为纯膜的3.2倍,其通量恢复率为99.3%,BSA截留率为97.1%,具有最优的抗污效果,对改性膜进行30 d的纯水通量监测,通量无明显变化,表明改性膜具有优异的稳定性。(3)最后,研究通过调控铸膜液中PAMA和PVDF的含量对共混膜结构和表面偏析行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改性剂百分含量的增加,加快了相分离速度,促进了表面孔径、孔隙率的增大。改性剂含量为2%(膜PVDF-9.5/1.5)时,改性膜表面的亲水链段在膜表面的覆盖率最大,赋予膜良好的亲水性和抗污能力。表面孔径为14.1 nm,纯水通量为239 L·m-2·h-1,是未改性膜通量的8倍,同时保持高BSA截留率(97.7%)和优异的抗污性能(通量恢复率大于97%)。(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26)

何文涛,刘燕,施萍,彭立聪,祁芊芊[10](2019)在《pH响应型苯硼酸酯连接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药物控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苯硼酸酯(PBE)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大分子(mPEG-PBE-OH)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以硼酸酯结构连接的pH敏感两亲性聚合物(mPEG-PBEPCL)。然后,使该聚合物在水相环境中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纳米胶束,并将阿霉素(DOX)负载在胶束内核中,形成载药胶束(DOX@mPEG-PBE-PC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等对胶束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了胶束载药量和载药效率,并对胶束的pH敏感释药性能与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聚合物自组装形成粒径约127nm的球形胶束,对DOX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聚合物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DOX@mPEG-PBE-PCL能在肿瘤细胞弱酸性环境中释放DOX,有效递送至细胞核;与游离的DOX·HCl相比,DOX@mPEG-PBE-PCL对鼠源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相近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嵌段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将γ-甲基丙烯酸酯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引入到硅片表面,通过表面引发的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RGET ATRP)方法在硅片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制备出2种不同嵌段聚合物刷——硅片-g-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g-PS-b-PMMA)和硅片-g-聚苯乙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Si-g-PS-b-PNIPAM)。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和硅片表面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形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在1.1~1.2之间),且分子链末端含有Br,说明聚合过程是按照ARGET ATRP机理进行。叁维接触式表面轮廓仪测试结果表明,在接枝嵌段聚合物之后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S_a=0.603μm。硅片表面接触角也发生了变化,在接枝聚苯乙烯后表面的接触角变为95.51°,通过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接触角变为80.70°。这些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硅片表面成功接枝了嵌段聚合物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嵌段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浩帆,李心,胡连栋.含腙键透明质酸-右旋糖酐嵌段聚合物的合成[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闫春娜,徐琳,王利平,柏丽萍,李光.ARGETATRP调控的硅表面嵌段聚合物刷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姚琳,马薇,余丽丽,闫思苗,申婷婷.pH敏感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J].化工科技.2019

[4].杨幸.PDMS改性苯乙烯叁嵌段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在CH_4/N_2分离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严小龙.二茂铁偶氮苯双尾嵌段聚合物的可控自组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杨木泉,肖凌宇,张旋,颜悦.Au/聚4-乙烯基吡啶-b-聚乙二醇嵌段聚合物刷的合成及其pH响应行为[J].应用化学.2019

[7].程金华,姜鸿基.末端四苯乙烯荧光团标记法研究双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J].应用化学.2019

[8].陆豪俊.螺旋结构“Rod-Coil”嵌段聚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及环形大分子制备[D].合肥工业大学.2019

[9].韩洪蕊.PACMO/PMMA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共混改性PVDF膜及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10].何文涛,刘燕,施萍,彭立聪,祁芊芊.pH响应型苯硼酸酯连接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药物控释[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6在t=3000000时,改变聚合物的组分比...使用TEMPO捕捉自由基的分子内关环制...嵌段型自聚集季铵化聚砜(aQAPS)的...聚苯乙烯骨架QMI型碱性聚合物电解在1...大分子胶束的组装及其可见...利用开环聚合方法制备具有聚己内酷和...

标签:;  ;  ;  ;  ;  ;  ;  

嵌段聚合物论文_刘浩帆,李心,胡连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