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双音词研究

《释名》双音词研究

徐从权[1]2003年在《《释名》双音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末刘熙所作的《释名》,一向被视为中国语源学的开山之作,属于传统语言学训诂门类。《释名》主旨在于探索事物得名之由,它不仅具有词义学、语音学方面的价值,而且其本身就是可贵的语料。本文以《释名》本身为语料,选取双音词为切入点,对《释名》重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释名》双音词进行分类与归纳,从而管窥汉末汉语双音词的一些特点。 《释名》的训释通例是:“被释词+释词+小句”,这个通例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单音节被释词与单音节释词在小句中多数成为一个构词语素,与另一构词语素组合成一个双音节词。本文抓住此特点对汉语单音词双音化作了研究。 在研读《释名》过程中,发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两部工具书在利用《释名》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本文对其中的问题作了一些订补工作。

王国珍[2]2017年在《从词汇角度看《释名》的语料性质》文中认为《释名》是东汉时期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从单音同义词和复音词两个角度对该书口语性的强弱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新旧词的角度看,《释名》的15组单音同义词中,旧词占优势的有4组,新词占优势的仅1组,均是旧词的有10组,其中反映口语程度较弱的有7组,较强的有5组,处于中间状态的是3组,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从复音词的角度看,无论是复音词数量还是新兴复音词的数量都极其庞大,远远超出同时代文献,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鉴于注释性语言存在特殊性,不能简单地认为《释名》的复音词都是当时语言中实际存在的词语。

牛静[3]2016年在《《广韵》含被释字的释语研究》文中提出《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及现存最完整的韵书,历来被称为韵书的楷模,在音韵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广韵》也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它解释繁复,释义详尽,为文字、训诂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词汇、训诂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以《广韵》中含被释字的释语为研究对象,从训释方法和训释格式两个方面对《广韵》含被释字释语的训释特点进行了总结说明,从形态结构的角度对《广韵》含被释字的释语中的双音词进行了分类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双音词中的部分词语行了分析说明,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广韵》和中古时期双音词的认识。本文在研究《广韵》含被释字释语的过程中,发现《汉语大词典》中有关《广韵》含被释字释语中的双音词部分存在词条失收、义项失收和书证滞后等问题,本文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 《释名》双音词研究[D]. 徐从权. 苏州大学. 2003

[2]. 从词汇角度看《释名》的语料性质[J]. 王国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广韵》含被释字的释语研究[D]. 牛静. 苏州大学. 2016

标签:;  ;  ;  

《释名》双音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