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分析的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与调控路径

基于集对分析的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与调控路径

论文摘要

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深度理解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3个方面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应用集对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2007~2016年十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态势进行了测度。发现: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与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近年来向好的方向转归的趋势较为明显。基于测度结果,针对皖江城市带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府际合作、产业引导和主体协同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控路径。

论文目录

  • 一、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区概况
  •   (二) 研究方法
  •     1.集对分析方法
  •     2.研究步骤
  • 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一) 测度的分级标准
  •   (二) 测度的指标体系
  • 三、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的结果分析
  •   (一) 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联系度数计算
  •   (二) 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分析
  • 四、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的调控路径
  •   (一) 进行资源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
  •   (二) 创新资源环境利用的制度安排
  •   (三) 资源环境治理方面进行跨界府际合作
  •   (四) 为资源环境有序开发进行产业引导
  •   (五) 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多元主体协同
  • 五、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珠强,鲁学生

    关键词: 集对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控路径,皖江城市带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基金: 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gxbjZD2016100),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SK2018ZD056),安徽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水平高职专业—会计(2018ylzy143)

    分类号: X24

    页码: 9-13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311K

    下载量: 65

    相关论文文献

    •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3)
    • [2].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西部资源 2020(01)
    • [3].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怎么算的? 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真命题——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4].云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其障碍因素探究——以玉溪市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05)
    • [6].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 [7].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10)
    • [8].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4)
    • [9].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3)
    • [10].抚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6)
    • [11].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发展 2018(02)
    • [12].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1)
    • [1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7(01)
    • [14].搞清雄安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多大[J]. 中国生态文明 2017(02)
    • [1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 2017(08)
    • [16].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17].中国区域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探析[J]. 现代园艺 2017(18)
    • [18].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6(02)
    • [19].青海省重点开发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6)
    • [20].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6)
    • [2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 [2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2)
    • [23].试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商 2015(18)
    • [24].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9)
    • [25].辽宁省“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对策[J]. 辽宁经济 2015(09)
    • [2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电白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8)
    • [2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5)
    • [28].科学测算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5)
    • [29].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6)
    • [30].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2)

    标签:;  ;  ;  ;  

    基于集对分析的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与调控路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