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景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景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景涛[1](200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及其建设规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组织和组织演化的视角,在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人的不断自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建设规律进行基础性研究。目的在于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揭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实质和“新”的机理,初步探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并希望据此,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本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是以组织理论、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逻辑实证法,并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成果,对农村的本质及其演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建设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论证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形成了以下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在辨析了农村的组织本质的基础上,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社会组织;进而论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实质为已有乡村社会组织内外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体制等等的创新,其“新”的机理在于,以农民合作为突出特征的组织模式的创新,必须得到制度层面的肯定和体制调整的回应,其“新”实现的充分条件在于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最后,本文发现了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遵循的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6-01)

储东涛,王智新[2](2007)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的执着探索——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的生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穷村怎样变成了一个富村,一个单纯发展农业的“老先进”怎样变成了一个叁次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典型”,一个原先封闭落后的苦地方怎样变成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人间小天堂,这些问题的背后深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执着探索了40年,积累了内涵丰富的宝贵经验,具有较为普遍的学习价值。(本文来源于《台湾农业探索》期刊2007年01期)

白立忱[3](2007)在《把握规律 大胆实践 彻底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白立忱同志在供销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暨莒南经验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我第一次来临沂,对这儿了解不多,只知道是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昨天一下飞机就看,今天开会又听,这一看一听,除了供销合作社的情况之外,对山东省、对临沂市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临沂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历史上和现代都做出过重大贡献,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合作经济》期刊2007年01期)

刘兆发,王艳丽[4](2006)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明党对“叁大规律”认识的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成果:表明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本文来源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张炜,金吉鑫[5](2006)在《一张“清单”使农村发展有了“标杆”》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原讯:叁唐乡姚屯村按照县里关于创建小康村的“清单”,两年新发展民营业户12家、大棚养鸭10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00元;村里还规划建设了一条500米的商贸街,建起了20余座商贸楼,去年又改造了农家厕所(本文来源于《德州日报》期刊2006-04-16)

周国富[6](2006)在《认真汲取国内外经验教训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省发展阶段领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认真总结、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在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叁农”问题的经验教训,不断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着力(本文来源于《今日浙江》期刊2006年07期)

[7](2006)在《牢牢把握新时期农业发展规律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23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由省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卫孺牛主持,厅党组书记、厅长武文斌同志作了题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的报告。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2005年和“十五”时期的全省农业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的思路,安排部署2006年的农业工作。(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06年02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个穷村怎样变成了一个富村,一个单纯发展农业的“老先进”怎样变成了一个叁次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典型”,一个原先封闭落后的苦地方怎样变成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人间小天堂,这些问题的背后深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执着探索了40年,积累了内涵丰富的宝贵经验,具有较为普遍的学习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景涛.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及其建设规律初探[D].西北大学.2007

[2].储东涛,王智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的执着探索——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的生动实践[J].台湾农业探索.2007

[3].白立忱.把握规律大胆实践彻底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白立忱同志在供销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暨莒南经验高层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合作经济.2007

[4].刘兆发,王艳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明党对“叁大规律”认识的深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

[5].张炜,金吉鑫.一张“清单”使农村发展有了“标杆”[N].德州日报.2006

[6].周国富.认真汲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J].今日浙江.2006

[7]..牢牢把握新时期农业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

标签:;  ;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论文-景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