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图式论文_郎乾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宇宙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式,宇宙,董仲舒,女娲,彝族,两点论,周易。

宇宙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郎乾雯[1](2019)在《西汉墓葬壁画宇宙图式与古彝族时间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考察西汉时期墓葬壁画的宇宙象征图式中的时间性,通过分析彝汉文化的同源以及彝族那史图式和"向星葬"仪式,对一组汉代壁画的宇宙提出新的诠释。为此,文章简单概述汉代墓葬壁画宇宙出现的动机,并论述彝族文化对汉代天人相应、阴阳五行思想的回应以及宇宙观中的时间观念,进而分析彝族那史中的时间观念和"向星葬"背后的文化思想,尝试提供对西汉墓葬壁画宇宙图像模式的另一种观看的目光。(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9期)

赵晓翠[2](2019)在《从惠栋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看清代易学哲学的范式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惠栋对乾嘉时期甚至整个清代学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开启了经学研究的新局面,在由"宋学"向"汉学"以的范式转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易学而言,"汉易"以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为主要特征,"宋易"以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惠栋在西学东传、中西互交的时代思潮下,试图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包括宇宙生成图式和宇宙变化图式,最终以落实宇宙大合的价值为旨归,由此推动了乾嘉时期易学研究从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向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的范式转化。乾嘉之后,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思想占主流地位,甚至影响了近代学术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兴明,刘长明[3](2019)在《大易之和: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和谐总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易之和,根自中道,及于身心,中通人际,直达天地,即心和、人和、天和"叁和"之谓也:易之心和,是和于自我、身心练达的内在和谐状态;易之人和,乃和于人际、融通人我的社会和谐状态;易之天和,是和于天地、人天通泰的自然和谐状态。由心和、人和乃至天和,而达至和谐圆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心和者,谓之心明;与人和者,谓之人道;与天和者,谓之天然。融真、善、美、慧为一的"保合太和",是和谐之极致——大易和谐的浑然天成境界。(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程乐松[4](2016)在《信仰的公共知识基础——两汉时期宇宙图式的信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冠以"方术"之名的知识系统本身并非特定知识团体的专美之术,而是知识阶层的公共知识。这些公共知识体系既可以成为政治神学灾异推说的基础,亦可以成为道教神仙的信仰技术。东汉恒明之际灾异推说之滥觞最终导致了政治神学的退场,而被称为"方术"的公共知识最终变成了信仰技术,这一角色转换为审视汉晋之际思想的流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王一川[5](2016)在《论观有品无——中国艺术公心中的宇宙图式层面》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有品无在中国艺术公心的涵养与运用中具有一种重要性。中国艺术公心是我提出的一个术语,表示由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等前贤探讨的"中国艺术精神"概念(1),在艺术公共性问题受到更多关注的当今时代,应当进而演变为中国艺术公共精神。而公共精神一词,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述法,是可以简称为公心一词的。如此,中国艺术公共精神可以简称为中国艺术公心,后者被用来表述中国艺术在文化与艺术之间、不同艺术类(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04期)

庞朴[6](2015)在《阴阳:一种辩证的宇宙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作为宇宙图式的"阴阳"的最有名的文献,就是《易传》。《易传》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是怎么来的呢?由太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而成的。所谓"易有太极",是说易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最初之物。"是生两仪",一般认为两仪就是阴阳。由太极衍生出阴阳。我想大家都知道,"是生两仪",并不是像破西瓜那样一分两半,这半是阴,那半为阳。强调对立二分的西方文化容易这样想,喜(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5年02期)

郑志明[7](2014)在《传统小区文化的宇宙图式与神圣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探讨汉人深层的宇宙观与空间观,造溯其自成系统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如何落实于外在的人文环境上,建构出集体生存规范的文化秩序,理解到小区的文化经营不能只考虑到外在的经济条件与物质形式,而是价值理念的践履与文化系统的完成,重点在于凝聚共同的感情愿望,形成互动调适的居存环境。(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03期)

刘茜[8](2014)在《汉画中的宇宙空间图式与汉代文化的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中存在着大量的宇宙空间图式,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汉代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与理性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汉代人对宇宙运行的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求索,这一特质也影响到汉画艺术的发展。汉画宇宙空间图式的构建,显示出汉代人试图通过图像艺术以探寻生命在宇宙中的所处位置及存在方式,并由此而消除死亡所带来的困惑与恐惧的这一思维特质。(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4年01期)

唐景杰[9](2012)在《结构主义视角下南北方创世神话的宇宙构建图式——以对两个地区的女娲神话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运用"结构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南北两个不同地区的女娲神话的解读,探讨南北方创世神话的不同结构以及神话思维的共性和民族精神的个性。(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2年24期)

黄庆伟[10](2012)在《论董仲舒天人宇宙图式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道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着名的儒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将汉代以前的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继承和发扬,形成新的汉代儒学体系,这也是董仲舒的天人宇宙图式。它将天地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其特殊的"叁纲五常"道德哲学原理、德主刑辅的封建法律秩序,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思想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2年10期)

宇宙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惠栋对乾嘉时期甚至整个清代学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开启了经学研究的新局面,在由"宋学"向"汉学"以的范式转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易学而言,"汉易"以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为主要特征,"宋易"以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惠栋在西学东传、中西互交的时代思潮下,试图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包括宇宙生成图式和宇宙变化图式,最终以落实宇宙大合的价值为旨归,由此推动了乾嘉时期易学研究从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向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的范式转化。乾嘉之后,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思想占主流地位,甚至影响了近代学术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宇宙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郎乾雯.西汉墓葬壁画宇宙图式与古彝族时间观念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赵晓翠.从惠栋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看清代易学哲学的范式转换[J].孔子研究.2019

[3].刘兴明,刘长明.大易之和: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和谐总图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4].程乐松.信仰的公共知识基础——两汉时期宇宙图式的信仰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王一川.论观有品无——中国艺术公心中的宇宙图式层面[J].文艺争鸣.2016

[6].庞朴.阴阳:一种辩证的宇宙图式[J].月读.2015

[7].郑志明.传统小区文化的宇宙图式与神圣空间[J].民间文化论坛.2014

[8].刘茜.汉画中的宇宙空间图式与汉代文化的特质[J].文化遗产.2014

[9].唐景杰.结构主义视角下南北方创世神话的宇宙构建图式——以对两个地区的女娲神话分析为例[J].青春岁月.2012

[10].黄庆伟.论董仲舒天人宇宙图式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道德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2

论文知识图

自由的窘境——丢勒:忧郁I(Albrecht...中国宇宙图式中,中的统和一1中国宇宙图式(引自:业祖润等着...中国宇宙图式一4圆明同盛时的布局图暗合风水学1几的...这说明了太极图与《易》之“太极”绝非...

标签:;  ;  ;  ;  ;  ;  ;  

宇宙图式论文_郎乾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