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派论文_郭继宁,陈自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革命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革命派,戊戌变法,光绪,康有为,扬州,时务,谭嗣同。

革命派论文文献综述

郭继宁,陈自然[1](2019)在《晚清革命派小说中的“假志士”现象平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社会集中出现了一批舍生取义的革命前驱,但在革命派小说中却大量出现了"口头革命家"与"吃革命饭的先生"。这些小说所营造的具有历史现场感的场景,一方面反映了鱼龙混杂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真假志士的对比,更加彰显出孤绝奋斗的革命者理想主义的精神内核。(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余洋[2](2019)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国家认同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丰富内涵,不仅包括建立各民族平等的共和国的思想,还包括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这些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而且对于这些思想的回顾和反思对于当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认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1期)

许效正[3](2018)在《民初革命派的破除迷信运动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初"二次革命"以前,革命派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发动了一场破除迷信运动。他们在其控制的区域,派军警驱僧毁像,强占庙宇,给传统的神灵崇拜以整体性严重打击。此举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其历史进步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运动发动者的态度傲慢、手段粗暴,更由于社会各界存在着尖锐的观念对立、激烈的利益争夺和严重的法律分歧,这场破除迷信运动遭到了社会多个层面的反对,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邱扦[4](2018)在《从《民报》看留日革命派的日本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报》于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作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该刊是一份大型政论时事性刊物,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等栏目,《民报》以宣传孙中山叁民主义为宗旨,力主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成为辛亥革命之前最为风行、最有影响的期刊。《民报》中包含大量与日本相关的论说,内容丰富,涵盖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多层面的日本形象,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大量日本相关的国情信息,同时也为现代研究近代革命群体的对日认知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当前学界对《民报》的研究颇多,大多集中《民报》的革命思想、对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研究等,但少有以《民报》为中心研究留日革命群体的日本认识。本文通过探讨《民报》的涉日报道的相关论述,从而勾勒出近代日本形象,并从中分析留日革命群体的日本认识。本文的结构大致如下: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分析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综述研究现状和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介绍民报的创办背景和概况,以及革命派与日本的渊源,其次分析《民报》中涉日报道的特点;第二章聚焦《民报》中涉日政治角度报道,从宪法、军事改革、对外关系叁方面分析留日革命群体的日本认识;第叁章聚焦《民报》中涉日经济角度报道,从日本的土地改革、铁路、工业等方面分析留日革命群体的日本认识;第四章聚焦《民报》中涉日思想文化角度报道,从汉字改革、佛教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等方面分析分子留日革命群体的日本认识;第五章总结《民报》中关于日本认识的具体结论。本文认为《民报》中革命派的日本认识,实际上是对如何构建中国未来蓝图的思考。师日的同时也客观认识到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并对日本对外扩张、侵略中国具有一定的警惕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12-01)

楼惠敏[5](2018)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民主革命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由洪秀全所领导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在后期因为内部原因导致了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所开展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仍然对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主革命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后期民主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奠定了相应的基础,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所留下的经验和后期落败的教训,成为了后来民主革命派的主要思想来源~([1])。文章主要就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民主革命派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13期)

羽戈[6](2018)在《革命派谭嗣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书生,豪杰的长处在于行动。谭嗣同萌生革命之志以后,便四处活动,结交豪士,联络会党。他的个人魅力,于此大放光彩。判定康有为是革命派,也许会有争议,所以我一直在调整措辞,称其像一个革命派,或者说具备革命思维。相形之下,把革命派的标签贴在谭嗣同身(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8-04-23)

羽戈[7](2018)在《从“革命派”到“改革派”》一文中研究指出1902年1月,康有为复信赵必振,谈及这些年来的思想转型。戊戌年前,“鄙见专以救中国四万万人为主”“欲开议院得民权以救之”,此即“保中国不保大清”,可谓典型的革命思维。戊戌年中,他忽然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意识到“圣上之英明”——信中说,他开保国会的时候,(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8-04-09)

羽戈[8](2018)在《“革命派”的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康有为领导改革,也许有些争议。而今有一种论调,坚决否定康有为之于戊戌变法的领袖地位,认为当时康有为官止于五品,仅受光绪皇帝召见一次(1898年6月16日),所上奏折,据邝兆江先生考证,“只有3折被采用,6折部分被采用,其余皆落空”,最关键的是,他与光绪(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8-04-02)

羽戈[9](2018)在《革命派康有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倒有好几个,如长素、明夷、更、西樵山人、游存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其中以第一个最为着名。长素者,长于素王也,素王者,孔子也。康有为取这个号,志在超越孔子,这若在古代,简直大不敬,所幸他生在近代,孔子的道德牌坊渐渐褪色,以致任谁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8-03-19)

何伟楠[10](2017)在《穿越意识形态幻象:论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其阶级属性存在争议,这反映了民主革命派存在主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建构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以及对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主革命派的建构,从而使民主革命派产生了主观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幻象,最终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于民主革命派。要揭示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实质,就要穿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幻象,可以包括阐释征兆、穿越幻象以及质询真实叁种方式。这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革命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丰富内涵,不仅包括建立各民族平等的共和国的思想,还包括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这些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而且对于这些思想的回顾和反思对于当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认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革命派论文参考文献

[1].郭继宁,陈自然.晚清革命派小说中的“假志士”现象平议[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2].余洋.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国家认同思想[J].祖国.2019

[3].许效正.民初革命派的破除迷信运动透视[J].世界宗教研究.2018

[4].邱扦.从《民报》看留日革命派的日本认识[D].浙江工商大学.2018

[5].楼惠敏.论太平天国运动对民主革命派的影响[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6].羽戈.革命派谭嗣同[N].中国经营报.2018

[7].羽戈.从“革命派”到“改革派”[N].中国经营报.2018

[8].羽戈.“革命派”的改革[N].中国经营报.2018

[9].羽戈.革命派康有为[N].中国经营报.2018

[10].何伟楠.穿越意识形态幻象:论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属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革命派机关报—《民报》插找到一种方式来将自己的同胞振为孙中山与部分会员合影汪精卫迪亚斯《梅花仕女图》

标签:;  ;  ;  ;  ;  ;  ;  

革命派论文_郭继宁,陈自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