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稳定分析论文_陈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稳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局部,稳定,屈曲,水压,截面,轴心,系数。

局部稳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辰[1](2018)在《蜂窝梁腹板局部稳定分析与加劲肋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蜂窝钢构件凭借轻质高强、节省材料、造型美观、方便穿越管线等特点,在多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等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蜂窝梁因腹板开孔,将其分为桥板和墩板两个区域,改变了原实腹式截面的应力分布模式,板的形状和板边支承发生变化,截面应力分布模式更为复杂。目前,国内外蜂窝构件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性能上,而对蜂窝构件腹板局部屈曲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正六边形孔蜂窝梁腹板纯弯曲屈曲问题开展研究。对叁根不同的蜂窝梁进行四分点加载静力试验。观察和对比蜂窝梁的破坏形态和荷载位移曲线,研究蜂窝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和整体性能。结果表明,在纯弯荷载的作用下,屈曲主要发生在孔洞上方的桥板部分,孔洞间的墩板部分也会发生屈曲。减小腹板高厚比和设置加劲肋可较好的提高腹板屈曲性能和蜂窝梁的整体性能。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纯弯作用下,研究蜂窝梁腹板高厚比、开孔率和墩板宽高比叁个个参数对蜂窝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随着腹板高厚比减小,蜂窝梁的屈曲荷载逐渐增大,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极限转角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开孔率的增大,蜂窝梁屈曲荷载逐渐增大,桥板的稳定性增加,墩板的稳定性减小,但蜂窝梁整体性能降低,极限抗弯承载力随着开孔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墩板宽高比的减小,蜂窝梁的屈曲荷载逐渐减小,极限转角也逐渐减小。研究纯弯作用下蜂窝梁布置加劲肋对腹板局部稳定性影响。对不同双侧横向加劲肋布置、单侧横向加劲肋布置、单侧纵向加劲肋和双侧横向加劲肋共同布置以及双侧纵向加劲肋和双侧横向加劲肋共同布置的蜂窝梁进行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分析不同加劲肋布置形式下蜂窝梁的线性屈曲荷载、非线性屈曲荷载和整体性能。通过比较不同设置加劲肋的方法,分析蜂窝梁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以得出:合理布置横向加劲肋可较好的防止蜂窝梁墩板部分发生屈曲。通过对不同横向加劲肋布置方式的对比分析,得出间隔两个孔布置加劲肋和连续布置加劲肋两种布置形式效果较好。当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共同布置时,可较好的防止蜂窝梁桥板发生局部屈曲,此时蜂窝梁为弯矩作用下的强度破坏。通过对不同加劲肋布置形式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横向加劲肋为间隔两个孔布置和连续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加劲肋布置时的效果较好。本文给出了蜂窝梁在纯弯荷载作用下的最优加劲肋布置形式,为日后蜂窝梁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8-03-01)

汪旭涛,王凯,胡凯锋[2](2016)在《基于局部稳定场系数法的含水率变化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评价由降雨及泄洪雾化导致的岩土体含水率上升所诱发的滑坡的稳定性,引入局部稳定场系数法,并对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求解过程进行了说明。最后基于此法对具体实例开展了稳定性分析,并与基于滑动面假定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对同一滑坡开展稳定性分析,采用局部稳定场系数法所求结果与现场调查及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吻合;结合Geostudio-Seep/W-Sigma/W、Excel VBA、Surfer等程序可实现局部稳定场系数法,该法无需指定滑动面,且充分考虑斜坡体应力环境,适于评价由降雨及泄洪雾化引起的斜坡失稳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曹世山,张大长,丁阳[3](2016)在《Q345轴压钢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压钢管的失稳模式主要包括整体柱型失稳和局部壳型失稳。当钢管构件的长细比和径厚比都比较大时,可能会发生上述两种失稳模式的耦合,其中钢管局部屈曲先于整体屈曲发生的变形模式会显着降低其极限承载力。将经典板壳力学中的圆柱壳理论应用于轴压钢管的稳定分析,推导得出以长细比和径厚比为控制参数的临界算式以判断轴压钢管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的先后顺序,并结合AISI(2007)的局部屈曲设计准则以计算大径厚比钢管构件的稳定承载力。同时开展了Q345钢管轴压承载力的试验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临界算式能有效地判断轴压钢管的失稳模式,且AISI(2007)能正确计算大径厚比钢管稳定承载力。(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6年10期)

盛伟严,邓思华,李晨光[4](2016)在《某超高层结构整体稳定性与局部越层柱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建筑结构的形式日新月异,各种复杂结构不断出现。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对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设计出既经济实用又安全的结构。对某超限高层建筑作了具体的结构分析,重点进行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局部越层柱线性屈曲分析。(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史俊涛,贺俊,陈志方,吴昊,廖佩[5](2016)在《局部超载下土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坡顶超载下边坡破坏机理及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合典型边坡实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别计算8种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并对各因素敏感度进行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局部超载下,坡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为显着,而超载宽度影响最微弱;土坡安全系数随内摩擦角、粘聚力、土体容重呈线性变化,与超载离坡肩的距离、坡率、坡高大致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与超载值呈非线性变化;3种分析方法在确定各因素敏感度排序上具有较好地一致性,方差分析结果离散度最大,效果最佳。超载下和仅在自重下土坡失稳破坏机理有所不同:自重下坡脚处最先出现塑性区,此后塑性区由坡脚处向上延伸扩展至坡顶,进而引发边坡失稳破坏;而超载下坡脚和超载区域下的土体几乎同时出现塑性区,此后塑性区从坡脚和超载区域同时扩展直至贯通,最终导致失稳破坏。(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施刚,徐克龙,林错错[6](2016)在《460MPa级高强度钢材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稳定有限元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标准屈服强度为460 MPa的高强度钢材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局部稳定受力性能,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残余应力和局部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与已有的460 MPa高强度钢材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试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60 MPa高强度钢材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局部屈曲性能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并将已有试验结果、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与中国、美国和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曲线进行对比,提出新的设计公式。结果表明:钢板厚度、钢板长宽比、局部初始几何缺陷幅值和残余压应力值对构件翼缘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很小,但对翼缘局部屈曲承载力有较大影响;所提出的建议设计计算公式相对于中国、美国和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设计计算方法,更加适用于460 MPa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极限应力和局部屈曲应力的设计计算。(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6年07期)

谢帮华,吕辉,章宝华,扶名福[7](2015)在《基于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摩擦弹性模型的任意滑裂面土坡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定义的非局部剩余元件,建立基于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摩擦弹性模型。采用最小势能原理研究基于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摩擦弹性模型下任意滑裂面土坡的稳定性,并对非局部材料参数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研究材料参数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局部摩擦材料参数的变化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显着,该研究可为工程中土坡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5年06期)

沈扬,王鑫,陶明安,葛冬冬[8](2015)在《局部与整体水压法在水下饱和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考虑土条侧向条间力来提高瑞典条分法的计算精度方法,作者基于物理学思想,提出了局部与整体水压法以进行水下饱和边坡稳定分析,并采用该法对瑞典条分法中一对相互矛盾的"真假李逵"式进行了辨析.指出李鬼式精度低的原因在于直接提取土条项面和底面水压力沿着竖向的分量来建立平衡,而忽略了其沿着水平方向分力的影响,并证明了局部与整体水压法在提高有水边坡计算精度和便捷度时具有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力学与实践专刊》期刊2015-07-12)

高俊,党发宁,王振华[9](2015)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局部止水缝失效渗透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防渗面板很容易失效,面板一旦失效对大坝的渗透速度、渗透流量以及渗透坡降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往往比较复杂,需要研究恰当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渗流的专业有限元软件SEEP-3D,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单一垂直缝不同位置失效的水头分布、渗透流量大小以及浸润线位置,并与解析解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渗透流量不符合渗透规律。鉴于此,在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即在下游分别施加该失效缝位置处的水头边界,其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和解析解吻合很好。研究成果可以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防渗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常婷,王元清,石永久,袁焕鑫,尹建[10](2015)在《铝合金轴压构件局部稳定的设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主流的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压板件局部稳定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有效截面法、许用应力法、抗力系数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法。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计算方法均低估了非加劲板件的承载力、高估了加劲板件的承载力,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对266个十字形截面、259个箱形截面和168个工字形截面短柱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考虑了现有的71组试验结果,给出不考虑板件间相互作用的有效厚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给出的建议公式能够较准确地计算板件的有效厚度,可以应用在工程设计中。(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11期)

局部稳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准确评价由降雨及泄洪雾化导致的岩土体含水率上升所诱发的滑坡的稳定性,引入局部稳定场系数法,并对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求解过程进行了说明。最后基于此法对具体实例开展了稳定性分析,并与基于滑动面假定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对同一滑坡开展稳定性分析,采用局部稳定场系数法所求结果与现场调查及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吻合;结合Geostudio-Seep/W-Sigma/W、Excel VBA、Surfer等程序可实现局部稳定场系数法,该法无需指定滑动面,且充分考虑斜坡体应力环境,适于评价由降雨及泄洪雾化引起的斜坡失稳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稳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陈辰.蜂窝梁腹板局部稳定分析与加劲肋设置[D].沈阳建筑大学.2018

[2].汪旭涛,王凯,胡凯锋.基于局部稳定场系数法的含水率变化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6

[3].曹世山,张大长,丁阳.Q345轴压钢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分析[J].钢结构.2016

[4].盛伟严,邓思华,李晨光.某超高层结构整体稳定性与局部越层柱稳定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6

[5].史俊涛,贺俊,陈志方,吴昊,廖佩.局部超载下土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破坏机理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施刚,徐克龙,林错错.460MPa级高强度钢材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稳定有限元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6

[7].谢帮华,吕辉,章宝华,扶名福.基于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摩擦弹性模型的任意滑裂面土坡稳定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5

[8].沈扬,王鑫,陶明安,葛冬冬.局部与整体水压法在水下饱和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C].第七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力学与实践专刊.2015

[9].高俊,党发宁,王振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局部止水缝失效渗透稳定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5

[10].常婷,王元清,石永久,袁焕鑫,尹建.铝合金轴压构件局部稳定的设计方法分析[J].建筑结构.2015

论文知识图

一181:1.8边坡有格栅浸水局部稳定分边坡无格栅不浸水局部稳定分滑弧宽为0.2D的局部稳定分析滑弧相切于软弱层底的局部稳定分析边坡无格栅浸水局部稳定分析滑弧相切于软弱层顶的局部稳定分析

标签:;  ;  ;  ;  ;  ;  ;  

局部稳定分析论文_陈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