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本单位的财务支出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需要依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来监督和管理。目的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可靠性。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基础的薄弱性、审计内容的单一性、内审功能的不健全性等进行分析,以便确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应对策略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1.1相关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缺少正确认识

第一,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应该是政府履行的职能,与单位的联系性不强。第二,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交由财务部门管理,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第三,还有的人认为在审计问题上依靠政府和社会审计就能将其作用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存在可有可无。第四,有些单位领导人员将内部审计作为与自身对立的机构,对内部审计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上这些都是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全面的表现,该问题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只有具备独立性才能保障其工作的公平公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往来进行可靠性的监管。其中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体现。两者也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系统还存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缺失的问题,有的单位甚至由财务机构工作人员参与内部审计管理,影响了内部审计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更体现不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对策略

2.1全面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涉及的问题一般带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有些领导就会对内审工作存在不理解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内审工作的正常进行。针对此种问题就需要强化内审工作在领导心中的认识,让有关领导重视内审工作。领导人员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功能进行全面认识,并对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有效了解。将其看作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依靠内部审计可以强化政府的廉政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将内审重要性和功能全面了解之后,可以促使内审机构从管理的角度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并确保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优化内部经济建设。因此加强有关领导对内部审计的全面认识,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提高内审独立性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选拔专业性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严禁财务工作人员参与内部审计,明确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各自职能,并成立专项经费,专门负责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其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独立开来,设置部门专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并将行政事业单位设计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开来,如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做到权责明确。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人员派遣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由财政部门管理待遇、福利和工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权威性,有助于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3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制度

制度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顺利进行的关键性条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依靠制度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需要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参与,在此基础上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发展情况,在规章条例上进行明确,目的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章可循,可以按照严明的程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审计法》为参照,为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完整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细化的规章条例进行明确,形成严明的分级复核制度,依靠制度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管理。

2.4健全法制建设,依靠法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经济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来保障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应对有关内部审计法律加以管理,确保法律的完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都有法可依。

2.5内审工作领域扩大化,丰富内审工作方法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容存在单一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将内部审计工作领域扩大,不断丰富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目标主要针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而展开,确保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都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但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目标也需要适当地做出一定调整,积极拓宽原有的工作领域,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其中内部审计工作领域的拓宽以及内审工作方法的丰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将原有以财务收支状况为内审主要工作领域向着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方面发展。此外积极将内部检查和监督等工作重点向内部评价和分析方面转变。由此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促使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第二,将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融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中,提高内部审计数字化程度。比如,可以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应用新型的审计技术和软件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对内部审计人员加强理论和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努力将新思想新方法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中。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作为工作的重点,提高内部审计的积极主动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有效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高。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将问题上报给上级单位,并制定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切实将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有效发挥。

2.6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素质建设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在选拔时,需要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壮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体系,依靠完善的考核体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专业的业务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对财务、审计、会计、税务等工作能全面了解。第二,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依靠完善的培训制度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将新时代相关政策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方针和政策及时传达给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让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第三,新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让他们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加强对他们审计理论知识的培训。除此之外,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及时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内审准则,引导他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并将国外有关内部审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及时引入国内,强化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第四,促进奖励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有效解决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问题可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内部审计职能。

参考文献:

[1]陈水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对策[J].活力,2018,(24).

[2]林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应对策略[J].冶金财会,2018,(9):43-45.

[3]李晓莉.试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43-45.

[4]文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分析与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24):129-130.

标签:;  ;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