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标模型论文_赵春艳,韦玮,张艳娜,张孟,李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震源,几何,光谱,嫦娥,含油量,胡麻。

定标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艳,韦玮,张艳娜,张孟,李新[1](2019)在《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模型的Suomi-NPP VIIRS长时序定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光学卫星遥感器的定标频次,提出一种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模型的高频次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实现了Suomi-NPP (Suomi-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Spacecraft)VIIRS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的长时序高频次绝对辐射定标。介绍了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原理,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场地高光谱BRDF手动测量系统分别对敦煌场的方向特性进行测量试验,并基于半经验核驱动反演敦煌场的地表高光谱BRDF模型参数。基于BRDF模型计算2018年全年VIIRS M1~M11波段的表观反射率,并与卫星观测表观反射率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uomi-NPP VIIRS遥感器2018年全年的有效定标频次为51次,其中M1~M7波段模型计算的表观反射率与卫星观测的相对偏差均小于3.23%。基于场地BRDF模型的高频次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卫星载荷的定标频次,及时跟踪载荷的辐射特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春艳,张艳娜,韦玮,张孟,陈林[2](2019)在《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场地地表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摆脱了对卫星过境时刻同步观测的依赖,提高了遥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的效率与频次.利用无人机测量系统对敦煌辐射校正场进行了地表方向特性测量,基于半经验核驱动模型反演了敦煌场地的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用地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直接计算的卫星观测方向的地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替代卫星过境时刻场地的地表同步测量数据,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大气产品数据,实现了对Landsat-8卫星的陆地成像仪(OLI)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高频次绝对辐射定标.Landsat-8/OLI第1~6波段的卫星观测表观辐亮度值与模型计算表观辐亮度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标准差小于2%.基于无人机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的定标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惠文凯,王益,陈晓阳[3](2018)在《麻疯树种子含油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麻疯树种子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麻疯树种子含油量的测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瑞典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光谱成分分析仪采集了125份麻疯树种子样品的光谱数据,通过样品化学值测定、光谱数据预处理以及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麻疯树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并利用10份未知含油量的种子样品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本研究建模所选125份样品的含油量范围为25.23%~39.73%,平均值为33.91%±2.64%,中位数为34.31%,基本覆盖了当前麻疯树的主要品种,在种子油含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阶导数联合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为建立麻疯树种子含油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法为最佳的回归方法。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样品的化学测定值与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预测值极显着相关,且相关系数达0.955 6,预测标准偏差为0.653 6。【结论】检验结果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应用于后期麻疯树种子油分含量的大批量快速测定。(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姜伟,陶夏新,陶正如,曹泽林,王立媛[4](2017)在《有限断层震源模型局部参数定标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eQuake-RC的有限断层源破裂模型数据库等来源收集、整理了全球范围的211个地震的错动分布,逐一从中提取局部震源参数,区分板内地震和俯冲带地震,建立了叁种破裂类型的凹凸体参数,包括最大凹凸体和其它凹凸体的面积、长度,平均错动量,凹凸体中心和破裂起始点的坐标等与相应全局参数的定标律。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凹凸体参数与全局参数关系比与矩震级关系的离散性和相对误差都小得多。与相关文献的结果比较,由于本文数据量的大幅度增加,得到的有限断层模型局部参数定标律的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7年06期)

赵瑞山[5](2017)在《星载SAR几何定标模型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6年至今,我国已陆续设计并成功发射5型10余颗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卫星,使我国可以快速实现“全球测图”成为可能。多年来随着我国星载SAR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我国SAR遥感卫星各项性能指标逐步趋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分辨率可达到亚米量级。尽管如此,大部分国产SAR卫星影像数据仍未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造成了大量的国产SAR卫星数据浪费。主要由于我国SAR卫星部分硬件的设计与制造水平限制,导致了国产高分辨率SAR卫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差,严重限制了国产SAR卫星影像产品的广泛应用。因此,国产SAR卫星影像的几何质量问题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国产SAR卫星几何定位精度差的问题,详细分析影响SAR卫星几何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通过高精度几何模型构建、地面控制点获取和几何定标方法研究,消除国产SAR卫星的系统误差,提升国产SAR卫星几何定位精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星载SAR高精度几何模型。基于星载SAR几何定位误差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星载SAR卫星严密几何模型和通用几何模型;通过考虑斜视角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SF数值解法,解决了大斜视成像条件下ASF数值解法无解的问题;在理想卫星轨道上构造出正侧视成像的SAR卫星,采用虚拟重成像技术生成零多普勒条件的SAR影像,消除RPC模型在方位向上因非零多普勒成像引起的拟合误差。(2)研究了高精度地面控制点的获取方法。针对人工角反射器布设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无线网络控制伺服电机带动角反射器转动,提出了一种常态化、高精度的自动角反射器设备设计方法,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的工作模式;根据角反射器点在SAR影像上的成像特性,基于人工初判和质心算法提出了一种半自动高精度角反射器点提取方法;针对无法拍摄几何定标场区域的星载SAR影像,根据光学影像和SAR影像的成像机理和影像纹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遥感影像的星载SAR影像控制点获取方法。(3)提出了星载SAR高精度几何定标方法。从雷达信号特性与几何定位精度之间的关系出发,根据雷达信号的时宽和带宽组合确定几何定标方案,利用全球大气环境参考数据消除时变的大气传播延迟影响,提出了一种顾忌大气传播延迟改正的星载SAR多模式混合几何定标方法,并与经典方法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基于星载SAR系统的斜距成像特性,利用相同入射角条件下可消除因高程误差引起的投影差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同名点约束的交叉几何定标方法,解决星载SAR系统在无高精度地面控制数据的情况下仍可实现高精度的几何定标。(4)实验分析了国产SAR卫星的几何定位精度。以遥感13号卫星和高分叁号卫星为例,针对本文提出的两种几何定标方法,利用中国嵩山遥感卫星定标场的常态化定标设备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结合山西太原、河北安平、湖北咸宁、天津等地区的地面控制数据验证了国产星载SAR影像经几何定标后的几何定位精度。利用本文提出的虚拟重成像方法构建RPC模型,对遥感7号SAR影像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进行评价,验证本文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7-12-01)

吴昀昭,胡晓依,李少林[6](2017)在《月球辐照度模型及其对卫星定标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反射率十分稳定,光谱曲线平滑,辐射能量处于大多数载荷的动态范围内,是卫星在轨辐射定标的良好光源。利用月球定标也是当前国内外定标领域的研究热点。月球的辐照度受月相、天平动、日地月距离影响,变化很大。因此,月球定标的关键是建立月球辐照度模型。当前国际上常用的ROLO模型是地基观测,受大气影响,月球绝对亮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地基观测无法对极小相角(满月)测光。绕月卫星观测数据有着不受大气影响、可观测近0相角、分辨率高的优势。本文利用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数据建立了高精度月球高光谱辐射模型,为今后卫星定标提供模型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17)

吴丹芹[7](2017)在《机载/星载InSAR定标模型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已在国民经济、国防军事、环境规划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水准测量、GPS测量、航片影像和遥感影像等传统 DEM 制作方法,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大面积成像的优点,而且能穿透云雾的影响,实现高精度的DEM制作,已成为获取全球高精度DEM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InSAR系统根据其搭载平台的不同分为机载InSAR和星载InSAR,其杰出代表分别为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和TanDEM-X计划,两者先后在2000年和2016年获取全球DEM数据,他们的成功标志着机载和星载InSAR技术在获取全球DEM的优势。当然高精度DEM数据的获取一方面依赖于InSAR平台指标设计,另一方面取决于各类定标技术的保障。SAR设备本身的相位偏移误差、局部振荡误差等部分系统参数误差可在SAR内定标阶段校正,但是和测量误差、时延误差相关的基线、斜距、平台位置和速度等的参数误差仍会在DEM制作过程中影响DEM精度,对这些误差的校正是InSAR提取高精度DEM的重要阶段,而干涉定标的目的就是使用地面控制点对各类干涉参数进行误差校正,进而提高DEM精度。InSAR获取DEM的步骤主要包括干涉相位计算、平地相位去除、相位解缠和DEM重建。InSAR叁维重建是DEM重建的重要方法,它直接将相位映射到大地坐标,不仅有助于减少误差传递,而且能有效控制叁维坐标精度。本论文将结合机载和星载InSAR平台的特点,根据InSAR叁维重建模型分别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和星载系统的干涉定标模型。主要的工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InSAR叁维重建方程,论文提出机载和星载平台的干涉定标模型。针对机载InSAR天线布设情况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交叉轨干涉测量的特性,将载机坐标系Y和Z方向的基线分量、多普勒频率、初始斜距和干涉相位作为定标参数;针对星载InSAR平台,首先分析了各参数误差对叁维坐标定位精度的影响,确立了星载InSAR待定标参数,即TCN坐标系C和N方向的基线初值、基线速率、初始斜距、干涉相位、多普勒系数f0、f1和f2 9个参数。2.无论是机载干涉定标模型还是星载干涉定标模型都存在敏感度矩阵条件数过大的问题,矩阵病态会降低定标模型解算结果的可靠性。为此本论文将引入基于岭估计的正则化方法改善干涉定标模型,以获取正确地干涉参数改正值。3.论文使用陕西地区Ka波段机载InSAR数据验证了机载干涉定标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实验分析。文中选取了4种分布形式的定标点方案进行干涉定标实验,采用改正后的干涉参数生成DEM并进行精度评价,分析发现控制点布设形式会影响定标精度,控制点应遵循一定的布放规则,即尽量在同一方位向上,沿距离向间隔分布。实验结果验证了本论文提出的机载InSAR定标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得到的DEM高程中误差为0.37 m,平面定位中误差为0.54 m。4.论文使用北京地区TanDEM-X影像验证了星载干涉定标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首先采用北京城区的TanDEM-X影像和实测控制点数据进行了干涉定标实验,将定标DEM与未定标DEM进行精度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干涉定标能提高DEM精度,定标后DEM高程中误差为2.08 m,平面中误差为8.69 m;然后采用北京门头沟地区的TanDEM-X影像、实测控制点数据和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ICESat/GLAS)数据联合进行干涉定标处理。实验选取了基于控制点定标、基于ICESat/GLAS点定标、控制点和ICESat/GLAS点联合定标3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联合控制点和ICESAT/GLAS点数据共同定标的方案,既能保证控制点在测区内的均匀分布,又能提高定标点精度,最后获取的DEM平面定位精度为9.54 m,高程精度为4.09 m。(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郭泽慧[8](2017)在《萝卜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萝卜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食用蔬菜,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萝卜在我国栽培面积广,品种资源丰富,为优质育种提供良好的基础。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含量作为萝卜育种改良的主要品质评价指标之一,对各组分进行快速、高效的测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因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快速高效、安全、无污染、无损伤、无试剂分析、省时省力及可同时测定多重数据等特点,使其在农学科研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众多定标方程的构建,使得化学成分检测的方法越来越简单并且精确。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HPLC法分别对萝卜的肉质根和叶的硫苷组分的含量进行化学测定,然后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同扫描得到的根和叶样品近红外光谱对比创建模型,筛选出最优建模方法,从而分别得出萝卜根和叶的硫苷组分的近红外定标方程。结果发现,萝卜根的定标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不校正即光程恒定(Constant)和一阶导数处理搭配的定标方法最优,所得到的校正标准差(SEC)为1.41、验证标准差(SEP)为1.80、校正相关系数(RSQ)为0.8931、验证相关系数(R2)为0.8323, RPD (SD/SEP)值为1.5067。萝卜叶的定标方法采用主成分回归(PCR)结合不校正即光程恒定(Constant)结合一阶导数处理的搭配定标效果最优,所得到的校正标准差(SEC)为1.24、验证标准差(SEP)为1.72、校正相关系数(RSQ)为0.8314、验证相关系数(R2)为0.7860,RPD (SD/SEP)值为1.5549。根和叶建立模型后的评价参数RSQ都在0.8以上、R2都在0.75以上、SEP接近且略大于SEC,证明其定标方程可靠。本研究成功创建了萝卜肉质根和叶的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方程,可用于日常并可以合理的运用到萝卜种质资源创新的评价中去,实现快速筛选,提高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7-02-21)

陈立业,年芳,李发弟,汝应俊,唐德富[9](2016)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胡麻饼营养成分的定标模型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胡麻饼营养价值评定的可行性.【方法】以不同来源的胡麻饼为试验材料,在波长400~2 498nm,以改进最小二乘法搭配不同光谱预处理建立胡麻饼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总能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各指标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均在0.88以上,内部交叉验证集验标决定系数(RSQ)值均在0.92以上,外部验证集验标决定系数(RSQ)值均在0.85以上.【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快速无损测定胡麻饼营养成分,可以使胡麻饼更好地应用于动物饲料中.(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孙园园[10](2016)在《稻米品质特性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构建与遗传关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品质理化和遗传特性对其品质改良育种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水稻品质一般分为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四个方面,其中对营养和蒸煮品质也是日益重视。水稻蒸煮食用品质一般为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营养品质指标则为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含量。这些品质的化学法测定涉及多步骤、成本高、时间长、测定需要的量多,且对于小样本来说,很难保留原有样本再次进行种植,因此采用快速无损的近红外分析技术也是很重要迫切。同时了解水稻的品质遗传特性对其品质的改良育种的意义也一样重要。本研究采用797份水稻种质资源,其中具有独特性的香稻资源275份。材料收集于全国各地,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光谱扫描:莸入、并对谱带数据进行多种光谱前处理和多统计回归方法加以优化模型,最后确定同步测定水稻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的最佳定标模型。在利用已建立的近红外品质模型基础上,测定了275份不同蒸煮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种质资源,利用147对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完成品质多特性如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与SSR标记之间的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稻米品质特性模型的构建:结果标明,水稻米粉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模型的定标结果最好,其定标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SQ)分别为0.946和0.974,1-VR分别为0.951和0.963,校正标准方差(SEC,standard error of calibration)分别是0.303和1.338;其外部检验的工作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performance, SEP)分别0.346和1.300,RPD>4.0。RPD(corresponding 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是采用样品的化学分析值的标准差与工作标准误的比值RPD(SD/SEP),此指标也是衡量定标模型的好坏。一般大于4.0,则定标模型很好,且此两模型的定标决定系数(RSQ)与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均超过了0.950,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以用于水稻品质的快速测定。而其他指标糊化温度(碱消值)、胶稠度、总氨基酸含量的模型的RSQ分别为0.768、0.745和0.578,SEP分别为0.788、12.443和1.034,RPD<=3.0,则建模效果略差。2)水稻品质特性的SSR关联分析研究:关联到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位点57个。其中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标记有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关联的标记有5个,与胶稠度相关的标记有6个,与碱消值相关联的标记有3个,余下的是与总氨基酸和17种氨基酸的关联标记41个。其中有2个标记,分别在1号染色体上的RM129与胶稠度、蛋白质、氨基酸基因位点有关,2号染色体上RM5807与碱消值、胶稠度、氨基酸基因位点有关。有4个标记同时与两个品质性状基因位点相关联。如6号染色体上的RM6467与胶稠度、氨基酸基因位点有关联;9号染色体上的RM23916与直链淀粉、胶稠度有关;11号染色体上的RM7120与直链淀粉、胶稠度基因位点相关联。且RM27154同时与蛋白质、直连淀粉基因位点相关联。这些关联位点为育种材料品质特性的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定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地地表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摆脱了对卫星过境时刻同步观测的依赖,提高了遥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的效率与频次.利用无人机测量系统对敦煌辐射校正场进行了地表方向特性测量,基于半经验核驱动模型反演了敦煌场地的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用地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直接计算的卫星观测方向的地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替代卫星过境时刻场地的地表同步测量数据,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大气产品数据,实现了对Landsat-8卫星的陆地成像仪(OLI)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高频次绝对辐射定标.Landsat-8/OLI第1~6波段的卫星观测表观辐亮度值与模型计算表观辐亮度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标准差小于2%.基于无人机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的定标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标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春艳,韦玮,张艳娜,张孟,李新.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模型的Suomi-NPPVIIRS长时序定标[J].光学学报.2019

[2].赵春艳,张艳娜,韦玮,张孟,陈林.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J].光子学报.2019

[3].惠文凯,王益,陈晓阳.麻疯树种子含油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建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4].姜伟,陶夏新,陶正如,曹泽林,王立媛.有限断层震源模型局部参数定标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

[5].赵瑞山.星载SAR几何定标模型与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6].吴昀昭,胡晓依,李少林.月球辐照度模型及其对卫星定标的意义[C].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吴丹芹.机载/星载InSAR定标模型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7

[8].郭泽慧.萝卜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模型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7

[9].陈立业,年芳,李发弟,汝应俊,唐德富.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胡麻饼营养成分的定标模型建立及验证[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

[10].孙园园.稻米品质特性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构建与遗传关联分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10TargetLink数据词典管理界面-11定义脉谱的接口变量和定标信息Fig....主因子数对红细胞光谱数据PLS定标靶内爆模拟图像电子节气门控制模型生成的文件及代码4~...MSC校正前(上)后(下)定标模型的...

标签:;  ;  ;  ;  ;  ;  ;  

定标模型论文_赵春艳,韦玮,张艳娜,张孟,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