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论文_尤俊丽,简茂球,林晓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海夏季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南海,夏季,汛期,海温,东亚,热带,北大西洋。

南海夏季风论文文献综述

尤俊丽,简茂球,林晓霞[1](2019)在《春季对流层温度的季内和季节以上分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的相对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在1993/1994年出现显着的年代际提早,探讨了大气要素场的不同时间尺度分量季节演变的年代际变异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年代际变异的相对影响作用。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年代际提早与南海季风区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季节性逆转的年代际提早有密切联系。南海季风区5月中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年代际增强主要由季风区北部温度的年代际显着增暖造成。季内分量和季节以上分量对1993年之前南海季风区经向温度梯度逆转及加强时间偏晚的作用同等重要。经向温度梯度距平的季节以上分量主要源于季风区北部温度相应分量的贡献,而季节内分量则主要由南部相应分量影响所致,并由25~90 d分量所主导。季节以上分量对1994年之后南海季风区经向温度梯度逆转及加强时间偏早的贡献要大于季节内分量的贡献。经向温度梯度距平的季节以上分量和季内分量对总距平的正贡献都主要来自于季风区北部温度相应分量。两种季内低频分量对温度梯度季内分量的贡献率相当,10~25 d分量主要由南海北部温度相应分量所主导,25~90 d分量对总距平的正贡献也源自北部分量。准双周振荡分量对各年代南海夏季风爆发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亚楠,王东海,李国平,丁伟钰[2](2019)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华南前汛期降水日变化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华南地区24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和14个探空站数据,分析了2003—2016年4—6月华南前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据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将降水分为爆发前后两个时段。华南地区主要存在两条大雨带,一个位于云贵高原至南岭山脉以南,另一个位于广东沿海地区。偏北雨带集中发生在后半夜至清晨时段,偏南雨带集中发生在中午至下午时段。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较大时次位于中午至下午时段。前后期年降水标准差在0.5附近,变化幅度明显时段主要集中于凌晨至清晨。午后出现3 h多年降水量变化幅度最大值,最小时段为中午12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经向分布特征明显且相似: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在112°E附近出现日变化转折,以西多出现不稳定夜雨,以东白天降水波动较大。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降水特征主要表现为西部高频、南部高强,在清晨更多作用于对暴雨系统的增长;季风爆发后则表现为西北-东南南的高频率高强度降水形态,在傍晚更多作用于增加降水发生频率。(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夏侯杰,朱伟军,任福民,梁佳,王彬雁[3](2019)在《南海夏季风对台风“启德”极端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研究台风"启德"极端降水的成因,模拟了南海夏季风减弱后台风"启德"的路径、强度、雨带位置、降水强度等。结果表明,夏季风削弱后,南海地区的西南季风受到抑制,台风强度减弱,台风范围内降水强度总体减弱,台风雨带偏南,因此南海夏季风强度减弱不利于极端降水的产生。降水模拟过程中发现,降水强度的减弱在整个模拟试验时间周期内,表现为非峰值强度减弱明显,而峰值强度不明显减弱。进一步分析了台风降水的逐小时演变特征和台风路径特征。结果表明,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台风登陆在时间上存在时间差,与台风降水的逐小时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差基本对应。这说明可能台风登陆过程的其他复杂因素导致夏季风减弱后台风登陆降水不表现出明显减弱。而非登陆过程,减弱夏季风对台风降水有减幅作用。(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娇,丁瑞强,吴志伟,秦箭煌,李保生[4](2019)在《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信噪比(SNR)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由潜在可预报性偏低位相向偏高位相的年代际转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和东印度洋—西太平洋(EIOWP)的海表温度(SS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当EIOWP区域SST年际变率较大时,对南海夏季风影响较强,使得南海夏季风的外部信号增强,从而提高了潜在可预报性;当EIOWP区域SST年际变率较小时,对南海夏季风影响较弱,南海夏季风的外部信号进而减弱,潜在可预报性降低。(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付丽丽[5](2019)在《国家气候中心:南海夏季风爆发较常年明显偏早》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付丽丽)15日,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今年的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2候(五天为一候)爆发,爆发日期较常年(5月第5候)明显偏早,意味着我国东部全面进入主汛期。国家气候中心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的最新监测表明,南海季风监测区(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5-17)

林爱兰,Renhe,Zhang,Chao,He[6](2018)在《冬春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标志着东南亚与东亚夏季风的到来和雨季的开始,且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年际变化明显,近35年来最早爆发与最迟爆发相差50多天,因此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成因吸引了很多专家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了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热带内外海温异常的密切关系(例如丁一汇和李崇银等,1999;2002;毛江玉等,2000;赵永平等,2000;黄荣辉等,2005;梁肇宁和温之平,2006;林爱兰等,2013)。也有研究认为南半球冷空气和越赤道气流对季风活动存在影响,例如有专家研究表明,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可触发北半球夏季风的建立和演变(Kuettner et al,1980;Sikka,1980;陶诗言等,1983),南半球环流变化也可引起北半球夏季风的中断(Ramaswamy et al,1978;Rodwell,1997)。何金海等(1989,1991)指出,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是通过准40天振荡的向北传播实现的。越赤道气流在南、北半球环流相互作用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李崇银等(2002)认为,索马里越赤道急流的建立导致赤道印度洋地区西风的持续加强和向东扩展,最终导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高辉等(2006)研究表明,在季风爆发前2候,索马里急流有一次迅速的增强过程,同时南海越赤道气流的迅速增强也推动副热带高压北上,共同促使南海夏季风的全面爆发。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主要侧重于越赤道气流的中短期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作用,而从越赤道气流的月或季平均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研究较少。另外,过去关于越赤道气流对季风活动和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两者的同期关系,而对前期冬春季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对后期夏季风活动和天气气候是否存在影响,目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冬春各月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前期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对后期夏季风爆发是否有指示作用,从而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新的参考信息。本文利用NCEP-DOE日平均和月平均大气资料以及美国NOAA的ERSST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结合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冬春各支冬春菲律宾附近越赤道气流强度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与前期1月、2月、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呈持续负相关,前期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累积强度越强(弱),季风爆发越早(迟)。前期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通过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而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联系起来,在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偏强(弱)年,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偏强偏西),有利于(不利于)热带西风向东扩展,则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迟)。前期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异常及其与后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热源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大气热源的作用,亚-澳季风区大气非绝热加热和热带西太平洋赤道南北海温异常的差异以及与之对应的大气非绝热加热,一方面造成1-3月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异常,另一方面也影响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4月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与南海北部-华南沿海地区大气较湿热的气候背景共同造成南海北部的气旋性环流异常,从而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造成南海季风爆发偏早晚。冬春越赤道气流异常是亚奥季风区大气非绝热加热、海温异常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综合表现。(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期刊2018-10-24)

刘蕾,张凌云,陈茂钦,苏小玲,袁马强[7](2018)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季风的爆发和盛行期间正好为中国的雨季,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暴雨出现最频繁。季风活动将大量的暖湿气流输送至降水区,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一个特点,但其影响系统没有锋面暴雨明显,预报信号较弱,特别是在850h Pa为一致的南风气流时,主观和客观预报均无法准确判断暴雨的范围与发生时间,在业务中经常出现漏报。柳州市地处广西北部地区,境内地形复杂,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频繁发生的暴雨给柳州地区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2016年6月14日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使柳州市区西鹅乡地区3 h降雨量达204.5 mm,大暴雨导致全城多处被淹、学校停课、部分公交车停运及小区停电等,严重影响了柳州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统计分析表明柳州地区多数暖区暴雨过程发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因此开展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暖区暴雨的研究,对比分析其特点和主要影响系统对提高暖区暴雨预报准确率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及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的特征及环流形势。由于暖区暴雨的分类以低层850hPa系统为依据,为了更好的对比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暖区暴雨的影响系统,结合高层200hPa、中层500h Pa及低层925hPa的影响系统进行合成分析。本文以暴雨中心柳州市(109.4°E,24.4°N)为中心点,中高层(200h Pa、500h Pa)东西各取30个格点,南北各取25个格点进行合成;低层(925h Pa)东西各取15个格点,南北各取10个格点进行合成,分辨率为1°×1°。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出现3次(27.2%)南风型暖区暴雨,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则出现8次(72.8%)南风型暖区暴雨,说明南风型暖区暴雨更易出现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南海夏季风从南海向华南地区不断输送水汽和热量,使柳州地区上空的对流活动增强,从而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对比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暖区暴雨影响系统及物理条件可知:南海夏季风爆发前,主要由副热带西风急流右后侧的辐散场为暖区暴雨提供高层辐散机制;暴雨区上空湿层较浅薄,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增加了暴雨区上空的不稳定度,暴雨区北部400—600 km处存在锋区;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后,主要是南亚高压提供高层辐散机制,高层辐散强于低层辐合,高层强烈的"抽吸"作用使暴雨上空维持上升运动,且湿层较深厚,整层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降水效率的提高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3)由南风型暖区暴雨分布概率可知,柳州地区高频次的暴雨区主要分布在九万大山附近及其南侧,说明柳州北部地区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暖区暴雨的发生,加大了柳州北部地区暴雨的发生频次。(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任素玲,李云,方翔,蒋建莹[8](2018)在《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反演产品定义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季风爆发伴随着风场和大气温湿度的急剧变化,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反演的云导风(AMV)和黑体亮温(TBB)产品可从大气动力和热力两个方面对夏季风活动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气象卫星AMV和TBB资料综合分析,选择南海夏季风监测区域为110~120°E,10~20°N。夏季风爆发期间,对流层高层(150~300 hPa高度层范围)云导风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风云气象卫星区域日平均TBB下降至280 K以下,综合利用AMV和TBB双指标可更好描述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特征。定义气象卫星监测南海夏季风爆发判别方法为:4月15日以后,AMV和TBB指标同时稳定大于临界值,其中,AMV指标稳定是指持续10天且中断不超过5天,TBB指标稳定是指维持5天。该判别方法可为南海夏季风业务服务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徐集云,霍利微,宋超辉,刘樱,陈君芝[9](2019)在《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HadiSST资料、CMAP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北大西洋(Northern Tropical Atlantic,NTA)海表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与南海夏季风(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的联系及可能机制。观测分析表明,夏季NTA海温异常与SCSSM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NTA海温正异常时,北半球副热带东太平洋至大西洋区域存在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热带大西洋(热带中太平洋)地区产生异常上升(下沉)运动,使得西北太平洋地区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该反气旋环流异常西侧的南风异常使得SCSSM增强。利用春季NTA指数、东南印度洋海温异常指数、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指数、南太平洋经向模(South Pacific Ocean Meridional Dipole,SPOMD)及Niňo3.4指数构建了SCSSM季节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后报与观测的SCSSM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1,表明该模型可较好预测SCSSM。(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鹏,陈文[10](2018)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前期东亚冬季风异常的关系以及ENSO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并探讨了ENSO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弱冬季风之后的南海地区5月有异常东风、降水偏少,对应于夏季风爆发偏晚;强冬季风之后则相反;但上述关系并不十分显着。进一步利用线性回归将东亚冬季风分为与ENSO有关和无关的部分,对于与ENSO有关的冬季风,上述冬季风—夏季风爆发的关系的显着性有明显提高;但与ENSO无关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爆发并无显着联系。这说明冬季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主要是由与ENSO有关的冬季风造成的。这一关系可以用ENSO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或气旋来解释,以弱冬季风之后夏季风爆发偏晚为例:El Ni?o事件一方面激发出菲律宾异常反气旋,使得冬季风偏弱;另一方面又引起热带印度洋增暖,由于局地海气相互作用正反馈和印度洋电容器效应,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得以维持到晚春。该异常反气旋及其南侧的异常东风不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从而导致夏季风爆发偏晚。(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南海夏季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华南地区24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和14个探空站数据,分析了2003—2016年4—6月华南前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据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将降水分为爆发前后两个时段。华南地区主要存在两条大雨带,一个位于云贵高原至南岭山脉以南,另一个位于广东沿海地区。偏北雨带集中发生在后半夜至清晨时段,偏南雨带集中发生在中午至下午时段。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较大时次位于中午至下午时段。前后期年降水标准差在0.5附近,变化幅度明显时段主要集中于凌晨至清晨。午后出现3 h多年降水量变化幅度最大值,最小时段为中午12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经向分布特征明显且相似: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在112°E附近出现日变化转折,以西多出现不稳定夜雨,以东白天降水波动较大。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降水特征主要表现为西部高频、南部高强,在清晨更多作用于对暴雨系统的增长;季风爆发后则表现为西北-东南南的高频率高强度降水形态,在傍晚更多作用于增加降水发生频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海夏季风论文参考文献

[1].尤俊丽,简茂球,林晓霞.春季对流层温度的季内和季节以上分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的相对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9

[2].刘亚楠,王东海,李国平,丁伟钰.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华南前汛期降水日变化对比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

[3].夏侯杰,朱伟军,任福民,梁佳,王彬雁.南海夏季风对台风“启德”极端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19

[4].李娇,丁瑞强,吴志伟,秦箭煌,李保生.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

[5].付丽丽.国家气候中心:南海夏季风爆发较常年明显偏早[N].科技日报.2019

[6].林爱兰,Renhe,Zhang,Chao,He.冬春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2018

[7].刘蕾,张凌云,陈茂钦,苏小玲,袁马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的特征[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8].任素玲,李云,方翔,蒋建莹.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反演产品定义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标[J].热带气象学报.2018

[9].徐集云,霍利微,宋超辉,刘樱,陈君芝.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及其机理[J].大气科学学报.2019

[10].胡鹏,陈文.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前期东亚冬季风异常的关系以及ENSO的作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模式模拟的南海夏季混合层温度南海夏季风ISO强年时夏季风ISO的...~2008年南海夏季风ISO强度的...1979~2007年南海夏季风ISO活动...南海夏季风强年(a、b)和弱年(c、...月份北印度洋海气潜热通量变化(超前3a...

标签:;  ;  ;  ;  ;  ;  ;  

南海夏季风论文_尤俊丽,简茂球,林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