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论文摘要

利用小波分解对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21°N—37°N,97°E—109°E)区域6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并对2011年6月以来该区域发生的MS≥5.0强震震中区的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震级与岩石圈磁场ΔX,ΔY,ΔZ分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26,0.15,即二者无显著相关性;震中处岩石圈磁场分量变化的最大幅值分别为18.46,14.98,-15.54 nT。对岩石圈磁场变化进行小波分解的结果表明:MS7.0地震前两年出现显著基底异常,其尺度可能达到上千千米;MS6.0地震前一年也出现显著基底异常,但异常尺度较小;MS5.0地震前尚未观测到明确的基底或中层异常。

论文目录

  • 引言
  • 1 数据
  • 2 计算方法
  •   2.1 岩石圈磁场变化
  •   2.2 小波分析
  • 3 岩石圈磁场变化及其小波分析
  • 4 主要地震的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   4.1 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强震关系分析
  •   4.2 岩石圈磁场变化小波分解与强震关系分析
  • 5 讨论与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冯丽丽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小波分解,芦山地震

    来源: 地震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青海省地震局

    基金: 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2017A01),2017年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17010402)共同资助

    分类号: P315

    页码: 239-248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2165K

    下载量: 59

    相关论文文献

    • [1].边界驱动对流与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二维热-力学模拟[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2)
    • [2].新疆精河6.6级地震周边地区密度构造、均衡异常以及岩石圈挠曲机理[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6)
    • [3].岩石圈弯曲的黏弹性松弛及其对确定弹性岩石圈厚度的影响[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05)
    • [4].钟情岩石地球学 揭密地球DNA[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06)
    • [5].联合多种资料确定华北岩石圈三维热-流变结构:对裂陷形成的意义[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7)
    • [6].岩石的生生世世[J]. 地球 2018(11)
    • [7].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6(01)
    • [8].克拉通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11)
    • [9].华南地区岩石圈电性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2)
    • [10].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 [11].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J]. 中国地质 2011(01)
    • [12].华南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与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关系初探[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1)
    • [13].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3)
    • [14].凯尔盖朗海台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初步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1)
    • [15].全球1°×1°海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05)
    • [16].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11)
    • [17].地幔对流及其对岩石圈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4)
    • [18].数值模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一种可能机制——下地壳榴辉岩重力失稳引起的拆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 [19].中国东部岩石圈热状态与流变学强度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1)
    • [20].从“岩石圈减薄”到“克拉通破坏”[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6)
    • [21].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特征及其与热岩石圈厚度的关系[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 [22].2015年新疆皮山6.5级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研究 2017(03)
    • [23].从重力异常研究岩石圈内部变形及力学特性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 [24].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06)
    • [25].钾玄质系列岩石的研究现状[J]. 地质论评 2017(06)
    • [26].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各向异性[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1)
    • [27].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流变学演化[J]. 地学前缘 2017(03)
    • [28].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热”岩石圈厚度演化[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 [29].地质学中的压力与深度关系讨论:颗粒尺度压力差到岩石圈构造超压研究新进展[J]. 地学前缘 2017(02)
    • [30].岩石圈减薄与成矿关系的不均一性[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03)

    标签:;  ;  ;  ;  

    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