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高比论文-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

跨高比论文-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高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跨高比胶合木梁,顺纹剪切破坏,螺钉,钢板

跨高比论文文献综述

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1](2019)在《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工程用胶合木梁的受力性能,对分别采用未增强及在底部粘贴钢板、在底部弯剪区拧入螺钉、在两侧中部粘贴钢板增强方式的4组共计9根跨高比为12的胶合木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试验得到各试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增强后木梁的力学性能和跨中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木梁在叁分点受弯试验时发生受拉和受剪破坏的界限跨高比;在验证了受弯木梁的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后,提出了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及增强构件在叁分点受弯试验时发生顺纹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破坏形式为顺纹剪切破坏,破坏时无征兆,破坏面基本发生在木梁的中性轴及偏下位置;底部粘钢梁在受弯时受压区面积增大,中性轴下移,极限承载力和刚度都有所提高;梁底拧入螺钉和侧面贴钢板能很好地提高梁的抗剪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所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大都在20%以下,且计算值相比实测值偏于安全,可为此类构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潘从建,陈才华,冯大斌,黄小坤,刘家亮[2](2019)在《装配式无粘结预应力梁端界面竖向摩擦抗剪与梁跨高比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全装配无粘结预应力梁端的抗弯和摩擦抗剪计算方法,分析了梁端界面摩擦抗剪验算与抗弯验算的关系。通过公式计算,分析了不同荷载布置形式下梁的跨高比对梁端界面抗剪验算的影响;得出了梁端在满足抗弯承载力时,可不进行摩擦抗剪验算的跨高比限值。跨高比限值表明,多数情况下梁的跨高比较大,可不必进行梁端摩擦抗剪验算,摩擦抗剪承载力富余较大。跨高比限值便于设计人员快速判断梁端摩擦抗剪验算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马士俊[3](2019)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小跨高比剪力墙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在平面内连接两墙肢之间的梁,它是保证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关键构件。剪力墙中连梁通常梁高较大,跨度相对较小,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剪力墙连梁,跨高比往往小于2.5,属于小跨高比连梁。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往往被设计成第一道抗震设防防线,抗震设计时,连梁理论上先于剪力墙墙肢屈服,在两端形成塑性铰耗能减震。但实际上小跨高比连梁在地震作用中及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因此对于改善连梁的抗震性能,提高连梁的延性以及耗能能力成为抗震研究的关键。针对工程设计中出现的这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相关规定,设计了6个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连梁以及1个普通混凝土连梁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同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10个剪力墙连梁构件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活性粉末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连梁极限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刚度退化缓慢。(2)跨高比以及配箍特征值是影响活性粉末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3)当连梁的跨高比L/H≤0.8时,连梁发生“斜压型剪切破坏”,受力机制为斜压杆机制;当连梁的跨高比0.8<L/H≤1.5时,呈现“弯剪破坏”,连梁在弯剪作用下产生叁种不同形态的裂缝:主斜裂缝、次斜裂缝以及次生斜裂缝。(4)纵向受力钢筋起主要抗弯作用;箍筋起到约束混凝土,限制裂缝发展的作用。(5)跨高比为0.8的RPC连梁延性系数为1.38,跨高比为1.5时,延性系数为1.6,提高了16%;当配箍特征值为0.028时,RPC连梁延性系数为1.42,当配箍特征值为0.087时,延性系数为2.55,提高了80%。(6)增大配箍率与跨高比,可以提高小跨高比活性粉末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延性、减缓刚度退化、增加连梁耗能能力。但是配箍率对于RPC连梁抗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13)

刘陈诚[4](2019)在《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结构建筑绿色环保,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各国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木结构建筑的优越性逐渐体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木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住宅与公共建筑中,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木结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研究。胶合木梁作为木结构建筑中重要的构件之一,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胶合木梁受弯试验是根据《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采用的是跨高比≥18的胶合木梁,其受弯时大多发生梁底木材拉断而破坏。这种胶合木梁杆件细长,承载力低,受弯时挠度大,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选用跨高比为12的胶合木梁,通过对4组共计9根木梁分别采用未增强、在底部粘贴钢板、在底部弯剪区拧入螺钉和在两侧中部粘贴钢板等方式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各试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跨中应变分布规律以及极限承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通过对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叁分点受弯试验,探讨了其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并对试验过程中的试验现象进行了描述与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归纳整理,得到了其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以及跨中应变分布规律。(2)分别对采用在底部粘贴钢板、在底部弯剪区拧入螺钉和在两侧中部粘贴钢板等方式增强的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破坏机理,测试受弯时的木材应变变化情况和极限承载能力,得出了增强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3)对比分析了增强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力、跨中挠度以及应变变化的规律。得出了在梁底粘贴钢板可以提高木梁的承载能力,并能提高其刚度;在梁底拧入螺钉可以较好的提高木梁的抗剪能力;在侧面粘贴钢板不仅能提高木梁的抗剪性能,还能一定程度的抑制裂缝的发展。(4)在验证了梁的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后,探究了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发生受拉与受剪破坏的界限跨高比,提出了小跨高比胶合木梁以及增强构件在叁分点受弯试验时发生顺纹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且理论值相比实测值偏于安全,误差大都小于20%,可为此类构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英俊,刘清山[5](2019)在《无粘结分段封闭箍筋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无粘结分段封闭箍筋小跨高比连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无粘结分段封闭箍筋小跨高比连梁的损伤主要集中在梁端塑性铰区,耗能能力提高了24%,延性提高了50%,刚度退化缓慢,抗震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柳斌,张敬书,周家来[6](2019)在《小跨高比强化配筋连梁的抗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化配筋连梁是指采用HRB400及以上钢筋、加密加粗腰筋、加粗箍筋的连梁。期望通过腰筋和箍筋形成的2层或更多层的高强钢筋网片来承受剪力,提高其抗震性能,施工较为方便,适用于小跨高比连梁。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在已完成普通配筋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跨高比为1.25的不同配筋形式连梁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强化配筋连梁的骨架曲线出现2个峰值,峰值荷载为普通配筋连梁的1.37倍,其荷载下降速率约为普通配筋连梁的39.42%,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强化配筋连梁的峰值位移是集中对角斜筋、交叉斜筋和对角暗撑配筋连梁的叁倍多,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最后,建议采用深梁的方法计算强化配筋连梁的受剪承载力。(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马士俊,张爱社[7](2019)在《改善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方法可解决实际中小跨高比连梁在地震作用中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问题,为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文章总结了新型配筋形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更换构件、新型截面形式以及新型混凝土材料5种改善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的方法,阐明了改善连梁的抗震能力、提高连梁的抗剪承载力、增强其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的原理,以及5种改善连梁抗震性能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对改善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的方法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汪俊伊,于德湖,许卫晓[8](2019)在《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改善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提出2种新形式连梁:含铅阻尼夹层连梁和带耗能段钢连梁.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这2种连梁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性能,并与普通连梁、半通缝连梁、双连梁模型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相同尺寸情况下,含铅阻尼夹层连梁承载力与普通连梁相当,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明显提高;带耗能段钢连梁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都远高于普通连梁、双连梁、半通缝连梁和含铅阻尼夹层连梁.(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子晗[9](2018)在《卵石地层中考虑综合管廊跨高比的结构计算模型选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卵石地层作为结构地基时既不属于软弱地基也不属于坚硬地基,因此确定合适的地基模型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结构设计中,地基对管廊底板的作用主要有反力直线分布假设模型和弹性地基模型两种。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5. 0,对位于卵石地层中跨高比在0. 5~2. 0范围内的综合管廊,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地基简化模型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卵石地层中不同跨高比下综合管廊结构计算模型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赵军,李蔻,杜朝华[10](2019)在《跨高比l/h≤1.5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受剪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跨高比连梁在地震作用下易于发生剪切破坏,为了研究小跨高比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受剪性能,对低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跨高比l/h≤1.5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运用拉压杆模型理论,分析了跨高比l/h≤1.5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受剪机理,提出了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跨高比l/h≤1.5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主要通过对角混凝土主斜压杆机制与竖向拉压杆机制传递梁端剪力,其中竖向拉压杆机制由钢筋钢纤维拉杆与混凝土次斜压杆组成.基于拉压杆模型计算方法得到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采用该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跨高比l/h≤1.5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受剪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跨高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全装配无粘结预应力梁端的抗弯和摩擦抗剪计算方法,分析了梁端界面摩擦抗剪验算与抗弯验算的关系。通过公式计算,分析了不同荷载布置形式下梁的跨高比对梁端界面抗剪验算的影响;得出了梁端在满足抗弯承载力时,可不进行摩擦抗剪验算的跨高比限值。跨高比限值表明,多数情况下梁的跨高比较大,可不必进行梁端摩擦抗剪验算,摩擦抗剪承载力富余较大。跨高比限值便于设计人员快速判断梁端摩擦抗剪验算的必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高比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潘从建,陈才华,冯大斌,黄小坤,刘家亮.装配式无粘结预应力梁端界面竖向摩擦抗剪与梁跨高比关系分析[J].建筑科学.2019

[3].马士俊.活性粉末混凝土小跨高比剪力墙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4].刘陈诚.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王英俊,刘清山.无粘结分段封闭箍筋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9

[6].柳斌,张敬书,周家来.小跨高比强化配筋连梁的抗震性能[J].世界地震工程.2019

[7].马士俊,张爱社.改善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9

[8].汪俊伊,于德湖,许卫晓.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改善措施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9].张子晗.卵石地层中考虑综合管廊跨高比的结构计算模型选择分析[J].水电站设计.2018

[10].赵军,李蔻,杜朝华.跨高比l/h≤1.5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受剪性能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标签:;  ;  ;  ;  

跨高比论文-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