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上游地区高等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滦河上游地区高等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李琳[1]2004年在《滦河上游地区高等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滦河上游地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北纬41°47′~42°06′,东经116°51′~117°45′之间,面积约50637.4hm~2。该地区是坝上高原向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是阴山、大兴安岭与燕山余脉的交汇区域,海拔高度一般在750-1998m之间,相对高差达1200m。本次所考察的滦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源充沛,区内有小滦河、伊玛图河和伊逊河流经。这里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本论文通过对滦河上游地区高等孢子植物较详尽的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室内鉴定和研究,现已知滦河上游地区分布有苔藓植物201种(含种下分类单位),隶属于34科,83属;有蕨类植物12科14属22种(其中含1变种、1变型)。高等孢子植物共计223种,隶属于46科,97属。 在苔藓植物中,本次发现河北省新纪录6种、1变种:Philomotis lancifolia Mitt.齿缘泽藓,Philonotis seriata Mitt.毛叶泽藓,Orthotrichum crenulatum Mitt.舌叶木灵藓,Amblystegium riparium(Hedw.)B.S.G薄网柳叶藓,Calliergon giganteum (Schimp.) Kindb.大叶湿原藓,Calliergonellacuspidate (Hedw.)Loesk.大湿原藓Campylium stellatum var.protensum(Brid.)Bryhn.ex Grout.仰叶细湿藓多态变种。 在苔藓植物的区系组成中,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6科,所含的种数占当地苔藓植物种数的66.17%;丛藓科为第一大科,含13属,38种,占总种数的18.9%;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11属,包含了88种,占总种数的43.78%,真藓属是其中第一大属。 按照每种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范围并参照吴征镒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的观点(1991),本研究将滦河上游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东亚——北美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地中海区、西亚及中亚成分、温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10个类型。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110种),东亚成分次之(24种);各类温带成分共计155种,占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77.11%;中国特有成分11种,世界广布成分30种,而各类热带、亚热带成分仅有5种,充分表明滦河上游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对滦河上游地区在内的中国11个地区苔藓植物属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滦河上游地区与河北小五台山、驼梁山区和邢台小天池地区属的相似性程度较高,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21、0.543和0.556;与山西管涔山、新疆东部天山、山东崂山、吉林长白山、江西九连山利贵州梵净山属的相似性程度比较低,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83、0.353、0.344、0.305、0.264利0.213;而与福建鹫东麓的相似性最低,其相似性系数仅为0.211。这些结果说明了滦河上游地区、小五台山、驼梁和小天池共处北温带华北地区,因此,苔藓植物区系组成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之,与管涔山、东部天山、崂山以及长白山等地区区系组成间依次形成了明显的相异性。同时也说明,福建鹫东麓、江西九连山和贵州梵净山等同属于亚热带地区,因而在苔藓植物区系组成中表现出相似性。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将滦河上游地区与我国其他10个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区系谱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地区与内蒙古、小五台山和小天池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处于岭南地区的鹫东麓关系最远。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定性分析,可以从区系成分上比较区系间的相似性,从而对PCA排序上的区系比较加以补充说明。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根据陈邦杰(1958),胡人亮(1987)对中国苔鲜植物群落的划分原则,将滦河上游地区苔鲜植物群落划分为土生群落、石生群落、树生群落和水生群落四大类型,其中,以土生群落和石生群落为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 根据实地考察和采集的标本,经过鉴定和研究,现已知滦河上游地区有藏类植物12科14属22种(其中含1变种、1变型)。根据吴征锰(1991)的观点,该地区的蔗类植物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2种)、北温带成分(6种)、温带亚洲成分(l种)、东亚成分(7种)和中国特有成分(6种)等5个类型。 另外,本文对滦河上游地区高等抱子植物的生境、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本论文内有表11个,附表1个,图6幅,图版2幅,参考文献141篇。

张二芳[2]2007年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的中段,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为37°45′~37°55′N,111°22′~111°33′E。南北长约15km,东西宽约14.5km,总面积约10443.5hm2。其森林覆盖率高,苔藓植物资源丰富。本研究希望为中国及山西省苔藓植物的研究提供新资料,为本地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采自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15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现已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计29科,63属,192种(包含1亚种,12变种)。其中,苔纲8科,9属,14种;藓纲21科,54属,178种。发现山西省新纪录科2科,新纪录属13属,新纪录种89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并对部分科代表种和山西省新记录种进行绘图。通过物种丰富度、属相似系数、区系谱主成分分析(PCA)、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与内蒙古七老图山、山东崂山、福建鹫东麓、新疆东部天山和吉林省长白山、河南云台山、河北小五台山、滦河上游地区8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最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中北温带成分为主体,共计104种,占总种数的59.20%;其次为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18.38%,这反映了该地区强烈的温带性质,并具有东亚区系的色彩。在进行比较的9个地区中,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与小五台山、七老图山、云台山、和东部天山属相似性程度较高;与鹫东麓亲缘关系最远,属相似性系数仅为26.05%。本研究结果和陈邦杰先生1963年对苔藓植物区系划分的观点一致。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得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与其他几个地区苔藓植物关系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与崂山、长白山、云台山、滦河上游地区、小五台山和七老图山为一组;鹫东麓和东部天山各自为一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及木生群落。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受种子植物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低山草甸和中山针叶—阔叶林混交带苔藓植物群落较丰富,物种丰富度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麻亚鸿[3]2013年在《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文中研究指明开展苔藓植物潜在地理分布范围预测的研究,对于苔藓植物的标本采集、生态调查、引种栽培、种质保护等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现状,并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用12种藓类植物为对象,一方面开展了广西花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与多样性的研究,同时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根据12种类藓类在我国已知的地理分布点和19个环境变量,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特别是广西花坪地区的分布概率,并对预测结果与它们在花坪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开展藓类植物地理分布范围预测研究提供了案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广西花坪地区共采集800余号标本,经过鉴定,该地区已知有藓类植物30科103属232种。其中含10种以上的定为优势科,分别为灰藓科、青藓科、锦藓科、羽藓科、丛藓科、蔓藓科、曲尾藓科、棉藓科和提灯藓科。含6种以上的属定义为优势属,本区共11属,棉藓属Plagiothecium、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梳藓属Ctenidium、小锦藓属Brotherella、曲尾藓属Dicranum、羽藓属Thuidium、灰藓属Hypnum、细羽藓属Cyrto-hypnum、美喙藓属Eurhynchium和曲柄藓属Campylopus。(2)首次报道了卵叶毛扭藓Aerobryidium aureonitens、毛扭藓Aerobryidiumfilamentosum、悬藓Barbella compressiramea、曲叶小锦藓Brotherella curvirostris、皱叶麻羽藓Claopodium rugulosifolium、九州雉尾藓Cyathophorella kyusyuensis、尖毛细羽藓Cyrto-hypnum fuscatum (Besch.)、密毛细羽藓Cyrto-hypnum gratum、糙柄细羽藓Cyrto-hypnum minusculum、齿边短颈藓Diphyscium longifolium、狭叶美喙藓Eurhynchium coarctum、扭叶美喙藓Eurhynchium kirishimense Takaki陕西粗枝藓Gollania schensiana、齿边长灰藓Herzogiella perrobusta、卵叶长灰藓Herzogiella seligeri、残齿长灰藓Herzogiella striatella.沼生长灰藓Herzogiellaturfacea、白色同蒴藓Homalothecium leucodonticaule.弯叶多毛藓Lescuraeaincurvata、四川多毛藓Lescuraea setschwanica、鹤嘴藓Pelekium velatum、具喙匐灯藓Plagiomnium rhynchophorum、尖叶拟草藓Pseudoleskeopsis tosana、陕西鳞叶藓Taxiphyllum giraldii、浮生鳞叶藓Taxiphyllum inundatum、顿头鳞叶藓Taxiphyllum subarcuatum、花状湿地藓Tortella flavovirens、鞭枝疣灯藓Trachycystis flagellaris、皱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aristatulum、卷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crispulum和海南明叶藓Vesicularia hainanensis31个广西省藓类植物新记录种,其中毛口藓属(Trichostomum Bruch)、鹤嘴藓属(Herzogiella Broth)和长灰藓属(Pelekium Mitt)为新纪录属。(3)广西花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包括9个大分布区类型,东亚分布(86种、37.7%)、世界分布(41种、17.67%)、热带亚洲分布(30种、12.93%)、北温带分布(25种、10.78%)、中国特有分布(18种、7.76%)、泛热带成分(10种、4.31%)、旧世界温带分布(8种、3.45%)、旧世界热带成分(8种、3.45%)和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6种、2.59%);(4)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植被覆盖率数据,应用最大熵算法模型(MaxEnt3.3.2),根据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首先获得它们的地理分布图层文件(ASCII格式),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3)软件,进行图层格式转换栅格文件,执行重分类后,获取它们在广西花坪地区(龙胜县和临桂县)的综合生境适生指数(IHSI: integrat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预测了藓类植物12种在广西花坪地区的分布。根据已有的藓类地理分布数据,本文选择了具有不同气候适应特点的大帽藓Encalypta ciliata、新丝藓Neodicladiella pendula、南方小锦藓Brotherella henonii、鞭枝悬藓Barbella flagellifera、长柄绢藓Entodon macropodus、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直叶棉藓原变种Plagiothecium euryphyllum var.eurphyllum,牛舌藓Anomodon viticulosus、毛尖藓Cirriphyllum piliferum、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为对象进行地理分布区的预测,了解它们在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发现,这12个种藓类植物地理分布的预测精度(AUC值验证数据)都在0.9以上,并且作出了这12种藓类植物在中国境内的适生分布图,探讨了影响他们分布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和实验室的标本鉴定,预测结果同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实际分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12种藓类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综合生境适生指数0.5可以作为预测的一个阈值,该值以上的分类群多数能够在广西花坪地区采集到,不过也有一些种类例外,对于这些种类,需要在今后的野外调查工作做更仔细的采集。(5)论文讨论了提高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精度的原则和途径,可以通过不同生态位模型、不同样本数量、不同环境变量组合,以获得最大AUC值的方案作为推荐的预测研究方案。(6)文章还比较了广西花坪与广西九万山、猫儿山和银竹老山、云南纳板河、贵州雷公山、安徽黄山、湖北神农架、陕西佛坪、吉林长白山和四川峨眉山等十个山地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花坪自然保护区优势科同邻近猫儿山,九万山和银竹老山相似性最高,基于区系地理成分的聚类和排序分析表明,这四个山地的藓类植物区系也具有最大的相似性,表明相近的地理位置,类似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到植被等生境特点,从而影响着藓类植物的区系组成。

刘艳[4]2007年在《杭州市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杭州市不仅是长江叁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而且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本研究在对杭州市苔藓植物进行广泛野外采集和生态样方调查基础上,首次对杭州市苔藓植物区系和生态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报道,主要结果如下:1.杭州市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通过对所采集的一千两百余号标本的鉴定,共记录苔藓植物55科110属241种,其中苔类22科27属52种,藓类33科83属189种。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个(小细罗藓(新拟)Leskeella pusilla (Mitt.) Nog.),浙江省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7个。并对优势科、属特点进行了分析。2.杭州市苔藓植物区系分析杭州市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包括10种分布类型,以东亚成分为主(38.24%),其次为北温带成分(25.49%),热带亚洲成分也占一定比例(15.69%),具有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科对比、属相似性分析、区系地理成分对比及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将杭州市苔藓植物区系与我国其它六个地区(广西九万山、福建鹫东麓、四川金佛山、上海市、山东昆嵛山和新疆东部天山)的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杭州地区与同属亚热带的金佛山、鹫东麓、九万山关系最为密切,与上海市、昆嵛山关系次之,与东部天山关系最远。这一结果再次表明杭州市苔藓植物区系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特点。3.杭州市区苔藓植物生态研究(1)通过对杭州市区24个样点中地面苔藓植物样方调查,共记录苔藓植物102种。基于苔藓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数据,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析了杭州市区苔藓植物分布格局,发现分布于西湖西南丘陵地区的14个样点在排序轴上可划分为一个组,这些样点中出现的苔藓种类较丰富;而分布于西湖沿岸公园和市区道路附近绿地的10个样点可划分为另一个组,出现的苔藓植物种类主要是一些常见种,种类相对单调,各样点的Shannon-Wiener、Patrick多样性指数普遍低于丘陵地区样点组中各样点的多样性指数。(2)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杭州市区23个土生样地的47种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因素和土壤pH是影响杭州市区土生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在市区公园、绿地,人为干扰较大,土壤呈碱性,而在海拔较高的丘陵地区,人为干扰较小,土壤呈酸性。(3)对杭州市区19个石生样地中,79种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在旅游景点、市区公园的样地中,人为干扰是影响石生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西湖周边的丘陵地区的样地中,郁闭度、相对湿度、海拔是影响石生苔藓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4)计算了杭州市区24个样点中出现的46种主要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发现,大部分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布范围较小。该地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东亚拟鳞叶藓Pseudotaxiphyllum pohliaecarpum,其次是疣灯藓Trachycystis microphylla、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缘边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和平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planifolium。除狭叶小羽藓和平叶毛口藓是杭州市区公园和绿地中的常见种外,其余几种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此外,在大量文献查阅和考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浙江省藓类植物备注名录,共45科222属694种8亚种27变种,为浙江和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程丽媛[5]2017年在《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研究》文中指出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临安市昌化镇。地理坐标:东经118°52′~119°12′,北纬30°04′~30°31′。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包括龙塘山、千顷塘、顺溪坞叁大块区域组成。尽管关于清凉峰的各种研究报道极其丰富,但是苔藓植物研究较薄弱。系统研究该地区苔藓植物可以为清凉峰以及浙江省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提供新的数据信息和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4月期间2次对清凉峰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种类,生境,生态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标本采集。采集地点涵盖了叁大保护区域及周边地区,共采集标本1510号,通过实验室两年时间的标本鉴定、整理、校对、分析,结合该地区原始生态数据应用经典生物分类、相似性系数、聚类、排序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得出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藓类植物区系成分、生态分布类型、群落组成等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首次报道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名录,共计有62科143属337种(包括3个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0科29属49种,藓类植物42科114属288种。发现浙江省藓类植物新纪录31种,隶属于16科、23属,其中浙江省新纪录属2个:毛齿藓属(Trichodon Schimp.)和变齿藓属(Zygodon Hook.&Taylor),其他新纪录种29个。并对优势科、属进行了分析。2、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可分为8种类型,除世界广布成分外,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41.84%),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28.5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20.74%)。总体上是温带性的,东亚分布类型占重要位置,有123种,占总种数的41.84%,其中,中国-日本成分35种,占总种数的11.90%。反映了清凉峰植物区系具有浓厚的东亚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和日本在苔藓植物起源上的密切联系。热带成分比例也很高,说明保护区的亚热带地理位置特点明显。通过与国内其他8个地区藓类植物组成、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似性的比较表明,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与浙江省境内的金华山、大盘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而与峨眉山、佛坪、黄山相似性较低,与雷公山的相似性最低,这与几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植被类型和气候类型等因素有关。3、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研究对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的生态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清凉峰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石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47.09%)最多,岩面土生(占总标本数的27.68%)和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2.85%)类型次之。因此,建立保护区对浙江省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巨斌[6]2014年在《中国藓类植物部分类群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分布区预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重要类群,中国的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地理学研究历史悠久,并有大量的区系地理分布的文献积累。但是,人们并不清楚科、属、种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的分布频度,没有定量地比较中国藓类植物科的分布式样。其次,随着物种分布预测模型的应用,人们能够利用物种现有的分布数据来预测当前和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物潜在分布范围。可惜的是,这些方法尚没有应用于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布研究中。本文系统地收集了我国116个地区藓类植物研究的区系资料,以此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科、属、种在这116个地区的分布频率,应用聚类和排序方法对我国藓类植物区系的区域分化和科的分布式样进行了定量研究,并预测了41个不同气候适应和地理分布特点的属在我国当前和气候变暖条件下的分布范围。主要的结果如下:1.116个地区中共记录藓类植物2239种416属64科,其中安徽黄山、贵州雷公山、四川都江堰、陕西佛坪、吉林长白山、四川峨眉山、云南大围山和甘肃祁连山有最丰富的藓类植物区系,记录的种数分别为420、377、358、347、336、333、321和300种。2.在116个地区记录的2239种藓类植物中,Funaria hygrometrica(葫芦藓)、Bryum argenteum(真藓)、Thuidium cymbifolium (大羽藓)、Entodon compressus(密叶绢藓)、Weissia controversa(小石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 (Mitt.)(鳞叶藓)、Herpetineuron toccoae(羊角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细叶小羽藓)、Hyophila involuta(卷叶湿地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 (Hedw.)(匐灯藓)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它们在116个地区的分布频率在50%-63.33%。2239种藓类植物分布频率(X)与种数(Y)的关系为Y=630.37784*e-35.165483*X,(r=0.9993,P<0.001),即随着分布频率的增加,种数呈指数式下降;116个地区的416个藓类植物属中,分布最广的是真藓属(Bryum),97.44%的地区均有记录,其次是绢藓属(Entodon)、凤属藓属(Fissidens)、走灯藓属(Plagiomnium)和羽藓属(Thuidium),频率在90.60-81.20%。分布频率(X)与属数(Y)为Y=58.52*e-0.2222*X,(r=0.9271,P<0.001),随着分布频率的增加,属数呈指数式下降。与被子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特有成分比例应该普遍地低。本文统计的结果却发现,在116个地区记录的2239种植物中,几近一半的种类的分布点不超过3个,相反,仅仅13种在一半以上地区有记录。分析表明,我国先期进行的地区性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工作,有众多山地的调查可能并不充分、或者是种类鉴定的错误。3.基于64个科在116个地区的种数分布,以科为对象进行的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蕨藓科、桧藓科、油藓科、船叶藓科、绳藓科、孔雀藓科、平藓科、锦藓科、扭叶藓科、带藓科、卷柏藓科和隐蒴藓科等是典型的热带性科;寒藓科、水藓科、烟杆藓科、四齿藓科、美姿藓科、大帽藓科、壶藓科、皱蒴藓科、万年藓科、虾藓科、黑藓科、白齿藓科、柳叶藓科等18个科是比较典型的温带性科。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以科的种数为指标,直观地展示了64个科在中国的分布式样差异。4.基于科、属所含的种数,以116个地区为对象进行了聚趋势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聚类和排图直观地反映了不同地区在藓类植物科、属组成上的差异,116个地区大致可以区别出以下五个藓类植物分布区域。区域1:包括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博格达山、叁江河流域,宁夏贺兰山和沙坡头、甘肃祁连山、内蒙赛罕乌拉、浑善达克沙地、大青山、七老图山、河北云蒙山等,反映的是典型的干旱区藓类植物区系,丛藓科所含种数占了总种数的36.08%,其次为真藓科,为11.1%;区域2包括广东的石门台、南岭、鼎湖山、深圳梧桐山和海南的尖峰岭,五个地区位于热带或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均处于华南地区,丛藓科和灰藓科、曲尾藓科、锦藓科、凤尾藓科、白发藓科、蔓藓科、平藓科的比例较高,在22.9%-12%之间;区域3包括长叁角地区的常州、南京、宜兴、苏州、无锡、宝华山、镇江、嘉兴、湖州、杭州、佘山、杭嘉湖平原、崇明岛、南通、苏北的宿迁、淮安、盐城、徐州以及山东的崂山、鲁山、泰山、沂山、河南的鸡公山等,单个调查地区的平均种数较低,此区域或为人为干扰强烈的农业区,或为环境相对干旱的地区。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灰藓科、羽藓科、绢藓科、提灯藓科、葫芦藓科等为优势科;区域4包括长白山、王朗、太白山、佛坪、老秃顶子、白石砬子、洮河和白龙江流域等,这些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种类较丰富,但均以温带性种类为主。青藓科、丛藓科、灰藓科、提灯藓科、曲尾藓科、柳叶藓科、紫萼藓科等所占比重较大;区域5包括安徽的黄山、浙江百山祖、九龙山、乌岩岭、天目山、大盘山、凤阳山、清凉峰和古田山,江西的井冈山、四川的峨眉山和金佛山、广西九万山、贵州梵净山和雷公山、湖南通道、重庆酋阳等。这些地方位于长江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充足,空气湿度较大,为藓类植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存条件,所以种类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多的,以地区为单位平均种数达225种。以灰藓科、青藓科、曲尾藓科、丛藓科、蔓藓科、提灯藓科、真藓科、金发藓科、羽藓科、锦藓科等所占比重较大。5.应用MaxEnt和ArcGis,对中国境内41个属在现代和气候变暖下(2070)下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发现气候变暖将对中国藓类植物的分布刻成深刻影响,但是不同的藓类植物属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不同的。一些偏温带性分布的属,例如燕尾藓属、细湿藓属、牛毛藓属、绢藓属、美灰藓属、紫萼藓属、多枝藓属、羊角藓属、毛灰藓属、细枝藓属、提灯藓属、棉藓属、丝瓜藓属,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往往大幅度压缩,有的则无适生的环境;相反,一些热带性分布的类群,例如锦藓科的锦藓属,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其潜在的分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这些区域更偏北和西北。一些没有明显的热带或温带分布趋势的类群,例如、小羽藓属、毛口藓属、小石藓属等,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它们在我国的华北等干旱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表现。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这些类群的分布区并不缩小,反而在东北部区域进一步扩大。

李洋[7]2009年在《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杭嘉湖地区(杭嘉湖平原及莫干山)是长江叁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苏州市、无锡市、上海与杭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本研究在广泛野外采集,生态样方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和生态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报道,为中国苔藓植物区系及长叁角地区植物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通过全面系统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记录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35科93属199种。其中杭嘉湖平原苔藓植物31科79属158种(苔类7科8属11种,藓类24科71属147种);莫干山苔藓植物29科66属133种(苔类6科7属10种,藓类23科59属123种)。发现浙江省新纪录属1个(陈氏藓属Chenia),新纪录种4个(陈氏藓Chenialeptophylla(C.M(u|¨)ll.)Zand.、北地链齿藓Desmatodon leucostoma(R.Brown)Berggr.、爪哇石灰藓Hydrogonium javanicum(Dozy & Molk.)Hilp、多姿柳叶藓Amblystegium varium(Hedw.)Lindb.),并对优势科、属进行了分析。2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分别对杭嘉湖平原和莫干山两地苔藓植物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杭嘉湖平原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中温带、东亚和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9.23%、39.23%和16.16%;莫干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中温带、东亚和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7.50%、41.07%和16.08%。两区都表现出明显的从中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将杭嘉湖地区(杭嘉湖平原及莫干山)的苔藓植物区系与我国其它十二个地区比较,结果表明:杭嘉湖地区(杭嘉湖平原及莫干山)与同位于华东的苏州、上海、杭州和古田山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其它八个地区关系较为疏远。3杭嘉湖平原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3.1对杭嘉湖平原15个样点进行测定分析,记录苔藓植物28科63属100种。根据其相对频度,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将15个样点大致分成2个组。第一组共10个样点,分布于嘉兴市全境和湖州市郊区,以耐旱耐人为干扰的土生直蒴藓类为主。第二组共5个样点,分布于湖州市区和余杭区,以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石、树生侧蒴藓类为主。3.2典范对应分析(CCA)的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因素和基质是影响平原地区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郁闭度、海拔和湿度也有一定影响。城市中的普通公园苔藓植物种类明显低于生境异质性较高的古典园林;平原边缘环境湿润、植被茂密丘陵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开发过度、环境干燥的丘陵。3.3基于杭嘉湖平原12个样点中100种主要苔藓植物的重要值,计算各种生态位宽度。大部分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因此要特别重视对苔藓植物特殊生境的保护,才能真正有效保护其多样性。4莫干山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4.1对海拔200m、400m、550m和700m四个海拔地带的苔藓植物进行了细致的摸查,共发现苔藓植物28科62属125种。计算各海拔地带之间的Sprensen种相似性系数表明,550m~700m的苔藓植物种相似性最高,而200m~400m的种相似性最低。此外,对冬夏两季的苔藓植物种类组成进行比较,发现莫干山苔藓植物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较大。4.2计算了莫干山4个不同海拔样点的α多样性指数,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和Patrick指数呈现出曲折性上升趋势,其中海拔400m和700m是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两个地带,而各海拔样地的Pielous均匀度指数差异很小。计算各样点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发现,莫干山苔藓植物在海拔400~550m之间的变化速率最大。4.3根据4个样地中苔藓植物的相对频度计算出各种生态位宽度,与杭嘉湖平原一致,大部分种类生态位宽度较窄。宽度大于0.5的仅有11种。

严雄梁[8]2009年在《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分类及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7°11′30~117°28′40E,27°51′10~ 28°02′20N。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126-1540.9 m。通过对阳际峰的3000余号标本的鉴定,现知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57科,133属,297种,其中藓类植物33科94属206种,苔类植物24科39属91种。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了11种江西新记录,隶属于8属,并对新记录属和种进行了描述。通过对该地区苔藓植物优势科和属的组成分析,11个优势科和19个优势属构成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主体。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共有93种苔藓植物属于此种类型,占总种数34.70%。温带成分的苔藓植物有78种,占总种数的29.10%,热带成分的苔藓植物也有78种,占总数的29.10%,与温带成分相当。表明阳际峰是热带、亚热带成分向北扩展和温带成分向南渗透的过渡地带,也使得阳际峰苔藓植物区系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这种情况与阳际峰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基本一致。通过物种丰富度、属相似性系数、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等方法与长白山、古田山、金佛山、大围山等9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发现: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与马头山和古田山区系关系最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0.64%和69.26%;与东部天山、小五台山和长白山的关系比较远。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与马头山都是以东亚成分为主,温带和热带成分相当,这也符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地理位置。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可分为药用苔藓植物、园艺观赏苔藓植物、水土保持苔藓植物、环境监测苔藓植物和生活、工艺品苔藓植物。目前阳际峰仅发现一种濒危苔藓植物——同枝青藓,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濒危苔藓植物在保护区的更多出现是必然的。

李琳, 牛玉璐, 边文, 黄士良[9]2006年在《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北连坝上高原,地处滦河水系的上游地区.该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据初步调查蕨类植物有22种,隶属于12科14属,分别占河北省蕨类植物总科数的57.14%、总属数的38.89%、总种数的22.49%.该保护区蕨类植物以温带性质成分为主,无热带性质的成分,这与该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叙述了该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境、分布类型以及资源利用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滦河上游地区高等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 李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04

[2].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D]. 张二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3].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D]. 麻亚鸿.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 杭州市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D]. 刘艳.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5]. 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研究[D]. 程丽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6]. 中国藓类植物部分类群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分布区预测的研究[D]. 巨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7]. 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D]. 李洋. 上海师范大学. 2009

[8].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分类及区系研究[D]. 严雄梁. 浙江林学院. 2009

[9].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 李琳, 牛玉璐, 边文, 黄士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标签:;  ;  ;  ;  ;  ;  ;  ;  ;  ;  ;  

滦河上游地区高等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