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路径论文_周颐,解佳琦,吴威,周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漫游路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路径,曲线,视点,算法,畸变,内窥镜,巷道。

漫游路径论文文献综述

周颐,解佳琦,吴威,周忠[1](2018)在《虚实融合监控场景中的漫游路径规划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不同视频之间的转换道路,提升观察者的方向感,提出一种虚实融合场景中的自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提出一种视点评价方法,考虑在视频投影中的图像畸变带来的图像质量问题;然后设计了场景的视点采样方法和道路图,并基于视点评价结果为场景道路图的边定义权重;在确定视频的访问顺序之后,计算生成权重代价最小视点路径.在4个视频监控系统中验证了文中提出的视点评价方法和路径生成方法的有效性,证明其能够提升用户的虚拟观测体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林岳辉[2](2017)在《漫游路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式的功能主义建筑中,路径空间往往以近乎刻板的水平走廊或封闭的楼梯间的形式出现,从而表现出其高效而明确的交通功能。然而,随着人们对空间认识的深化和自我意识的提高,这种单一的路径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多维度感知体验空间、参与空间互动变化的需求。如今,一部分国内外优秀建筑师逐步展开了对漫游式路径空间的探索——路径空间不仅仅满足人们目的性的很强的交通需求,还具有其他多重复合而不确定的功能,并随着人在空间中的运动的展开,引发充满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的空间体验。本文简要回顾了漫游路径理论在建筑历史上的发展,通过比较漫游路径与功能性路径的差异,将漫游路径理论总结归纳为空间运动观理论和动态感知理论,并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对漫游路径的基本构成要素,空间关系及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和分析。论文重点围绕“感知”和“运动”在漫游路径中所指向对象,即路径的“空间形态”、“界面构成”和“组织秩序”这叁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了漫游路径在这叁方面的设计策略。论文选取王澍、伊东丰雄、库哈斯叁位当代着名建筑师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和研究其作品中对漫游路径的探索与发展,从而揭示出中国、日本、西方叁种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漫游路径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差异。最后以本人在2012-2015年设计的温州Green Ring幼儿园、灵昆新市镇幼儿园、温州肯恩大学商学院叁个典型作品为例,论述了基于漫游路径的设计在实践应用中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论证了以漫游路径为导向的设计方法对空间组织和营造方面的影响与潜能,展示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漫游路径叁个层面的分析研究,完善对现代建筑路径设计中漫游性的认识,总结出当代建筑中漫游路径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从而启发未来建筑创作设计的思路和理念。(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程芳,徐华[3](2018)在《叁维巷道场景中虚拟漫游路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漫游技术是虚拟现实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矿山等各领域,而对矿井巷道路径的研究是虚拟漫游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增强漫游的真实感,避免视觉抖动和场景跳跃现象,对场景漫游路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对叁维矿井巷道空间数据的分析,构建了叁维矿井巷道模型,并在基于OpenGL的视点变换的基础上绘制叁维巷道模型,实现对矿井巷道的视点追踪。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等分插值和Cardinal样条曲线相结合的拟合算法,对视点追踪路径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漫游过程中视点跳跃现象和失真现象。矿井巷道的实际场景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漫游过程中自然平滑的运动,达到了视觉上场景的平稳移动,并能够适用于其他虚拟场景,实现场景虚拟漫游。(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张双星,张星[4](2017)在《基于点云模型骨线提取算法的叁维场景漫游路径查找》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针对叁维场景杂乱点云,通过逐渐增大采样点邻域半径,迭代计算骨线点并连接,获得代表叁维点云整体结构信息的一维曲线,即点云模型的骨线。接着,论文通过应用点云的骨线信息,辅助性地改进了叁维大场景内部漫游路径查找方法。论文实验数据为煤矿井下巷道的叁维杂乱点云模型,实验表明,此改进很好地提高了路径的准确性并极大地缩减了叁维大场景漫游的工作周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7年10期)

黄东晋,唐鹏斌,丁友东[5](2016)在《基于手绘草图的感兴趣漫游路径快速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智能终端的触摸交互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手绘草图的感兴趣漫游路径快速生成算法,并应用于移动叁维交互式虚拟展示系统。该算法通过特征点自适应精简方法对草图曲线特征点进行优化,解决特征点局部过多的问题;采用分段曲线拟合的办法处理草图路线经过障碍物的情况,快速生成光滑的避障路线,并通过误差控制使得最终的漫游路径尽可能地逼近手绘草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自动生成的用户感兴趣漫游路径使得整个虚拟漫游过程的方位、速度和视角变化过渡自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修春华,孙秀娟,车德福,高广亮[6](2015)在《叁维场景中虚拟漫游路径的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场景漫游路径的优化设计是叁维场景流畅性的关键。首先,根据Open GL相机控制原理,定义了路径数据格式,包括路径点坐标等基本属性。然后基于叁维模型的特点,提出了用路径点交互拾取、手动漫游和地下巷道中心线转换方法获取路径,并通过路径拼接、路径拟合和碰撞检测方法对获取的路径进行优化。最后实现了手动和自动2种方式控制漫游。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化了路径的创建步骤,达到了理想的漫游效果。(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5年04期)

裴玉,刘桂阳,师翊[7](2014)在《虚拟现实中基于Hermite曲线实现固定漫游路径算法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Hermite样条曲线的原理,在Unity3D环境下,实现了虚拟场景中固定漫游路径的生成算法。用户可以在交互方式下调整控制节点,为了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路径曲线,利用OnDrawGizos函数自动生成随着小球变化的蓝色路径,用户在编辑模式下就可看到曲线的变化。最后利用节点固化的方法,将生成的曲线坐标保存到数组中,从而摆脱了固定漫游中由于大量计算而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孙红岩,李翠芳,孙晓鹏[8](2013)在《基于二次有理Bezier方法的虚拟漫游路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维虚拟现实环境中虚拟摄像机运动路径的实时规则问题,以二次有理Bezier曲线取代漫游路径的圆弧弯道,实现了路径优化。使用单源的最短路径算法对虚拟环境下的漫游路径进行初步规划;使用二次有理参数自由曲线对漫游路径上的圆弧弯道部分进行优化,并提供了首尾控制点的位置与及3个控制点上的形状参数等5个自由度,得到具有更高可控参数的路径;实现叁维虚拟环境下的实时漫游。与圆弧方法过度弯道路径相比,该弯道过渡曲线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调的弯道起止点、以及调整弯道形状的多个权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3年11期)

闫兴亚,吴加贺,石云平[9](2013)在《基于遗传算法的虚拟校园漫游路径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虚拟校园中道路环境存在U型槽及狭长路径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案。利用网格表示校园环境,并引入障碍物顶点信息,进行校园路径信息描述。在基本遗传算法进化过程中,加入平滑算子和避障算子,对适应值逐步收敛的种群进行人工选择优化,来提高成功率和适应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路径规划中准确的绕开U型槽障碍,并穿过狭长路径。(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剑飞,张晓鹏[10](2005)在《虚拟内窥镜中漫游路径的获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漫游路径提取和碰撞检测是复杂环境下虚拟漫游的两个重要难题,尤其在人体器官中的虚拟内窥漫游。我们通过结合保持物体形状的骨架和内部点到边界的距离解决了上述两个难题。综合了距离变换和拓补细化,本文提出了包含距离信息的中心线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的提取出管状物体的单体素连接的中心线并能记录中心线到删除层的距离。骨架上的杂枝也可通过距离阈值和长度阈值予以删除。此外,我们还结合了直线模拟来光滑骨架。实验结果表面该算法得到的骨架能够很好地表示复杂的管状物体并能有效的指导漫游。(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05年03期)

漫游路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国际式的功能主义建筑中,路径空间往往以近乎刻板的水平走廊或封闭的楼梯间的形式出现,从而表现出其高效而明确的交通功能。然而,随着人们对空间认识的深化和自我意识的提高,这种单一的路径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多维度感知体验空间、参与空间互动变化的需求。如今,一部分国内外优秀建筑师逐步展开了对漫游式路径空间的探索——路径空间不仅仅满足人们目的性的很强的交通需求,还具有其他多重复合而不确定的功能,并随着人在空间中的运动的展开,引发充满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的空间体验。本文简要回顾了漫游路径理论在建筑历史上的发展,通过比较漫游路径与功能性路径的差异,将漫游路径理论总结归纳为空间运动观理论和动态感知理论,并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对漫游路径的基本构成要素,空间关系及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和分析。论文重点围绕“感知”和“运动”在漫游路径中所指向对象,即路径的“空间形态”、“界面构成”和“组织秩序”这叁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了漫游路径在这叁方面的设计策略。论文选取王澍、伊东丰雄、库哈斯叁位当代着名建筑师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和研究其作品中对漫游路径的探索与发展,从而揭示出中国、日本、西方叁种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漫游路径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差异。最后以本人在2012-2015年设计的温州Green Ring幼儿园、灵昆新市镇幼儿园、温州肯恩大学商学院叁个典型作品为例,论述了基于漫游路径的设计在实践应用中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论证了以漫游路径为导向的设计方法对空间组织和营造方面的影响与潜能,展示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漫游路径叁个层面的分析研究,完善对现代建筑路径设计中漫游性的认识,总结出当代建筑中漫游路径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从而启发未来建筑创作设计的思路和理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漫游路径论文参考文献

[1].周颐,解佳琦,吴威,周忠.虚实融合监控场景中的漫游路径规划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8

[2].林岳辉.漫游路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7

[3].程芳,徐华.叁维巷道场景中虚拟漫游路径优化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8

[4].张双星,张星.基于点云模型骨线提取算法的叁维场景漫游路径查找[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7

[5].黄东晋,唐鹏斌,丁友东.基于手绘草图的感兴趣漫游路径快速生成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6

[6].修春华,孙秀娟,车德福,高广亮.叁维场景中虚拟漫游路径的优化设计方法[J].金属矿山.2015

[7].裴玉,刘桂阳,师翊.虚拟现实中基于Hermite曲线实现固定漫游路径算法与优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

[8].孙红岩,李翠芳,孙晓鹏.基于二次有理Bezier方法的虚拟漫游路径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

[9].闫兴亚,吴加贺,石云平.基于遗传算法的虚拟校园漫游路径规划[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

[10].刘剑飞,张晓鹏.虚拟内窥镜中漫游路径的获取(英文)[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

论文知识图

(a)pugetsound地形漫游路径(...3 节点路由机制与漫游路径自动漫游路径编辑漫游路径基于二维地图的漫游路径选择

标签:;  ;  ;  ;  ;  ;  ;  

漫游路径论文_周颐,解佳琦,吴威,周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