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以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为例

白俊杰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00

摘要:自教育部推行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热情高涨,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但仍有不少化学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片面地认为:基础知识少讲或者不讲、探究问题越多、课堂越热闹、教学手段越多、资料越丰富,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只重视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课堂的实效,不能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很多同学借助“活跃的课堂气氛”滥竽充数,课堂上的讨论只是给老师做做样子,老师不讲他就不学,对化学的学习没有兴趣,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主动完成……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借助实验教学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不是要更改学生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而是要改变老师对知识的教法和学生对知识的学法,改变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构建老师积极引导和精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模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老师每天都在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仍然不是很浓,常常埋怨化学知识点零碎、繁多、容易混淆,规律定律抽象难懂、不易记忆。若老师不去督促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同学会直接借助参考资料和网络为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作业。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探讨时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本不去思考和探究。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若不借助于老师的讲解就不会学习。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化学没有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我就以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为例,浅谈一下新课改模式下怎样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弱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的性质。因为我们研究和讨论的对象都是一些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所以很多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对所学知识感到抽象难懂,对弱电解质的电离这节内容不感兴趣。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讲课前设计一些相关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的兴趣。

一、让学生分组在实验室完成下列实验,通过操作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取0.1mol/L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各20ml,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测定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2.取0.1mol/L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各20ml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

3.取PH值均为1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各20ml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两溶液最终生成H2体积的多少。

4.取PH值均为3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各5ml,分别加入45ml蒸馏水稀释后,用精确PH试纸测定稀释后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PH值的大小。

5.取PH值为3的醋酸溶液和PH值为11的NaOH溶液各10ml,混合均匀后测定混合溶液的PH值。

二、学生借助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比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强。

2.0.1mol/L的盐酸溶液PH值为1,0.1mol/L的醋酸溶液PH值为3。

3.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开始时两溶液产生H2的速率相等,随后醋酸溶液产生H2的速率比盐酸溶液快,最终醋酸溶液产生H2的体积多。

4.同体积、同PH值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后盐酸的PH值大。

5.PH值之和等于14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三、学生由实验结论产生相应的疑问,通过让学生产生疑问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为什么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比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2.为什么0.1mol/L的盐酸溶液PH值为1而0.1mol/L的醋酸溶液PH值却为3?

3.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为什么开始时两溶液产生H2的速率相等,随后醋酸溶液产生H2的速率比盐酸溶液快,最终却是醋酸溶液产生H2的体积多?

4.同体积、同PH值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后,为什么盐酸的PH值大?

5.PH值之和等于14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为什么小于7?

四、通过学生分析和探究疑问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些疑问能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去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寻找合理的解答。例如:当学生产生了“为什么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比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的疑问时,自然就想到了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导电能力比醋酸溶液的强,就说明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离子浓度比醋酸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相继学生又会产生“为什么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离子浓度比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的疑问,这样自然就引出了盐酸和醋酸的电离,因为两种酸溶液中主要离子都来源于两种酸的电离,所以就得出醋酸的电离程度比盐酸的小。学生根据第二个实验产生的疑问:为什么0.1mol/L的盐酸溶液PH值为1而0.1mol/L的醋酸溶液PH值却为3?然后去探究,由PH的定义得0.1mol/L的盐酸溶液中C(H+)为0.1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而0.1molL的醋酸溶液中C(H+)却为0.001mol/L,说明醋酸不能完全电离。这样顺利地得出了强弱电解质的特点。再例如:当学生产生“为什么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开始时两溶液产生H2的速率相等,随后醋酸溶液产生H2的速率比盐酸溶液快,最终却是醋酸溶液产生H2的体积多”的疑问后,他们一定会主动地去分析:因为Zn+2H+=Zn2++H2↑,由于开始时PH值相等也就是C(H+)相等,所以开始时两种酸溶液与锌粒产生H2的速率相等。随后醋酸溶液产生H2的速率快,推出反应一段时间后醋酸溶液中C(H+)比盐酸溶液中C(H+)大。这时学生又会问:为什么一段时间后醋酸溶液中C(H+)比盐酸溶液中C(H+)大?有些同学会利用上面试验中得出的结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则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但他至少发现了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去探究,才会去交流,才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进而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通过以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为例,说明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是因为我们没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新课改模式下,我们必须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借助实验现象把微观物质的变化通过宏观物质表现出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问题有趣化,借助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回自信,变厌烦为喜欢,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标签:;  ;  ;  

新课改下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