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结构论文_邓举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钙钛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钛矿,结构,晶格,纳米,合成气,高温。

钙钛矿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邓举青[1](2019)在《钙钛矿与层状钙钛矿结构微波介质陶瓷研究——评《陶瓷矿物原料与岩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瓷器无疑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无数文化瑰宝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的由来都是因为瓷器。在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中国昌南(今景德镇)盛产精美的瓷器,大受欧洲人的喜爱,在欧洲属于奢侈品。因此将中国称为Chine,也就是瓷器的意思。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简称,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除了用作食器和装饰品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如今的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钙钛矿和微波介质陶瓷都是炼(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苏剑峰,牛强[2](2019)在《二维钙钛矿结构调控及光物理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叁维(3D)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然而,它们对水分、光和热的固有不稳定性仍然是限制其商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相比之下,新出现的二维(2D)钙钛矿因其巨大的环境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二维钙钛矿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结构和光物理特性仍有待深入探索。首先,介绍了二维杂化钙钛矿的结构;然后,对该结构中有机胺以及无机元素的选择进行比较讨论,并对二维杂化钙钛矿中独特的激子性质、电声耦合以及自旋轨道耦合(SOC)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前文论述指出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将来开发和制备性能更优异的二维钙钛矿光电器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3](2019)在《光催化制“合成气”,钯纳米粒子提高钙钛矿结构的光催化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即页岩气和甲烷水合物,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在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面前被视为可能的改变者。甲烷是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望成为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实现甲烷综合利用的实用方法是将催化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气是(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于剑,褚君浩[4](2019)在《数据科学范式下的钙钛矿结构铁电新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基因组计划倡导预测式新材料研发理念,推进高通量数据生产和利用技术,关注材料全生命周期价值。因此,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执行需要在材料科学系统工程的框架下,集成统一计算、实验和理论等研究方法,以数据科学新范式为牵引、协同运用实验观测、理论建模和计算仿真研究范式,最终建立相关材料体系的性能与材料基因(原子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工艺参数与使役条件之间的量化关系和数据库,实现新材料的按需设计和应用。本文在简单探讨科学研究范式、材料基因组计划和材料科学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铁电压电材料研究为例,探讨了数据科学范式下的新材料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数据挖掘驱动的新材料设计确实可以降低探索时间和实验任务,加快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进程。(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焦亚晨[5](2019)在《钙钛矿结构的氮氧化物MTaO_2N(M=Ca,Sr)的制备及光电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探索和研究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太阳能储量丰富、清洁而且无污染,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最具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可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氢能,并具有较高的理论太阳能转换效率,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进而解决未来能源与环境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然而目前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分解水效率依旧较低,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关键。因此,探索新型高效的光电极,提高光电化学分解水效率,对进一步推动光电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质的半导体材料,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相对于人们广泛研究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价带通常由N2p和O 2p轨道杂化组成。可同时满足光催化分解水对半导体材料能带位置和能带宽度的要求,成为制备高效光电化学分解水光电极的最佳选择。目前,人们已经对氮氧化物光电化学光电极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氮氧化物纳米颗粒通常由氧化物前驱体通过高温氮化法制备,材料结晶性通常较差,且含有大量的缺陷。因此,氮氧化物半导体光电极的光电化学分解水效率通常较低,成为制约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活性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选择具有钙钛矿结构的MTaO2N(M=Ca,Sr)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结晶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其生长和制备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制备MTaO2N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并结合纳米材料微结构调控技术对该材料的组分和电子结构进行调控,进一步提高MTaO2N光电极的光电化学分解水活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第一章中,系统介绍了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其性能的参数以及目前提高光电化学分解水效率的途径。特别对钙钛矿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由此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的研究内容。在第二章中,探索了一种通过熔盐反应法制备CaTaC2N材料的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固相反应法,该方法创新性地将CaCl2同时作为反应物和熔盐,可通过一步反应获得钙钛矿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不仅省去了氧化物前驱体的制备,还可进一步降低材料的合成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并且所制备的CaTaO2N相对于传统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更高的结晶性和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在第叁章中,进一步研究并探索了利用熔盐法制备SrTaO2N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条件和生长机理,并对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熔盐法制备的SrTaO2N材料相对于固相合成法的样品,其结晶性更好,缺陷更少,因此具有更好的光电化学活性,同时证明了熔盐反应法制备MTaO2N钙钛矿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通用性。在第四章中,在熔盐反应法制备MTaO2N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首次通过熔盐反应法合成出一系列的SrxBa(1-x)TaC2N、SrxCa(1-x)TaC2N固溶体材料,实验结果表明,SrxBa(1-x)TaO2N、SrxCa(1-x)TaO2N固溶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的光电化学性能。这为通过调节MTaO2N钙钛矿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组分,进而调控其电子结构,并优化其光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第五章中,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作了总结,并讨论了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下一步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总之,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优良性能的半导体光电极材料,对进一步推动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从晶体生长基本方法入手,通过研究MTaO2N(M=Ca、Sr)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生长过程,探索并研究了制备MTaO2N钙钛矿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及其固溶体的新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了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探索并制备新型高效氮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极提供了相关制备方法和调控手段,对进一步推动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吴晟,贾文娟,许丽萍,邓云,梁津津[6](2019)在《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薄膜材料的低频1/f噪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位掺杂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A_(1-x)BxMnO_3)薄膜材料的微弱低频1/f噪声信号检测,采用基于双通道信号互相关运算的测试方法,有效消除了接触噪声对本底噪声的影响。通过对薄膜样品La_(0.7)Sr_(0.3)MnO_3的低频1/f噪声和电阻率测量,揭示了由不同衬底材料、不同厚度所引起的薄膜晶格内部应力变化对载流子输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样品的1/f噪声水平和导电特性与材料厚度变化密切相关,La_(0.7)Sr_(0.3)MnO_3/SrTiO_3样品在临界厚度下表现出较低的1/f噪声;而La_(0.7)Sr_(0.3)MnO_3/SrTiO_3/Si样品随着厚度增大,其1/f噪声不断优化。上述结论对基于磁性材料的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9年03期)

李海宁[7](2019)在《π-共轭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的关系及对钙钛矿结构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π-共轭有机染料分子具有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摩尔吸光度大、化学结构易于修饰裁剪,价格低廉等显着特点。染料分子可将吸收的光子分别通过不同的跃迁途径产生荧光或磷光发光,或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作为本体材料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的组份成为新型光电器件、光能转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光热诊疗是将吸收的光子通过热辐射形式转化为热能或声子,从而产生局部高温,实现指定位点成像,或诱导癌细胞凋亡或坏死。设计合成在近红外(NIR)区域具有较强吸收且对光、热稳定的染料分子是实现NIR光热诊疗的关键。苝酰亚胺(PDI)分子衍生物在可见光区具有很高的摩尔吸光系数和荧光量子效率,结构稳定性好,分子骨架具有多个可修饰位点,作为光热诊疗制剂极具发展潜力。设计优化PDI分子结构,使其在NIR窗口具有较强吸收,是提高其NIR光热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关于PDI衍生物近红外光声成像的研究工作已有报道,而对于其在NIR光热治疗方面的结构设计还鲜有研究。有机卤化物钙钛矿结构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光电器件材料,特别是太阳能电池材料备受关注。在影响卤化物钙钛矿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的诸多因素中,电荷传输特性是决定其性能的最本质的影响因素之一。引入π-共轭小分子可有效调控铅卤化物钙钛矿的晶体结构、稳定性等基本特性,同时有望构筑结构新颖、独特的钙钛矿结构,通过有机-无机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影响和调控其光吸收及电荷传输等特性,制备新型功能材料。π-共轭分子对钙钛矿结构电荷传输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 PDI衍生物作为光热转化材料其结构与吸收光谱的关系,以及萘二酰亚胺(NDIA)衍生物构筑的有机卤化铅钙钛矿结构的电荷传输特性。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工作:1.合成近红外区有较强吸收的PDI-6分子,通过二氧化硅纳米胶囊封装,获得了具有较高光热转化效率的NIR光热制剂PDI in SNC。在此基础上,为开发具有更高光热转化效率的近红外光热制剂,着重通过Gaussion计算模拟研究了不同位置的取代对PDI衍生物的吸收光谱的影响,旨在通过理论模拟指导PD分子结构的设计。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PDI衍生物,根据其光谱吸收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获得了以下规律:湾位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使HOMO能级升高,导致主要吸收峰红移;若湾位取代基参与苝环共轭,将导致LUMO能级下降,从而使得吸收光谱进一步红移;羰基硫取代导致LUMO能级降低从而使吸收光谱红移;当给电子基团参与茈环骨架共轭时,在HOMO-LUMO跃迁吸收的更大位移处出现较弱的n-π*跃迁吸收,使吸收峰的位置进一步红移。在PDI-11结构中该n-π*跃迁与π-π*跃迁交迭,使得吸收峰显着红移和增强。2.将NDIA引入卤化物钙钛矿结构,制备了一维(NDIA)2Pb2Br6单晶结构。该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器件FET曲线表现出极佳的p-、n-双极性特性,迁移率高达6 cm2V-1S-1。为探究其结构与电荷传输的关系,在单晶结构基础上,利用Vienna ab inito simulation package(VASP)软件包进行理论计算模拟。通过对band structure和DOS的计算得到电子有效质量为0.02m0,这是高载流子迁移率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理解有机分子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拆分有机与无机部分分别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初步提出(NDIA)2Pb2Br6结构的电荷传输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3)

陆遥[8](2019)在《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Ba_2FeNbO_6纳米颗粒的熔盐法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通常用化学式A2B'B"O6来表示,理想的A2B'B"O6晶体可看作由B'O6和B"O6两种八面体规则地交替排列而成,B'和B"离子被O2-隔开形成B'-O-B"结合形式;A位阳离子填充在氧八面体围成的空隙位置。相对于ABO3型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具有更为复杂的晶体结构和丰富的物理性质。通过改变A、B位不同元素的组合方式、元素化学计量比及元素掺杂,可有效地调控双钙钛矿氧化物的铁电、铁磁特性及光学带隙,使其呈现出金属性、半金属性、半导体性、绝缘性、自旋玻璃态等行为,在自旋电子学、电控磁储存器、铁电光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Ba2FeNb06(BFNO)作为一种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具有良好的介电特性及其合适的禁带宽度,有望被用作无铅弛豫铁电材料及可见光光催化剂。本文利用熔盐法合成了立方相BFNO纳米颗粒,探究了合成工艺参数(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及熔盐比例)对BFNO纳米颗粒的物性及微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FNO纳米颗粒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XRD谱图及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反应物摩尔比例为BaCO3:Fe2O3:Nb2O5:NaCl:KCl=4:1:1:100:100,1000℃下退火保温5小时可获得结晶性良好、纯立方相的BFNO纳米颗粒,其晶胞参数为a=8.12A:纳米颗粒平均尺寸为500nm,晶粒形貌主要为立方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从700℃到1100℃),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从200 nm增加到600 nm。定量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Ba、Fe、Nb元素的摩尔比接近理论值。对BFNO纳米颗粒进行了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光吸收谱测量,由此得到不同合成条件下BFNO纳米颗粒的禁带宽度(Eg),其大小在2.12-2.29 eV之间。BFNO纳米颗粒的介电频谱测量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域1000℃下退火保温5小时合成的BFNO纳米颗粒,其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迅速下降,而在高频区域趋于常数(55),这是由样品内的空间电荷极化及偶极子弛豫极化所导致。室温下1 kHz时BFNO纳米颗粒的介电常数为450,介电损耗为0.65。介电温谱测量结果表明:不同频率下BFNO纳米颗粒的介电常数在-150-200℃的温度区间随温度缓慢增加,介电损耗峰值所对应的温度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当温度超过200℃,介电常数迅速增加并在260℃(T=533 K)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又迅速下降;纳米颗粒呈现出典型的弛豫铁电体特征,介电常数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并且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这归因于冻结的局域偶极子被样品热能激活所导致。弛豫温度(T)和相应频率(f)满足Arrhenius关系f=f0 exp(-Ea/kBT),f0是频率因子,kB为玻尔兹曼常数,Ea为局域偶极子的激活能,实验测量值为0.188 eV。介电损耗随温度的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3)

吴恒[9](2019)在《多铁性(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的性能调控及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铁性材料同时具有多种铁性,如铁电性、铁磁性和铁弹性等,并且能够表现出它们之间的耦合作用。这一特点允许磁电多铁性材料的电极化可以被磁场调控或者磁极化被电场调控,从而在存储器、传感器和自旋器件等领域有着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单相多铁性材料非常稀少,其中钙钛矿结构氧化物BiFe03由于其室温下拥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BiFe03的铁电性来源于Bi3+的6s2孤对电子引起的离子偏移,反铁磁性来源于它周期为62-64nm的自旋螺旋结构,这样的结构导致其磁性非常弱,从而限制了其磁电耦合效应;再加上在制备过程中由于Bi元素的挥发和Fe3+的变价会导致BiFe03出现氧空位而产生严重的漏电电流问题,使其难以得到实际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两种技术路线来改善BiFeO3的铁磁性,减小其漏电电流。首先是通过空间几何限制的方法(如制备纳米晶)抑制BiFeO3的自旋螺旋结构,从而增强其铁磁性;然后利用元素掺杂方法,引入化学压力,抑制BiFe03的自旋螺旋结构,增强其铁磁性,并且通过稳定晶体结构,减小氧空位的出现,进而降低其漏电电流;最后利用高温高压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基于BiFeO3半数Cr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Bi2FeCrO6陶瓷样品,对其晶体结构、磁性能及介电性能进行论文研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尺寸较小的纯相BiFeO3纳米晶颗粒,颗粒尺寸分布在30-200nm之间。由于小颗粒(尺寸小于62 nm)的存在,样品表现出了一定的铁磁性,并且其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磁矩的共存也导致了样品存在交换偏置效应。FC/ZFC曲线也揭示了样品的铁磁性;由于样品尺寸较小的原因呈现出了超顺磁现象。2.重点研究了 La、Pr和Ba元素对Bi位掺杂以及Ba/Cr的共掺杂对BiFeO3纳米晶的物性及微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La、Pr还是Ba元素的引入,都会导致BiFeO3的晶体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畸变,从而抑制其自旋螺旋调制结构,进而增强了BiFeO3的铁磁性。特别是当Ba元素的掺杂量为20mol%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剩余磁化强度(Mr=0.51emu/g),与未掺杂纳米晶相比,提高了 2个数量级;并且Ba元素的引入,能起到稳定BiFeO3结构减少氧空位产生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其漏电电流。在Ba掺杂的基础上,我们又引入了 Cr元素进行共掺杂,其结果表明,随着Cr元素的引入,样品又开始有出现杂相的趋势,并且降低了Ba掺杂BiFeO3的磁性能。3.在元素掺杂的基础上,利用高压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基于BiFeO3半数Cr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Bi2FeCrO6陶瓷样品。样品XRD数据以及Rietveld精修分析表明,所制备的Bi2FeCrO6样品拥有R3c空间群的菱方晶系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5.556OA和c=13.7329A。SEM图像表明晶粒呈多面体结构,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晶粒平均尺寸为为2.80μm。芯能级的XPS谱图也表明了样品中Fe(Fe2+和Fe3+)和Cr(Cr3+和Cr6+)元素存在两种价态。而O 1s的XPS谱图则表明O元素在样品中有着两种不同的化学环境,分别是晶格氧(有FeO6和CrO6八面体两种)和吸附氧。磁性测量表明了 Bi2FeCrO6陶瓷样品中尽管有着很强的反铁磁背景,但仍表现出来了铁磁性行为。由于铁磁和反铁磁行为的共同作用,其磁滞回线呈现出交换偏置效应。Bi2FeCrO6陶瓷样品拥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较小的介电损耗;这为Bi2FeCrO6陶瓷样品在介电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建发[10](2019)在《类钙钛矿结构功能新材料及量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功能材料由于存在电荷、轨道、自旋等自由度的相互耦合和竞争,进而产生多个量子态竞争和共存,从而呈现出奇异和丰富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温超导体,稀磁半导体,拓扑绝缘体和庞磁阻材料等。探索新型量子功能材料,发现新的量子态,并对这些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质及机理进行研究,是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非常重要的前沿方向。本论文利用高温高压实验条件,结合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卤系”铜基高温超导体及其母体单晶,并系统研究了掺杂浓度等对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探索并发现了系列A位有序钙钛矿新材料,同时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物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相关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利用熔融法首次制备出了高质量、大尺寸的Ca_3Cu_2O_4Cl_2单晶。实验结果表明Ca_3Cu_2O_4Cl_2是反铁磁的Mott绝缘体,其Neel温度约230 K,根据半导体热激活模型拟合的禁带宽度约0.146 eV,X射线吸收谱表明其上哈伯德带主要由Cu 3d_(x2-y2)和O 2p_(x,y)构成。与单层的Ca_2CuO_2Cl_2相比,双层Ca_3Cu_2O_4Cl_2的顶角氧到[CuO2]面之间的距离更大,层间耦合进一步变弱,[CuO2]面的准二维性进一步增强。该单晶为研究铜氧化物高温超导超导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基础。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单层体系名义组分为(Sr_(1-z)Ca_z)_(1.6)Na_(0.4)CuO_2Cl_2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了固定Na的名义掺杂浓度情况下从Ca_2CuO_2Cl_2到Sr_2CuO_2Cl_2超导态的演化。实验发现从Ca_2CuO_2Cl_2到Sr_2CuO_2Cl_2,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研究发现该过程中伴随着样品中实际Na的含量越来越少,以至空穴浓度不足以使Sr_2CuO_2Cl_2实现超导。此外我们还合成了一系列双层体系名义组分为(Ca_(1-z)Sr_z)_(2.5)Na_(0.5)Cu_2O_4Cl_2的超导材料,发现从Ca_3Cu_2O_4Cl_2到Ca_2SrCu_2O_4Cl_2演化过程中,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逐渐升高,表现出与单层体系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2)采用高温高压合成方法,设计并制备了新型A位有序钙钛矿AHg_3Ti_4O_(12)(A=Pb,Sr)。实验上首次发现Hg~(2+)占据A位有序钙钛矿的A′位,并且将A′位离子从过渡族元素3d(Cu~(2+),Mn~(3+)),4d(Pd~(2+))扩展到主族5d(Hg~(2+)),由此确立了AHg_3Ti_4O_(12)新体系。由于Hg~(2+)半径较大,使得AHg_3Ti_4O_(12)(A=Pb,Sr)与常见的A位有序钙钛矿相比具有更大的晶格常数和更小的BO_6八面体畸变。PbHg_3Ti_4O_(12)随温度降低出现从中心对称(Im-3)到非中心对称(Imm2)的结构相变,同时伴随着顺电-铁电相变,这种对称性破缺的结构相变在A位有序钙钛矿中属于首次发现,为寻找铁电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PHTO的声子谱室温结构存在软膜,有自发极化趋势,低温铁电性主要来源于Ti-O离子的位移。SrHg_3Ti_4O_(12)是一种窄带隙非磁性半导体,其介电常数在256 K左右存在极大值,变温XRD显示SrHg_3Ti_4O_(12)随温度降低在250 K左右出现疑似结构相变。与SrTiO_3(禁带宽度3.2 eV)相比,其禁带宽度仅为2.41eV,吸收边在红移至可见光区域,因此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显着增强,是一种潜在的光催化材料。(3)在高温高压的实验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新型A位有序钙钛矿化合物ACu_3Ti_4O_(12)(A=Pb,Hg)。PbCu_3Ti_4O_(12)和HgCu_3Ti_4O_(12)与CaCu_3Ti_4O_(12)同构,室温下它们均属于Im-3空间群。PbCu_3Ti_4O_(12)和HgCu_3Ti_4O_(12)都是反铁磁绝缘体,其Neel温度分别为27 K和31 K。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拟合的禁带宽度分别是0.91 eV和0.64 eV。XAS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化合物中Cu和Ti的价态分别为+2(3d~9)和+4(3d~0)。介电测试结果显示,与CaCu_3Ti_4O_(12)相比,PbCu_3Ti_4O_(12)和HgCu_3Ti_4O_(12)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小,仅为10~2数量级。低温部分介电常数存在转变,该转变与反铁磁转变密切相关,可能存在磁介电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5-01)

钙钛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叁维(3D)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然而,它们对水分、光和热的固有不稳定性仍然是限制其商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相比之下,新出现的二维(2D)钙钛矿因其巨大的环境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二维钙钛矿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结构和光物理特性仍有待深入探索。首先,介绍了二维杂化钙钛矿的结构;然后,对该结构中有机胺以及无机元素的选择进行比较讨论,并对二维杂化钙钛矿中独特的激子性质、电声耦合以及自旋轨道耦合(SOC)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前文论述指出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将来开发和制备性能更优异的二维钙钛矿光电器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钙钛矿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邓举青.钙钛矿与层状钙钛矿结构微波介质陶瓷研究——评《陶瓷矿物原料与岩相分析》[J].矿冶工程.2019

[2].苏剑峰,牛强.二维钙钛矿结构调控及光物理性能研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19

[3]..光催化制“合成气”,钯纳米粒子提高钙钛矿结构的光催化效率[J].中国粉体工业.2019

[4].于剑,褚君浩.数据科学范式下的钙钛矿结构铁电新材料研究[J].科技导报.2019

[5].焦亚晨.钙钛矿结构的氮氧化物MTaO_2N(M=Ca,Sr)的制备及光电活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吴晟,贾文娟,许丽萍,邓云,梁津津.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薄膜材料的低频1/f噪声研究[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9

[7].李海宁.π-共轭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的关系及对钙钛矿结构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陆遥.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Ba_2FeNbO_6纳米颗粒的熔盐法合成与表征[D].南京大学.2019

[9].吴恒.多铁性(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的性能调控及微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9

[10].赵建发.类钙钛矿结构功能新材料及量子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论文知识图

升温连续相变过程扫描电镜照片(a)Na2Nb2O6·H2O(b)Na...(a)CALYPSO 预测SiO2在70GPa焓的演...7- 2 BT B NT 粉末 的 XR D 衍射 ...的结构示意图理论声子谱计算结果

标签:;  ;  ;  ;  ;  ;  ;  

钙钛矿结构论文_邓举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