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害论文-杨帆,张飞燕,孙劲冲,刘双,刘洪伟

真菌病害论文-杨帆,张飞燕,孙劲冲,刘双,刘洪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真菌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真菌病害,鉴定,稳定性

真菌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张飞燕,孙劲冲,刘双,刘洪伟[1](2019)在《马铃薯真菌病害拮抗菌株鉴定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马铃薯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多种病害混合发生、缺乏安全有效防治方法的问题,对前期筛选出的高效拮抗菌株BA-26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其胞外代谢产物的稳定性,明确防病促生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BA-26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8种马铃薯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率大于80%;胞外代谢产物经100℃处理30 min、紫外照射8 h、pH 2~10酸碱处理、蛋白酶处理1 h后,相对抑菌率均维持在80%以上;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A-26滤液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1.3%;盆栽试验中,每盆施用20 mL浓度为4.0×10~9 cfu·mL~(-1)的BA-26发酵液使马铃薯根长、须根数、株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分别显着增加32.07%、111.94%、48.0%、19.6%。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对马铃薯真菌病害抑菌谱宽,胞外代谢产物稳定性强,有较强的防病促生作用,具有开发为马铃薯专用生防菌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11期)

杨建波,欧阳秋飞,黄战威[2](2019)在《杧果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及其抗病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热带水果。蒂腐病和炭疽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杧果主要采后真菌病害及其病原真菌、抗病性的品种差异及抗病种质筛选、杧果的抗病响应与表达调控机制等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病程相关分子基础及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情况,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俗,刘勇,陈虹,康晓慧,张绪校[3](2019)在《四川人工栽培饲草主要真菌病害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市(州)、县普查的基础上,按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26县(区),对其人工栽培饲草病害进行调查,采用科赫法则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2017年四川人工栽培饲草病害发生面积19. 32万公顷,占饲草栽培面积的21. 31%; 13种饲草常见真菌性病害40种,主要病害为叶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其中紫花苜蓿、青贮玉米、黑麦草、叁叶草、光叶紫花苕发病较重。紫花苜蓿发病率为13%~60%,病情指数为8~65,造成危害损失约22%;青贮玉米发病率为16%~46%,病情指数为4~30,造成危害损失10%~25%;黑麦草病害发病率为12%~38%,病情指数为3~31,造成危害损失5%~20%;白叁叶发病率为10%~20%,病情指数为3~15,造成危害损失10%~25%;光叶紫花苕发病率为5%~75%,病情指数为3~55,造成危害损失15%~40%。(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5期)

何碧珀,赵辉,刘红彦,倪云霞,文艺[4](2019)在《2株芝麻真菌病害生防菌的抑菌特征、促生评价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高效、安全的芝麻病害生防资源,开展芝麻病害绿色防控,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毒介质法测定从采集的412份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生防菌株SFB34和SFB109的抑菌特性,并对其进行促生评价和鉴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对芝麻菜豆壳球孢、尖镰孢、索氏平脐蠕孢、多主棒孢、球黑孢5种常见的芝麻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菌株SFB34及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率介于47.13%~88.89%,菌株SFB109及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率介于38.84%~86.90%;利用灌根法测定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SFB34、SFB109菌株的5×10~8 cfu/mL菌悬液对芝麻幼苗的株高增长率分别为8.91%、8.57%,根长增长率分别为22.42%、13.16%,鲜质量增长率分别为28.02%、20.88%,干质量增长率分别为23.52%、11.76%;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SFB34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FB109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研究结果为将SFB34和SFB109作为芝麻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资源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黄茜斌,徐建军,叶海萍,王燕,郑柏荫[5](2019)在《丙环唑和抑霉唑混配对柑橘贮藏期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是中国柑橘的主要产区之一,截止2017年种植面积9.67×10~5hm~2,产量200×10~4t~([1])。主栽品种有柑类的特早熟、早熟、中晚熟和晚熟的温州蜜柑,橘类中的椪柑,柚类的玉环文旦、四季柚,并有一系列新品种如"红美人"、"葡萄柚"、"甜橘柚"、"由良"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柑橘市场品种不断优化,显着提高了果农的种植效(本文来源于《浙江柑橘》期刊2019年03期)

李仁慧,闫智臣,段廷玉[6](2019)在《蚕豆真菌病害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害是蚕豆(Vicia fab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蚕豆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品种抗病性、病害流行学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蚕豆病害研究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真菌病害可对植株造成不同影响,如增强蚕豆蒸腾作用,增加细胞内Na+、全酚含量,致使植物叶绿体膜混乱,或产生毒素。不同蚕豆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病害的侵染与单宁、氨基酸含量、抗病相关基因如Af家族的表达密切相关。病菌以种子、植株病残体等为初侵染源;土壤和空气高湿、暖热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生物防治措施,红光处理及代森锌、叁唑酮化学防治等技术有效防控病害发生。(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宇,张英[7](2019)在《蓝莓枝干病害病原真菌的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莓(Vaccnium uliginosum L.),又名笃斯越橘,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我国自1981年引入蓝莓栽培品种。蓝莓枝条枯萎病和溃疡病是蓝莓上最重要的病害,是蓝莓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导致蓝莓植株死亡率最高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病害,在许多地区成为蓝莓生产的制约因子。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引起蓝莓枝枯病和溃疡病的病原真菌有40余种,我国仅有报道10余种,其中以葡萄座腔菌危害最为严重。本课题组对引起蓝莓枝枯病及溃疡病的病原真菌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10病原真菌,即:引起蓝莓枝枯病的Botryosphaeria longispermatia, Botryosphaeria pseudofabicerciana, Lasiodiplodia clavispora, Lasiodiplodia fujianensis, Lasiodiplodia henanica, Lasiodiplodia nanpingensis, Lasiodiplodia paraphysoides, Macrophomina vaccini;引起溃疡病的Neofusicoccum vaccinii, Neofusicoccum yunnana。本研究以引起中国蓝莓枝枯病及溃疡病的病原真菌为目标,根据病原菌的靶标基因特异区段在相近种之间的差异,以tef-1α(翻译延长因子)为靶序列并结合指示剂SYBR GreenⅠ荧光检测试剂,针对新发现的10种病原菌设计了LAMP检测技术体系,该方法仅需63℃恒温条件60 min便可通过肉眼观察确定病株是否带有靶标菌,经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评价以及田间回接样品进行检测,筛选出10组灵敏、准确、快速的LAMP引物组。该10组引物组成功对纯培养物和感病蓝莓植株进行了快速检测,可检测的病原菌浓度范围为1pg–10fg,可为田间蓝莓枝干真菌病害早期检验检疫及病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害流行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肖小娥,熊桃,李红叶[8](2019)在《柑橘真菌性枝干病害病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水果之一,中国的柑橘产量与面积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柑橘种植面积达258.72万公顷,总产量3816.78万吨。柑橘生长过程中常出现枝干流胶,溃疡,干腐和顶梢枯死等问题,但一直缺乏对其病原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主要是树脂病(Diaporthe citri)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最近来自欧洲的研究表明多种刺盘孢属、间座壳属、葡萄座腔菌科、胶孢壳科等真菌类群均会引起柑橘真菌性枝干病害,然而在中国这一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针对中国主要柑橘产区及主要种和品种进行取样,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系统性研究引起柑橘枝干病害的真菌类群,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柑橘枝干真菌性病害优势种群,为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目前从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江苏、重庆、四川、陕西、云南、福建、贵州、上海等14个省直辖市,温州蜜柑、脐橙、南丰蜜桔、柠檬、胡柚和一些杂柑等33个柑橘品种上共分离了446份样品,获得1119份菌株,经初步鉴定主要为刺盘孢属、间座壳属、镰刀菌属、链格孢属、葡萄座腔菌科、胶孢壳科菌株,而确切的分类地位及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郑庆伟[9](2019)在《孙丽英教授团队有望创建新型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发现的类病毒共34种,全部来源于植物寄主。类病毒作为植物界广泛分布的活细胞寄生物,在动物界和菌物界却尚未发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一流学科群病虫害综合治理PI团队孙丽英教授课题组于2017年在PNAS报道了植物病毒在与某些病原真菌共侵染时会发生跨界侵染植物病原真菌的现象。近日,该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病毒跨界传播新领域,发现了植物类病毒能够跨界侵染病原真菌,并引起病原真菌致病力衰退,有望创建新型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因子,这一原创性成果发表在双一流A类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周英,邹曼飞,张凯东,强遥,赵尚高[10](2019)在《奉新猕猴桃3种真菌病害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猕猴桃是江西省奉新县的重要和特色果树,发展猕猴桃生产对促进该县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该县猕猴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种类不断增多,为害程度不断加重。本文针对近年来奉新县猕猴桃生长期出现的黑斑病、白纹羽病及黑霉病3种真菌病害进行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试验及室内药剂筛选,目的是查明这些病害的发生原因,并为其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奠定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通过病菌分离、病菌培养性状、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江西奉新县猕猴桃生长期出现的3种真菌病害的病原进行鉴定,确定了奉新县猕猴桃黑斑病的病原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猕猴桃白纹羽病病原为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猕猴桃黑霉病病原为猕猴桃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2)在26种杀菌剂对A.alternata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10%申嗪霉素、50%咪鲜胺锰盐、25%已唑醇、75%肟菌·戊唑醇、25%丙环唑、10%苯醚甲环唑、75%戊唑·嘧菌酯和40%氟硅唑这8种杀菌剂对A.alternata具有强毒力,EC_(50)值介于0.1821~0.7633μg/mL;在26种杀菌剂对R.necatrix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10%申嗪霉素、22.5%啶氧菌酯、50%咪鲜胺锰盐、45%敌磺钠、50%多菌灵、25%丙环唑、25%嘧菌酯、70%甲基硫菌灵、10%多抗霉素、40%五氯硝基苯、30%恶霉灵、40%氟硅唑和0.3%四霉素这12种杀菌剂对R.necatrix具有强毒力,EC_(50)值介于0.0001~0.6861μg/mL。(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真菌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热带水果。蒂腐病和炭疽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杧果主要采后真菌病害及其病原真菌、抗病性的品种差异及抗病种质筛选、杧果的抗病响应与表达调控机制等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病程相关分子基础及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情况,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菌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杨帆,张飞燕,孙劲冲,刘双,刘洪伟.马铃薯真菌病害拮抗菌株鉴定及初步应用[J].中国蔬菜.2019

[2].杨建波,欧阳秋飞,黄战威.杧果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及其抗病机理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9

[3].周俗,刘勇,陈虹,康晓慧,张绪校.四川人工栽培饲草主要真菌病害调查报告[J].草学.2019

[4].何碧珀,赵辉,刘红彦,倪云霞,文艺.2株芝麻真菌病害生防菌的抑菌特征、促生评价及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9

[5].黄茜斌,徐建军,叶海萍,王燕,郑柏荫.丙环唑和抑霉唑混配对柑橘贮藏期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J].浙江柑橘.2019

[6].李仁慧,闫智臣,段廷玉.蚕豆真菌病害及其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9

[7].王宇,张英.蓝莓枝干病害病原真菌的快速检测[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8].肖小娥,熊桃,李红叶.柑橘真菌性枝干病害病原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9].郑庆伟.孙丽英教授团队有望创建新型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因子[J].农药市场信息.2019

[10].周英,邹曼飞,张凯东,强遥,赵尚高.奉新猕猴桃3种真菌病害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标签:;  ;  ;  ;  

真菌病害论文-杨帆,张飞燕,孙劲冲,刘双,刘洪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