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审美论文_冯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汉学,网络文学,大河,互联网,文学语言,影视。

文学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冯琦[1](2019)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物质语境中的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文学发展的迅猛,让人措手不及。本文试以1995年至今,我国"互联网"环境中的物质条件变迁,探究"网络文学"产生、发展的内动力及其审美价值变化。(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周思明[2](2019)在《网络文学影视化及其审美转型意义——以《大江大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网络作家阿耐长篇小说代表作《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铺展开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从插队知青主动争取上学机会,到转业军人带领乡民搞承包制、办大队企业,以及普通农民抓住商机创业致富……改革开放之路虽然坎坷艰难,但置身其中的人们不惧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作为一部(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林春颖,李丽娟,梁策[3](2019)在《管窥当代韩国读者的文学审美——以余华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余华小说为切入点,从读者的审美参与——小说的可读性与可写性、读者的审美惯性——隐性文本结构、读者的阅读倾向——中国近现代史及当下中国民众的生活等叁方面考察当代韩国读者的文学审美。(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杨爽[4](2019)在《论谷崎润一郎文学中触觉的审美意义——以《柳汤事件》和《美食俱乐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刺青》为代表的谷崎润一郎早期作品中明显带有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而中后期他又创作了《盲目物语》《春琴抄》《闻书抄》等一系列屏蔽视觉而强化触觉和听觉的作品,以此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建立起来的视觉至上的感官秩序的颠覆。谷崎何以要进行这样的颠覆?在这个过程中,触觉是怎样体现其审美意义的呢?《柳汤事件》和《美食俱乐部》是谷崎文学中仅有的直接以触觉感受为对象的作品,并且这两部作品正好处于前期视觉重视阶段和后期视觉弱化阶段的过渡期和转折点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结合《荫翳礼赞》《恋爱及色情》等随笔作品中的话语,论述了谷崎文学中,触觉是通向"母体回归""极致审美"和"文化乡愁"叁个审美境域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6期)

林宸晖[5](2019)在《刍议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语言主要是侧重美的表现,它是一种游离于理性,注重外在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美感,这样就可以使得情感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来,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自然。(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34期)

胡敬辰[6](2019)在《浅析影视文学对学生审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形式,能够通过作品向人传达情感,从而培养人的品德。尤其是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影视文学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对人们的生活进行影响,并且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动力,其审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通过影视文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全民素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刘健萍[7](2019)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学审美赏析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职课堂上进行文学审美的教学,能够很好的负荷现代教学的规律,能够让高职老师更好的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效果。老师通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欣赏审美活动,能够感受到课本上文字的美好,能够让学生产生满足的心情。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语文审美教学要注意的方面,文学审美活动模型的分析以及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实行审美赏析教学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2期)

夏伟[8](2019)在《美国汉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审美性碰撞——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人物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大陆高校的学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的七十年历史,大体可以1980年为界。1980年前为"一体化"学科(以下简称"80前"学科),而1980年后,则渐趋多元与开放。其中尤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叁位美籍华人影响最大,分别于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初造成叁波审美性碰撞,并引发争议与讨论。面对美国汉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何评价诚然可见仁见智,但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叁人,委实从"道德审美""历史审美""现代性审美"叁方面,切实弥补了"80前"学科的疏漏或匮乏。(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11期)

陈明淑[9](2019)在《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文学课文有自身的内部世界和精神内涵,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构思等意识活动,理解和体验文学课文中的艺术情感。思维意向是每个学生主体都具备的审美知觉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艺术情感,促进学生对文中典型意境与典型人物的认知体验。因此,本文以审美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34期)

喻银初[10](2019)在《日常梦境体验对于文学审美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两个具有相似性的世界,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梦境体验作为研究对象,将梦境体验引进我们的当下的审美领域世界,服务于当下人们的审美,探讨日常梦境对于文学审美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文学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网络作家阿耐长篇小说代表作《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铺展开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从插队知青主动争取上学机会,到转业军人带领乡民搞承包制、办大队企业,以及普通农民抓住商机创业致富……改革开放之路虽然坎坷艰难,但置身其中的人们不惧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作为一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冯琦.互联网时代社会物质语境中的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变化[J].网络文学评论.2019

[2].周思明.网络文学影视化及其审美转型意义——以《大江大河》为例[J].网络文学评论.2019

[3].林春颖,李丽娟,梁策.管窥当代韩国读者的文学审美——以余华小说为例[J].名作欣赏.2019

[4].杨爽.论谷崎润一郎文学中触觉的审美意义——以《柳汤事件》和《美食俱乐部》为中心[J].外国语文.2019

[5].林宸晖.刍议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J].高考.2019

[6].胡敬辰.浅析影视文学对学生审美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9

[7].刘健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学审美赏析模型的构建[J].山西青年.2019

[8].夏伟.美国汉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审美性碰撞——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人物表[J].探索与争鸣.2019

[9].陈明淑.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

[10].喻银初.日常梦境体验对于文学审美的意义[J].北方文学.2019

论文知识图

3-115 卡利西安当代艺术中心负性文学审美情绪条件下审美时...文学审美的全脑激活图(p<0.0...正性文学审美情绪条件下审美时...非文学审美的全脑激活图(p<0...中性文学审美情绪条件下审美时...

标签:;  ;  ;  ;  ;  ;  ;  

文学审美论文_冯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