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收获模型论文_池新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分收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林分,生长,人工林,化生,落叶松,黑龙江省。

林分收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池新钦[1](2017)在《杉木人工林全林分模型及货币收获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杉木人工林现场实际造材样木以及木材价格、生产成本、税费等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单木纯收益,并建立单木货币预估模型。以年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为辅助变量,选择Korf理论生长方程构建杉木人工林全林分模型,结合单木货币预估模型按经营类型编制杉木人工林林分货币收获表。应用林分货币收获表,既可预估林分在各种年龄时的木材产量及与材积有关的林分因子,同时还体现了林分货币收获量,在森林资源经营、资产化管理和资产评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张树森,王蒙,董利虎[2](2017)在《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黑龙江省5期一类调查数据中587个小黑杨人工林样地,建立了小黑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联立方程组预估模型,采用叁步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及检验结果良好,确定系数(R2)均在0.96以上,模型检验精度均在96%以上,可用于估计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断面积和蓄积量。(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唐伟东[3](2016)在《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绥阳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26个固定样地3次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株树密度、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预估模型。经检验,本文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本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6年02期)

王霓虹,王志芳[4](2014)在《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修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林分生长过程中相应的经营措施(如间伐、施肥等)的实施以及林分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等,会对林分生长产生影响,然而通常并未对已有模型进行及时的修正更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修正方法,按照模型参数求解、模型修正检验、模型深度修正这3个步骤来实现修正,直到误差小于设定的阈值,且被标记的异常数据不超过实际数据的1/2,停止修正,此时得到的参数值即为模型修正后得到的参数值。通过进行SPSS软件拟合林分模型和修正方法修正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修正方法可行,实现了模型的更新。把修正方法应用到Web平台,将会扩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王志芳[5](2014)在《黑龙江省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修正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林分生长过程中相应的经营措施(如间伐、施肥等)的实施以及林分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等,会对林分生长产生影响,即使当前最优的预估模型也不会长期适用于该林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修正方法,即在同一研究区域的相同林分、在保持模型形式不变的情况下,修改原有模型的某些初始参数,使得修正更新后的模型尽可能与林分实际生长收获状况一致。本研究将模型修正方法分为叁步,按照模型参数求解、模型修正检验、模型深度修正这叁个步骤来实现修正,直到误差小于经验阈值,且被标记的异常数据不超过实际数据的一半,停止修正,此时得到的参数值即为模型修正后得到的参数值。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国家实验林场红松人工林为实验对象,共收集孟家岗经营区无明显破坏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下、郁闭度在0.5以上的标准地73块,进行一组对比实验,即通过进行SPSS软件拟合林分模型和修正方法修正模型的对比实验,验证模型修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林分断面积模型用SPSS软件拟合效果较修正方法修正结果略好,林分平均高模型和林分蓄积量模型是修正方法修正结果较好,所以,修正方法较SPSS软件拟合结果更好。以黑龙江省主要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市县林区主要林分类型收获表》中的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作为此次研究的预测模型,通过利用.AVA语言和SSH框架技术对系统进行开发,实现系统的两大功能,一是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预估功能,二是对原有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进行修正更新功能,把修正方法应用到Web平台,将会扩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4-04-20)

邓成[6](2009)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是客观的预估林分的生长、收获的重要手段,是森林经营工作者经营森林的指南。但模型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同的模型所模拟的同一因子却可能不一致,这为生长收获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研究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有助于系统的了解单木、林分的自然生长规律和了解各种生长收获模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与一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模型的生物学意义,使各模型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从而能更好地将各种生长收获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指导林业生产。通过分析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的思路。并以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其样地调查数据,以EXCEL和SPSS软件为计算分析平台,运用森林测计学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各类模型整体化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单木各因子(直径D、树高H、断面积G、材积V等)生长和收获模型之间的耦合;单木因子生长和收获模型与林分因子(平均直径Dg、平均高H、断面积G0、蓄积M等)生长和收获模型之间的耦合;林分各因子生长和收获模型之间的耦合;林分生长模型与林分径阶分布模型之间的耦合。通过研究实现了各类模型的整体化,并得到了一系列整体化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这些模型中都包含了与林分生长最为密切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林分年龄等因子,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意义和可解释性。而且这些模型是广义的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对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树种,只要采集其相应的样本数据,就可建立和推导出适合该地区、该树种的一系列整体化的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另外,这些模型还能同时预估现实林分和未来林分的各个因子,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通过对这些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和精度计算,可知这些整体化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很高的预估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9-11-18)

海占广,吴保国[7](2009)在《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数据库及模型解析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以及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数据库和模型解析器。模型解析器利用XML作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表达形式,运用编译原理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理论,实现了生长模型的解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邓成,吕勇,雷渊才,张江[8](2008)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思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概念、分类及模型整体化研究的内涵,以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提出了单木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林分平均直径、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以及单木生长模型、全林分模型和径阶分布模型之间的耦合思路,对于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一致性及内部结构的统一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08年04期)

马丰丰,贾黎明[9](2008)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介绍了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3种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并提出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肖君[10](2007)在《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概念、分类及研究现状,在分析比较单木生长模型、径阶分布模型和全林分模型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展望了径阶分布模型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07年01期)

林分收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黑龙江省5期一类调查数据中587个小黑杨人工林样地,建立了小黑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联立方程组预估模型,采用叁步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及检验结果良好,确定系数(R2)均在0.96以上,模型检验精度均在96%以上,可用于估计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断面积和蓄积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分收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池新钦.杉木人工林全林分模型及货币收获表的研制[J].福建林业科技.2017

[2].张树森,王蒙,董利虎.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7

[3].唐伟东.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6

[4].王霓虹,王志芳.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修正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

[5].王志芳.黑龙江省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修正与实现[D].东北林业大学.2014

[6].邓成.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7].海占广,吴保国.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数据库及模型解析器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

[8].邓成,吕勇,雷渊才,张江.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思路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8

[9].马丰丰,贾黎明.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

[10].肖君.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林业勘察设计.2007

论文知识图

一2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生长曲线云杉各径阶树高曲线}34年龄/f日81x长白年龄la日Rlx华J...1 不同立地落叶松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平均胸径回归估计与实测对比图平均树高回归估计与实测对比图

标签:;  ;  ;  ;  ;  ;  ;  

林分收获模型论文_池新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