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培养条件论文_春梅,高娃,王凤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佳培养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培养基,条件,血清,枯草杆菌,金钱松,细胞体,噻吩。

最佳培养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春梅,高娃,王凤龙[1](2019)在《羊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最佳条件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地出现了一种羊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最终诊断为羊附红细胞体病。为给羊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ovis,M. ovis)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参考支原体培养基,进行配方改良,对M. ovis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实验室自制ZP-S-BS培养基,48h更换半量培养基,37℃培养效果最佳。感染M. ovis红细胞用ZP-S-BS培养能维持长时间存活状态,洗脱的M. ovis用ZP-S-BS培养仍可连续培养260 d,且能缓慢增殖。(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刘姗姗,孟丽,赵姣姣,王丽颖,朱孟娟[2](2018)在《泰山灰树花母种及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泰山灰树花菌丝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干重为主要指标,用平板培养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泰山灰树花母种及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泰山灰树花母种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添加栗树木屑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 H值为6。泰山灰树花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20 r/min,接种量20 m L,温度24℃,培养10天后的菌丝体干重为7.32 g/L。(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4期)

周霞,吴万里,胡澜怀[3](2018)在《不同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效果及最佳培养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有血清培养基与无血清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的效果,探索无血清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的最佳条件。方法将原始标本接种于2种培养基培养的MDCK细胞,比较流感病毒分离效果。将原始标本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MDCK细胞,比较MDCK细胞、样品液、接种方法、胞龄、培养温度、无血清病毒分离液含TPCK-胰酶浓度对流感病毒的影响,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红细胞凝集试验测血凝滴度。结果 2种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差异与血凝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清培养基的细胞不洗涤、24 h与48 h胞龄、直接接种、2μg/ml~3μg/ml TPCK-胰酶、34.5℃培养条件下病毒血凝滴度较高。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优于有血清培养基且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樊佳,韩煦,陶榆玮,徐璕,杨富强[4](2018)在《芽孢染色实验中枯草杆菌最佳培养条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芽孢染色所需菌种的菌龄极为关键,通过评估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下的芽孢成熟度,找到能够培养出最佳菌龄的枯草杆菌的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5℃培养42~48h或37℃培养36~42h的条件下,最适宜观察枯草杆菌的芽孢形成过程。该研究使学生更容易观察到芽孢形成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并为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石妍,肖顺,刘国坤,张绍升[5](2016)在《两步培养法测定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产孢的最佳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产厚垣孢子的条件。[方法]采用两步培养法测定碳源、氮源、碳氮摩尔比、pH等不同营养环境条件对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021120-152菌株产厚垣孢子的影响。[结果]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厚垣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蔗糖/NaNO_3,培养基最佳pH为8.0。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分生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D-果糖/NaNO_3,最佳pH为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厚垣孢普可尼亚菌生防制剂的生产调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6期)

王娜娜,李婉,杜金城,霍贵成[6](2016)在《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产细菌素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离自新疆牧民家庭自制酸马奶中的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为研究对象,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考察了不同温度、p H、转速及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细菌素产量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出乳酸乳球菌KLDS4.0325在培养温度33℃,培养基初始p H7.0,120 r/min摇床培养20 h的条件下,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抑菌活性最强,细菌素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为25.26 mm,细菌素效价可达5383.07 IU/m L。(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李宛泽,郭月霞,王忠武[7](2016)在《玉米茎腐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最佳培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分离自土壤的7个细菌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率在46.9%~81.3%。采用生防菌菌悬液,于发病初期对茎基部喷雾,生防菌G3田间防效达78.3%,后对生防效果最好的G3菌株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 H值为8,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最适合温度为25℃。(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跃华,马建培,唐旭,马腾香,李红芳[8](2015)在《正交试验筛选金钱松愈伤组织最佳培养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金钱松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L16(43)正交试验法考察了铁盐浓度、硝酸铵浓度和碳源3方面因素对金钱松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3种因素均能影响金钱松愈伤组织的生长,具体影响大小依次为碳源>硝酸铵浓度>铁盐浓度。结论:最佳方案是将金钱松愈伤组织接种于改良MS+6-BA 0.5mg/L+IAA 0.5mg/L培养基,改良MS培养基中铁盐浓度为0.06mmol/L,硝酸铵浓度为16g/L,蔗糖浓度为30g/L。在25℃、光照强度为3 000lx的条件下培养28d,金钱松愈伤组织的增殖倍数达到最高,为4.5倍。(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5年09期)

黄玉杰,邱维忠,高永超,孔学,张闻[9](2015)在《一株菲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油污染场地分离到一株可降解菲的菌株SP-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对比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该菌能够以菲为唯一碳源,在菲浓度为100μg/m 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7 d降解率达到了99%以上。对该菌进行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牛肉膏1%、Na2HPO40.2%、Na H2PO40.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7.5,培养时间12 h。(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刘长风,夏洪娟,代淑娟[10](2015)在《有机硫降解菌的筛选及最佳培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以二苯并噻吩为唯一硫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开滦集团唐山矿矿坑水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脱硫菌株(FL)。对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初定鉴定为微杆菌属。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最终确定菌株脱硫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 H值7.5,温度30℃,DBT浓度0.2 mmol/L,接菌量10%,装液量100 m L/250 m L。此条件下培养4 d,FL菌株对DBT的降解率可达58.3%。(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最佳培养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泰山灰树花菌丝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干重为主要指标,用平板培养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泰山灰树花母种及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泰山灰树花母种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添加栗树木屑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 H值为6。泰山灰树花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20 r/min,接种量20 m L,温度24℃,培养10天后的菌丝体干重为7.32 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佳培养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春梅,高娃,王凤龙.羊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最佳条件的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2].刘姗姗,孟丽,赵姣姣,王丽颖,朱孟娟.泰山灰树花母种及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3].周霞,吴万里,胡澜怀.不同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效果及最佳培养条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4].樊佳,韩煦,陶榆玮,徐璕,杨富强.芽孢染色实验中枯草杆菌最佳培养条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5].石妍,肖顺,刘国坤,张绍升.两步培养法测定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产孢的最佳条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6].王娜娜,李婉,杜金城,霍贵成.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产细菌素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

[7].李宛泽,郭月霞,王忠武.玉米茎腐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最佳培养条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

[8].王跃华,马建培,唐旭,马腾香,李红芳.正交试验筛选金钱松愈伤组织最佳培养条件[J].种子.2015

[9].黄玉杰,邱维忠,高永超,孔学,张闻.一株菲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J].山东科学.2015

[10].刘长风,夏洪娟,代淑娟.有机硫降解菌的筛选及最佳培养条件研究[J].煤炭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最佳培养条件下血红栓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对...最佳培养条件下蒙古白丽蘑菌丝...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体脂肪酸的气...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体生长和D-核糖...+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标签:;  ;  ;  ;  ;  ;  ;  

最佳培养条件论文_春梅,高娃,王凤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