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角度论文_赵艺珺

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法,歧义,语义,角度,葡萄牙语,前置词,方位词。

句法角度论文文献综述

赵艺珺[1](2019)在《从句法语义角度漫谈“把”字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表达中,"把"字句是我们常用的句式之一,也是中国语言表达的最大特点之一。"把"字句也是现代汉语热门话题,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讲,在教授外国留学生的时候,"把"字句是教授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把"字句,在此基础上明晰"把"字句的语言效果,以期帮助相关学习者深入掌握"把"字句的内涵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8期)

赵祎男[2](2019)在《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含义,但是有些句子并非如此,有时会有两种甚至叁种含义,这种句子在日语中叫「両义文」,也就是汉语中的歧义句。歧义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等四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句法歧义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进而加深对语言中歧义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并尝试在日汉互译中消除歧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叶婧婷[3](2018)在《从类型学角度看领属结构的句法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属结构本质上而言是一种"非对等并列结构"。从跨语言角度来看,在不同语言中,不同的领属标记产生,此后经历了形态各异的语法化历程,最终导致了不同类型的领属结构的形成。文章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对世界语言中的领属结构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不同的结构背后的共性和个性,以及领属结构的语法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1期)

柴子倩[4](2018)在《从句法结构角度浅析日语惯用句的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语言的交流愈发重要,为了语言表达形象地道,学习惯用句的重要性也愈显突出。本文从句法结构角度,将日语惯用句进行分类,并得出因其需要助词连接,结构固定性较高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卢春晖[5](2017)在《从句法角度比较汉语时间方位短语和葡语前置词短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示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概念时,汉语中使用方位词,而在葡萄牙语中则使用前置词。本文通过建立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及绘制语法树对汉语时间方位短语和葡语前置词短语进行句法对比,总结两者的异同和对应规则,为中葡翻译、葡语教学和中葡语言对比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39期)

武金[6](2017)在《Education: the Basics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的翻译任务是教育学文本Education:the Basics(《教育学基础》)的汉译,全书共七章,作者为英国教育学家Kay Wood,她在书中对教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教育目标、教育公平、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翻译该论着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原作者的一些表述,采用直译无法准确传达语义,甚至会造成歧义,影响汉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汉英句法结构存在差异,顺译有时会使译文信息重点不突出、语言不流畅;原文中有较多分号、冒号,其用法与汉语的分号、冒号不大相同,隐含着作者的逻辑思想,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转换。笔者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应该使用哪些翻译策略?笔者结合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实践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笔者在这一部分对作者信息、原文内容框架及特点作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是“任务过程”,主要介绍笔者在译前、译中、译后为保证译文质量而采取的措施。第叁章是“案例分析”,是本次实践报告的主体,笔者在这一部分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语义的增补、语义的具体化引申、句法重构,同时也对英文冒号、分号隐含逻辑关系的处理作了分析总结。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总结”,是对自己本次翻译任务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于耀程[7](2017)在《句法角度下《IM0雷达导航示范课程》英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IMO雷达导航示范课程(操作级)》是我国首次修订的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IM0事务、更深层次介入国际海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因此该示范课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鉴于该课程是基于中文文本译成英文,在英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就极为重要,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准确的表达原文含义。笔者本次翻译实践任务选用《IMO雷达导航示范课程》作为实践材料,将课程中句子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结合目的论的翻译理论,运用顺译、逆译、拆译等翻译策略,力求翻译的材料与原文意思一致且易于理解。通过这样的翻译实践,笔者提高了对于中译英翻译策略的运用水平,也可以为今后该领域的相关翻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5-01)

王菲[8](2017)在《从句法的角度看汉语的欧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由于受到印欧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汉语逐渐表现出偏离本身语法规范、而具备某些英语语法特点的现象,即欧化现象。汉语的欧化表现在多个层面,本文主要从句法的角度分析汉语的欧化现象,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民族语言独特性的认识,保持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08期)

郭倩[9](2017)在《从句法角度看主语提升动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眼于国内外关于提升结构和提升动词的研究,试图探讨对提升动词和控制动词的句法诊断,采用题元理论、格理论、NP移位理论和混合语链等生成语法理论来讨论提升动词与句子主语的句法和语义关系,并探讨提升动词的句法诊断。(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王同宇[10](2016)在《基于空间句法角度对现代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开启城市化进程后,居住区数量大幅增加,居住品质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居住区模式绝大多数为封闭型住区,使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配套不均匀以及城市居民交往空间缺失等城市问题日渐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越来越注重和提倡开放型居住区,但是开放型居住区自身也存在着居住安全性、私密性被破坏等问题。因此,只有居住区开放度达到一定的均衡性才能使其更好的适应居住区自身和城市的发展。为了能更好的衡量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笔者引入空间句法理论体系,将封闭型居住区和开放型居住区的开放度均衡性用空间句法中的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性等指标来衡量,使得开放性均衡度的评价更加数字化、图形化,模型化。以期为以后居住区开放均衡性的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全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社区开放度均衡性研究的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且对其中涉及的相关重要词语进行了相关解释,最后说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对空间句法概念与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理论研究综述,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所以这一章主要是介绍国内外居住区的发展模式及理论背景,其次还主要阐述了空间句法的理论以及分析方法,以及在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研究中的应用思路。第叁章主要是根据开放度均衡性将居住区分类,并且全面分析各类型居住区在空间结构、规划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对各种模式居住区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第四章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将两种类型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衡量指标与空间句法理论结合,然后阐述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的实际意义。第五章是将空间句法的评价体系应用于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的实例分析中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其进行轴线图的绘制,然后运用depthmap软件分析出的结果,在反馈到案例中,对选中的居住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后分析对比不同程度的开放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第六章是对前面分析做出的总结,在提倡多种居住小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分析和空间句法的评价体系后,归纳总结出各种居住区模式适合的情况。最终对以后居住区模式的变化做出瞻望。(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句法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含义,但是有些句子并非如此,有时会有两种甚至叁种含义,这种句子在日语中叫「両义文」,也就是汉语中的歧义句。歧义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等四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句法歧义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进而加深对语言中歧义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并尝试在日汉互译中消除歧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角度论文参考文献

[1].赵艺珺.从句法语义角度漫谈“把”字句[J].参花(下).2019

[2].赵祎男.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3].叶婧婷.从类型学角度看领属结构的句法性质[J].语言研究集刊.2018

[4].柴子倩.从句法结构角度浅析日语惯用句的分类[J].传播力研究.2018

[5].卢春晖.从句法角度比较汉语时间方位短语和葡语前置词短语[J].课程教育研究.2017

[6].武金.Education:theBasics翻译实践报告[D].山西大学.2017

[7].于耀程.句法角度下《IM0雷达导航示范课程》英译实践报告[D].大连海事大学.2017

[8].王菲.从句法的角度看汉语的欧化现象[J].校园英语.2017

[9].郭倩.从句法角度看主语提升动词[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0].王同宇.基于空间句法角度对现代居住区开放度均衡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一5运行界面年和2016年济宁城区以564米为计算...构建基于主动学习的依存句法分析模型流...3.3聚落结构的图底关系阌片来源:...年-2017年空间句法论文研究变化图

标签:;  ;  ;  ;  ;  ;  ;  

句法角度论文_赵艺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