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队行政文化建设

论军队行政文化建设

张林[1]2003年在《论军队行政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军队行政文化建设,从而提高我军行政管理水平为宗旨。本文第一部分对军队行政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简要地介绍了其主要构成,以及行政文化对军队行政管理的作用。本文第二部分从军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军队内部人员素质和结构的变化、新军事革命挑战叁个角度阐述了加强我军行政文化建设的必然性。人性设定是行政文化的首要问题,本文第叁部分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出发,分析了我军对人性设定问题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设定,从而明确了我军行政文化建设思路和内容的出发点。在以上基础之上,本文第四部分根据行政文化构成,从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行政心理和行政道德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我军行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思路。本文认为,优秀的军队行政系统,应当认识到行政文化的存在及其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巨大影响作用。我军在发扬行政管理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应当从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出发,从我军面临的任务的需要出发,认识到我军现有行政文化存在的问题,突破思想观念上的局限性,积极进行军队行政文化建设,这是提高我军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田祖良[2]2007年在《论军队行政文化对军队行政责任的意义——兼论军队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中指出军队行政在战斗力生成、保持与增长途径方面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有效军队行政责任实现的必要路径是建设先进的军队行政文化。这种判断是基于对军队行政责任冲突叁种形式的理论分析。因此,必须增强服务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责任行政、德性行政等五个观念,构建军队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确保军队行政责任的有效实现,确保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的有效生成、保持与增长,确保新使命的有效履行。

何晔, 陈先智, 郭艳群[3]2012年在《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战略性绩效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军队行政消耗性经费在经费管理中弹性较大,难管易超。实行战略性绩效管理是减少浪费、改进工作作风、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有效手段。实行战略性绩效管理应构建完善的绩效预算框架,建立信息公开化平台,构建完整的行政消耗性开支评价指标体系。

李芳梅, 郭向军[4]2012年在《论军队律师参政议政的文化空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队律师参政议政文化与法治建设的进程息息相关。依法治军的要求溶铸军队律师参政议政文化空间,军队法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催生军队律师参政议政文化空间,维护军队和军人合法权益的需求促就军队律师参政议政文化空间,军队律师的知识维度拓展军队律师参政议政文化空间。其中,依法治军是根本,军队法制建设与发展是基础,维护军队和军人合法权益是体现,军队律师的知识维度是关键。

朱连清, 胡维娜[5]2008年在《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的技术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技术方法创新是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科学管理的根本推动力。技术方法创新关键在于创新标准化技术方法,以实现经费供应与经费支出标准化;创新信息化技术方法,以建立军队"可视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全资产可视系统"和电子货币管理智能化系统;创新效益评估技术方法,以构建支出效益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

廖亚辉[6]2016年在《独立以来缅甸政治转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48年缅甸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后,政治精英们开始了现代国家政治构建,效仿前宗主国,建立了西方式的议会制民主国家。然而,缅甸议会制民主的天然缺陷、民族纷争使缅甸陷入政治衰败、经济发展停滞和国家面临分裂的境地。1962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完全抛弃了前一时期的议会民主制,建立了纲领党一党执政的“缅甸式社会主义”,实行中央集权,闭关锁国,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控制。奈温时期,缅甸沦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民众对奈温的极权统治产生了极大不满。1988年学生运动结束了缅甸式社会主义,缅甸进入新军人政权的威权统治时期。新军人政权制定了七步民主路线图,并按照这一路线图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制订了2008年宪法,举行了2010年多党制大选。2011年民选政府上台,开启了由军方主导的政治转型,实现了由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和平过渡。2015年缅甸大选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下举行,以昂山素季为领导的民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获得了组建新政府的权力。这是缅甸独立后国家建构中的重要节点,也是缅甸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在缅甸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于这样的政治现实,本文对独立以来缅甸政治转型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范例。本文试图通过对缅甸独立以来的叁次政治转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转型前政治制度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究缅甸政治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因与特点,并对2015年大选后缅甸政治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对缅甸政治转型的独特性做出自己的归纳分析与理性思考。内容结构上,本文依据历史发展脉络,以历史事件为节点,把缅甸叁次政治转型沿着“政体转型的节点——政权制度的设计——政治制度的巩固”这一思路分别展开叙述。第一次政治转型以1962年奈温军事政变为节点,实现了议会民主政体向奈温极权政体的转型;第二次政治转型以1988年学生运动为节点,实现了奈温极权政体向丹瑞新军人威权政体的转型;第叁次转型以2011年吴登盛政府上台为节点,实现了新军人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再转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一、就政治发展进程而言,缅甸的政治转型遵循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道路。从独立之初的议会民主制到奈温极权政体,从奈温极权政体到丹瑞威权政体,从丹瑞威权政体到民主政体回归这一政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独立以后每次政治转型都是对前一政体缺陷的整体校正,其结果是新政体对旧政体既有扬弃也有继承。二、就政治转型动因而言,合法性危机是缅甸叁次政治转型发生的体制性根源。吴努时期政治精英不顾大局,互相攻讦,使人民对议会民主制丧失了信心;奈温时期缅甸经济衰败,民众生活困苦;丹瑞政权面临着国际经济制裁和国内民主派的压力,都危及执政者的合法性,动摇了其统治根基。奈温力图通过“负面合法性”、“意识形态合法性”、建立宪政来巩固其政权;丹瑞则意图通过“政绩合法性”和建立宪政来巩固政权。但是当政治体制不能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的时候,无论统治者如何处心积虑地维护政权,政权合法性必定会招致民众的质疑甚至反对,脱胎换骨的政治转型也就不可避免。叁、就政治转型的特点而言,军队在缅甸的叁次政治转型中起着主导作用。军队作为缅甸社会中最具有现代化的组织机构,控制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自上而下开启了叁次政治转型,并掌控着转型的进度。未来军队仍将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四、缅甸独立以来的叁次政治转型未能促进民族国家构建,民族问题却对缅甸的政治转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和平进程往往是政治转型后新的政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展望了民盟新政府的施政措施,认为民盟上台将为缅甸政治转型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缅甸的民主制度有望在政党轮替中得到根本上的巩固,从而树立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的典范。

付海蛟[7]2016年在《军队对埃及政治格局的影响研究(1952~201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到塞西政府上台,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军队对埃及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影响力。从民众运动到军人政权,埃及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军队的突出表现不得不让我们重视军队在埃及政治格局中的作用。本文将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在史料和诸家理论中找出埃及政治发展内外原因,通过分析威权主义政治体系与军人的关系,运用系统论对于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以图找出军人在埃及政治格局中上的作用和地位。首先从近代埃及的历史背景入手,梳理埃及独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不断纠葛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埃及在1952年独立后要面对的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脆弱的政治认同、经济的严重不平衡、社会失稳混乱、文化的冲突矛盾和持续的外来威胁等,这些问题构成了埃及复杂多样的政治环境。其次,政治环境和政治团体的不断作用造就了埃及的威权主义政治体系,威权主义政体一经建构就获得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表现为复杂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第叁,分析军队的政治特征。埃及军队具有对暴力的垄断、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严格的层级结构、高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独立超然的政治地位和对于国家和政权的持续关切等五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军队参与政治的动机和条件。最后,文章通过分析埃及威权主义政治体系与军队的相互关系,试图总结得出埃及军队的主要政治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军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支柱,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是政治生活的深度参与方,是世俗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捍卫者,以及具有的实用主义色彩。埃及军队与政治的关系复杂,希望通过本文讨论能够有助于增进埃及军队、政治和社会的研究。

李珊[8]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军之道,要在得人。军队人才建设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政党和军队普遍关注的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军队人才建设。现代化战争军事斗争准备中,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的地位作用不断凸显,加强军队人才建设日益成为推进党领导建军治军实践的重要战略。研究军队人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是扎实推进当前军队规模结构调整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实践需要,更是我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强军兴国战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理论补充。本文从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范畴与概念出发,通过回望建党九十多年来,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力求从实践演进与理论嬗变中系统梳理、分析、凝练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经验。论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选题的缘起、研究现状及成果、研究意义和价值,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范畴与概念。在介绍军队人才建设主体、对象等概念问题的基础上,界定军队人才建设问题的基本范畴,阐明研究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相关要素。提出军队人才建设的涵义及内容。从不同功能向度分析军队人才建设的价值。着重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军事思想理论和军事技术及武器装备进步程度、国家政治制度和军队性质、军队人才建设理论指导与规划决策、国际国内环境与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阐明影响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要素。第叁章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的思想渊源。从理论基础、活性基因、重要借鉴和选择参照四个方面分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的思想渊源。阐明军队人才建设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军事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吸纳中国传统军事人才思想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军事人才思想的合理内核而不断发展。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初创。通过分析革命战争背景下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结合革命建军阶段人民军队开创人才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梳理、分析与评价党初步创立的军队人才地位论、军队人才建设主体论、军队人才素质构成论、军队人才培养论等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的曲折实践与理论建树。结合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军队人才建设面临的新的形势任务及要求,分析和平建军阶段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及其实践的迂回探索。通过回顾推进军队人才建设正规化取得的成绩、尝试建立军队人才制度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中遭遇的挫折,分析了“文化大革命”中军队人才建设遭受挫折的原因以及“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转机。重点研究发掘了党在军队人才建设曲折探索中的理论建树,如军队人才质量建设观、军队人才培养观、军队人才制度建设观等理论内容并作以评价。第六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分析军队人才建设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结合改革强军阶段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的实践开拓,重点梳理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阐述人才兴军的核心地位论、军队人才素质构成论、军队人才培养途径建设论、军队人才体制机制建设论、军队人才建设发展目标论等理论内容。论证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体系成熟标志。第七章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经验。通过系统总结党在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和实践,从军队人才建设的理论指导、规律遵循、目标要求、领导主体地位、建设重点、体制机制保障、政治生态与创新氛围等方面总结凝练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经验。

许福芦[9]2009年在《起于问题 抵于科学——军队文化管理专业学科前史(下)》文中研究说明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对文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军队文化管理专业学科价值体系建构从研究部队文化工作问题入手,逐步认识到文化工作与政治工作本质上的差异,不可能走"军队文化工作学"的学术思路,必须依托管理学价值理念,吸收军队政治工作意义上文化工作实践活动的经验性成果,形成以提高官兵人文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建设目标为宗旨的管理理论、管理机制、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等价值体系。这是军艺文化管理系多年来的自觉追求,是开创未来专业建设新局面的重要基础。

张城林[10]2016年在《《真理》研究》文中认为《真理》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主办的一份党内刊物,于1941年7月10日在苏北阜宁创刊,是抗战时期华中地区的一份重要刊物。《真理》面向所有党员,尤其是政治文化水平较低的基层党员。在刊物内容的编排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不仅刊登党中央和华中局的重要文件,也刊登党的领导同志和一般党员干部的相关文章。这些文件和文章都是基于现实问题出发,突出理论宣传与舆论引导。为了使基层党员们更好地阅读,每一期编撰了通俗的提纲。并且,还设置了专刊以利于党员们交流工作经验。作为党内理论刊物,《真理》秉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围绕现实问题”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刊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在内容上,紧扣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和新四军建设。在党性建设方面,它向广大党员深刻阐述了党性的重要意义。号召党员在思想上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组织上绝对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鼓励党积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对错误进行不调和地斗争,以锻炼自己的党性。并配合实际案例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克服自身党性不强的问题。在党风建设方面,严肃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作风,号召党员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掌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纠正党员在群众工作中的错误认识,积极鼓励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分别从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党群关系等不同层面具体阐述了根据地党风建设的内容,积极推动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党风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它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分别讨论了新四军建设问题。向广大官兵阐述了党中央和华中局关于精兵简政的精神,努力宣传拥政爱民运动和军民生产互助运动,引导全军指战员正确处理军政、军民关系,号召全体官兵努力克服不良习气,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要保持军队战斗力不仅需要军事建设作保障,也需要在政治上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真理》在出版发行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地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传播马列主义,总结交流党建经验,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论述了党的建设以及根据地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论军队行政文化建设[D]. 张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3

[2]. 论军队行政文化对军队行政责任的意义——兼论军队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 田祖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战略性绩效管理[J]. 何晔, 陈先智, 郭艳群. 军事经济研究. 2012

[4]. 论军队律师参政议政的文化空间[J]. 李芳梅, 郭向军.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2

[5]. 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的技术方法[J]. 朱连清, 胡维娜. 军事经济研究. 2008

[6]. 独立以来缅甸政治转型问题研究[D]. 廖亚辉. 云南大学. 2016

[7]. 军队对埃及政治格局的影响研究(1952~2011)[D]. 付海蛟. 云南大学. 2016

[8]. 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珊.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9]. 起于问题 抵于科学——军队文化管理专业学科前史(下)[J]. 许福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9

[10]. 《真理》研究[D]. 张城林. 湘潭大学. 2016

标签:;  ;  ;  ;  ;  

论军队行政文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