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效对策

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忠青(贵州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1)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36-01

大学生政治观是大学生对基本政治问题,即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及政治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大学生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大学生的政治观,将直接影响其政治行为方式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活动把我国社会所倡导的主导政治观即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转化为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政治品格。目前,网络被称为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政治形态、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嬗变。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既给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技术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便捷的传播方式和及时的参与性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无限的生机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其的巨大挑战。如信息网络化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严重冲击;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导致了大学生现实道德评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缺失等负面影响。如何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面临的问题,切实体现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时代性和时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时代性,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网络的存在既是对政治观教育的挑战,也是政治观教育的新阵地和有力手段。要想赢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主动权,就要突出时代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为大学生所喜欢和接受的新型媒体资源来渗透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打好主动仗,抢占网络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挑战为机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现代信息观,认真学习现代网络技术,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努力探索网络政治观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在网络中因材施教,与学生们打交道,提高政治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建立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红色网站,大力推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进网络,不断增强网上政治观教育的影响力。

二、体现针对性,开展契合实际的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一是加强系统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正确的政治观的形成必然建立在科学的系统的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大学阶段是政治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政治理论教育十分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理论授课的生动性,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强化政治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及自身认识上的偏差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在初涉社会政治领域时会产生一定的政治心理障碍,如政治理想化、政治狂热、政治回避等。培养正确的政治观是提高政治心理素质、克服政治心理障碍的必要途径。要强化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锻炼和教育,促使其政治心理进一步成熟和深化,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掌握正确的政治理论,进而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三是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践行政治行为的能力。大学生要通过不断实践政治行为才能深化认知,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种公益劳动,规范政治行为(如选举、集会、游行等活动),积累政治经验,提高政治素质。使大学生自觉把政治追求建立在现实、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把握大学生活,走好人生道路。

四是加强网络信息素养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加强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是抑制网络传播负面影响,促进网络传播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价能力,即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为此,要积极组织专家制定网络信息素养标准,高校要把网络道德、网络法规和文明上网等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对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的政治信息获取和政治参与进行引导,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做到网络中的自律和慎独。

三、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督与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和信息交流平台,并广泛波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也产生了相当棘手的社会问题,如信息污染、版权侵犯以及病毒传播每一天都在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目前众多的网络社会问题与人们在网络中从事的信息生产、传播和利用活动以及不合理、不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相关,即与人们的“网络信息行为”相关。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网络立法的进程,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网络社会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有序、规范地运行,净化网络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四、着力打造好三支队伍,认真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一支专职的素质高、业务好、精干的网上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网络信息监控、信息汇总、网上师生交流、正面舆论引导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二要建立一支以政治辅导员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兼职队伍。让他们参与网上论坛、BBS、聊天室等交互性较强的栏目的工作,有更多、更快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机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要建立一支以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民间”队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中,要积极培养一批理论爱好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还要通过组织学习、实践锻炼、加强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只有队伍建设好了,才能真正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去占领网络阵地。

总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辟了一条新通道,提供了一个新载体,展现了一种新方式。我们必须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使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传播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不断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努力做到网络技术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标签:;  ;  ;  

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效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