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阐释论文_李春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阐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民国,文论,汉学,话语,唯物史观,主义。

文学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青[1](2019)在《在“阐”与“诠”之间——从儒学阐释学到文学阐释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张江提出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的主张,这是极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有无比丰富的阐释学思想与实践,在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应该而且有能力建构起适应于中国文化语境的阐释学理论。儒学阐释学无疑是中国古代阐释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始儒学开出"阐"与"诠"两种阐释学路径,后世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沿着这两条路径踵事增华,为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梳理和研究这些思想资源是今日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眉钧[2](2019)在《国家历史情态、民国历史视野与民国文学阐释——评李怡《作为方法的“民国”》》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和"方法"这两个关键词,架构起了作为方法论的"民国历史情境"与民国文学的关系。"国家历史情态"是民国文学认定的基础,"民国历史视野"为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历史化"的方法论视角,"国家历史情态"和"民国历史视野"努力把"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结合起来,确定了具体的民国文学研究空间—一民国机制,而民国文学的阐释离不开民国机制。本文对李怡论说中上述关键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力图对民国文学研究提供多一维度的思考,也对中国文学从整体上进行观照。(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毛宣国[3](2019)在《“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江认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文学阐释的目的是寻找文本的确定主旨与意义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文学批评应该有完整系统的方法以提供普遍意义的指导。基于此原则,他对米勒的解构主义批评提出了质疑。米勒的回应是,解构批评根源于文学语言的比喻性,强调以特殊方法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文本意义的存在,它重视的不是理论范式与方法的指导,而是对于特定作品文本的阅读与体验。他将自己的工作称为"修辞性阅读"。本文认为,"修辞性阅读"和"公共阐释"的路径虽不相同,却存在着相似与相通,那就是它们都以语言问题为中心,重视文本细读,重视文学阐释参与文学实践的能力。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文章与作者、读者关系的理解上。文章还将"修辞性阅读"纳入到现代阐释学与中国古代修辞批评的理论背景中,并通过张江对当代诗歌的"诵读"到"视读"现象解读的分析,论证了"修辞性阅读"作为文学阐释路径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屈菲[4](2019)在《文学阐释的话语分析方法:范式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分析是发轫于语言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广泛使用的重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路。作为方法的话语分析到今天大致存在四种分析范式:非批判性话语分析范式以刻画话语过程、描述话语结构、展现话语功能为目标,是各类话语分析的基础;批判性话语范式强调对话语的解释性,重视对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的揭示;积极话语分析范式以解释的完整性、研究旨趣的建设性和研究方法的整合性为主要特点;多元话语分析范式是一种本土化话语分析路径,适合用于对话语分析成果的"元分析"。以这四种范式为基础,实现话语分析的定量与定性、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是在实务研究中开展话语分析的题中之义。(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李春青[5](2019)在《论“五四”前后关于文学阐释方式的几种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但"中与西""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还是当下社会人文领域最基本的言说语境。当今中国文学理论界普遍思考的问题是:在所谓"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它应该向何处去?在各种答案之中,走向阐释、建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文学阐释学是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解方式、审视视角的理论反思,具体关涉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演变历史、功能等具体维度。对于文学阐释学的这些具体维度,"五四"前后的一代学人曾经有过诸多思考,对我们今天建构当代文学阐释学有着重要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董希文[6](2019)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文学阐释的可公度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阐释活动成为公共阐释的关键在于具有可公度性。文学阐释具有公度性"基因":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澄明性特征;就其过程而言,它立足文本展开剖析,具有客观性;就其功用而言,它搭建了交流平台,具有认识价值和现实介入功能。当前文学阐释公度性缺失固然与文本审美特质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阐释方法失范。(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7](2019)在《文学阐释与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专题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继2014年"强制阐释论"引发文艺理论界对当代西方文论展开深度反思与批评讨论之后,文学阐释问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在近年来对文学阐释问题的思考中,学术界逐渐意识到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建立与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学阐释要成为真正的公共阐释,必须杜绝"强制阐释"谬误,以马克(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毕素珍[8](2019)在《公共阐释与文学阐释的约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阐释是在一定约束引导下的创造行为,是有约束性、有界限的。文本意义的生成受到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以及叁者所处文化语境的制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对阐释活动形成多重约束,构成了阐释的限定性。公共阐释综合考量阐释要素,在认知、语义及语用叁个维度上对文学阐释进行限定,提出了有效阐释的标准,为文学阐释提供了一个意义生产的基本框架,体现了界限下的创造与约束。(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秦琰[9](2019)在《文学阐释的焦虑及“非法”逃避》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从来不是封闭的空间,文学阐释亦然。文学固有的"不可表达"因素不会限制人们的理性探索,恰恰相反,它成为阐释行为的内驱力。言说不可言说者,这是文学阐释的永久性困境,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当前,文学阐释的开放性已达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处境的一切研究成果都能被快速地引入文学领域,这确实为(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春青[10](2019)在《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性批评不是对文学现象的归纳或总结,而是要解读出文本字面意义中所没有的含义与意义,并通过这种解读参与到更大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之中;它不热衷于揭示文本"本义"、作者"原义"之类的被动性工作,而是希望借助于文学文本的解读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话语建构。也就是说,生产性批评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话语建构行为,而不仅仅是关于文学文本固有之义的解读或揭示。如果用生产性批评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从以往的研究视角难以发现的意义。把生产性作为一种视角来对古代某些《诗经》阐释以及"自然"和"远"两个重要批评概念含义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出以往未见的古代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文化存在的复杂关联。(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2期)

文学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国"和"方法"这两个关键词,架构起了作为方法论的"民国历史情境"与民国文学的关系。"国家历史情态"是民国文学认定的基础,"民国历史视野"为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历史化"的方法论视角,"国家历史情态"和"民国历史视野"努力把"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结合起来,确定了具体的民国文学研究空间—一民国机制,而民国文学的阐释离不开民国机制。本文对李怡论说中上述关键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力图对民国文学研究提供多一维度的思考,也对中国文学从整体上进行观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青.在“阐”与“诠”之间——从儒学阐释学到文学阐释学[J].江西社会科学.2019

[2].王眉钧.国家历史情态、民国历史视野与民国文学阐释——评李怡《作为方法的“民国”》[J].励耘学刊.2019

[3].毛宣国.“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J].学术月刊.2019

[4].屈菲.文学阐释的话语分析方法:范式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9

[5].李春青.论“五四”前后关于文学阐释方式的几种尝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6].董希文.唯物史观视域下文学阐释的可公度性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9

[7]..文学阐释与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专题讨论)[J].学习与探索.2019

[8].毕素珍.公共阐释与文学阐释的约束性[J].学习与探索.2019

[9].秦琰.文学阐释的焦虑及“非法”逃避[J].安徽文学.2019

[10].李春青.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19

论文知识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3. 本研究方向的特...第二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

标签:;  ;  ;  ;  ;  ;  ;  

文学阐释论文_李春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