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论文_李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救援队,新加坡,城市,地震局,适应性,队伍建设,头盔。

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论文文献综述

李立[1](2018)在《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行动基地运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动基地是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在灾害现场建立的能够保障队伍工作和队员生活的临时性场所。行动基地运维则是为确保行动基地能够发挥其功能作用而开展的一系列保障工作。本文阐述了行动基地运维的基本概念与要素,对其内容与要求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列举了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救援》期刊2018年06期)

王志秋[2](2018)在《新时代我国城市搜索救援队伍建设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搜索救援队(USAR),这个在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组织(INSARAG)和其他国家已广泛使用的救援队伍名称,在我们国家还鲜为使用。长久以来,通过组建诸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综合灾害抢险救援队、专业抢险救援总队等救援队伍来开展城市搜索救援工作,进行了探索,取得了经验。新时代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化救援力量,形成统一合力,科学高效规范开展城市搜索救援工作的局面已经形成,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我国城市搜索救援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建立队员的职业资格认证、队伍能力建设和分级测评工作体制机制,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设想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救援》期刊2018年03期)

徐毓蔓[3](2018)在《航空搜索救援任务下城市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备配备的提升和救援硬件设备的优化是保障搜索救援任务成功的首要条件。完善相关装备配备是航空应急搜索救援任务成功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城市航空搜救特点及任务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搜索救援任务下城市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给出了具体装备配备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立[4](2015)在《中国-新加坡联合开展城市搜索与救援夏季适应性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7月26至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与新加坡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在新加坡民防学院联合开展夏季适应性训练。中国地震局派出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任吴卫民为团长,由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66150部队、兰州军区工兵团、成都军区工兵团9名同志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本次训练。此次夏训,是继2014年1月中国-新加坡救援队在中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开展的冬季适应性训练以来的第二次联合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了热压力的预防与管理、热环境适应训练、桌面演练和20小时实战演练。训练(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救援》期刊2015年05期)

[5](2015)在《城市搜索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地方及基层的应急救援能力水平,中国地震局从2014年初开始在全国推广"城市搜索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提高基层的防灾减灾能力,继项目在福建启动之后,12月上旬,又在山东省青岛市和云南省开展了两次培训。第一响应人培训课程由联合国倡议开发,由中德合作项目最初在四川开展,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灾害形势评估、搜索、救援、现场医疗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废墟场地进行基本技能练习并最终开展综合演练。城市搜索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5年,项目还将在甘肃、宁夏和湖北等地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救援》期刊2015年01期)

[6](2014)在《中新开展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月6-9日,由中国地震局、新加坡民防部队土办的中新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在位于北京西郊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会见了专程来华出席联合训练的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新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希望继续深化和扩大双方合作与交(本文来源于《防灾博览》期刊2014年01期)

曹飒,邢营营,何嘉琳[7](2014)在《中国-新加坡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活动圆满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2014年1月6日至1月9日,中国-新加坡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活动在基地举行。9名新加坡救援队队员、22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14名训练基地教官参加了联合训练活动。训练期间,联合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等该领域的专家、领导到基地观摩了联合训练活动。在这次联合训练活动中,双方救援队以冬季严寒情况下救援适应性训练为前提,以典型救援案例为蓝本,开展地震救援现场全过程、全要素的综合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废墟搜索、狭小空间救援、竖井救援、高空救援、现场医疗紧急救援等,并就联合国IER测评有关技术方(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4年02期)

[8](2014)在《中新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月7日至1月9日,新加坡城市搜索与救援队来华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开展适应性联合训练。训练采取新加坡队员和中方队员混编联演的形式展开,其中新加坡救援队9人、中国国际救援队22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官14人。(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救援》期刊2014年01期)

毋昀骐,伊恩·邓巴[9](2012)在《城市搜索与救援装备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派往世界各地的城市搜索与救援(USAR)人员来说,身体和情感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因如此,他们所选择的设备必须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发挥作用。USAR人员在废墟中寻找受困者(见图1)。(本文来源于《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期刊2012年04期)

傅杰[10](2010)在《城市搜索与救援队的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国家,城市搜索与救援行动已经越来越密切地与应对恐怖袭击联系起来,虽然巴厘岛爆炸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种趋势,然而无论如何这并非是唯一的发展方向。在亚洲,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地区各国,城市搜索与救援或更广义上的技术救援行动则更多地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发挥作用。环太平洋火山带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北上,穿过南(本文来源于《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期刊2010年05期)

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搜索救援队(USAR),这个在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组织(INSARAG)和其他国家已广泛使用的救援队伍名称,在我们国家还鲜为使用。长久以来,通过组建诸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综合灾害抢险救援队、专业抢险救援总队等救援队伍来开展城市搜索救援工作,进行了探索,取得了经验。新时代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化救援力量,形成统一合力,科学高效规范开展城市搜索救援工作的局面已经形成,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我国城市搜索救援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建立队员的职业资格认证、队伍能力建设和分级测评工作体制机制,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设想和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论文参考文献

[1].李立.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行动基地运维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8

[2].王志秋.新时代我国城市搜索救援队伍建设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18

[3].徐毓蔓.航空搜索救援任务下城市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

[4].李立.中国-新加坡联合开展城市搜索与救援夏季适应性训练[J].中国应急救援.2015

[5]..城市搜索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J].中国应急救援.2015

[6]..中新开展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J].防灾博览.2014

[7].曹飒,邢营营,何嘉琳.中国-新加坡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活动圆满完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

[8]..中新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J].中国应急救援.2014

[9].毋昀骐,伊恩·邓巴.城市搜索与救援装备的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

[10].傅杰.城市搜索与救援队的防护[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

论文知识图

迈阿密应急救援训练基地[108]用来救助肥胖者的设备有一点可以肯定,...用来救助肥胖者的设备有一点可以肯定,...

标签:;  ;  ;  ;  ;  ;  ;  

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论文_李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