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选择模型论文_李红昌,于克美,王新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选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环境,异质,效用,多项,个人信息,网络广告。

离散选择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昌,于克美,王新宇[1](2019)在《中国高速铁路对乘客福利影响——基于2013~2017年面板数据的多期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标:高速铁路对乘客福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7年中国545个城市对之间高速铁路、动车、普通铁路、民航面板数据,应用基于效用函数的多期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中国高速铁路对乘客福利的影响变化。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对乘客福利影响总体正向,但2016~2017年普通铁路乘客福利绝对下降,且在高速铁路和民航减少运营服务的细分市场,也出现了乘客福利下降情形。研究创新:采用多期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乘客福利影响呈现的显着异质性。研究价值:得出要充分调查不同乘客群体出行偏好和支付能力,完善高速铁路项目评价体系;合理确定高速铁路运价和服务质量,构建公益性运输补偿机制,改善高速铁路与民航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荣竹青[2](2019)在《动态离散选择模型识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离散选择模型是计量模型中一类重要模型,是普通离散选择模型的进一步推广。本文讨论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一般性识别条件,并对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效用函数的逐点识别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王爽,姜威,钟璐兵,周仁[3](2019)在《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简历筛选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了解并研究定性反应模型,选定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并以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为依托,结合李斯特量表,架构了一个有效的简历筛选模型。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以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西校园的学生干部为目标人群,研究影响学生干部工作绩效的因素,为日后进行主动型简历的设计以及简历的筛选提供参考。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优秀绩效影响较为显着的变量有工作技能、相关课程背景、工作经验、个人的开放性以及个人智能。其中,工作技能的影响最为显着,并且其系数值最大。该模型的构建对于简历的筛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邓胜利,赵海平[4](2019)在《信息泄露情境下的个人信息价值评估及个体差异: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环境下,海量个人信息的收集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数据安全的关注和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本文通过设计离散选择实验,设置信息泄露情境,分析不同类型个人信息的泄露与个体受偿意愿之间的关系,根据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网络使用频率分类等个体差异定量分析各类信息的价值。研究发现,①个人基本信息价值最高,社交网络信息价值最低;②女性对各类个人信息的预期价值普遍高于男性;③相比之下,40岁以上用户对网络检索记录的重视程度较低;④学历更高的样本对各类个人信息的预期价值更高;⑤相比而言,网络使用频率高的用户更加重视购物及支付信息。本研究阐释了一种评估个人信息价值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信息收集部门了解用户的个人信息偏好,也为政府部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晓杰[5](2018)在《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电信家庭用户资费套餐选择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信业的改革与重组,电信业全业务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电信为适应行业环境的转变也进行战略调整,其运营模式逐渐从以前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4D营销模式。因此,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和预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对于中国电信明确潜在家庭用户需求以及电信运营商实现套餐设计、资费定价、获取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家庭用户套餐选择行为的有限理性模式;基于离散选择模型构建了预测家庭用户套餐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stic模型,弥补了传统多项logistic模型无法预测有限理性家庭用户套餐选择行为的不足,并验证了改进后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参考依赖改进的多项logistic模型优化思路,解决模型拟合优度不够理想的问题。本文在界定消费者、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等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以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为支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电信家庭用户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电信家庭用户消费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导;(2)不同家庭用户的特征因素及电信套餐的属性因素对家庭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差异不大;(3)家庭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家庭用户消费决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4)电信家庭用户资费套餐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电信家庭资费套餐营销中的关键。基于此,论文为进一步剖析家庭用户的特征因素及电信套餐的属性因素对家庭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离散选择模型构建了预测家庭用户套餐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stic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电信家庭用户套餐选择行为预测的多项logistic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预测电信家庭用户资费套餐选择行为,建议销售人员可以结合电信家庭用户的特征对其进行针对性营销。同时,论文对模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行了检验,针对模型拟合优度不够理想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参考依赖改进的多项logistic模型优化建议及思路。最后,论文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电信家庭用户套餐设计与营销策略。论文建议:(1)在电信家庭套餐的设计方面,要加快推动家庭成员间共享统一套餐,同时降低家庭用户的资费,同时要加快普及多终端数据流量共享计划;(2)在电信家庭套餐销售方面,建议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及资源,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同时制定以家庭总消费积分的回馈计划,吸引单个用户提供家庭产品使用信息;(3)实现家庭用户数据积累,建议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用户群,以提高家庭用户的忠诚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1)

张效莉,胡忠,纠手才[6](2018)在《基于Logistic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养殖智能投饵装备产业化问题实证研究——以智能投饵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养殖是未来养殖行业发展趋势,为了判断养殖用户对智能养殖装备的需求情况,以便基于用户需求推进此类智能养殖装备实现产业化,进一步促进对虾养殖的智慧化和现代化,依据长叁角两省一市246位对虾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养殖户购买智能投饵船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购买智能投饵船的整体意愿较为强烈,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其中单口池塘的面积、投饵成本、养殖户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周围人的示范作用、亲戚朋友的建议、公司提供免费用的服务、政府补贴等因素是影响养殖户购买智能投饵船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海洋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姚佼,张凯敏,徐洁琼[7](2018)在《基于离散多项Logit模型的多时段控制过渡方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方案可有效降低多时段控制方案间切换对交通流造成的扰动,对多时段控制策略的效益有显着影响。研究首先对多时段过渡方案选择的流程进行了分析,选取多项Logit模型进行多时段过渡方案选择的判断;其次,通过选择集、特征变量、效用函数选取等步骤,利用经典的3种平滑过渡方案作为选择集,选取车均延误、该时段干道流量、过渡所需时长作为特征变量进行参数标定,以立即过渡、两周期过渡、叁周期过渡3种经典的多时段平滑过渡方案为例,建立了多时段控制过渡方案的离散多项Logit选择模型,在效用最大理论的前提下进行概率计算并利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检验;最后,选取江苏省苏州市滨河路干道沿线协调范围内交通流状态稳定且呈现较明显的时间规律的4个关键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以3种平滑过渡方案对控制效益影响最大的晚低峰切换至早高峰的过渡方案对微观交通仿真进行了分析,在早高峰即将到来时,由方案1切换至方案2的过渡过程中,立即过渡方案的车均延误最低,其次为两周期过渡方案,叁周期过渡方案车均延误最大。结果表明立即过渡方案的控制效果最佳,进而通过本研究的模型分析,案例交叉口亦分别有50. 77%,56. 72%,46. 88%,47. 00%的概率选择立即过渡方案,与仿真结果一致,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张宁,石庄彬,张云龙,张晓军[8](2018)在《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步行吸引范围估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吸引范围进行估计,当在某个距离下相比于公交和私家车乘客更愿意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时,认为该距离为乘客可接受步行范围.利用南京地铁6个站点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人和环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轨道交通比公交车和私人汽车更具吸引力.研究还发现乘客往往会低估他们步行的意愿,对于不同的轨道交通车站可接受步行范围有所差异,其中郊区的车站通常比市区的车站具有更大的步行吸引范围.此外,良好的步行环境和较差的周边交通环境也会导致更大的步行吸引范围.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研究有助于轨道交通站点选址规划中的客流需求预测以及轨道交通站点的评价.(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8年03期)

应一新[9](2018)在《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网络广告定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大数据愈加丰满,定向投放技术在网络广告投放中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离散选择模型,探究了网络广告投放中定向或非定向的投放策略对用户点击意愿的影响,并同时研究了行为定向准确程度的作用。本文还从网络广告互动性入手,结合投放方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探究了广告曝光和用户黏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定向研究文献的不足,扩展了传统的匹配假设理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组合设计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7期)

徐凯翔,刘海江,潘振华[10](2018)在《面向客户偏好异质性的车身产品离散选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随机系数mixed logit模型,针对车身产品层次结构,建立面向客户偏好异质性的离散选择模型.根据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所获样本数据和参数先验分布设定,运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最后,通过McFadden的似然比指标检验,证明随机系数mixed logit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更能阐明客户偏好异质性的所在.该建模方法不仅有助于捕获个性化客户需求,还有助于厂商预测潜在客户的多种偏好,从而辅助车身产品的设计开发.(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离散选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离散选择模型是计量模型中一类重要模型,是普通离散选择模型的进一步推广。本文讨论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一般性识别条件,并对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效用函数的逐点识别性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选择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红昌,于克美,王新宇.中国高速铁路对乘客福利影响——基于2013~2017年面板数据的多期离散选择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

[2].荣竹青.动态离散选择模型识别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9

[3].王爽,姜威,钟璐兵,周仁.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简历筛选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9

[4].邓胜利,赵海平.信息泄露情境下的个人信息价值评估及个体差异: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9

[5].杨晓杰.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电信家庭用户资费套餐选择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张效莉,胡忠,纠手才.基于Logistic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养殖智能投饵装备产业化问题实证研究——以智能投饵船为例[J].海洋经济.2018

[7].姚佼,张凯敏,徐洁琼.基于离散多项Logit模型的多时段控制过渡方案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2018

[8].张宁,石庄彬,张云龙,张晓军.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步行吸引范围估计(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8

[9].应一新.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网络广告定向策略研究[J].中国物价.2018

[10].徐凯翔,刘海江,潘振华.面向客户偏好异质性的车身产品离散选择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主动元建模方法建模框架与拟合算法比...采煤机割煤滚筒受限空间叁维网格示意...产品线长度对不同类型消费者效用的影...“MarketSimulator”模块的市场份额...一2顾客选择决策机理核心与离散选择一1基于活动的节假日出行行为离散选

标签:;  ;  ;  ;  ;  ;  ;  

离散选择模型论文_李红昌,于克美,王新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