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传感器上升流测量装置的设计与标定研究

海流传感器上升流测量装置的设计与标定研究

论文摘要

海水的水平流速和上升流速是观测海洋的重要参数,但两者之间较大的量级差异限制了传统海流传感器对海水上升流的精确测量。围绕三维海水流速测量这一关键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柔顺机构的上升流测量装置,并针对性地研制了一种新型静态标定装置,对静态标定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力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突出了应变式力传感器在海水流速测量领域的独特优势。针对水平流和上升流的运动特征,分别阐明了组合式海流传感器相应部分的设计依据和测量原理。对不同柔性铰链与应变孔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后期关键力敏部件的选择与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柔顺机构的构型综合,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铰链的新型杠杆式力柔顺机构。探究了椭圆腰孔的孔边应力分布规律,对机构的关键尺寸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得到了力值响应曲线,最小分辨率为10μN。设计了一种新型上升流测量装置用于感应、转换和放大初始微小升力,可满足海水微小上升流速的测量要求。最后,基于杠杆式力柔顺机构精确缩小标准砝码力并将其作为标定力源的工作原理,研制了一种微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对微力发生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推导了力缩小倍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对关键杆长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设计。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标定装置的加载实验,分别得到了不同组合砝码力及位移加载下的力值响应曲线。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实验结果与理论值间的最大误差分别为5.501%和7.391%,装置的非线性误差为2.89%,最小输出力为4μN,该静态标定装置可用于微力传感器的精确标定。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海洋装备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   1.2 海流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柔顺机构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作原理和关键力敏部件的设计
  •   2.1 引言
  •   2.2 工作原理
  •     2.2.1 应变式力传感器
  •     2.2.2 电阻应变片及其组桥电路
  •     2.2.3 海流测量方案
  •   2.3 柔性铰链
  •     2.3.1 柔性铰链的构型综合
  •     2.3.2 几种典型柔性铰链的建模综合
  •     2.3.3 几种典型柔性铰链的性能分析与选择
  •   2.4 应变孔
  •     2.4.1 应力集中理论
  •     2.4.2 几种典型应变孔的性能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升流测量装置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杠杆式柔顺机构的构型设计
  •     3.2.1 柔顺机构的构型分析与设计
  •     3.2.2 两种柔性铰链的刚度分析
  •     3.2.3 杠杆式柔顺机构的最终模型
  •   3.3 静力学分析
  •   3.4 尺寸参数的分析与设计
  •     3.4.1 有限板宽内椭圆腰孔的应力分析
  •     3.4.2 关键尺寸的分析与设计
  •   3.5 上升流测量装置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静态标定装置的设计与实验
  •   4.1 引言
  •   4.2 力传感器的标定
  •     4.2.1 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概述
  •     4.2.2 力传感器的静态标定装置
  •   4.3 静态标定装置的设计
  •     4.3.1 工作原理
  •     4.3.2 力缩小倍数的理论计算
  •     4.3.3 关键杆长尺寸的设计
  •   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     4.4.1 微力发生机构的仿真分析
  •     4.4.2 静态标定装置的实验研究
  •     4.4.3 误差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和亮

    导师: 王勇

    关键词: 上升流速测量,柔顺机构,混合铰链,静态标定,加载实验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海洋学,自动化技术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876052),可测上升流的三维瞬时海流传感器的研究(编号:NO.41076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2019

    分类号: TP212;P715

    DOI: 10.27101/d.cnki.ghfgu.2019.000104

    总页数: 80

    文件大小: 4291K

    下载量: 38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东半岛顶端海域上升流长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海洋与湖沼 2020(01)
    • [2].夏季琼东上升流的高频变化特征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20(04)
    • [3].基于上升流效应的单位鱼礁建设模式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20(05)
    • [4].沿岸上升流及其对海洋资源的影响[J]. 广东造船 2019(05)
    • [5].差热式人工上升流的数值模拟[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6].沉积记录中脂类生物标志物对琼东上升流强度的指示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海洋学报 2020(10)
    • [7].粤东沿岸生态系统对夏季沿岸上升流响应的生态模型初探[J]. 生态科学 2017(01)
    • [8].琼东上升流研究概述[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4)
    • [9].琼东上升流和越南沿岸上升流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响应的对比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 2019(03)
    • [10].阿拉伯上升流温度锋面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17(03)
    • [11].2014年与2015年夏季琼东上升流的年际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海洋学报 2019(01)
    • [12].春季长江口外上升流的月际变化——以123°E断面为例[J]. 海洋科学 2017(10)
    • [13].镂空方型增殖礁上升流特性的粒子图像测速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4)
    • [14].琼东上升流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趋势[J]. 海洋与湖沼 2016(01)
    • [15].2006年夏季珠江冲淡水驱动的上升流[J]. 海洋学报 2018(07)
    • [16].南海主要上升流及其与渔场的关系[J]. 海洋科学 2015(09)
    • [17].人工上升流千岛湖湖试[J]. 海洋科学 2014(09)
    • [18].台湾海峡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布对沿岸上升流存在的响应[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1)
    • [19].气力人工上升流对水体温度的影响研究[J]. 机电工程 2014(04)
    • [20].西北非上升流锋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5(04)
    • [21].用沿岸上升流指数分析中国东南沿岸风生上升流的特征[J]. 海洋通报 2011(03)
    • [22].热带西南印度洋上升流区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及与印太系统海气相互作用[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6)
    • [23].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上升流沉积的发现及其岩相组合类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6)
    • [24].长链烷基二醇及其指标在南海北部粤东沿海上升流地区的环境指示[J]. 地学前缘 2018(04)
    • [25].上升流及其影响[J]. 考试周刊 2012(31)
    • [26].长江口上升流区营养盐的分布及其通量的初步估算[J]. 海洋科学 2008(09)
    • [27].本格拉上升流锋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海洋通报 2016(03)
    • [28].下扬子中二叠统上升流相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J]. 海洋石油 2008(02)
    • [29].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岩相类型及相模式[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6)
    • [30].ENSO发展期琼东上升流的动力过程响应差异[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9(03)

    标签:;  ;  ;  ;  ;  

    海流传感器上升流测量装置的设计与标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