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擅长处理公共事务吗?

你擅长处理公共事务吗?

一、你善于处理公务关系吗?(论文文献综述)

徐娜[1](2019)在《从共谋到协同治理:一个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演进路径——以武陵山区W镇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基层治理领域中长期存在着已经制度化了的共谋治理模式。从根本上看,共谋是以一种隐性联盟的形式,突破部门分割实现联合行动。国家治理转型过程中倡导的协同治理正是对共谋行为的检视和反思,它意图构建一种以正式制度为基础的网络化协同治理模式,以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进而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武陵山区W镇的政府组织架构调整过程,展现了两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差异。从治理实效来看,协同治理模式凭借制度优势所展现的整体性协同效应,证明了其相较于共谋模式的优势所在。"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之间的兼容程度,是分辨共谋与协同治理模式的根本差异,也是影响二者效能差异的关键性要素。在社会转型攻坚时期,重新捋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是切实激发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演进路径。

高娟[2](2011)在《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责任政府的构建,必然要求政府及其官僚体系及时、直接、有效对管辖范围内的公众诉求做出回应。而政府回应的能力建设,不但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供给职能的本质要求和责任,更为重要的的是,政府回应力的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的问责机制,更反映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大致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展开。笔者立足于责任政府的视角,将论题确立为“基于责任政府导向下政府回应力研究”,尝试从理论上探讨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并运用个案,总结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回应力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在揭示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回应型政府的基本策略。其基本研究内容如下: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政府回应的研究,交织共生着关注效率的管理主义与关注公平、民主的宪政主义两种范式取向。而本文所称的政府回应,是指政府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按照法律规定,在其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对公众的要求和愿望做出积极反应的过程及相关制度安排。而政府回应力,则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社会公众及其它社会组织所提出的各种诉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与回复的能力。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分为公平、正义、民主的义务价值和追求效率、包容性增长及科学、法治等实践价值两个层面。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关系是政府回应的逻辑依据,而“责任驱动”则是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内涵。政府回应力建设的的关键在于主动、透明、充分、迅捷等核心能力要素,以及抓住第一时间或最佳时机,并以负责任的政府和负责任的媒体作为回应途径。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应该包括测评主体、测评客体、测评目标、测评标准、测评指标、测评方法和测评报告等7个构成要素。它具有实现和落实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提升政府效能等四项特殊功能,其构建须遵循服务导向、职能依据和发展调整等原则,其构建的系统流程依次应为功能定位、方案设计功能检验等三个基本环节。政府回应力的测评就是要在政府回应的广度、深度和效度3个维度对其回应的效率、效益、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维度、8个类别和20个单项目标的政府回应力测量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了直面丑闻的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公交燃烧事件后三天五场新闻发布会的迅捷反应及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中扩大参与的“双向互动”制度创新等3个典型案例,分别从回应过程、回应力评价及回应力建设等3方面对前文关于政府回应力内涵、内容、流程、标准的观点进行了实证验证。三个案例对于政府回应力建设的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应直面问题,务必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并采用区分性的回应策略,超脱案例具体事件来完善制度,政府危机公关必须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系统的制度创新予以回应基层社会矛盾或公众利益诉求。政府的回应力高下取决于公众的需求与政府回应的均衡(即帕累托最优),而这一均衡需要在探究地方政府现实回应力建设所面临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回应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为: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形成了权威中心的闭锁场域;以及由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影响所导致的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则是阻碍责任政府构建,进而妨害政府回应力提升的现实深层动因。本文最后提出了责任政府导向下提升政府回应力的对策,即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实现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通过行政伦理的重塑实现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通过组织结构的改造实现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通过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加强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并建议以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作为责任政府构建与政府回应力提升的核心任务。

牙韩高[3](2008)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学分制的推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等诸多方面导致高等学校学生班级和学生会组织管理功能弱化。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逐步展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发展迅猛,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各级共青团组织)的管理者如何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的能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管理者作用的发挥,如何提高学生社团管理者效能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从领导方式研究入手,探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四种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问题,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者不断提高领导效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论文在说明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基本特性、应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原因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三个问题的基础上,选择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紧紧围绕论文提出的七个核心研究问题展开研究:(1)完成领导方式及其相关变量、领导效能及其相关变量、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关系的测量分析和学生社团成熟度及其相关变量的测量分析。(2)完成预调查问卷与正式调查问卷的领导方式、领导效能与学生社团成熟度量表制定。选择国外着名的LBDQⅫ的多因素领导方式量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的短式量表和波特、斯蒂尔斯和茅德(Porter,Steers&Mowday)编制的组织承诺量表,经过预问卷调查和正式问卷调查的因素分析,精简并修改后组成正式调查问卷的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量表。利用Allen的情景指导模型所划分的学生社团四种成熟度水平,制定出中国高校学生社团成熟度水平潜在评价指标,通过预问卷调查的因素分析对潜在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形成包括28个指标四个水平的高校学生社团成熟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成熟度水平的指标进行解释与定义。论文以重庆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和北京大学九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展开正式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1)经过预调查问卷制定出的正式调查问卷的领导方式量表与领导效能量表具有较满意的信度和效度。(2)成熟度量表的KMO和Bartlett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应用于中国高校学生社团成熟度评价;同时评价的数据结果还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社团成熟度水平来权变地选择领导方式提供了直接依据。(3)采用方差分析来考察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评价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对于假设1:不同身份;性别;年级:入社团年限;与指导老师相处时间;获奖情况;学校;专业;社团类型情况下,高校学生社团对领导者的四种领导方式评价有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命令型领导方式,年级、学校变量符合假设,其它变量不符合假设;对于说服型领导方式,获奖情况、学校、专业和社团类型符合假设,其它变量不符合假设;对于参与型领导方式,全部变量都不符合假设;对于授权型领导方式,性别和学校变量符合假设,其它变量都不符合假设。对于假设2:不同身份;性别;年级;入社团年限;与指导老师相处时间;获奖情况;学校;专业:社团类型情况下,高校学生社团对领导者的领导效能评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学校变量上符合假设,其它变量都不符合假设。(4)采用通过组织绩效变化程度的的评价方法来进行领导效能的客观测量,完成九所中国高校学生社团领导效能客观测量的一个实例。(5)构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取向与领导效能的关系模型。首次定量化地反映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各种领导方式的表现程度与下属激励度(即领导效能)间因果关系;模型还形象地表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各种领导方式取向对于领导效能的贡献程度是不相同的,按照贡献程度的大小排序依次是:参与型领导方式、授权型领导方式、命令型领导方式和说服型领导方式,这个结果也是与学生社团成熟度水平评价排序结果为Ⅳ级成熟度相符合。T检验结果表明四种领导方式的行为复杂性和行为简单性两组样本在下属激励度上的差异十分显着,表明行为取向的复杂性对领导效能有显着影响,即善于运用多种领导方式的领导者(其行为取向的复杂程度高)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领导效能。本研究的结论是: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要善于根据学生社团成熟度水平,权变地采取多种领导方式取向相结合的领导方式才有利于取得较好的领导效能。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领导才能和工作绩效,以及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队伍建设的宏观领导,提高领导效能等方面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支持;对于有效指导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领导科学研究中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黄芳[4](2007)在《论政府决策行为中的道德责任》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建设一个责任政府已经成为政治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人民权利的忠实代表者和有效维护者,责任政府必须正确地、有效地、合理地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同时承担道德上、政治上、法律上和行政上的责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的是政府责任中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忽视其道德责任。其实,道德责任是政府责任中最根本的。强化政府道德责任有助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防腐倡廉。本文从政府决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入手,分析了当前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基础和实施环境,对于当前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燕子[5](2005)在《你善于处理公共关系吗?》文中指出 你给人的感觉是否端庄得体、落落大方;是否有领导者的威严,又不乏朋友式的平和;是否有高雅的气质或组织才能等等。通过下面的测试就能知道。

李奇[6](2005)在《有效政府学理分析》文中提出长久以来,人类都渴望通过构建理想的政府治理模式,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最终实现人类的梦想与终极价值。有效政府的提出便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理想政府治理模式的最新尝试。 首先,从政治学、经济学和行政学的三维视角入手,分析和梳理了人类历史上的有效政府思想,以进一步理清有效政府的思想渊源。同时,结合时代背景,首次提出有效政府的完整内涵,并在借鉴和吸收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行政生态学与系统权变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相关知识整合于“有效政府”这个统一的概念框架之中,构建了有效政府“购物篮”式的现代理论基础。 此外,在系统阐述有效政府分层与优位相统一、多元共生的价值金字塔体系的同时,明确界定了有效政府的终极性价值在于实现人性完善与可持续发展,而公平、市场、民主和法治仅作为工具性价值,统摄于终极性价值之下。 与此同时,由于现实中世界各国政府治道变革都是在有效政府理论研究的框架内,在各国行政生态的基础上,以系统权变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构建有效政府的有益尝试,仅具有典型意义,无法全盘照搬。因此有效政府的构建原则主要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自身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论述,以期达到理论的普适性和规范性。同时,归纳与总结了有效政府的治理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并着重强调应依据治理环境的不同而优化治理工具的组合应用,从而致力于在规范理论层面,实现库恩语境中的“范式革命”——有效政府的构建。 最后,在有效政府理论研究的框架内,根据所设的有效性维度、指标和收集的实证数据,以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政府的价值取向、政府的组织设计、政府的运作过程和政府的运作结果这四个维度来测度其有效性,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无效与薄弱环节提出了自身的对策思考,希冀为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朱红枫[7](2004)在《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 ——基于某职校班级的社会学分析》文中指出班级是学校中基本的教育单位与管理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组织。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普遍的存在,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应对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和走向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调控。本文主要从以上角度分析非正式群体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将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付诸于班级管理之中,以有利于促进个体和集体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本文首先对此论题的研究由来及研究的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对非正式群体、班级、班级管理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使用社会测量法调查了人际关系现状,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学生,并对中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征、人际交往状况及其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其次,本文分别就非正式群体与班级管理相互间的影响和作用作了分析和探讨。就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而言,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之间以及非正式群体个体之间三方面的关系对班级管理造成影响。 最后,本文对非正式群体的班级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论述。对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反思,指出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调控中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创设交往情境、对班级群体两重结构的整合、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沟通等班级管理策略。

孙午生[8](2004)在《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文中研究表明叶利钦时期10年改革,弱化了国家的作用,使国家政治混乱,经济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口递减,使俄罗斯面临着沦为世界二流或三流国家的危险。普京当政之初,总结了苏联和俄罗斯历史经验与教训,以自由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其思想理论基础,提出了俄罗斯社会发展道路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调节为中心的“控制与发展”理论,这对俄罗斯经济的恢复,政治的稳定起到了保障作用。为什么普京能够在短短四年里,使俄罗斯社会发生快速而显着的变化?决定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评价普京确定的社会发展道路?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又有什么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际、实证和学理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普京社会发展道路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入手,着重分析其政治、经济、外交的目标选择及其社会发展模式、原则的确定,探讨政治经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揭示出推进社会发展的外在和内在的深层动因,及其普京道路产生的必然性,并预测了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全文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束语。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第一,国家的发展与审慎合理地选择改革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俄罗斯国家的转型过程分两个阶段――叶利钦时期主张巨变,实施全盘重建的政策。普京时期主张微变,同时,辅以巨变的某些合理成分,实行治理与重建相结合的政策。普京选择了稳健与快速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循序渐进,保持社会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民主与经济的互动性。俄罗斯国家的转轨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政治上向民主政治的过渡,经济上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两个过程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既互为因果,又使因果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二者互为影响,内在地统一于整个社会的转型之中。在向民主政治转型和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相互作用,经济发展深化了民主的进程,反之,民主能带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说明二者是现代化系统中不同的层面,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民主是现代化内在要求之一。反之,没有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民主带来束缚。因为,经济发展能够促进高度城市化,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农民在规模和重要性上下降,中产阶级和城市工人阶级得以发展,政党和公民团体日益成熟,政治变得相对宽松和宽容,可以深入推进创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发展民主与强调强力国家体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WP=4>民主是一个变量,民主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应当是具体的。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它是确定政府决策的一种程序和手段。处于民主发展进程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不能超越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即强调国家和个人的作用阶段。这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向法理权威型民主以及完善的民主迈进的必然阶段。经验材料证明,在所有的巩固民主制中,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市场干预和国家所有权。如果离开一定的国家管制、法律强制,市场经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何况市场经济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效问题,因此需要国家来校正。第四,主权国家的国际性。俄罗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政治的变化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深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当今国际社会是以欧美价值观和欧美制度文明为中心,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更应充分重视国际系统和国家本身的制度的互动变化。第五,普京治国方略总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国家”调节为中心的“控制与发展”理论。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模式,即在政治上,实施“可控式的民主制”,分为“国家权威型” 民主和“法理权威型” 民主两个阶段;在经济上,实施“强政府大市场”的发展模式,这一个模式使市场经济秩序化,保护私有权、经营自由权,强调国家有统一的经济空间,能够稳定社会经济制度,使民主机构发挥效能;在外交上,倾向于新欧亚主义,实行灵活多边的外交政策,外交中心是发展同欧美的关系。第六,将普京社会发展道路的政治民主化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国家”调节为中心,强调国家的影响和作用,即“国家权威型” 民主阶段;以法律为准绳,建立“法理权威型” 民主阶段;以建立公民社会,完善权责法治和人事制度为途径,逐步转向成熟型民主阶段。进而明确指出现在俄罗斯民主政治所处的阶段,是由“国家权威型”向“法理权威型” 民主转变的阶段。普京社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表明,俄罗斯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应当与俄罗斯国情相结合,走自主性的社会发展道路。这一点不仅有利于俄罗斯的发展,而且也为世界转型国家,尤其是为世界欠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范例。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推动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将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俄罗斯与中国是邻国,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形式、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俄罗斯在政治变迁、经济变革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经济?

贺小格[9](2004)在《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目标要素静态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一份能诊断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统招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和测量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及预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为高等学校评价学生和用人单位招聘选拔大学生人员服务。 方法:在心理学人格测验的编制的理性理论策略、因素分析策略和效标控制策略等三大策略和“精英原则”、“众数原则”、“适应标准”、“发展标准”等评价标准的指导下,运用文献法、反思方法、头脑风暴法、访谈法建立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目标要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量表内容框架,然后对问卷反复多次小样本预试和修订,最后,抽取正式样本对问卷正式施测,并通过项目分析对项目进行筛选和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建构自我管理量表的更精细的理论模型,用同质信度检验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程度,用重测信度检验量表的跨时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且通过检查量表内容范围和取样考察内容效度,通过应用考察分量表、因子间的相关以及它们与总分的相关的常规方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应用结构方程统计软件包对分量表和因子结构作验证性因素分析,从整体上考察数据与模型之间的拟合程度的新方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以及在对效标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度后,应用常规的相关法检验效标关联效度,用验证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模型的方法从整体上检验效标关联效度,最后用追踪反馈访谈方法进一步检验量表的实证效度。 结果:(1)初步构建包含知识学习、计划组织实施、研究思考、思想交流、 资源机会利用、自我控制、观念意识、人品形象、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效能、自我表现和身心健康等13方面自我管理目标要素模型。(2)在以上模型基础上,我们相应编制了13个分量表,比较全面的测量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3)在项目分析筛选和确定项目的基础上,对13个分量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两个因子:因子I包含7个分量表,即知识学习、自我表现、资源运用、趋势需要、思想表达、身心健康、人际公关等7个方面,主要测量的是对成就事业作间接的准备的自身拥有的和潜在的资源或机会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称之为自我资源开发,负荷为0.563一0.706,解释总变异的24.425%:因子H包含6个分量表(变量),即工作态度、自我控制、目标计划、自我效能、研究思考、观念意识等六个方面,主要测量的是对成就事业有最直接影响的工作品质方面,我们称之为工作品质自我管理,负荷为0.469一0.745,解释总变异的19. 731%.抽取两大因子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结构清晰合理:大学生自我管理全量表主要测量了资源自我开发和工作品质自我管理。(4)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信度:就施测的样本对60个项目作信度分析每个项目的信度是可以接受,全量表的Alpha信度达到0.8614,分半信度达0.84以上;对分量表内部作信度分析,各分量表的Alpha信度系数在0.2634一0.6556之间;全量表的Alpha信度达到0.83以上优良水平;Spearman一Brown分半信度达0.8505。这些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信度。分别对十三个分量表项目的相关分析,除3个项目未能与所在分量表的项目达到相关显着外,其他项目均与所属分量表的项目达到不同程度的相关显着,且多数达到相关极显着;所有分量表的项目均与所属分量表相关极显着。这就说明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很高。对因子量表的内部信度 分析,第一因子量表Alpha信度系数为0.7973;第二因子Alpha信度系数为 0.7106。这说明测验是可靠的。利用第二遍试用问卷与第三遍问卷相同或基 本相同的49个项目作相关检验,相关显着,提示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可能 会有较好的跨时间稳定性。(5)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效度:对测量的内容 范围作了完好的定义,测验的项目都是在测验内容范围之内,测验是所界定 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选取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又经过两次试用,学 生的回答反映比较适当的项目。测量项目内容或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 性和逻辑相符性、代表性保证了内容效度。通过对分量表、两因子及量表总 分的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的结果显示:除身心健康与自我控制、 第一因子与自我控制、第二因子与思想表达及与身心健康未达到显着水平 外,思想表达与自我控制、自我效能相关显着,其他所有相关系数均达到极 显着的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才/df小于2,GF工远远大于。.90, AGFI远远大于0.90,CFI远远大于0.90,RMR远远小于0.1,RMSEA远远大 于0.08,NFI,NNFI‘及IF工均大于或等于0.90。所有这些指标都一致说明大学 生自我管理模型拟合良好,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对46个大学生组成 的样本以具有比较高的信度且评定的内容上和评定的方法上具有较高的效 度的评定为效标做相关分析表明除资源运用、人际公关和趋势需要分量表 外,其余所有分量表都可以找到同它相关显着的效标要素或效标总分;自我

康馨[10](2003)在《你善于处理公共关系吗》文中提出你给人的感觉是否端庄得体、落落大方;是否有领导者的威严,又不乏朋友式的平和;是否有高雅的气质,或组织才能;等等。通过下面的测试就能知道——

二、你善于处理公务关系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你善于处理公务关系吗?(论文提纲范文)

(2)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理论阐释:政府回应力的逻辑基础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研究的学科视野
        一、管理主义的视野
        二、宪政主义的视野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的内涵透视
        一、政府回应
        二、政府回应力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
        一、政府回应力的义务价值分析
        二、政府回应力的实践价值分析
    第四节 基于责任政府的政府回应框架
        一、政府的回应的逻辑依据: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理论
        二、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责任驱动"
        三、政府回应的技术关键:主动、透明、充分、迅捷
        四、政府回应的时间序列:抓住"第一时间"与"最佳时机"
        五、政府回应的着力点:负责任的官方与负责任的媒体
第二章 测量体系: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一、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
        二、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流程
        一、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流程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指标与方法
        一、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
        二、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指标设计
        三、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方法选择
    第四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一、问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二、政府回应力广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三、政府回应力深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四、政府回应力效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实证检验:政府回应力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直面丑闻: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
        一、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二、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三、启示与反思:直面问题、直接回应、超越具体事件完善制度
    第二节 反应迅捷:成都公交燃烧事故
        一、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二、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三、启示与反思:信息公开透明与及时回应
    第三节 扩大参与: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
        一、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二、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三、启示与反思:扩大参与、整合力量、区分回应、双方受益
第四章 帕累托改进:政府回应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权威中心的闭锁场域: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
        一、政治议题中的权利与权力的倒置
        二、无限全能型的政府权能理念
        三、人治政冶中的政府闭锁
        四、官员权力的闭合运作
    第二节 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境
        一、工具理性精神缺乏
        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三、家长制作风过盛
        四、法治理念植入困难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阻碍责任政府构建的现实深层动因
        一、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回应效能低下
        二、等级授职体制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三、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限制了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
        四、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后,制约着政府回应的提高
        五、中国式的官僚制对社会需求的忽视
第五章 对策探讨:提升政府回应力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
        一、政治复兴:回归公共治理
        二、政治发展范式变迁:政府回应模式的变迁
        三、理性官僚制的正当性重建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重塑: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
        一、政府回应主体伦理自主性建构的起点:公共利益至上
        二、政府回应主体伦理自主性建构的目标:行政人格
        三、政府回应主体伦理自主性建构的途径:他律与自律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改造: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
        一、扁平化的政府组织机构:扩大管理幅度,减少中间层级
        二、参与式治理:缩短政府决策与执行的距离
        三、压缩层级:缩短政府与公众的交流空间距离
    第四节 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
        一、以公众为中心,建立电子政务发展架构
        二、电子政务建设应从网络基础建设向功能应用和社会服务层面转变
    第五节 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责任政府构建的核心任务
        一、认清角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
        二、积极引导、依法规范、有效回应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领导方式的文献综述
        1.2.2 领导效能的文献综述
        1.2.3 文献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架构
        1.3.1 研究理论依据
        1.3.2 研究相关变量的定义
        1.3.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领导方式及其相关变量的测量
    2.2 领导效能及其相关变量的测量
        2.2.1 领导效能主观测量
        2.2.2 领导效能客观测量
    2.3 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关系的测量
        2.3.1 领导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2.3.2 领导方式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2.4 学生社团成熟度及其相关变量的测量
    2.5 调查问卷的设计
        2.5.1 预试问卷的编制
        2.5.2 正式问卷的编制
    2.6 数据分析的方法
    2.7 小结
第3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3.1 数据的获取
        3.1.1 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
        3.1.2 调查资料和数据的处理
    3.2 调查问卷的预试
        3.2.1 预试问卷的实施
        3.2.2 领导方式量表的因素分析
        3.2.3 工作满意度量表的因素分析
        3.2.4 组织承诺量表的因素分析
        3.2.5 学生社团成熟度量表的因素分析
    3.3 正式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3.3.1 正式问卷的实施
        3.3.2 人口统计特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3.3 信度分析
        3.3.4 一般描述统计
        3.3.5 被测量变量的提取
        3.3.6 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评价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3.3.7 高校学生社团成熟度评价
        3.3.8 各变量间基本关系的统计分析
        3.3.9 领导方式取向的复杂性与领导效能的关系
        3.3.10 领导效能客观测量的有效性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取向的测量
    4.2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效能的测量
    4.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各种领导方式取向的特点
    4.4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取向与领导效能的关系
    4.5 领导方式取向的复杂性与领导效能的关系
    4.6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要善于权变地选择领导方式
        4.6.1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殊性分析
        4.6.2 培养和锻炼权变能力
        4.6.3 成熟度与领导方式的选择
        4.6.4 四种领导方式的有机结合
    4.7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本研究发现的意义
        5.3.1 研究发现的理论意义
        5.3.2 研究发现的实践意义
    5.4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建议
        5.4.1 研究局限性
        5.4.2 未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申请书
附录2 预调查问卷
附录3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4 社团成员专业和社团类型汇总
附录5 领导效能DEA模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论政府决策行为中的道德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框架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框架
    第三节 现有研究文献评述
        一、国内研究文献评述
        二、国外研究文献评述
第一章 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考察
    第一节 从政治伦理学到伦理政治学
        一、历史上的政治观
        二、行政伦理学的诞生
        三、以责任为特质的行政伦理学
    第二节 责任思考层次
        一、责任的内涵
        二、行政决策责任的内涵
        三、道德责任的内涵
        四、行政道德责任的内涵
    第三节 政府决策的过程及影响要素
        一、政府决策活动的意义
        二、政府决策过程
        三、影响政府决策的因素
    第四节 道德责任视角下的政府决策行为
        一、政府决策行为道德考察的意义
        二、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选择基础
        三、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选择空间
        四、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选择自由
        五、社会对政府决策行为道德选择的制约
第二章 决策行为中政府组织的道德责任
    第一节 维持政府决策的负责任行为
        一、对政府组织行为的道德关注
        二、政府决策行为的干扰系统
        三、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维持
    第二节 整合政府规范、结构与伦理
        一、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二、政府的公共责任
    第三节 对政府决策行为的道德分析
        一、中国政府决策行为的失范及原因
        二、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责任定位
        三、政府决策行为道德责任的构成因素
第三章 决策行为中政府成员的道德责任
    第一节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行为
        一、公共管理的价值选择
        二、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理想
        三、公共管理者的客观责任
        四、决策行为的道德本质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道德责任
        一、行政决策道德责任的内涵
        二、行政决策道德责任的主要内容
        三、行政决策道德责任的实现机制
    第三节 决策行为中道德责任的冲突
        一、权力冲突
        二、角色冲突
        三、利益冲突
        四、责任冲突的处理
第四章 承担道德责任的决策模式
    第一节 政府决策模式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承担道德责任的政府决策模式
        一、一个有效的道德决策模式
        二、一个有趣的道德决策分析
    第三节 政府决策道德责任的实现机制
        一、政府决策道德责任实现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政府决策道德责任实现的外部控制机制
    第四节 中国政府决策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以问责为根本的制度体系
        二、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建设
        三、加强从政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6)有效政府学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有效政府的提出与研究综述
    1.1 有效政府的提出
    1.2 有效政府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的区分与界定
第二章 有效政府思想溯源——政治学、经济学与行政学的视角
    2.1 政治学视角中的有效政府思想
    2.2 经济学视角中的有效政府思想
    2.3 行政学视角中的有效政府思想
第三章 有效政府的内涵及其现代理论基础
    3.1 有效政府的内涵
    3.2 有效政府的现代理论基础
第四章 有效政府的价值体系——多元共生的价值金字塔
    4.1 有效政府的工具性价值
    4.2 有效政府的目的性价值
第五章 有效政府的构建原则与工具选择
    5.1 有效政府的构建原则
    5.2 有效政府的工具选择
第六章 有效政府构建的实证研究——以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
    6.1 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运作机制
    6.2 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有效性的实证测度
    6.3 局限性与对策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 ——基于某职校班级的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问题的重要性
    二、已有研究综述
    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基本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思路及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七、相关理论依据
第二章 班级非正式群体中的个体成长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 班级基本情况
        (二) 社会测量法的实施
        (三) 社会测量法的结果
    二、学生的情感位置及分析
        (一) 学生所处的情感位置
        (二) 三种类型学生的特征分析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网络
    四、影响非正式群体建立的因素
        (一) 特定环境
        (二) 班级中的不同阶层
    五、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一) 心理协调
        (二) 结构不稳定
        (三) 自发形成
        (四) “领袖”的权威性
        (五) 形成多样
        (六) 双重作用
        (七) 信息灵敏
    六、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交往
        (一) 信息与情感沟通
        (二) 互助行为
        (三) 人际吸引
    七、班级非正式群体在个体发展中的功能
        (一) 积极方面
        (二) 消极方面
第三章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一、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是班级中后台生活的呈现
    二、非正式群体的多样性与正式群体的碰撞
        (一) 非正式群体多样化和正式群体规范的矛盾
        (二) 对正式群体的吸引力的影响
    三、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之间关系对班级的影响
        (一) 矛盾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
        (二) 矛盾的积极影响
    四、班级非正式群体与班委会的关系
        (一) 班干部的职责
        (二) 好朋友还是好干部—班干部的角色冲突
    五、“近墨者黑”的差生群体
        (一) “落后症”是联系的纽带
        (二) 从众、猎奇、攀比的心理机制
第四章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一、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反思
    二、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调控中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
        (一) “每人一个角色,人人参加”
        (二) 班主任成为各种群体间关系的沟通者和协调者
        (三) 认清非正式群体发展的阶段,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
    三、创设交往情境
        (一) 划分小组
        (二) 建设小组内交往的情境
        (三) 改变交往困难学生在组内的地位
    四、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整合
        (一) 目标整合
        (二) 归属整合
        (三) 角色整合
        (四) 规范整合
        (五) 活动整合
    五、与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沟通
        (一) 与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有效沟通
        (二) 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沟通网络
        (三) 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
        (四) 案例分析:老师的“眼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8)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绪 论
    一、 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论文的基本结构、难点和创新点
    四、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发展道路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一、 国外背景
    二、 国内条件
    三、 个人因素
第二章 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
    一、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原则
    三、 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四、 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三章 政体改革与政治建设
    一、 俄罗斯的民主模式
    二、 民主政治建设
    三、 民主实践中的缺陷
    四、 完善民主的途径
第四章 国际战略思想
    一、 俄罗斯的国际定位
    二、 外交战略新思想
    三、 外交实践
    四、 外交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社会发展道路的制约因素
    一、 文化本身的制约性
    二、 经济转轨与社会传统冲突
    三、 民主政治与传统观念的矛盾
    四、 社会思潮的影响
    五、 领袖个人决策思维因素
结语 普京社会发展道路的评价
    一、 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发展的趋势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9)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1 大学生自我管理
        1.1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含义
        1.2 大学生需要自我管理
        1.3 自我管理研究的状况
        1.3.1 国际上心理学领域自我管理研究状况
        1.3.2 我国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2 大学生自我管理目标要素静态模型框架构建
        2.1 国际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观点
        2.2 国内对素质教育的观点
        2.3 大学生人才素质目标模型
        2.4 自我管理要素静态模型
        2.5 自我管理目标要素模型构建
二 材料与方法
    1 关于自我管理评价的标准
    2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框架
        2.1 确立量表内容框架的方法
        2.2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项目编制
        2.3 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的预试、修改和定稿
        2.4 取样
        2.5 效标量表
        2.6 资料的统计和处理
三 结果与分析
    1 项目分析与筛选
    2 量表的信度分析
        2.1 问卷的内部信度分析
        2.1.1 项目信度分析
        2.1.2 分量表信度分析
        2.1.3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因子信度分析
        2.2 重测信度
    3 量表的效度检验
        3.1 内容效度
        3.2 量表的结构效度
        3.2.1 分量表、两因子及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3.2.2 验证性因素分析
        3.3 实证效度
        3.3.1 效标效度常规分析
        (1) 效标评定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2)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常规效标效度分析
        3.3.2 结构方程效度验证
四 讨论
    1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的策略与方法
    2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3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信度
        3.1 项目信度分析
        3.2 分量表信度分析
        3.2.1 对分量表内部作信度分析
        3.2.2 分别对十三个分量表项目的相关分析
        3.2.3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因子信度分析
        3.2.4 重测信度
    4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效度
        4.1 内容效度
        4.2 量表的结构效度
        4.2.1 相关分析
        4.2.2 验证性因素分析
        4.3 实证效度
        4.3.1 常规效标效度
        (1) 效标评定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2)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效标效度分析
        4.3.2 结构方程效度验证
        4.3.3 回馈访谈效度验证
    5 本研究的其他发现
        5.1 项目在性别、学科和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5.2 分量表在学科、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5.3 因子量表和全量表在学科、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6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
    附录2 大学生自我管理效标调查表
    附录3 样本数据的均分与标准差
    附录4 科研成果
致谢

四、你善于处理公务关系吗?(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共谋到协同治理:一个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演进路径——以武陵山区W镇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为例[J]. 徐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D]. 高娟. 武汉大学, 2011(07)
  • [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D]. 牙韩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4]论政府决策行为中的道德责任[D]. 黄芳. 复旦大学, 2007(06)
  • [5]你善于处理公共关系吗?[J]. 燕子. 健康生活, 2005(09)
  • [6]有效政府学理分析[D]. 李奇. 中南大学, 2005(05)
  • [7]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 ——基于某职校班级的社会学分析[D]. 朱红枫.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3)
  • [8]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D]. 孙午生.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4)
  • [9]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 贺小格. 湖南师范大学, 2004(04)
  • [10]你善于处理公共关系吗[J]. 康馨. 现代健康人, 2003(08)

标签:;  ;  ;  ;  ;  

你擅长处理公共事务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