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管制病区建设的思考

对无管制病区建设的思考

一、关于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崔小奎[1](2019)在《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利津县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发展方向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对外贸易出口受到“WTO”大环境框架下的新冲击、新挑战,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农村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畜牧业拉动能力不强,基层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这也给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更严的要求,当前利津县畜牧业发展既面临提档升级的新任务,又面临来自相关行业的新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利津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基本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但还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据重大比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发达的畜牧业作为支撑和保证。纵观经济发达国家及我国农业强省的发展形势,一般畜牧业都相当发达,一般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个别达到7080%,而利津县目前也只有40%左右,因此要把农业大县变为农业强县,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做大做强。研究指出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发挥的问题主要在于利津县政府推进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利津县政府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进程缓慢,利津县政府支持引导科学饲养能力不足,利津县政府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支撑力度不强。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宏观调控的缺位,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市场监管的缺位,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缺位,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缺位。鉴于此本文提出加强现代畜牧业调控管理,加大对现代畜牧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与现代畜牧业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现代畜牧业的公共服务质量等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的建议。

刘西萍[2](2017)在《寿光市无疫区建设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防控》文中研究说明自187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发生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仅2003年到2016年13年的时间,世界各国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爆发总次数为7231次。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成为全世界兽医工作者一直以来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首先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zoning/regionalization)这一概念,在1990年,OIE被赋予了按照特定动物疫病无疫区标准认证的无疫国家和无疫区域的权利。从此开启了动物疫病防疫的新历程。我国动物保护工程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并确定了在山东、四川、辽宁、吉林、重庆、海南6省市的117个县、2758个乡镇展开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工作。寿光市市政府、畜牧局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从1998年就开始筹备建设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直至2016年,在经过18年的努力后,寿光市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终于通过了国家验收。本人工作后一直从事寿光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主要从事H5亚型禽流感抗体监测及疑似病例的检测。市畜牧局每年组织市兽医技术工作人员在每个镇根据不同养殖量定期采样检查抗体效价。2015年共检测血清1277份,Re-6合格数为1186份,合格率达到93.1%;Re-7合格数为1201份,合格率为94%。2016年随着养殖数量增加,检测数量达到1701份,其中Re-6合格数达到1599份,合格率达到94%;Re-7合格数为1609份,合格率为94.6%;Re-8合格数为1534份,合格率为90.2%。2017年共检测2137份,Re-6合格数量为2061份,合格率达到96.4%;Re-7合格数为2065份,合格率为96.6%;Re-8合格数为2063份,合格率为96.5%。2015-2017年H5各亚型免疫抗体连续三年合格率均在90%以上,远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的合格率要求。另外,我们对疑似发病鸡只采集肺、气管等组织,从规模化鸡场和屠宰场随机采集口腔及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病原检测,病原检测结果显示,我市近十年以来均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病例,仅在2015年一发病鸡场出现过三例H9阳性病例。而且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病建设与监控过程中,我们成功建立了一套适应本市养殖实际情况的疫病追溯系统。

李泽宇[3](2016)在《基于“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为例》文中指出本文围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改革,以"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主线,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课程成绩优秀率达24%,学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李永刚[4](2015)在《成功永吉,全国内陆地区县级无口蹄疫区建设先行者——赴吉林省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考察报告》文中指出农业部在《关于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农医发〔2010〕39号)中,明确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目标,即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分类型、分阶段、分病种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进行动物疫病区域控制和净化,全面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做好宁夏隆德县动物无规定疫病区试点建设工作,宁夏农牧厅组织考察团,赴国家验收的第一个内陆地区县级无口蹄疫区-吉林省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进行考察,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对永吉县建设免疫无口蹄疫区的成功做法、后续运行有了直观了解,以期对宁夏隆德县无口蹄疫区建设提供启发和经验借鉴。

王薇[5](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燕凌,欧阳一帆[6](2015)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文章通过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相关概念和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的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李金祥,郑增忍[7](2015)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逐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我国1998年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2001年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经过十五年的实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制约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应创新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理念,推进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王中力[8](2014)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各国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世界上约有70%的国家采用区域化管理措施防控动物疫病,我国的动物疫病区域化工作从1998年开始实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海南、吉林永吉两片免疫无口蹄疫区以及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但总体看,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针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少,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化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加之我国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推进缓慢。本研究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为核心,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有关动物疫病区域化标准为主线,剖析部分国家及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案例,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两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为加快推进我国应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实现《规划》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深入分析了OIE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要求和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等。分析部分国家和我国采取地区区划、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控制或消灭动物疫病的案例,进一步研究两种区化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疫病防控形势等情况,综合考虑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措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是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具备全面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条件,提出当前在我国推进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两种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在认真分析我国实施两种区域化管理模式可行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两种模式的实施原则、类型划分、病种选择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即在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较好、自然屏障优势明显以及能通过行政手段有效干预的区域,实行地区区划模式;在部分养殖条件较好、生物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出生物安全隔离区应按照“国家主管、地方自建、企业实施、评估认可”的原则建设。提出应加快推进单一的种畜禽场类型的生物安全隔离区。提出在我国应加快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提出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内涵延伸到兽药等投入品控制领域,丰富了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内容,将生物安全隔离区优势从防控动物疫病扩大到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惠源[9](2014)在《“标准单位疫病”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重大动物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暴发,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被扑杀,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并给畜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疫病暴发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降低,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国际市场上对动物疫病暴发国家所采取的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也给动物疫病暴发国的产品出口和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使一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人畜共患病使人们感染疫病的风险增大,一旦感染疫病,不但给感染者造成人身损害,还给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如果疫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危及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动物疫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了解疫病暴发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对国外发达国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防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章首先对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的政策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总结。近年来,针对动物疫病的防控、管理、监测等,我国政府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府所颁布的相关农业、畜牧业发展政策中,也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逐渐提上日程。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学术界也针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损失评估与方法探讨、损失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研究在风险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关于损失评估的专家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国外在疫病损失的定量化、技术手段探讨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同时,动物疫病的损失评估方法有许多种,评估指标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这些方法的运用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运用时的指标选择与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可能的发展方向。之后,文章对动物卫生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等与疫病损失评估相关的学科发展进行了简介,然后对成本收益理论、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条件价值评估法、交易费用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与方法也构成了“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中的指标选择、评估的理论基础。在成果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标准单位疫病”的经济学损失评估方法。与已有方法不同的是,“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设定标准地区和待评估地区两个对象,以布病作为评估的标准疫病,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标准地区的疫病损失进行评估,然后以标准地区损失为基准,运用熵权法对待评估地区的损失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疫病程度系数”作为区域疫病损失的调整值。与已有的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方法相比,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方法的选择运用等方面,“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从宏微观角度出发设定评估指标、资料可得性较广泛、方法可行,运用该方法既可以在疫病暴发初期迅速估计出基层养殖者的直接损失(主要是强制扑杀损失、疫苗注射费用)等,为政府制定应急补偿策略提供参考;在疫病结束后,运用该方法对地区疫病损失进行较为详细的评估,为了解区域疫病整体损失情况、制定疫病防控投入策略等提供参考。然后结合“标准单位疫病”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模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并对动物疫病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国外动物疫病防控和区域化管理经验,以及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证明,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畜牧业保险政策既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动物疫病的经济损失评估、相关方法以及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对于及时了解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经济社会影响及损失量化、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决策水平等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和防控策略研究。同时,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逐步健全、兽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的扑杀补偿政策、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技术研究和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是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实践,需要在今后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

向林远[10](2012)在《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5月24-25日,随着湖北省畜牧强县暨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启动会议在随州市召开,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顺利拉开帷幕。尽管宜都市未能纳入第一批创建县(市、区),但笔者通过参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写,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浅谈如下。1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定义农业部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在某一确定区域,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过

二、关于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府作用发挥
        2.1.2 现代畜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第3章 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发挥的现状
    3.1 利津县畜牧业规模情况
    3.2 利津县畜牧业环保检查情况
    3.3 利津县畜牧业疫情防治工作
第4章 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发挥面临的问题
    4.1 利津县政府推进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
    4.2 利津县政府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进程缓慢
    4.3 利津县政府支持引导科学饲养能力不足
    4.4 利津县政府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支撑力度不强
第5章 利津县政府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作用发挥问题的成因
    5.1 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宏观调控的缺位
    5.2 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市场监管的缺位
    5.3 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缺位
    5.4 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缺位
第6章 促进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现代畜牧业调控管理
    6.2 加大对现代畜牧业市场的监管力度
    6.3 完善与现代畜牧业相关的管理制度
    6.4 提高现代畜牧业的公共服务质量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寿光市无疫区建设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现状
        1.1.1 高致病性禽流感国外流行情况
        1.1.2 高致病性禽流感国内流行情况
    1.2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1.2.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概念提出与完善
        1.2.2 动物疫病区域化模式
        1.2.2.1 区域区划
        1.2.2.2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1.2.2.3 区域区划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区别
    1.3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1.3.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概念
        1.3.2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方法
        1.3.2.1 评估工作程序
        1.3.2.2 评估内容
        1.3.3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发展概况
        1.3.4 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试验试剂和主要溶液的配制
        2.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2.1.3 血清
        2.1.4 病原检测样品
    2.2 方法
        2.2.1 血清采集与处理
        2.2.2 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实验
        2.2.2.1 血凝试验
        2.2.2.2 血凝抑制试验
        2.2.3 核酸提取
        2.2.4 荧光定量PCR检测
    2.3 寿光市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控方法
        2.3.1 疫病防控
        2.3.1.1 防控规划
        2.3.1.2 免疫计划
        2.3.1.3 监测计划
        2.3.1.4 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2.3.2 流行病学调查
        2.3.2.1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3.2.2 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2.3.2.3 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2.3.3 检疫管理
        2.3.4 疫情监测报告系统
        2.3.4.1 疫情报告机构
        2.3.4.2 疫情报告人员
        2.3.4.3 疫情报告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
        2.3.4.4 疫情报告程序
        2.3.5 无害化处理
        2.3.5.1 监管方式长效化,落实责任到人
        2.3.5.2 收储方式数字化,能够实时上传
        2.3.5.3 资金补贴常态化,公开透明可查
        2.3.5.4 聘请第三方机构,全方面监管评价
3 结果
    3.1 寿光市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追踪结果
        3.1.1 近三年鸡禽流感抗体检测结果
        3.1.2 禽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
    3.2 寿光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成果
        3.2.1 成功建立完善的免疫防控系统
        3.2.1.1 免疫密度高
        3.2.1.2 疫苗质量控制合格
        3.2.2 成功建立健全的兽医工作体系
        3.2.2.1 完善的硬件设施,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
        3.2.2.2 完善的应急配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2.3 寿光市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成功建成
4 讨论
    4.1 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内抗体检测结果连续三年合格
    4.2 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内病原检测结果达到无疫区要求
    4.3 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应进一步完善
        4.3.1 无疫区建设与维持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4.3.2 对于无疫区建设管理整改的建议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3)基于“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教学方法改革
(二) 教学手段改革
    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4)成功永吉,全国内陆地区县级无口蹄疫区建设先行者——赴吉林省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永吉县无疫区建设的成功做法
    1.1 政府主导推动
    1.2 完善机构设施
    1.3 规范档案建立
    1.4 寻求技术支撑
    1.5 合理设置屏障
    1.6 筑牢免疫防线
    1.7 健全应急处置
2 永吉县无疫区建成后的效果评估
3 对隆德县开展无口蹄疫区试点建设的思考
    3.1 隆德县位于宁南山区, 六盘山脉横亘于县城东边, 与相邻周边地区有天然的山地沟壑、塬台溪流, 可作为缓冲区, 具备较好的天然屏障。312国道贯穿东西, 隆张公路和秦隆公路横穿南北, 易于建立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开展检疫监督, 从而建立良好的人工屏障。动物防疫体系相对健全, 机构独立, 易于组织实施无口蹄疫区建设工作。
    3.2 隆德县兽医技术人员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 经培训能够担负无口蹄疫区建设工作。
    3.3 隆德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多年来按照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不断探索和实践, 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制度层面建设日趋成熟。开展无口蹄疫区建设, 能够迅速适应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要求, 推进各项工作。
    3.4 2015年隆德县把草畜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整合政策和资金, 全力推动产业发展。
    3.5 隆德县建设无口蹄疫区需要各级政府积极主导和全力推进, 从而在法规、政策等方面才能得到必要的保障;

(5)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2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2.1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2.2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3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2.3.1 健全兽医工作机构
        2.3.2 加强了兽医队伍建设
        2.3.3 无疫区动物疫病防治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2.4 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经济社会效益显着
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存在形式主义
    3.2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3.3 国际认可度不高
4 对策思路
    4.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4.2 因地制宜, 创新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
    4.3 强化调查研究, 推进国际评估认可

(7)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理念的提出与内涵
    ( 一) 动物疫病区域化理念的提出
    ( 二)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三、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发展历程
    ( 一) 第一期动物保护工程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 二) 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 三) 地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践
四、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 一) 创新了动物疫病防控理念,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 二) 进一步夯实了动物疫病防控基础,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 三) 无疫区建设地区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畜产品出口势头良好
五、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中长期规划
    ( 二) 对无疫区建设的主体认识存在偏差,对工作的复杂性及长期性认识不足
    ( 三)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目标过大,实施时间短且缺乏充足的财政保障
    ( 四) 区域化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技术措施难以有效到位
    ( 五) 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及时开展国家评估
六、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建议
    ( 一) 创新区域化模式,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
    ( 二) 加大政策及财政支持力度,解决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运行的长效机制
    ( 三) 健全兽医工作机构体系,提高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及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 四) 科学制定规划,有计划推进区域化管理,逐步控制、扑灭或消灭重大动物疫病
    ( 五) 完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消灭动物疫病
    ( 六) 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评估,适时推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际认可

(8)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1.2 OIE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和演变
    1.3 我国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案
第二章 OIE区域化管理模式及措施
    2.1 区域化管理模式
    2.2 区域化管理措施
    2.3 小结
第三章 部分国家区域化管理案例归类研究
    3.1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净化动物疫病,实现无疫状况
    3.2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控制和消灭突发动物疫病,恢复无疫状况
    3.3 应用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实践探索
    4.1 广州从化无疫区案例分析
    4.2 海南免疫无口蹄疫案例分析
    4.3 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4 辽宁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5 山东六和集团生物安全隔离区案例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动物疫病区域化模式比较
    5.1 疫情控制和扑灭模式
    5.2 动物疫病消灭模式
    5.3 两种模式的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6.1 我国畜牧业现状
    6.2 动物疫病状况
    6.3 影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研究
    6.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及机制上存在的不足
    6.5 小结
第七章 我国采取区域化管理措施的基本考虑
    7.1 实施地区区划的基本考虑
    7.2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的基本考虑
    7.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保障机制研究
    7.4 对本论文的后续思考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标准单位疫病”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物疫病对经济的影响
        1.1.2 动物疫病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1.1.3 动物疫病暴发的风险不断增大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1.3.1 主要概念及含义
        1.3.2 风险损失的分类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5 评估原则与范畴
        1.5.1 评估原则
        1.5.2 评估范畴
        1.5.3 影响因素分析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可能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经济学评估发展历史
        2.1.1 法律法规建设
        2.1.2 政策发展历史
    2.2 经济学评估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2 评估方法总结
        2.2.3 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3 经济学评估发展趋势
        2.3.1 评估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2.3.2 评估方法有待拓展
        2.3.3 评估指标体系的健全
        2.3.4 国家合作的加强
    2.4 小结
3 “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的学科和理论基础
    3.1 相关学科研究进展
        3.1.1 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3.1.2 灾害经济学研究进展
    3.2 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3.2.1 成本收益理论
        3.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3.2.3 条件价值估值法(CVM)
        3.2.4 交易费用理论
        3.2.5 人力资本理论
    3.3 小结
4 “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
    4.1 “标准单位疫病”方法的概念及特点
    4.2 “标准单位疫病”的编制
        4.2.1 标准地区的选择
        4.2.2 标准疫病选择
    4.3 “标准单位疫病”损失的评估指标体系
        4.3.1 疫病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4.3.2 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损失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4.4 “标准单位疫病”评估操作规程
        4.4.1 标准地区损失评估
        4.4.2 非标准地区损失评估
        4.4.3 疫病程度系数
    4.5 小结
5 动物疫病经济损失评估
    5.1 标准地区疫病损失评估
        5.1.1 经济损失
        5.1.2 社会损失
        5.1.3 环境损失
        5.1.4 标准地区总损失
    5.2 非标准地区疫病损失评估
        5.2.1 非标准地区损失估计
        5.2.2 损失调整值
    5.3 小结
6 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经验
    6.1 国外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借鉴
        6.1.1 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
        6.1.2 动物疫病监测与应急体系
        6.1.3 动物疫病的评估系统
        6.1.4 动物疫病防控的支撑体系
        6.1.5 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
    6.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经验
        6.2.1 我国无规定疫区建设的背景
        6.2.2 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6.3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10)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定义
2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意义
    2.1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2 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3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2.4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3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关键
    3.1 政府支持
    3.2 政策保障
    3.3 资金投入
    3.4 隔断措施
    3.5 防检监管
    3.6 监测净化
4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4.2 出台政策, 依法创建
    4.3 落实投入, 专款专用
    4.4 宣传培训, 营造氛围
    4.5 完善体系, 科学防控
    4.6 狠推标准, 规范发展
    4.7 建立机制, 加强督查
    4.8 狠抓净化, 全面控制

四、关于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政府作用研究[D]. 崔小奎.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2]寿光市无疫区建设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防控[D]. 刘西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7)
  • [3]基于“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为例[J]. 李泽宇.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4]成功永吉,全国内陆地区县级无口蹄疫区建设先行者——赴吉林省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考察报告[J]. 李永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08)
  • [5]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6]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研究[J]. 李燕凌,欧阳一帆. 企业技术开发, 2015(05)
  • [7]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 李金祥,郑增忍.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1)
  • [8]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 王中力. 中国农业大学, 2014(11)
  • [9]“标准单位疫病”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D]. 惠源. 武汉大学, 2014(06)
  • [10]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思考[J]. 向林远. 养殖与饲料, 2012(08)

标签:;  ;  ;  ;  ;  

对无管制病区建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