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诊疗

腹股沟斜疝诊疗

杜海文(黑龙江省宾县宾安镇中心卫生院150422)

【中图分类号】R65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251-01

【摘要】与小儿腹股沟斜疝不同,成人腹股沟斜疝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以后,因内环部薄弱而形成斜疝,疝囊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上的薄弱点而不是在精索之内,是后天获得性疝,故亦称后天性腹股沟斜疝。该疝是最常见的一种疝,统计结果表明,约占各种疝的80%,占腹股沟疝的90%;男性患者斜疝的发病率远较女性多,约占90%,且右侧斜疝发生为60%,高于左侧(约25%),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诊断治疗

一、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60~82岁,平均72.4岁。病史为3~20年,其中疝囊位腹股沟部的有10例,其余的40例疝囊均脱入同侧阴囊内,其中1例疝囊巨大至20~18cm。术中将疝囊全切除34例,部分疝囊切除16例。

疝形成后,由于疝内容物与疝内壁经常摩擦发生轻度炎症,两者之间逐渐形成粘连,以致疝内容物不能完全推回腹腔,形成难复性疝。难复性腹股沟斜疝主要临床表现是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肿块仅有不同程度缩小,局部有不同程度的酸胀和下坠感。常见于病程长、疝囊大的病人。

二、诊断

一般说来,腹股沟斜疝根据上述症状和体检,可以确定诊断。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类型:应区别是可复性、难复性、嵌顿性和绞窄性腹股沟斜疝,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制定出不同治疗方案。

(2)注意隐匿性斜疝的诊断:疝早期,疝囊底仅局限于腹股沟管内,未出外环口,疝块只出现在腹股沟区域,呈稍隆起的圆形或椭圆形半球状肿块,若病人肥胖,可因腹部体征明显而忽略疝的存在。

(3)注意滑动性疝的诊断:滑动陛斜疝的症状与一般斜疝相似,一般在术前不易确诊,但有些特殊的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如疝内容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时,病人常有在疝复位后才能排便的情况;如为膀胱且较大时,排尿时常有“截尿”现象,即排尿后感疝部疼痛,在第一次排尿后疝块缩小,而不久又有尿意,形成一次尿两次排出现象。

(4)注意两种疝同时存在可能性:在某些老年患者,由于腹壁松弛,可以在同侧发生斜疝和直疝,称为马鞍疝(pautaloonhemia);约15%病人可两侧同时发生斜疝。此外,腹股沟斜疝还可并存股疝和其他腹外疝。

(5)辅助检查:有一小部分病人,因疝囊小、肿块突出不明显不易引起注意或未能扪及肿块,而又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部或腹股沟区域的疼痛,以及并存有其他疝或特殊类型斜疝,如Richter、Littre疝等,及时确诊十分困难。对于这些情况,可借助以下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1)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腹股沟疝病人的双侧腹壁下动脉,并根据疝囊颈和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还是外侧确定患者为直疝或斜疝,认为B型超声是腹股沟斜疝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一种简便、准确、可行的方法。

2)X线检查:立位X线平片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时显示肠胀气、阶梯状气液平等肠梗阻征象,有助于明确诊断。

3)CT扫描:对于腹股沟斜疝与腹壁间疝、股疝、闭孔疝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4.鉴别诊断一般而言,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容易诊断的疾病,但易与某些疾病相混淆,应注意与之鉴别。

(1)腹股沟区域的直疝、股疝,应注意以下鉴别要点

1)疝的位置与疝突出途径:要对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有完整、立体感的认识,要判断疝是从腹股沟管、Hesselbaeh三角还是股管突出而来。腹股沟斜疝病程长者可进入阴囊,回纳后压住内环,疝块就不再出现。直疝则少见,Hesselbach三角位置偏内侧,不论病程长短,始终不进入阴囊,压迫内环疝块仍脱出。股疝出现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下方,与前者在解剖位置上有较大差距,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无论大小都不会扩展到此位置。

2)疝块的外形:腹股沟斜疝疝块常呈椭圆形或梨形,其上方似有蒂柄;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股疝虽也呈半球形,但在平卧或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并不完全消失,且咳嗽时冲击感也不如前两者显著。

3)斜疝、股疝的嵌顿率高,直疝一般不发生嵌顿。

4)术中注意检查腹壁下动脉与疝囊颈的关系:个别病例需要在术中检查腹壁下动脉与疝囊颈的关系,才能肯定是斜疝或直疝。

三、治疗方法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原则上均应手术治疗。在遇下列情况时町考虑采用佩带疝带等非手术治疗:①妇女怀孕在6个月以上者,由于子宫常将肠襻推向上腹部,故疝发生的机会较少,可暂缓手术;②估计病人严重疾患而享年不久者,如晚期癌症,或过于年迈的患者,无手术价值;③病人有腹内压增高现象者宜暂缓手术,待这些情况改善后再手术;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或新陈代谢性疾患,如结核、糖尿病等,也应待这些情况好转后再手术。

成年病人如有下列情况,应视为应用疝带的禁忌:①不可回复、嵌顿、肠梗阻和绞窄性疝是绝对禁忌;②巨大的疝或囊口甚大者;③并发有精索鞘膜积液或睾丸下降不全者,不宜用疝带治疗。

(2)手术治疗:除有手术禁忌证和一些特殊情况下需暂缓手术者外,手术治疗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最有效的方法。原则上一经确诊,应早日手术。

参考文献

[1]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与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1):1-2.

[2]唐健雄.从腹股沟解剖谈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必要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6.

[3]唐健雄,华蕾,张狄.上海地区腹股沟疝发病情况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上海: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70.

标签:;  ;  ;  

腹股沟斜疝诊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