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巧提问催生智慧火花

用精巧提问催生智慧火花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教研室723400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余映潮老师在语文好课的30字要诀里提出“提问精粹实在”,明确强调:“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是一门技术活。这种技术的精巧或平庸,体现课堂教学的灵动与粗浅。课堂教学要避免零打碎问,注重整合,以精确的问题,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效果。”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充分地关注提问的质量,将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兼顾精准与巧妙。那么如何精巧提问,本为从五方面作了分析,以期与各位教育同仁探讨交流。

关键词:语文提问精巧

一、以主问题统揽课堂

主问题是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首创。“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一位特级教师执教文言文《岳阳楼记》,整节课只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区别是什么?”之后,共同归纳,古仁人是“不以为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并找到全文的主旨句;第二个问题:“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相应的写景段落,体会情景交融的精妙;第三个问题:“滕子京和范仲淹属于古仁人的范畴吗?”由此引发学生对文章第一段记叙部分的深度研读。我在研读该课例的时候,对该位教师的提问内容十分敬佩,这个问题涉及到作者、文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需要借助相关的背景资料。

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的整体阅读、多角理解、选点突破、优化活动、精细思考,采取“一线串珠”的形式,从而引发学生大面积参与学习活动。

二、矛盾之处迂回反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能打开学生狭小的、封闭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活跃、敞亮的状态。如执教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笔者在磨课期间,故弄悬疑,卖着关子反问:“不过是个普通的鸭蛋嘛!作者为何对外地的鸭蛋嗤之以鼻?”引导学生认真地品味,在字里行间揣摩语言,穿插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家乡浓厚的“高邮”情结。文字中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流露出来,原来是“情到深处不讲理”的真实体现。

三、争议之处及时驳问

对于教学中存在争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捕捉这种教学的最佳契机,机智处理教学中的生成部分,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燃烧,汇集成灿烂的火花,产生“井喷”效应。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探究、思考、交流,促进思维向前延伸。

讲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当学生浏览完全文后,根据文中人物的描写,在插图中找出相应的人物。学生对某个人物产生了重大的分歧,此时教师不应直接亮明观点,而要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给他们争议制造出碰撞点,驳问:“你认为这个人物是歌德?我觉得不是。请问你的依据到底在文中哪里呢?大家当一回推理侦探吧!”学生经教师的一番激将,回到文章中,最后就找到了具体的语句。学生各自发表观点,围绕人物畅所欲言,达到越辨析越清晰的效果。

四、懵懂之处精准追问

对于学生已经回答的问题,答案看似正确,或许只是浅显的主观经验,不能仅停留在懵懂的状态,教师要恰当追问,拨开云雾见月明,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语言品析环节,要做好品读过程的细腻深入。品读是三个口字,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后,还应有一次精准地追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五、角色变换巧妙设问

让学生从旁观的读者转换为作品中的人物,“从阅读的客体变成故事的主体”。提问方式,适合小说类作品的讲授。执教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分析人物角色性格特点,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大多指责菲利普的全家虚伪、势利,金钱至上,不顾亲情。教师顺势设问:“假如你是菲利普家的某个人物,你在最后的时刻会与船上的于勒相认吗?”学生们换位思考,从阅读者变成故事中的角色,鉴赏、解析的思路瞬间发生改变。当他们再次深入到情节中,不再以道德的立场简单地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无奈之感。设置该问题,让学生不再进行架空式的是非道德批判,对该篇小说主题复杂性会辨析深刻,对人物的分析不会标签化、脸谱化。

总之,精巧的提问,建立在充分地备课和全面分析学情之上。只有我们深钻教材,建立宏观的视野,注重问题的深度、广度、厚度,就能让问题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充分地点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习变得更有效、更主动。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47。

[2]王君王君讲经典名篇: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

[3]王君青春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7,07。

[4]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53。

标签:;  ;  ;  

用精巧提问催生智慧火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